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服務大局意識 踐行司法為民宗旨
時間:2022-07-24 09:21:00
導語:增強服務大局意識 踐行司法為民宗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按照中央政法委的統一部署,正在全國政法系統開展的黨的十七大精神和總書記重要講話大學習、大討論活動,是一次澄清思想認識、端正司法理念、堅定理想信念的教育活動,是一次理清工作思路、明確工作任務、推動科學發展的教育活動,是一次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切實規范司法行為、提高司法權威的教育活動。
作為建設社會主義司法事業重要力量之一的人民法院,是我國人民民主國家機器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維護國家長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樂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政治責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人民法院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嚴厲打擊各種形式的刑事犯罪活動,維護國家安全,促進社會安定團結的責任更加重大;以人為本,努力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職責更加突出;依法調整社會經濟關系,提供良好的社會秩序,保障經濟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任務更加繁重與艱巨。因此,人民法院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用什么理論指導、審判職能履行的好壞,是關系到黨的執政基礎的穩固和執政能力的提高,是關系到社會主義法治事業和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施的成敗,是關系到能否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的原則問題。因此,人民法院開展“大學習、大討論”活動,目的就是要進一步明確法院工作的正確方向,統一思想,促進法院各項工作又好又快發展,為和諧社會提供公正高效的司法保障奠定基礎。人民法院圍繞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落實,明確提出了“司法為民”的根本宗旨和要求,形成了內容豐富的司法為民理論。這就要求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動中,要進一步增強服務大局意識,認真踐行司法為民宗旨,始終堅持把“公正司法、一心為民”的指導方針和“公正與效率”的工作主題落實到人民法院的每一個方面、每一個環節,通過公正高效的司法活動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要把保障人權,依法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作為法院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加強法院各項工作,推進民生司法建設,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一、踐行司法為民宗旨,必須始終堅持“三個至上”
總書記在全國政法工作會議代表和全國大法官、大檢察官座談會上強調,要始終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叭齻€至上”是總書記對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規律的科學總結,是對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豐富和發展,也是新時期人民法院正確履行審判職能,緊密圍繞大局搞好審判工作的根本保證。新的歷史條件下,人民群眾對法院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期望,他們要求人民法院加強隊伍建設,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更好地服務大局,承擔起維護穩定、推動發展、保障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更加關注民生,進一步采取務實、有效的措施便民為民,切實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因此,人民法院開展“大學習、大討論”活動,就要以求真務實的態度,組織廣大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員,把深入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總書記重要講話落腳在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貫徹落實“三個至上”要求上。從思想上理清“權從何來、為誰掌權、為誰司法、如何司法”等重大問題,準確把握人民法院在新形勢下的歷史定位,更加牢固地根植和踐行司法為民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著力在司法全過程體現“三個至上”,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讓人民群眾從人民法院承辦的每一起案件、處理的每一起糾紛、接待的每一次申訴、化解的每一個矛盾中,感受到可靠安全保障和社會的公平正義。
二、踐行司法為民宗旨,必須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社會穩定是人民群眾的共同心愿,是改革發展的重要前提??倳浽谕珖üぷ鲿h代表和全國大法官、大檢察官座談時強調,切實維護黨的執政地位,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切實維護人民權益,確保社會大局穩定,是政法戰線的首要政治任務。人民法院在開展“大學習、大討論”活動中,要深刻領會和貫徹好黨的十七大報告和總書記關于維護社會穩定的講話精神,進一步明確維護社會穩定是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前提和基礎,是人民法院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的主要切入點,把“大學習、大討論”活動的成效落實到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保障社會穩定,以及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上,堅持嚴打整治斗爭,依法嚴厲打擊危害社會安全和侵犯人民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同時,按照打防結合方針,健全治安防控體系,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切實解決好人民群眾關注的社會治安問題。在此基礎上,按照十七大報告提出的“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的要求,切實有效解決妨礙社會和諧穩定的各種矛盾糾紛,注重解決那些群眾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三、踐行司法為民宗旨,必須把司法為民措施落到實處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總書記在全國政法工作會議代表和全國大法官、大檢察官座談會上強調,要維護人民權益,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人民安居樂業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務。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黨的性質、宗旨和目標一脈相承。在“大學習、大討論”活動中,人民法院要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大報告和總書記重要講話中關于改善民生、維護民權的精神,牢固確立更加鮮明的為人民安居樂業提供司法保障的司法為民宗旨,把司法為民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第一、把司法為民措施落到實處,就要緊密聯系廣大法官的思想和人民法院的工作實際,明確司法為民是人民法院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明確人民法院在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維護民權中所處的重要地位,明確人民法院公正高效地處理好每一起案件,就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把改善民生落實到審判執行工作的各個方面,牢固樹立司法為民思想。
第二、把司法為民措施落到實處,就要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去辦案。人民法官要發揚親民、愛民、便民的優良司法作風,要帶著深厚的感情去辦案,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熱心為群眾辦好事,以滿腔熱情為人民服務。只有這樣,才能在法院工作中保持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切實做到為人民司法、為人民服務,使廣大人民群眾通過法官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感受到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溫暖,感受到人民法院、人民法官的親和力,提高人民法院工作在人民群眾中的認可度、滿意度、公信度,從而能夠盡快建立起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第三、把司法為民措施落到實處,就要強化服務民生的司法舉措,追求更加和諧的司法效果。關注民生是司法為民的更高要求,建設民生司法,是新時期黨和人民賦予人民法院的一項光榮而重大的使命。因此,人民法院在開展“大學習、大討論”活動中,要從強化服務意識,完善利民措施入手,認真落實司法為民要求。要深入民間、體察民情、傾聽民聲,摸清人民群眾對人民法院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以及他們對法院工作真實的、具體的期待,然后有針對性地出臺一些切實解決問題,實現群眾期盼的服務民生舉措,如巡回辦案、法律進鄉村,司法救濟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要進一步總結、完善和推廣,使更多的人民群眾得到司法實惠,把司法溫暖送到廣大人民群眾心中。
四、踐行司法為民宗旨,必須堅持與時俱進
實現人民法院工作的與時俱進,是黨的十七大對司法工作的新要求,也是人民群眾對司法工作的新期待。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在新的形勢下如何做好人民法院的工作,關鍵是要全面把握黨的十七大對加強和改進政法工作作出的戰略部署,更好地發揮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優越性,緊密聯系人民法院工作實際,確保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更好地實施,確保社會公平正義得到更好的體現,確保人民群眾安全感更加增強,確保國家安全更加基礎牢固,確保社會大局更加和諧穩定,始終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出發點,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作為基本要求,面對人民群眾的新期待,不斷提高司法能力和審判水平,全面提升工作標準和服務質量,更好地發揮審判機關打擊犯罪,保護人民、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促進和諧的職能作用。
(一)實現法院工作與時俱進,必須緊密圍繞黨的工作大局。人民法院要踐行司法為民宗旨,就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和人大的監督,保持高度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緊緊圍繞黨的工作大局,及時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貫徹好、落實好,更好地承擔起人民法院的歷史使命和政治責任。要牢固樹立服務大局觀念,充分認識到人民司法主義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而發展。法院工作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下開展,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只有這樣,我國法制建設才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只有依靠黨的領導和人大監督這一政治優勢,才能實現社會和諧穩定,更好地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依法維護人民群眾的正當權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
(二)實現法院工作與時俱進,必須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茖W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推動我國政治經濟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指導方針。牢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實質,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是新時期人民法院踐行司法為民宗旨,工作全面實現與時俱進的根本保證。人民法院要通過發揮審判職能作用,更加注重保障民生、著力維護人民群眾在經濟、社會生活方面的切身利益,尊重人民群眾的合法權利,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在審判工作中努力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緊密聯系思想和工作實際,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始終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努力實現人民法院工作的與時俱進,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作為改進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扎扎實實地開展審判執行工作,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為黨和人民司法事業建立新業績。
(三)實現法院工作與時俱進,必須更加注重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建立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公正清廉、作風優良、紀律嚴明的人民法院隊伍,是實現人民法院工作與時俱進的組織保證。要把加強隊伍建設作為永恒的主題,全面加強人民法院隊伍的工作作風建設、司法能力建設和廉政建設。首先,要立足于切實化解社會矛盾,進一步提高人民法官的司法能力,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增強化解社會矛盾的能力,立足辦案,化解矛盾,促進和諧,依據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加強各項工作。其次,要以規范司法行為為抓手,進一步加強審判作風建設,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切實解決審判實踐中不文明、不規范、作風不踏實、不嚴謹的問題,從完善制度入手,以嚴格執行制度為保障,轉變工作作風,規范司法行為,建設一支嚴格公正、文明的法官隊伍。再次,要把廉政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決抵制和反對一切影響司法公正的消極腐敗現象,進一步完善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將防腐倡廉的關口前移,確保干部隊伍思想的純潔性和行為的廉潔性。只要我們把握政治思想建設這個根本,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就能確保人民法院在隊伍建設上與時俱進,在新的歷史時期為黨和人民的司法事業再立新功。
(四)實現人民法院工作與時俱進,必須不斷推進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推進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務,也是加強和改進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努力實現人民法院工作的與時俱進,必須堅持改革創新精神,不斷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必須在黨的領導下,以憲法和法律為依據,以滿足人民的司法需求為根本出發點,深入研究新形勢下人民群眾對司法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準確了解人民群眾的迫切要求和愿望,從人民群眾不滿意的問題入手,以人民群眾是否滿意為標準,根據人民群眾的意見調整和完善各項改革措施,確保司法改革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要讓人民群眾能夠實實在在地享受改革成果,對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充滿信心,對司法公正充滿信心,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實現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規律,使審判工作更好地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更好地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更好地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