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局科學設置權力實踐的講話
時間:2022-12-07 08:10:00
導語:監察局科學設置權力實踐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預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設”,這是黨的十七大針對反腐倡廉建設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提出的新要求,反映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反腐倡廉特點和規律的深刻認識。對此,我們要深入研究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共權力的配置問題。對權力結構進行科學設計,使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保證權力沿著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軌道運行。
以賦權適度為核心,實行分權制約。實踐證明,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一旦某種權力絕對化,就有可能出現濫用。因此,科學配置權力,通過適度分權來防治腐敗就至關重要。所謂分權,就要求對某些過于集中的權力進行適當分解,做到明確權力界限,確保任何權力都是有限權力,有范圍的限制和外在的約束,防止獨斷專行;限制權力行使,確保任何權力都是授權所得、依法行使的權力,不具有超越法制的特殊地位;科學設計權力職能,使各種權力由不同部門相對獨立行使,相互把關,相互制衡,彼此以對方的制約作為發動職能作用的前提與條件,防止權力的沖動和濫用。當前,尤其要做到科學配置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的權力,對過于集中的權力,尤其是直接管人、管錢、管物的權力,要進行適當分解和加強制約。
以權力固化為主線,實行流程制約。權力的行使必須經過一定程序、步驟和環節。因此,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和制約,就需要建立規范的權力運行流程和操作程序,使任何臨時性行為都將因無依據而難以進入。流程制約的關鍵,是要在全面清理現有行政職權的基礎上,編制權力運行流程圖,對所有保留權力進行統一編碼,逐項確認權力行使依據、程序、時限以及相應責任,固化流程。并將權力事項的執行主體、執行依據、執行程序在網上公布,增加透明度。與此同時,還要針對行政行為的自由裁量幅度容易成為尋租空間的特點,在流程設計中有效限制裁量幅度,細化裁量標準,明確裁量權限,壓縮裁量空間。要積極試點導入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精簡工作程序,縮短審批時限,壓縮工作流程,做到凡事有人負責、有章可循、有據可查、有人監督,不斷提高工作規范水平。
以責任追究為抓手,實行問責制約。權力與責任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任何一種權力的行使,都必須對其造成的后果承擔責任,任何非法或不當行為造成的損失都必須予以補償,同時還應受到另一種權力的依法追究,從而形成對權力的有效制約。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全面推行以行政首長為重點對象的行政問責制。只有建立這樣一種制度,并在實踐中切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侵權須賠償,才能使權力行使者不敢恣意妄為。只要通過嚴格的責任追究,使權力的運用和相應的監督制約達成有機的統一,就能產生較好效果。
引入民主和公開原則,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實現多數人對少數人的監督
以科學發展觀指導反腐倡廉制度建設,就必須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更多地依靠和發動普通黨員和人民群眾對權力運行進行有效監督。這是當前推進制度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民主監督,實質上是權力授予者對權力行使者的監督,是以私權制約公權行為的表現,是對權力運行更為關鍵、更為重要的監督。同志在談到破除腐敗“周期率”時指出:只有讓人民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進一步推進制度建設,必須朝這個方向努力,切實形成多數人對少數人進行監督的有力局面。
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權力以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看得見的方式運行,是實現多數人對少數人監督的有效途徑。要大力加強權力運行陽光工程建設,普遍推行黨務公開,深化政務公開,推進村務、廠務和事業單位辦事公開,積極構建權力公開的電子信息平臺,為多數人能夠監督、方便監督創造了條件。推進公開,不僅可以消除“神秘化”帶來的負面影響,有利于社會各界了解、支持紀檢監察工作,而且也有利于推動紀檢監察機關民主化、規范化建設。
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不僅要解決黨員群眾的知情權問題,還要實現他們對黨和國家事務的參與和表達權利。沒有參與和表達權的行使,知情權將僅僅流于一種告知形式,監督權最終也難以發揮作用。針對這種情況,江蘇在這方面作了積極探索,通過黨代表列席黨委和紀委有關會議,提出詢問和質詢,參與調查和處理特定問題,參與聽證會,提出處分、罷免和撤換要求等方式,加強基層黨代表對黨委工作的監督。開展干部公開選拔、考察預告和勤廉公示,推進重大決策征求意見、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和聽證等工作,并運用行風熱線、機關評議和行風評議等載體形式,引導廣大群眾廣泛參與公共事務、表達利益訴求,取得了很好效果。事實證明,這個廣泛參與過程不僅是一種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方式選擇,也是“多數人監督少數人”的成功范例。
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打造有效的制度防范機制,不斷提高制度建設水平
要用改革的辦法解決滋生腐敗的深層次問題。反腐倡廉制度建設過程,是一個以改革逐步消除體制性障礙的過程。改革開放以來,從生產資料價格雙軌制引發的尋租性腐敗行為,到上世紀90年代初中期在炒地、炒股等領域表現猖獗,以及本世紀初工程建設、行政審批等領域的問題出現,最終都是通過改革使之得到有效遏制。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了不少熱點難點問題,特別是上學難、看病貴、土地征用、城鎮房屋拆遷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對此我們要高度重視,積極解決問題。對其中存在的腐敗行為,要堅決查處。但同時也要認識到,這些問題的產生很多是由于改革不到位、制度不健全所致。因此,加強制度建設,必須堅持深化改革,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制度建設又是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腐敗現象往往具有一種類似于產生抗藥性的自動調節和尋找問題缺口的能力。因此曾經有效的制度措施,也需要針對腐敗行為新的表現形式,特別是其發生、轉移、波動的規律和特點,不斷加以改進。江蘇工程建設領域在這方面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起初,針對暗箱操作問題,我們建立有形建筑市場,實行公開招投標制度。后來發現有串標、賄標的問題,便采取“有標底開標,無標底評標”的兩個階段評標法來解決。此后,又針對有形市場管理者與招標辦合在一起,容易產生新的腐敗情況,要求實行職能分離。近年來,根據規范市場的要求,又推出廉政準入的新措施。最近,我們又把規范建筑分包市場提上日程,讓用工企業直接吸納工人,不再允許包工頭承攬分包業務,從而使建筑市場得到進一步凈化。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推進反腐倡廉制度建設,既要重視研究市場經濟發展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又要注重研究市場經濟所內含的公平、競爭、透明、守信等廉政特性,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如通過引入市場手段,推進通訊工具改革、公務用車改革等,在解決職務消費問題上取得了明顯成效。土地出讓招拍掛、政府采購、醫藥購銷等方面的工作,也都采用市場理念和經營方法進行運作,普遍反映較好。這說明通過推進改革,以利益機制來引導人們的行為取向,促進廉潔從政,要比單純的行政性規定的效果好得多。
- 上一篇:市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的講話
- 下一篇:我國近代國家觀念形成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