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生態區建設工作會議講話

時間:2022-06-05 07:43:00

導語:民政局生態區建設工作會議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政局生態區建設工作會議講話

同志們: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關于生態省、生態市建設的一系列會議精神,總結去年生態區建設情況,部署今年的生態區建設任務;同時,對水環境整治工作進行動員部署。

過去一年,全區各地各部門在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下,扎實開展環境污染整治,全面推進生態區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表現在:一是生態建設規劃體系逐步完善。生態區建設規劃,已于去年11月提交區人大常委會討論并通過,各鄉鎮的生態鄉鎮建設規劃全部編制完畢。同時,《*水庫飲用水源保護規劃》、《*區發展循環經濟實施方案》也已編制完成。二是生態區建設重點工程進展順利。經濟開發區西區管網建設和輕化投資區污水改造工程已經完成;*廢棄物生態處理場累計投入8500萬元,一期工程已完成80%;4.27公里截污干管已完成90%;*新水廠一期工程已完成總工程的85%。目前,這些工程進展態勢很好,今年可相繼完成并投入使用。三是生態市示范點建設穩步推進。去年我區的10個生態市示范點建設,包括工業循環經濟、農業循環經濟、服務業循環經濟、廢棄礦山治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河道整治等,目前都已基本完成。四是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取得實效。結合“十百工程”,去年共創建整治村41個,示范村6個。同時,建成無公害農產品基地0.1萬畝、無公害林產品基地0.8萬畝;農村清潔能源利用率達到65%;開展生態公益林建設46.5萬畝,建成1.2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06平方公里;“青山白化”累計治理率達到88%;生態墓區建制村總覆蓋率達到96%,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五是重點區域整治扎實推進。王西、外東浦醫化企業全部關停,并通過省里驗收;對*水庫存在的環境問題和隱患進行了專項檢查,關停、搬遷水庫大壩邊工業污染源6家,水庫水質達標率為94.4%;對江口12家重點醫化企業開展規范化整治,3家企業已通過驗收,7家通過預驗收,2家進入預驗收階段。六是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全面實施“藍天、碧水、綠色、安靜”四大工程,保持了環境質量的總體穩定。目前,環境質量綜合指數達到79.5%;城市環境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達到93.6%。在去年的市對區考核中,我區環保涉及的“環境質量綜合指數”和“工業‘三廢’治理率”兩個項目考核綜合得分排名全市第一。此外,水生態環境也得到進一步改善,“*”期間,全區共投資2.26億元,完成河道疏浚250.7公里,占五年計劃的143%,完成河道整治22.61公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水污染加劇趨勢,地表水監測站位水質達標率達70.8%。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全區各級黨政組織和廣大干部群眾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區委、區政府,向所有為生態區建設工作付出辛勤勞動的廣大干部職工及人民群眾,表示親切的慰問和衷心的感謝!

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及千秋的大事,也是一項需要我們全力以赴、持續推進的系統工程。今后一個時期,既是我區“兩個社會”建設的關鍵時期,也是加強環境保護、改善環境質量的攻堅階段。我們必須把生態區建設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更大的決心,以更強的力度,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全力推進生態區建設各項工作。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認清形勢,統一思想,切實增強推進生態區建設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對生態區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們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

1.推進生態區建設,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在發展中努力實現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消費、投資、出口相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真正做到又好又快發展。我們在謀求發展時,不能注重一時一地的發展,而要實現長遠的、全局的進步;不能光盯著經濟指標的完成,而要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環境與發展就像是“兩座山”,這“兩座山”是有矛盾的,但又可以辯證統一。在實踐中,我們對這“兩座山”之間關系的認識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用綠水青山去換金山銀山,不考慮或者很少考慮環境的承載能力,一味索取資源。第二個階段是既要金山銀山,但也要保住綠水青山,這時候經濟發展和資源匱乏、環境惡化之間的矛盾開始凸顯出來,人們意識到環境是我們生存發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燒。第三個階段是認識到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生態優勢就是經濟優勢,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我們現在就是要通過建設生態區,將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有機融合起來,來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個道理。

2.推進生態區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有力保障。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目前,我區的環境形勢仍然十分嚴峻,生態環境總體惡化的趨勢尚未根本扭轉,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依然十分突出,特別是可能引發環境突發性事件的隱患仍然存在。近年來,我區就多次發生因環保問題引發的企業與群眾之間的“磨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的和諧穩定?,F在,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對環境質量的要求也起來越高。如果環境遭到破壞,就必然會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也必然會影響我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從加強環境保護入手,妥善化解環保方面的積累性問題,減少不必要的社會矛盾,維護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3.推進生態區建設,是體現執政為民理念的具體行動。環境權益是人民群眾生存權的重要方面,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是人民群眾生存最基本的要求。最新的民意調查顯示,有近三成的群眾要求黨委、政府加大環境保護力度,而每年因環保問題引發的上訪幾乎都超過總量的20%。不說遠的,就拿上個月我在澄江石柜岙蹲點調研來說,在與村民懇談時,群眾最擔心的、提得最多的就是環保問題。小康不小康,首先看健康。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品,有一個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這是執政為民的最基本要求。我們必須把推進生態區建設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進一步加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辦法解決各類環保問題,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存權和發展權。

二、明確目標,突出重點,扎實推進生態區建設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生態區建設的主要目標是:*年,全面完成省政府“811”環境污染整治任務,并通過整體驗收;全面完成我區“552”環境整治行動各項任務。到2010年,全區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趨勢得到有效控制,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保護和建設得到加強,主要流域水質明顯改善,突出的環境污染問題基本得到解決,環境安全得到保障,城鄉環境質量穩步改善,生態區建設全面推進。做好今年的生態區建設工作,要突出抓好五個重點:

第一,要突出抓好水環境整治。水環境的好壞,直接折射出一個地區功能設施是否完善,建設是否有品位,發展理念是否先進、健康。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對水環境整治作了專題部署,我們必須把水環境整治作為環境污染整治的首要任務抓緊抓實抓好。根據臺州市*年水環境整治目標,結合*實際,今年我區水環境整治的重點是,圍繞永寧江、東官河、南官河、江南渠道、中干渠等生態補水河道及其周邊水域進行綜合整治。一要抓好城市截污管網建設與污水處理。對環城路以內和西江河以西區塊內的18個主要村、社及包括區政府在內的14家單位實行截污納管,改造污水收集管網,提高截污率,做到管網覆蓋,實現雨污分流。加快城鎮和工業園區污水管網系統建設及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完成*廢棄物生態處理場污水處理系統等配套工程建設,加快鄉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工程建設,尤其是19號泵站年底前必須建成。二要抓好河道治理。全年要疏浚河道182.09公里,重點整治永寧江、東官河及其兩岸29條54.31公里的支河,增強引水河道的水體流動能力。三要抓好河道管護。在集中力量進行河道疏浚整治的基礎上,強化對河道的長效管護,對所有平原河道實施水面保潔,并對沿河村莊(社區)進行垃圾集中收集處理。

第二,要突出抓好工業污染整治。嚴格按照“治舊控新”方針,緊緊圍繞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切實抓好工業污染整治。區域整治方面,市里掛牌的江口輕化投資區必須實現“摘帽”,院橋金屬固廢場外拆解取締工作年底前必須完成。水污染防治方面,要完成新前、西城、北城、院橋、江口、高橋、茅畬、頭陀、北洋、澄江等10個鄉鎮街道的188家企業工業廢水達標整治任務。同時,加大對醫化、印染、電鍍、造紙、罐頭等重點污染行業的治理力度,安裝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對重點監管企業實行跟蹤督查,對污染源進行全程監控,確保完成COD(化學需氧量)年度削減任務。大氣污染防治方面,要重點控制二氧化硫排放和酸雨污染,鞏固和擴大煙控區,加大煙塵治理力度,煙塵控制區覆蓋率達到80%;加快完成*熱電有限公司脫硫步伐,脫硫率達到65%以上,廢氣達標排放通過省級驗收;加快完成4蒸噸以上燃煤鍋爐脫硫工程,脫硫率達到50%以上,確保完成二氧化硫年度削減任務。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方面,要大力推進工業固體廢物的減量化和綜合利用,優化處理方法,提高綜合利用率和污染防治水平;加快推進醫療廢物及其它危險廢物的收集機制和集中處理設施建設,實現安全處置。

第三,要突出抓好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當前,我區農村面源污染十分嚴重,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污染較為普遍。我們必須把農村生態治理和恢復作為污染整治的重點,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結合實施“十百工程”,深入開展農村環境污染綜合整治。嚴格實施畜禽養殖禁養區、限養區制度,控制養殖總量,繼續加大畜禽排泄物治理力度,全面完成禁養區禁養任務。積極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加強土壤污染防治。積極采取有效方式處理農村生活污水,重點對*水庫周邊20個村的生活污水進行人工濕地處理,進一步改善*水庫水質。

第四,要突出抓好生態保護建設。深入開展生態環境功能區劃分工作,確定不同地區的環境功能要求,統籌考慮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區域開發現狀,合理劃分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類主體功能區,逐步形成功能定位清晰、發展導向明確、開發秩序規范、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的區域開發格局。大力保護森林資源,加快治理水土流失,加強礦山生態環境的治理修復,以生態公益林為重點,集中力量建設一批生態建設工程。積極開展生態鄉鎮和生態村創建工作,寧溪鎮要爭創省級生態鎮,上鄭、富山、嶼頭、上垟和平田5鄉要創建市級生態鄉,市級生態村今年要建成15個。

第五,要突出抓好循環經濟發展。按照“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原則,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護生態環境為核心,大力推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一要大力發展生態農業。以15萬畝綠色農業開發區建設為龍頭,進一步深化農業結構調整,不斷擴大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等生態農業生產,健全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和檢測體系,加強技術服務和綠色認證,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水平。二要大力發展生態工業。嚴格清潔生產并依法強制審核,重點發展資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生態環保型的工業行業,積極推行綠色生產、綠色制造,嚴格限制新建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項目,對落后生產能力、工藝、技術、設備和污染嚴重的企業實行強制淘汰,真正實現經濟發展的“騰籠換鳥”、“鳳凰涅槃”。三要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第一”原則,根據景區的生態環境容量,有效保護、合理開發旅游資源,使旅游業更加生態化。建立生態旅游管理機制,推進旅游飯店生態化改造,推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及綠色開發與消費,扎實開展旅游區環境達標活動。

三、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確保生態區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生態區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各地各部門必須下鐵的決心、用鐵的手腕,進一步明確責任,健全機制,切實把生態區建設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1.要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部門要牢固確立“經濟增長是政績、保護環境也是政績”的理念,嚴格按照生態區建設目標責任書的要求,認真抓好生態環境質量、環?;A設施建設、環保執法管理等工作,特別是要高度重視抓好水環境整治工作。要真正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有關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黨政“一把手”要強化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的意識,做到親自抓、負總責,定期研究本地、本部門的環保工作,集中力量解決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建設、水利、環保、農業部門要成立水環境整治專門工作班子,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切實抓好水環境整治。

2.要健全工作機制。要建立健全生態區建設績效評估體系,把生態區建設作為評價和考核各級領導班子和干部政績的重要內容。要落實環境目標責任制,從責任分解、責任考核、責任追究三個環節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要不斷完善長效管理機制,認真落實環境影響評價、污染減排等規定,嚴把建設項目環保審批關,對一些重點區域及重點污染行業提高準入門檻,堅持以新帶老削減污染物總量。要加強對已批項目的“三同時”(即建設項目中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監管,提高“三同時”執行率。要健全環境監控機制,建立專業、技術、群眾三結合機制,完善有獎舉報制度,加大環境保護的執法力度,切實改變“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執法難度大”的現象。

3.要廣泛宣傳發動。要積極主動做好宣傳發動工作,努力提高廣大群眾和企業法人的環保意識,使他們充分認識到自己既是環境保護的實施者,也是環境污染的受害者,切實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營造全社會關注環保、參與環保的良好氛圍。堅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推進環境污染整治和水環境整治工作。對生態區建設過程中出現的正面典型,要積極宣傳推廣。同時,要加強社會輿論監督,對環境治理過程中發現的典型案件,要通過各種方式予以曝光,以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興,則城市興”。讓我們迅速行動起來,以昂揚的斗志、務實的作風,扎實推進生態區建設,全力抓好水環境整治,努力實現天更藍,水更清,城市更美麗,人民更富裕,社會更和諧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