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必須堅持求真務實
時間:2022-07-05 10:52:00
導語: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必須堅持求真務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羅干同志和肖揚同志關于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之科學內涵的精辟論述,為當前我們司法機關廣大法官及其他工作人員正確理解和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核心內容指明了方向。對此,我們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人民法院在思想上積極響應,行動上立竿見影,深入進行動員,及時出臺方案,使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盡快掀起高潮,既轟轟烈烈、富有聲勢,又扎扎實實、不斷推進。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僅是廣大法官以及全體政法工作者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方法,而且是社會各界、各行各業樹立法治觀念、建設法治社會的行動指南和原則要求。社會主義司法理念,無疑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社會主義司法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又是人民法院踐行“公正司法、一心為民”指導方針的理論概括,還是人民司法工作沿著正確方向不斷前進的思想基礎。因此,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和社會主義司法理念,必須根植于全體公民特別是廣大司法工作人員的頭腦中,使之入腦入心,并逐漸成為公正司法的自覺行動。
作為基層人民法院及其廣大法官,在這場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中,必須堅持實打實而反對空對空,立足審判工作實際,務必做到求真務實,加快轉變司法理念,不斷滿足社會進步對司法的需求。在司法實踐中,應當主動學會用中立的立場、辯證的觀點、市場經濟的方法和現代司法的理念去觀察、思考、分析和解決各種訴訟紛爭,堅持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政治效果相統一,做到實體公正與程序公正、形象公正一齊抓,在黨委的領導、人大的監督和政府的支持下,自覺地以“依法治國,司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為基本內涵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指導司法實踐,樹牢“中立、平等、透明、公正、高效、獨立、文明”的現代司法理念。
為此,我們按照質量立院、效率興院、管理強院、從嚴治院的既定方針,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行政推促,從而使這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與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活動、規范司法行為促進司法公正專項整改活動、鞏固黨員先進性教育成果活動緊密結合,相得益彰,既營造聲勢,又追求效果,既有具體措施,又有豐富內容,扎扎實實,順利推進。
一、實施“4項工程”,促進社會公平
從加強司法管理的各個環節入手,為實現社會公平與正義提供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以加強質量管理為中心,實施“鐵案工程”。
一是強化質量意識。教育廣大法官確立質量就是生命的思想,做到審理案件一絲不茍,裁判是非公正無私,以主觀公正保障客觀公正,以程序公正保障實體公正。二是狠抓質量管理??繉崒徟薪M織責任,嚴把事實、證據、程序、法律適用“4關”,力爭案案辦成鐵案。三是嚴格質量考評。堅持審判質量與效率量化考評通報制度,從嚴劃等次,一月一通報,年終排座次,發現瑕疵不放過。四是實行責任追究。對發生司法過錯的責任人,嚴格按照最高法院“3個處分辦法”、“引咎辭職規定”、“法官懲戒規定”以及本院相關規章從嚴處理,決不姑息。
(二)以提高審判效率為中心,實施“提速工程”。
一是樹立效率也是公正的理念。急當事人之所急,依法能快則快,反對久拖不決,以使當事人處于爭議狀態的權利義務關系盡快恢復為正常的社會生產關系,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二是不斷擴大簡易程序適用范圍。走普通程序簡化審、簡易程序快捷審的路子,降低訴訟成本,提高訴訟效率。三是嚴格審限管理制度。取消主管副院長可以批準延長審限的規定,從嚴掌握排期開庭時限,對臨界審限案件出示黃牌警告,超審限者堅決“一票否決”。四是開展提速競賽活動。在庭與庭之間、法官與法官之間,進行辦案效率評比,督促久調不判、久審不結、久執無果的案件限期結案。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三)以解決“執行難”為重點,實施“攻堅工程”。
一是創新執行方法。對那些賴債不還的被執行人,采取“媒體曝光制”、“限制消費制”、“懸賞線索制”、“聯建黑名單”等方法,降低其社會信譽,督促其履行義務,以維護司法權威。二是加大執行力度。用足用活法律賦予的凍結、查封、扣押、罰款、拘留等強制執行手段,確保生效裁判得到執行。三是實行分權操作。堅持將執行權分解為執行決定權、執行實施權和執行異議裁決權,由執行庭內不同的執行組交叉行使,以便相互監督,相互制約。四是嚴明執行紀律。加強執行隊伍管理,更新執行工作理念,始終嚴明執行紀律,確保依法文明執行。
(四)以推進量化考核為中心,實施“素質工程”。
在院、庭兩級領導層中突出“4個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其一,自律和他律“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手抓自律,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凡要求下面做的事,領導帶頭去做,凡禁止下面做的事,領導堅決不做,只有自身硬氣,才能讓人服氣;一手抓他律,對部屬在平時嚴格要求、嚴格管理,該誡勉的及時誡勉,該批評的嚴肅批評。其二,辦案和廉政“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手抓辦案,促進質量再提升,效率再提速;一手抓廉政,確保法官公正清廉、不出問題。其三,務實和務虛“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手抓務實,多辦案、快辦案、辦鐵案;一手抓務虛,重視搞好理論學習、專題教育、專項整改,“磨刀不誤砍柴工”。其四,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手抓辦案的法律效果,確保實體公正、程序合法、經得起歷史檢驗;一手抓辦案的社會效果,力求案結事了、勝敗皆服、息訴罷訪,使公正裁判與維護穩定辯證地統一起來。
二、深化“3項改革”,推進制度創新
堅持向改革要審判質量、辦案效率和司法公信力,不斷推進司法制度創新,激發審判工作的內部活力。
(一)深化審判方式改革。
大膽推行簡便、快捷、高效、規范的庭審程序和方法。堅持搞好訴訟風險提示,繼續強化庭審功能,直接開庭,當庭舉證、質證、認證,當庭宣判,讓勝訴者贏得堂堂正正,敗訴者輸得明明白白,旁觀者聽得清清楚楚。規范對宅基地、道路等土地權屬糾紛案件的立案審查,凡權屬不清的,一律以行政確權作為前置程序,防止司法權所管轄的侵權與行政權所管轄的確權相錯位。
(二)推進裁判文書改革。
在保持裁判文書基本要素完整的前提下,打破傳統模式,突出證據分析,強化認證說理,闡明裁判理由,提高文字質量,力求簡潔明了,務必以理服人,使裁判文書真正成為向當事人及公眾展示司法公正形象的載體。
(三)擴大人事制度改革。
嚴格實行年度量化考核,健全指標考核評價體系,營造一種優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競爭機制,以用人公正促進司法公正。逐步規范審判長、獨任審判員、書記員、司法警察序列化管理,根據不同崗位特點,規定不同績效標準,采取不同管理模式,促進人盡其才,盡職盡責。
三、開展“5項活動”,提升司法能力
以“5項活動”作為推動本院司法能力大比武活動的有效載體,不斷提升廣大法官踐行社會主義司法理念的司法能力。
一是開展一年一度的庭審觀摩講評活動。各人民法庭和審判業務庭每年各開一個普通程序簡化審和簡易程序快捷審的觀摩庭,組織審委會委員和其他法官觀摩講評,相互切磋,取長補短,以提高駕馭庭審能力和當庭裁判水平。
二是開展一年一度的文書競賽展評活動。在每季進行一次全院性裁判文書展評的基礎上,年末從每名審判人員所制作的判決書、調解書、裁定書中各隨機抽取1份,加封后由審委會組織專人分項評分,并排出座次,以督促其多出精品文書,展示司法文明。
三是開展一年一度的送法下鄉辦案活動。各庭分別選擇典型案例,在各自轄區鄉(鎮)搞一次大型公開審判,用以案講法、別開生面的創意和豐富多樣、喜聞樂見的形式,推進全民普法,深化依法治區。
四是開展一年一度的效率提速競賽活動。對訴訟案件以平均審限35天、執行案件及再審案件以平均審限50天作為衡量標準,對各庭及其辦案法官進行考評,一月一通報,年終排座次,以督促其加快辦案節奏,提高辦案效率。
五是實行一月一期的達標評比通報制度。對每個庭、每名法官完成“6項評比”(一比結案數量,二比審判質量,三比辦案效率,四社會效果,五比駕馭庭審能力,六比裁判文書水平)、“6項達標”(要求一審調解結案率、每月動態結案率、一審息訴率、二審維持率、簡易程序適用率分別達到75%以上,質檢優質率達到95%以上)的情況,每月作統計,每月發通報,年終排座次,獎優并罰劣,以督促其規范司法行為,促進司法公正,提升司法效率。
六是實行一季一次的執行難案攻堅活動。在堅持搞好經常性執行工作的基礎上,對各個時期的積案、難案、釘子案,則集中時間、人力、車輛,每季開展一次有規模、有聲勢、有力度的攻堅活動,減輕執行壓力。
四、構建長效機制,確保司法清廉
堅持以社會主義司法理念為指導,積極打造有利于實現司法公正的法院工作平臺,全力構建能夠保證司法清廉的長效工作機制。
首先,做到學習教育經?;?。一方面,堅持抓好政治學習,當前尤其抓好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以確保認識明確、方向正確、行動自覺;另一方面,重視抓好業務學習,力求精通審判、公正裁判、高效辦案。與此同時,不斷強化“不愿為”的自律機制、“不敢為”的懲戒機制、“不能為”的防范機制和“不必為”的激勵機制。
其次,做到廉政建設制度化。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法官談話誡勉制、職務問責制,并適時推行結案當事人回訪制,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司法腐敗,弘揚司法正氣。本著對法律尊嚴負責、對法院形象負責、對法官本人負責的態度,凡有舉報必調查,而且一查到底,直到“水落石出”,查虛的還清白于法官,查實的嚴格追究責任。
再次,做到監督檢查自覺化。一是自覺加強內部監督。一手抓對下負責,強調管事管人“兩手抓”,一手抓對上負責,務必管事管人“兩手硬”,使法官隊伍始終保持蓬勃朝氣、昂陽銳氣、浩然正氣,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二是自覺接受外部監督。對于黨政組織、人大政協、社會各界、廣大群眾特別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意見、批評和建議,開門納諫,聞過則喜,即知即改,并以此為動力,推進人民法院司法文明建設。
來源:中國法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