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轉移動員會講話

時間:2022-07-27 05:35:00

導語: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轉移動員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轉移動員會講話

同志們:

今天的會議,主要任務是認真總結我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取得的成績和經驗,分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面臨的形勢,貫徹落實全省推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現場會議精神,部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區農村富裕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促進全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剛才,朱伯崇、鄧望興兩位同志已對全區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進行了具體部署,請大家認真抓好落實。下面,我再強調幾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的重大意義

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既是重大的經濟問題,又是重大的政治問題;既是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大舉措,又是落實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改善民生,統籌城鄉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和諧的根本要求。

(一)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是農民奔小康的重要途徑。提高全區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是我們工作的主要目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在農村,關鍵在農民。促進農民奔小康,必須突出抓住兩個關鍵:一是進一步大力發展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高農業規模效應,提高農業附加值,提高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增收的能力。這是農民增加收入奔小康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也是把穩定農業生產與提高農民收入有機結合起來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二是在提高向沿海發達地區勞務輸出水平的同時,積極有序地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就地轉移就業。這幾年我區在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2006年,我區跨省勞務輸出18.9萬人,今年我區到沿海的務工人員已經超過年初確定的15.8萬人的目標,達到19萬人?,F在農村生活水平比較好的、房子比較新的家庭,一般都有1-2個人在外務工。因此,做好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對改善和提高農村生活水平、增加農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各鄉鎮、各有關部門必須繼續加大力度,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加大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臨川(撫北)工業園區、向新興產業轉移就業的力度,盡最大努力使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的農村富余勞動力都實現轉移就業。

(二)推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是擴大招商引資、促進工業園區發展的迫切需要。工業園區是我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對促進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區委、區政府依托園區辦工業,引導產業集聚發展,園區經濟呈快速發展之勢,為加速全區工業化進程增添了強大的后勁。工業園區大量企業的進駐和投產,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為擴大就業特別是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提供了強健的產業載體。隨著我區工業化進程的加快,隨著招商引資力度的不斷加大和全民創業的深入推進,我區許多工業企業、工業園區已經開始出現“招工難”問題?,F在工業園區和企業的發展、招商引資的競爭,不僅僅表現在優惠政策、環境的競爭,更重要的表現在勞動力資源的競爭、技能人才的競爭。各鄉鎮和有關部門必須下大力氣,在農村富余勞動力就地轉移就業方面取得突破。一方面要繼續鞏固和提高向沿海發達地區輸出農村富余勞動力的水平,而不是簡單的擴大規模。更重要的一個方面,是要通過我們強有力的組織引導,讓更多經過培訓、素質較高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就地向工業園區企業轉移,向新興的工業產業轉移,實現由跨省就業到市區內外就業并重的戰略轉變,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緊迫的、突出的戰略任務。今天我們在這里開動員會,就是重點圍繞這個中心任務,研究采取一些更好的辦法措施,實現這個戰略轉移,形成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創業與工業園區、企業用工相互依托、相互促進的機制,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更好地在農村龍頭企業和工業園區的就業。

(三)推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關鍵。近年來,我區城鄉聯系顯著增強,但城鄉分割的二元經濟社會結構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機制沒有真正建立,農民的就業問題尚未納入正常的管理渠道,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較大。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農村富余勞動力沒有充分就業是關鍵因素之一。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一是消除就業歧視,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勞動力市場,讓農村勞動力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和途徑。二是打破制度壁壘,消除二元經濟結構的障礙,大力推進戶籍制度、農村土地制度、教育衛生制度的改革,重點做好就業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三是統籌城鄉發展,把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推進城鄉就業一體化做為當前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內容,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整體規劃,做到有序流動,穩步推進、協調發展。

二、結合實際,強化措施,著力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

就業是政府的“一號工程”,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更多更快更好地轉移就業,尤其是向本地企業、工業園區、新興產業轉移就業是我們面臨的緊迫任務。各鄉鎮和有關部門要圍繞農村富余勞動力更多更快更好地轉移就業這個中心,突出促進農村富裕勞動力在本地企業、工業園區就業這個戰略任務,按照圍繞一個中心、簽定兩個合同、加強三項管理、建立四個對接機制、落實五項激勵政策的工作思路來開展工作。

(一)圍繞一個中心。就是要緊緊圍繞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就地轉移就業這個中心來開展工作。農村富余勞動力更多更快更好轉移就業,要看成效、看成果,要實現“四個轉變”:由跨省勞務輸出為主向市區內外轉移就業并重轉變;由無序流動向有組織有引導到工業園區就業轉變;由謀生型轉移就業到全面發展型就業轉變;由單純就業向就業和創業并重轉變。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關鍵是要做到“加大三個力度”。一是要加大就業轉移的力度。就是要把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的農村富余勞動力更多更快更好地轉移出來就業,這既是我區經濟發展、工業園區發展、最大限度利用勞動力資源的客觀需要,也是推進農村建設、全面提高農民收入的需要。二是加大就業引導的力度。就是要適應市場規律、運用政策杠桿、增強組織凝聚力,有力地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工業園區、向企業、向新興產業、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轉移就業。要鼓勵經過長期在外務工、訓練有素的外出務工人員回本土創業,把先進的經營理念、管理經驗、技術特長用于臨川,成為本土創業的“領頭羊”。三是加大就業對接的力度。搞好就業服務、積極牽線搭橋,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與工業園區就業實現對接,實現就地就近轉移就業。

(二)簽訂兩個合同。一個合同就是要組織引導我區工業園區和企業與農村富余勞動力簽定就業招聘合同,這項工作必須牢牢抓住不放,由區人勞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牽頭落實。第二個合同就是工業園區企業、工業企業與職業學校、就業培訓機構簽定的定向就業培訓合同。這項工作由區人勞和社會保障部門、教育部門、中小企業局具體負責落實。區內的職業學校、各類培訓機構,要按照企業和工業園區的用工需要,開展訂單培訓、定向培訓和校企合作培訓,大力推進企業、勞動者、培訓機構“三位一體”的培訓模式。

(三)加強三項管理。一是要建立鄉鎮農村富余勞動力資源臺賬。這是一項基礎性工作,是我們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的前提,是我們貫徹落實促進勞動力轉移政策的基礎。要以鄉(鎮)為單位對農村富余勞動力進行登記,建立臺賬,加強管理,提供服務。同時,要加快鄉(鎮)勞動保障服務平臺建設,完善我區勞動保障體系建設。按照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鄉鎮開展勞動保障事務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文件精神,在我區全面建立鄉鎮勞動和社會保障事務所。區人勞和社會保障部門和各有關鄉(鎮)要按照區政府《關于在全區各鄉(鎮)全面建立勞動和社會保障事務所的實施方案》要求,嚴格抓好各項建設工作的落實,為促進我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及推進其他勞動保障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二是要建立工業園區和企業用工需求臺賬。就是要求工業園區企業和工業企業,還包括其他企業,都要建立好勞動用工和管理需求臺賬,在我區建立的勞動保障網絡平臺上定期用工需求信息。要通過建立臺賬,做到三個“清清楚楚”:需要轉移就業的勞動力清清楚楚,企業和工業園區用工需求清清楚楚,定向培訓要求清清楚楚,然后實行有針對性的用工服務。三是要建立職業培訓機構管理臺賬?,F在我們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不少,有很好的培訓能力和資源。但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培訓與本區就業需求脫節。為培訓而培訓,而不是培訓與促進本區富余勞動力就業相結合。二是培訓資源浪費。培訓資源沒有在有效促進就業中發揮更好的作用。因此,要整合現有的培訓資源,實現信息共享、聯通、掛鉤,捏緊拳頭,形成合力,提高定向培訓、促進就業的能力和實際效果。區內的各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的培訓專業、培訓能力和培訓資源都要有序地建立臺賬,實現信息化管理。教育和勞動保障部門要履行管理職責,引導職業學校和就業培訓機構,根據企業、工業園區的產業特點和企業用工需求,合理設置培訓工種(專業)、培訓時間和培訓計劃,提高培訓的及時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并及時向網絡服務平臺培訓信息。

(四)建立四個對接機制。一是建立勞動用工的對接機制。通過鄉鎮建立農村富余勞動力臺帳和工業園區企業用工需求臺帳,采取有效措施,實現農村富余勞動力與工業園區和企業用工的有效對接。二是建立定向培訓的對接機制。根據工業園區和企業的用工需求,對農村富余勞動力開展定向培訓和訂單培訓,并做好培訓后的就業對接。三是建立資金、資源、政策整合的對接機制。就是要通過資金、資源、政策的整合,把資金、資源和政策真正用好,用到真正促進轉移就業上去,用到定向就業培訓上去。要整合好培訓資源,把勞動保障、財政、教育、農業、扶貧等部門的培訓資源整合起來,開展農村勞動力定向技能培訓;培訓機構要實行定點授牌,按照用工需求,開展有針對性、實用性且就業率高的專業定向培訓;要把各類培訓資金整合好,防止資金分流,防止資金分散,不要搞小而散、小而低的重復建設。要整合政策,建立鼓勵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政策平臺。四是建立就業培訓績效評估對接機制?,F有的政策、資源、資金對定向培訓就業的實際效果要進行績效評估。財政資金用于就業培訓要與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實際效果掛鉤,并作為下一年度政策延續還是緊縮的依據。財政部門、教育部門、勞動保障部門、農業部門和扶貧部門要聯合建立職業技能培訓的績效評估制度,評估和考核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政策落實、資源配置、資金使用的實際效果,不斷完善工作機制,提高工作水平。

(五)落實和健全五項激勵政策。要進一步建立完善引導就業、激勵就業、扶持就業、對接就業的政策措施,重點對我區企業、工業園區企業招收本區農村富余勞動力,各類培訓機構按企業用工需求進行定向培訓,農村富余勞動力就地轉移就業等,實行政策傾斜重點支持。一是要落實好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工業園區轉移就業的政策。要通過政策的杠桿的作用,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工業園區和企業就業。二是要建立鼓勵用人單位使用農村富余勞動力的政策。工業園區和企業招用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在政策資助定向培訓上,在中小企業的擔?;鹗褂蒙?、在扶貧資金的使用上、在銀企掛鉤合作的選擇推薦上、在有關稅費政策的優惠上要給予傾斜。工業園區和企業要增強自身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著重解決“留不住”的問題,要合理確定企業員工的工資報酬待遇,依法參加社會保險,改善員工生產生活環境,培育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滿足員工的精神需求。三是建立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政策。對返鄉創業的區外務工人員可享受小額擔保貸款政策,返鄉創業投資的可作為招商引資項目。四是要健全和完善鼓勵農村富余勞動力創業政策。有創業意向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可以在就業服務機構獲得免費創業指導和創業培訓,對自籌資金不足的可以享受小額擔保貸款政策。五是要制定和落實鼓勵培訓機構開展定向訂單式培訓的政策。認真實施金藍領工程、陽光工程、雨露計劃,進一步用好、落實好就業培訓的激勵扶持政策。鼓勵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對農村富余勞動力開展委托培訓、定向培訓、合作培訓,在政策上實行優惠傾斜。就業培訓學校要引入競爭機制,對培訓學校的培訓質量優劣要有激勵和處罰辦法,對培訓學校的資金投向要有區別和傾斜,著重用好現有教育資源。

三、強化領導,扎實工作,大力推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

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是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措施。各部門要真正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放到全局工作中去認識、去部署,切實強化領導,不斷提升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水平,實現就業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促進社會和諧。

(一)強化領導,明確責任。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按照省、市的要求,我們已經建立了“臨川區簽訂‘兩個合同’、建立‘三個臺帳’,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全區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進行研究、部署和協調。各相關部門要齊心協力,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好這項工作。各鄉鎮黨委、政府要把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納入鄉鎮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并作為考核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結合工業化、城鎮化、新農村建設,推動農村富余勞動力就近、就地、有序、有效轉移。二是建立相互配合、緊密銜接、齊抓共管的工作運行機制。區人勞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切實抓好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的統籌規劃、組織協調、督促落實,要形成一套工作網絡,實現省、市、區、鄉(鎮)勞動力促進就業的信息網絡互聯互通。區農業部門要發揮自身職能優勢,及時調配農村有效資源,主動為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創造良好環境和優質服務。區發改委、財政、工商、公安、稅務等部門要加強協作,各盡其職,落實好有關優惠政策,支持和幫助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三是建立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目標考核制度。對勞動就業和農村富余勞動力就地轉移就業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要求,并落實責任制,加強目標的考核評估。區人勞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將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任務及時進行分解,年終要對各目標責任單位進行考核。2007年,在我區工業園區新增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總人數要達到9000人以上。

(二)強化措施,務求實效。促進和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關鍵要看成效。這個成效就是,農村富余勞動力得到積極有序有效的轉移就業,農村群眾在就業中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和改善,全區工業園區、新興產業“招工難”的現象得到有效緩解。各鄉鎮和有關部門要緊緊圍繞這一要求,抓緊制定針對性和操作性強的配套措施和實施意見,不斷完善符合我區實際促進轉移就業的政策體系,為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各項政策的重心要向鼓勵本區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招工單位招收和定向培訓本區富余勞動力,培訓單位訂單式定向培訓本區富余勞動力傾斜。要建立情況通報制度、部門領導聯系掛點制度、部門信息通氣制度、工作進度督促檢查制度、績效評估制度等,特別是要把政策激勵、督促檢查、績效評估制度落實好,用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果來檢驗我們執政能力和工作水平。

(三)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維護合法權益。要認真貫徹落實有關勞動保障政策法規規定,加強對農村富余勞動力就業工作的規范和管理,督促用人單位依法用工,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并使其參加社會保險。要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構建和諧平安江西的要求,在全區開展創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工業園區活動,不斷優化工業園區就業環境,維護企業和勞動者雙方的合法權益,促進工業園區的健康發展。

(四)加強宣傳,創優環境。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的引導,幫助他們進一步轉變就業觀念,更多更快更好地實現就地轉移就業。要充分利用宣傳媒體,宣傳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好形勢,宣傳引導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的政策措施,讓廣大農民群眾充分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為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要加大服務企業的力度,將農村富余勞動力定向培訓就業與服務企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為企業和優勢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用工環境,更好地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

同志們,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是充分利用勞動力資源,擴大就業再就業的有效途徑,是促進我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和諧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們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全面開創我區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局面,為促進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