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是節能減排的最有效模式
時間:2022-03-21 03:34:00
導語:循環經濟是節能減排的最有效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6年,經濟增長速度比經濟社會發展“十一五”綱要所規劃的速度高出約40%。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單位GDP能源消耗強度和主要污染物減排兩個約束性指標都未能實現。2007年上半年經濟增長速度進一步加快,節能減排目標也不容樂觀。在享受經濟高增長帶來的繁榮的同時,生活在中國這片熱土上的每一個人都親身體會到,我們為增長正在付出能源緊缺,環境污染的巨大代價。如果不盡快轉變目前資源消耗大、污染強度高的粗放型發展模式,今后有可能導致資源,尤其是能源難以為繼、環境不堪重負、經濟發展不可持續的嚴重后果。為了使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趨勢能夠持續,中央提出了又好又快的經濟發展指導方針,提出了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戰略。為了加快循環經濟發展,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全國人大正在加緊制定循環經濟法。因為發展循環經濟是從源頭實現節能減排的最有效途徑。
一、循環經濟以資源節約和廢棄物循環利用,即單位產出資源消耗減量化為手段,可以實現廣義節能
節約能源不僅僅指直接節約能源產品,也包括所有資源的節約。因為任何資源的生產和運輸都要消耗能源,節約所有資源都可以起到節約能源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節約型社會必然是節能型社會,通過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物質資源的節約使用,是一條廣義節能之路。認識到這一點非常重要。這要求我們不應把節約能源僅僅單純地理解為節約能源產品。如果為了單純追求直接節約能源產品,如煤炭、電力、石油和天然氣等,多消耗了其他物質產品,最終很可能導致經濟系統消耗更多的能源。循環經濟作為一種經濟發展模式,把資源消耗減量化作為基本前提,其中也包括能源消耗減量化、能量回收和綜合利用。因此發展循環經濟,必然促進節約能源。
二、循環經濟的最大特點是從源頭和全過程預防污染產生,實現廢棄物排放的最小化和無害化
現代循環經濟的基本目標是從源頭預防廢棄物排放和減少環境污染。所謂從源頭預防廢棄物產生,是指從生產和生活的全過程的各個環節著手,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利用資源節約技術和有效的管理,減少單位產出的資源消耗,從而減少廢棄物產生。因為所有廢棄物都是消耗資源產生的;第二,利用清潔生產技術體系減少生產過程的廢棄物生產和排放;第三,通過各種廢舊產品和廢棄物循環利用技術的研究開發與利用,最大限度地循環利用廢舊產品和廢棄物,減少全社會的廢棄物排放,并對各種最終無法再生利用的終極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因此,發展循環經濟是“減排”的根本途徑。從這個意義上說,循環經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高度統一。只要在全社會范圍內建立起循環經濟體系,把經濟發展和各種社會活動與居民消費都納入到循環經濟模式之中,我們就可以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做到資源高效率利用和廢棄物排放最小化和無害化,使環境得到有效保護。
三、發展循環經濟也必須遵照“節約”原則
實踐中對循環經濟也存在認識的偏差。認為循環經濟的核心指標是物質循環利用率。為了提高物質循環利用率,不計成本,不考慮代價,其結果可能是廢棄物被循環利用了,但卻消耗了更多的其他資源和產生了二次污染,在經濟和環境保護兩個方面都得不償失,違背了發展循環經濟的初衷。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發展循環經濟必須遵從“經濟”或效率原則。在這里,“經濟”和“節約”是內在的統一。這兩個概念都是包括環境要素在內的投入產出效率概念。即必須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而且,投入必須包括環境容量的投入。不能因為循環利用固體廢棄物節約了某種資源而使用更多的其他資源和排放更多的液體和氣體廢棄物。
四、循環經濟與節能減排是復雜的大系統工程,必須解決利益結構調整帶來的問題
節能減排作為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目標,不僅僅是物質層次的節約與環保問題,在實踐中也要面臨各種復雜的利益關系調整和要素優化再配置。首先,循環經濟發展需要構建以廢棄物和原材料之間的技術關聯為基礎的產業鏈。這需要改變原來的產業空間布局,使相關產業在一定的空間合理集聚。毫無疑問,這種資源再配置涉及到原來布局下的利益關系調整并且需要成本。誰來承擔這些成本?企業的空間布局改變對就業的影響和財政稅收的屬地變化怎樣調整?其次,循環經濟要求產業內單套技術裝置達到規模經濟水平,以實現規模效益帶來的節能減排。這要求進行產業組織結構調整,關停并轉單套技術裝置達不到規模經濟水平的小企業,支持建立符合規模經濟要求的大企業,以便實現產能替代。但關掉小企業等于剝奪了他們的發展權,如何對他們進行補償?第三,循環利用資源本身也必須達到經濟規模,才具備經濟效益和防止二次污染的能力。如何構建循環經濟的聯合體,以便集中社會和各個企業的廢棄物,實現規?;h利用與環境保護?上述三個引起物質利益關系再調整的問題必須得到解決,才能使循環經濟得以順利發展,節能減排才能取得預期效果。例如,唐山地區正在嘗試通過重化工產業園區模式,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落后產能替代。在這一過程中,一些分散布局的小鋼鐵、小水泥等落后企業將會被關閉,騰出來的生產能力份額將被轉移到重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在園區內新建大型現代化的循環經濟重化工產業鏈,實現產業集聚、企業入園、專業分工、物流循環的新型重化產業發展模式。這種模式將會在經濟總量增長的情況下,使能源消耗強度大大降低,污染排放總量大大下降。對被關閉的小企業,將通過制度創新,在重化工產業園區給其以股份,保障他們的利益在調整中得到保障,在經濟統計上,節能減排指標和GDP都記入原來的行政區政府的業績之內,做到發展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的利益共享。在這種模式下,循環經濟重化工產業園區真正成為區域性循環經濟聯合體,對于一個地區實現系統性節能減排具有重要推動作用。這一模式如果取得成功,將會為全國創出成功經驗。
五、循環經濟可以提高節能減排的經濟效益
對于企業來說,節能減排能否實現的關鍵要點是經濟效益問題。如果節能減排降低了經濟效益,企業就會失去動力。以循環經濟模式推進節能減排,可以改變以單純的物質使用價值節約和單純的環境保護目標帶來的不經濟。例如,鋼鐵企業的高爐渣、鋼渣、煙塵、高爐煤氣、轉爐煤氣、余壓余熱、廢水的梯級綜合循環利用,既可以實現節能和減排的目標,又可以為企業帶來巨大經濟效益。山東日照鋼鐵公司通過高爐煤氣、轉爐煤氣、余壓余熱回收用于發電,已經可以滿足企業40%的電力需求,每年產生經濟效益高達2億多元。污水的回收利用可以使得噸水成本降低約1.2元,每年可以節約幾千萬元的用水成本。高爐渣、鋼渣的回收利用每年也可創造過億元的經濟效益。
六、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節能減排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循環經濟要求對生產和生活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廢舊產品和廢棄物進行全面回收和循環利用。因此,循環利用資源、節能減排涉及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企業、每一個社區、每一個城市和鄉村。只有每一個人都參與到循環經濟體系中去,從點滴做起,形成循環經濟文化,我們的經濟與社會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例如一個家庭的節電、節水。對廢水廢物主動進行分類回收以減少垃圾排放;辦公大樓的節能、正反面使用復印紙、硒鼓的重復利用、中水利用;一個企業的清潔生產、發展資源綜合利用產業,等等,都將會推動循環經濟發展,促進節能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