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建設工作講話
時間:2022-02-20 01:39:00
導語:住房建設工作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女士們、先生們:
下午好!很高興出席今天的集體采訪會。感謝新聞界的朋友們對我國自然遺產、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事業的關心和支持!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負責擬定全國風景名勝區的發展規劃、政策并指導實施;負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審查報批和監督管理;組織審核世界自然遺產的申報,會同國家文物局等有關部門審核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的申報和歷史文化名城(鎮、村)保護和監督管理工作。下面,我就有關情況作簡要介紹。
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山河壯麗,景觀奇特,自然、文化遺產資源十分豐富。到目前為止,我國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已經達到187處,占國土面積的1%;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09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157處;有24處風景名勝區、歷史文化名城(鎮、村)、城市園林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些資源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高度重視風景名勝區、歷史文化名城(鎮、村)、城市園林和世界遺產的保護工作,認真貫徹“科學規劃、嚴格保護、統一管理、永續利用”的工作方針。在資源評價、規劃管理、保護監督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加強了遺產地法規建設和保護規劃編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嚴格貫徹《城鄉規劃法》、《風景名勝區條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城市綠線管理辦法》、《城市紫線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在遺產地保護方面,堅持“規劃先行”的原則,強化了保護規劃的編制和執行。不斷加強遺產地的規劃建設管理工作,遺產地開發建設行為逐步得到規范。
第二,強化科技保護,遺產地保護監管步入世界先進水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十分重視引入先進科技手段對遺產地實施監測。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指導下,大部分遺產地均建立了以景區衛星遙感監測、景區容量監測等尖端科技監管系統為代表的科技監管體系,實現了對遺產地土地利用、建設工程、生態環境、火警突發、自然災害、游覽秩序等保護管理工作的實時動態監測,尤其是景區衛星遙感監測系統的運用,大幅提升了保護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從而實現對遺產地規劃實施情況以及資源環境保護狀況的定期與不定期監測。通過對遺產地實施大面積的景區衛星遙感監測,提高了遺產地現代化、科技化、信息化、數字化的管理水平。
第三,堅持服務社會,合理利用遺產地珍貴資源。20年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致力于引導各遺產地在保護的基礎上合理利用,在保護的基礎上服務社會,促進遺產資源永續利用。各地以世界遺產、風景名勝區、歷史文化名城(鎮、村)、城市園林為主要載體發展旅游事業,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一些地處偏遠、貧困地區的遺產地內外的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有了較大改善,安置了大批就業人員,帶動了人民群眾脫貧致富。此外,各遺產地非常重視遺產的科普教育功能和展示展出功能,開展了資源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全民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意識。
盡管各地在遺產資源保護和規范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遺產保護管理工作還很不平衡發展,有些地方依然面臨許多問題和挑戰。遺產保護工作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始終如一的堅持保護好極其珍貴的遺產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