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社會職能移交屬地管理的講話
時間:2022-11-07 11:09:00
導語:企業社會職能移交屬地管理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市委、市政府召開這次市直國有企業社會職能移交屬地管理工作會議,目的是為了統一思想,明確任務,全面徹底地解決市直國有企業改革中的遺留問題,把原國有企業承擔的社會管理職能移交企業所在地,實行屬地管理,為企業改革后輕裝上陣、加快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剛才,曉鳴同志宣讀了《市直國有企業社會職能移交屬地管理實施意見》,田書記還將作重要講話。下面,就如何做好市直國有企業社會職能移交屬地管理工作,我先講三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達成共識,增強做好國有企業社會職能移交屬地管理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把推進市直國有企業改革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經過全市上下近五年的共同努力,從總體上已基本完成國企改革任務,市直225戶國有企業資產處置基本到位,職工安置基本到位,債務化解基本到位,職工社會保障建立基本到位。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完成,不僅使一大批國有企業脫胎換骨,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更重要的是有效破除了長期制約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了全市經濟的市場化進程,促進了市場主體多元化、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新格局的形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有力拉動了社會就業、城鎮居民收入的持續增長以及投資和消費,整個經濟呈現出結構改善、速度提升、效益提高、市場主體健康較快成長的良好態勢。
但是,市直國企改革總體上完成了資產處置和職工安置任務,只是解決了企業產權多元化和職工身份社會化的問題,原國有企業承擔的社會管理職能并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企業辦社會問題仍然存在,嚴重制約了改制企業的發展。
從解決遺留問題、全面完成國企改革任務的要求看,必須加快推進社會職能移交屬地管理工作。市委、市政府對全面完成國企改革任務提出了“五個到位”的衡量標準,即:產權轉讓到位、收購資金到位、職工安置到位、資產過戶到位、社會職能移交到位。目前,納入市直國企改革范圍的225戶企業,共涉及職工148805人,已完成資產處置和職工安置的企業210戶,已完成資產處置、正在進行職工安置的企業5戶,尚未完成資產處置和職工安置的還有10戶。從改革的進展看,前四個到位基本完成,尚有少數遺留問題,第五個社會職能移交到位剛剛開始,已實施社會職能移交的企業不到10戶。必須加大力度,加快進度,全面做好社會職能移交屬地管理工作。
從服務市場主體、為企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的要求看,推進社會職能移交屬地管理工作迫在眉睫。企業改制的重要目的,就是轉換體制機制,卸下辦社會的包袱,輕裝上陣。目前,因社會職能移交屬地管理工作不到位,使改制企業發展受阻,破產企業難以結案終結。絕大多數改制企業在完成資產處置和職工安置任務后,仍然管了一些不該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比如,職工住宅區的水、電改造和物業管理問題,在企業改制后本應由市場化、專業化的社會服務機構按照有償服務的原則,實行專業化管理和服務。但是,由于國有企業過去一直沿用的是福利制、供給制、大包大攬的管理服務方式,水電費仍在由企業負擔,一些改制后的企業不僅要補貼水耗電耗,而且還要履行服務責任和義務。既加大了清算成本,又給企業和社會穩定帶來了隱患。因此,社會職能移交不到位,企業改革改制工作就不能算完成任務。
從構建和諧社會、加強社區規范化管理的需要看,社會職能應盡快移交社區實行屬地管理。按照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總體要求,近年來,國家省市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有關社區建設、管理和服務的文件,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社區建設和管理提出了明確指導意見。中辦、國辦轉發的《關于在全國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明確指出:“隨著國有企業深化改革、轉換經營機制和政府機構改革、轉變職能,企業剝離的社會職能和政府轉移出來的服務職能,大部分要由城市社區來承接。建立一個獨立于企業事業單位之外的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化服務網絡,也需要城市社區發揮作用。同時,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住房、醫療、養老、就業等各項制度改革的深入,城市居民與所在社區的關系愈來愈密切。他們不僅關注社區的發展,參與社區的活動,而且對社區的服務和管理、居住環境、文化娛樂、醫療衛生等方面提出多層次、多樣化的要求?!笔∥?、省政府《關于深化社區建設推進社區服務的若干意見》進一步要求:“要按照企社分離的原則,將企業社區工作移交地方。企業與地方黨委、政府要相互配合,妥善解決好人員、資產、經費、辦公活動場所等相關問題,納入改制成本,由同級財政全額列支?!苯衲晟习肽?,我市專題召開了城市社區建設工作會議,總結經驗,分析問題,提出了建設“111工程”的目標和要求,對加強社區建設和規范管理服務給予大力扶持,為國有企業社會職能移交屬地管理創造了條件。
社會職能移交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關系到改制、破產企業職工的切身利益,涉及到城區社會化管理工作的規范推進。各部門各單位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嚴格按照《實施意見》規范操作,確保社會職能移交屬地管理工作扎實推進。
二、明確任務,突出重點,堅定不移地做好國有企業社會職能移交屬地管理工作
市直國有企業社會職能移交屬地管理工作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必須明確要求,抓住重點,強化措施。
(一)必須明確市直國有企業社會職能移交的范圍和主體。市直國有企業社會職能移交屬地管理涉及市直21個行業協會(企業主管局)、225戶企業、職工148805人,涉及襄城、樊城、高新開發區90個居委會,棗陽、宜城和南漳縣各一戶企業。國有企業改革剝離的未處置資產5.68億元。其中房屋建筑面積96.67萬平方米,土地面積214.48萬平方米,機器設備4161臺(套)。
企業改制、破產后移交屬地管理的社會職能,主要包括改制企業剝離的非經營性資產和破產企業的非破產財產;企業未****的職工住宅;企業的黨團等組織關系;改制、破產企業的文書檔案、技術檔案和職工檔案;企業改制、破產前承擔的計劃生育、治安管理、戶籍管理、社會保障、勞動就業、醫療衛生、退休人員管理等公共管理服務職能,以及社區環境衛生、水電管理等物業管理職能。
市直國有企業社會職能移交屬地管理工作總的原則,就是屬地管理、分類移交。市直國有企業在完成資產處置和職工安置任務后,原企業承擔的有關社會管理職能移交企業所在城區(縣、市)、高新開發區,實行屬地管理。市直各行業協會(主管局)是移交工作的責任主體,城區(縣、市)政府、高新區管委會和市直有關職能部門是接收工作的責任主體。
- 上一篇:黨員政治理論學習的思考
- 下一篇:市工業經濟和民營經濟新跨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