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惡搞"檄

時間:2022-02-08 04:59:00

導語:討"惡搞"檄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所謂“惡搞”的事在網上時有發生。把《沙家浜》里的阿慶嫂惡搞成與胡傳魁有私情,把《閃閃的紅星》里的潘冬子惡搞成利欲熏心。還有把壞人惡搞成好人的,但是更多的是把好人惡搞成壞人,把紅色惡搞成黃色。所謂惡搞已經在社會上產生了極為惡劣的影響,也已經在人們當中引起公憤。

惡搞,現在叫“惡搞”,在過去就叫“胡說八道”、“歪談亂道”,叫“惡言詈辭”、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惡語傷人”。這樣做的結果是黑白混淆,是非顛倒。

一個社會無不有自己的主心骨,或曰主流意識。主流意識是價值導向,是人的靈魂,是要內化到人的心靈深處的。主流意識是社會的領航。社會前進的方向是否正確,前進的速度是快還是慢,取決于主流意識這個領航員。包括時代的航船遇到風浪時,能否穩住,能否繼續向前,都要靠主流意識的支撐。我們的時代是英雄輩出的時代,是、,是高玉寶、李順達,在今天就是政法系統的任長霞、二炮系統的楊業功,是一位又一位英雄在引領我們奮斗。遇到困難的時候,這些英雄就會浮現于我們的腦海,這些英雄就會站出來向我們招手,揮手。

我們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是因為一個模范的行動能帶動一批人,是因為一個模范的格言會成為大家的座右銘,是因為英雄模范的一言一笑都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是號角,是戰鼓。假若往英雄模范臉上抹黑,那就是削弱榜樣的力量,就是自毀長城。假若對英雄模范惡搞,說得重一點:簡直是犯罪。

熱衷于“惡搞”的人,把惡搞當成一種“渲泄”,當成一種精神上的“滿足”。我不知道熱衷于“惡搞”的人是不是遇到過什么挫折。即使自己遇到過什么不順心的事,也不能、也不應該對著英雄模范“渲泄”。渲泄的方法有的是,心理學家那里有很多答案。

至于說有些人把那種往英雄模范身上潑臟水的做法當作精神上的“滿足”,請問:這是何等模樣的“滿足”?這是建立在別人痛苦、社會痛苦基礎上的“滿足”。這種所謂的“精神”,是什么“精神”?是惡的惡性膨脹,是低級趣味,是腐朽的精神。

再深究下去,惡搞者十有八九是游手好閑的人。他們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精神空虛得很。一個感到時間不夠用的,哪有時間去惡搞?一個正事做不完的人,哪有心思去干那種無聊之極的事情?惡搞,對有些人來講,無非是企圖藉此填充一下精神空虛。“精神空虛”無疑是需要填補的,問題是用什么填補?為他人服務,助人為樂,就是填補。為社會做貢獻,奮發圖強,積極向上,是最好的填補,是有益的填補。填補有不同類型的填補,有不同性質的填補。填補分向上還是向下,填補分有益還是有害,分“大有益”還是“小有益”。我們要的是向上,要的是有益,要的是大有益,而不是相反。

當然,惡搞的人是可以轉化的。一般說來,惡搞的人智商都不低。高智商用到正道上,則是好事,同樣會產生很好的社會效益。不是嗎?有些建國前盜墓的高手,建國后迅速轉化成考古大家。沒有點真本事,盜得了墓嗎?完全可以相信,在今天惡搞的人當中,一定會有不少人善罷甘休,一定會隨著人與人和諧、人與社會和諧的氛圍的形成而善與人交,一是會成為明天的“善人”。

《公羊傳》里有句話:“惡惡止其身,善善及子孫”。意思是說,惡者害自己,善者會惠及大家。愿我們以法懲惡,提高以善為本的道德境界,把“惡搞”的行為扔到太平洋里去,以和諧文化為引領,建設出一個高度和諧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