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發展與招商引資會致詞
時間:2022-06-10 03:38:00
導語:工業發展與招商引資會致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做好今后的工作,工業發展和招商引資工作事關當前和長遠。任務艱巨而光榮。一定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更加開放的思維、更加振奮的精神、更加務實的舉措,乘勢而上、主動作為,努力開創招商引資工作新局面,奮力譜寫工業發展新篇章!
一、進一步堅定工業發展信心,認清形勢。
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2010年。深入踐行科學發展觀,以招商引資工作為抓手,堅定不移走工業強市發展道路,全年工業發展和招商引資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圓滿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一)工業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宏觀調控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全年工業經濟呈現出“六個明顯提升”良好態勢:一是規模實力明顯提升。累計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03億元,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88.7億元,增長28.5%總量由全省的第十四位躍升至第九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達1334戶(2010年統計口徑)居全省第四位,其中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157戶,較2009年增加47戶。二是質量效益明顯提升。規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63.13億元,增長49.6%利稅總額72.6億元,增長73.6%其中利潤46.8億元,增長98.6%利稅、利潤增長分別高出生產增幅24和49個百分點,呈現效益增幅高于生產增幅的良性態勢,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245.7比上年提高55.8個點,創歷史最好水平。三是結構層次明顯提升。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比重占27.8%提高5.4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的輻射力、滲透力、延伸力逐步增強;汽車及零部件、機械電子、新型建材、醫藥化工、農副產品深加工、金屬加工六大產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885.9億元、利稅61.9億元,分別占到規模工業的80.3%和85.3%市重點打造提升的五大激進產業中,除新型建材產業以外,產值均已突破百億元大關,主導產業的集聚效應和支撐作用明顯增強。四是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全市共有省級高新技術企業76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9家,其中國家級1家;中國名牌4個、中國著名商標5個,安徽名牌96個、安徽省著名商標104個,均位居全省前列;新(籌)建省級質量檢驗檢測中心5個,爭創產學研聯合示范企業5家,首批省級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示范企業2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3家。五是節能水平明顯提升。重點實施了46個節能和資源利用項目,節能量達10萬噸規范煤以上;廣德洪山南方水泥9兆瓦和新杭南方水泥4.5兆瓦低溫余熱發電裝置建成發電,寧國水泥廠低溫余熱發電項目建成運行;海螺水泥公司節能綜合技改項目、國投電廠電機變頻改造項目完工;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力度,重點用能大戶節能取得新進展,工業單耗大幅下降。六是合作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大力推進與央企和全國知名民營企業合作發展工作,全年共有18個央企對接項目簽約,總投資662億元,其中6個項目開工建設;民企對接項目407個,總投資1559億元,項目個數和總投資均居全省第二位,其中合同類項目282個,居全省第一位。
(二)招商引資工作。全年招商引資工作穩健快速發展??偭课痪尤〉谌?增幅全省第一。二是項目質量明顯提升。變“招商引資”為“招商選資”實現了招商引資由數量型向質量型,由平均用力向突出重點、追求效益,由“就項目上項目”向“科學發展選項目”三個轉變,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影響帶動力強、財政貢獻率高的項目落戶。全年引進5000萬元以上項目399個,協議引資903億元,實際到位307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63個,協議引資751.5億元,實際到位214.1億元;其中5億元以上項目35個,協議引資517.4億元,實際到位92.5億元。2010年,單個項目平均投資規模達到1.1億元。三是投資結構日趨優化。招商項目中,工業項目占主導地位,并從一般激進加工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領域延伸,激進制造業比重逐步下降,先進制造業比重逐步上升,新興產業實現新突破。2010年,工業項目到位資金437.7億元,占到位資金總額的62%其中,機械電子類項目和新型建材類項目到位資金分別為151.9億元和97.2億元,分別占工業項目到位資金總額的34.7%和22.2%四是招商重點區域突出。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以蘇浙滬地區為銜接轉移重點區域,蘇浙滬地區已成為我市外來投資的主要來源地,其投資所占比例近幾年來一直穩定在75%左右。2010年,市與蘇浙滬地區新簽項目的實際到位資金522.5億元,占到位資金總額的74%五是項目貢獻不時提高。據統計,市地方財政收入中每年新增局部有70%來自于招商引資企業。去年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完成的工業增加值中,招商引資企業占86%已成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的主導力量。工業企業的固定資產投資中有70%來自于招商引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約有45%50%來自招商引資。
更要準確研判形勢,看到成果的同時。正視自身存在問題和不足。
美國、歐盟等主要經濟體繼續低迷,從宏觀經濟形勢看: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依然存在主要貨幣匯率大幅動搖。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一些發達國家推行“再工業化”提出低碳經濟、智慧地球”等理念,試圖通過設置技術、規范壁壘,主導碳交易、碳關稅等新一輪國際規則,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貿易維護主義有所抬頭,資源與環境等非關稅壁壘將會越來越多地被采用。國內方面,中央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抑制貨幣信貸過快增長,今年已三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加劇;產能過剩問題依然存在資源環境土地約束強化,節能減排壓力較大,煤電油運供應偏緊,家電下鄉政策到期,撫慰消費的拉動能力下降,企業面臨的增支減利因素增多,經濟發展中“兩難”多難”問題日益增多,這些都將在一定水平上制約和影響工業發展,也會給招商引資工作帶來新的挑戰。
骨干企業帶動作用不夠強。皖江9市中,從我市工業發展層面看:一是總量不大。市規模工業增加值總量僅排在第7位,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僅高于池州,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35個百分點,與省內先進鄉村的發展差別有可能進一步拉大。尤其是重點骨干企業少,支撐帶動作用不強。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總數占到全省第4位(2010年統計口徑)但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僅17家,實繳稅金過億元的僅3家。二是產業結構不夠合理,主導產業支撐力不強。產業集中度不夠高、規模效益不夠好,激進優勢產業不夠強、產業鏈偏短,高端產業偏少;低附加值產品比重較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比重明顯偏低。三是產業外向度不高。全年進出口總額6.9億美元,居全省第6位,但事實上排名前4位的合肥、銅陵、馬鞍山和蕪湖的總量之和就占到全省總量的63%強,其余13個市所占比重均不大。四是市本級不強。市開發區去年新簽省外投資項目51個,實現工業總產值53.1億元,亟待加速提升。
5億元以上項目35個,從招商引資角度看:一是大項目比重偏小。全年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63個。10億元以上項目16個,而滁州市分別為216個、50個和24個。省里今年已明確將5000萬元以上招商項目列入重點考核,市這種局面如不能有效扭轉,處境將十分不利。二是項目結構不優。雖然工業投資項目占主導地位,但其中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產業項目仍然偏少,對產業結構調整所起到促進作用仍顯不足。三是項目履約率有待進一步提高。一方面,受征遷、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進度影響,存在項目等地現象;另一方面,銜接轉移過程中,項目質量良莠不齊,局部投資商投資欲望不強,項目簽約后落地建設進度較慢。四是利用外資情況不理想。全年實際利用外資2.11億美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97億美元,兩項數據在皖江示范區9個市中排名均只排在第7位。
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以解決。以上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
二、進一步推進工業轉型升級,突出重點。
決定著一個地方發展所處的階段,決定著地區之間發展的差別。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開好頭、起好步,對實現今后5年的工業發展目標至關重要。因此,要繼續按照“大項目支撐,大企業帶動,集群化推進,園區化發展”思路,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突出抓好結構調整、項目建設、自主創新、園區建設等重點工作,進一步發展壯大優勢產業,搶先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全面提升工業競爭力和繼續快速發展能力。主要預期目標是2011年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25%以上,新增規模企業120戶以上,工業是立市之本、強市之基。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以上,節能降耗控制在省定指標以內。2015年,工業經濟總量進一步做大,全省的位次繼續前移。十二五”期間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0%以上,規模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2%以上。圍繞上述目標,今年要著力推動“六個升級”
(一)推動產業結構層次優化升級。抓工業。加速激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全面提升產業層次。汽車及零部件產業要加快向整機件、集成件和整車方向發展,形成較為完整的汽車及零配件—零部件—整車制造產業鏈,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機械電子產業重點發展工程機械、機電裝備、機械基礎件、電子元器件等,推進機械制造向裝備制造轉型升級,提高研發設計、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統集成的整體水平。醫藥化工產業重點加快新型化學藥品制劑、現代中藥、藥用膠囊、藥品包裝的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發展生態型化工和資源型化工,開發光氣及下游精細化工、化肥農藥、環保型顏料涂料等化工產品。新型建材產業重點發展新型建材、金屬耐磨資料,高效開發非金屬礦,提高產品附加值。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重點發展家禽、竹木制品、茶葉、林特山珍、繭絲綢等農特產品精深加工業,推進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型升級。新資料產業重點發展稀土耐磨資料、非金屬及合金高溫耐火資料、超細及納米碳酸鈣等。加快高性能復合高溫耐火資料、非金屬復合新型資料的研發,延伸新資料產業和產品鏈。節能環保產業重點發展光電、節能環保裝備和資源綜合利用。重點建設LED產業園,培育和引進LED外延片及芯片生產企業,做大做強LED封裝及終端產品,加快形成LED上下游產業體系。加快余熱發電鍋爐裝置、納米環保阻垢器、節能環保水處置等設備生產。現代裝備制造產業重點發展核電設備、特種裝備、關鍵基礎件等領域。廣泛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資料對激進裝備企業進行技術升級,提升產業整體素質。力爭到2015年這8個產業規模全部達到百億級以上,其中銷售收入超千億元產業1個。二是培育扶持龍頭骨干企業。龍頭企業的帶動是做大做強產業的重要動力。要按照“突出重點、擇優扶強”原則,切實加大對重點骨干企業的幫扶力度,促使優勢企業做大做強,逐步形成“龍頭企業引領、骨干企業支撐、中小企業全面發展”格局。重點支持中鼎、鳳形、鑫鴻、宣酒、生信、動力源、廣信農化等一批企業做大做強,力爭到2015年打造一支超50億元、百億元,甚至500億元的航母型”旗艦型”企業群。同時,重點支持一批具有創新能力和成長潛力的中小企業加快轉型提質步伐,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加快企業上市融資步伐,選擇一批主業突出、競爭力強的生長型企業進行上市輔導,促其上市融資。三是促進產業集群化發展。要依照抓龍頭、抓配套、抓園區、上水平的要求,集中力量抓好汽車及零部件、耐磨鑄件、電機、特種裝備、LED光電、電子元器件、新型建材、不銹鋼等重點產業集群建設。要促進配套企業建設,建立健全產業協作機制,完善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集群發展質量。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積極推廣寧國耐磨行業協會的經驗,充分發揮協會在行業自律、開拓市場等方面的作用,防止盲目競爭和無序競爭,形成抱團發展的整體合力。
(二)推動項目建設升級。項目是工業發展的載體。結合我市產業特點和比較優勢,規劃和篩選一批重大工業項目,積極開展對外招商,尤其要在聯系大客商、跟蹤大企業上下功夫,力爭引進一批產業關聯度較大、帶動作用強的龍頭型、基地型項目。同時,要兼顧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政策的各類鼓勵類中小項目,形成“明月和繁星”共存的生動局面。二是合作發展一批項目。借鑒與央企、知名民企合作發展經驗,鼓勵優勢企業瞄準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合作共建一批重大項目;引導中小企業主動融入產業鏈,通過產業鏈接、技術合作、聯合兼并等形式,開展協作配套,努力形成“小企業、大生產,小配件、大協作,小資本、大集聚,小板塊、大作為”格局。三是投入建設一批項目。完善項目推進機制,力爭全市工業投入增幅堅持30%以上,項目竣工投產率60%以上。重點加快中鼎集團關鍵裝備用橡膠密封件、鳳形高性能耐磨資料等技改項目和鑫鴻汽配工業園、寧國生命科學醫療器械產業園、廣德縣PCB產業園、涇縣高效電機產業園等產業集聚項目建設進度。開工建設中鼎通用發動機、華明飛彩低速汽車、海螺水泥二期工程等重大項目。鞏固與央企及知名民企合作發展效果,進一步推進簽約項目落地建設步伐,加快績溪抽水蓄能電站、郎溪(中國)經都產業園等項目建設進度。
(三)推動技術創新升級。要形成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模式。重點圍繞高新技術和先進制造業,培育前景好、創新力強的技術中心,爭創國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力爭在十二五”期間,新創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或工程實驗室1-3個、省級20個,國家級或省級創新型企業10戶以上。二要加快關鍵技術攻關。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選擇一批對提升我市產業發展水平起關鍵作用的產品和技術,列為市級重大專項課題進行重點突破,同時積極爭取國家和省重大專項、重點項目資金支持。三要加大品牌創建力度。品牌是企業技術、品質等要素的綜合反映。要繼續完善“企業為主、社會促進、政府推動”工作機制,鼓勵、引導和支持重點企業加大品牌創建步伐,提高核心競爭力。力爭“十二五”期間新創40個以上安徽名牌產品。四要建設創新人才隊伍。依托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社會力量,建立多層次的科研開發和管理人才培養體系,積極引進和利用國內外智力資源,加快形成以技術和管理創新型人才為領軍,以高技能人才為骨干的企業創新人才隊伍。
(四)推動園區建設升級。園區是工業發展的主戰場、銜接產業的主平臺。一要堅持規劃先行。各園區發展要把規劃放在重中之重。以轉型提升為重點,以提高產業集群度為核心,現有產業布局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優化細化產業發展規劃,嚴把入園項目質量關,改善規劃跟著項目走的主動局面。二要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積極穩妥推進征遷步伐,全力加快路網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著力拓展銜接空間和效能,緩解項目等地、項目等電等現象。三要搞好要素保證。堅持走市場化融資路子,深化拓展與金融機構的合作,積極完善信用擔保體系,發揮民間資本的作用,爭取政策性資金支持,努力形成適應新一輪開發需要的多元化投融資格局,著力破解“融資難”問題。要在積極爭取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的同時,科學規劃用地,清理盤活各園區存量土地,促進土地集約利用,把有限的土地用在高質量項目特別是高質量的工業項目上,嚴格控制企業非生產性建設用地,吃透用活省里的土地指標“點供”政策,有效緩解“用地難”問題。
(五)推動綠色發展升級。依照目標任務不減、領導力量不減、工作力度不減的要求。推動工業經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一要嚴格項目準入。嚴把項目準入關和節能評估審查關,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上馬。對年綜合能耗1000噸規范煤以上的投資項目嚴格實行節能審查管理,未通過審查的一律不予立項備案和轉報核準。二要狠抓落后產能淘汰。扎實做好落后產能淘汰工作,重點加大粘土磚、化工、造紙、玻纖、蓄電池等企業落后產能的淘汰力度。狠抓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企業整治,對不能達標的企業,堅決予以關閉。三要大力推進技改節能。支持重點企業實施低溫余熱余壓發電、能量系統優化、工業鍋爐(窯爐)改造、電機變頻改造等節能工程,鋼鐵、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中,開展與國際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對標生產活動。四要加強監管分析。重點抓好年耗能3000噸規范煤以上的重點耗能企業節能工作,實施月調度,建立聯系人制度,形成信息疏通,反映及時的工作網絡。經信委和統計局要加強對接,強化能耗分析,抓緊制訂節能預警調控方案,及時分析節能實時進展情況和發展趨勢,重點關注工業增加值能耗高于平均值的企業。
(六)推動“兩化”融合升級。信息化是經濟增長的倍增器”發展方式的轉換器”產業升級的助推器”一要提升區域信息化水平。選擇信息化條件好的縣市區和產業集群專業鎮。增強區域綜合競爭力。重點推進市本級LED光電產業園、寧國電子信息產業園建設。二要提升行業信息化水平。以信息技術改造提升裝備制造業的設計、制造、裝備和管理水平,汽車零部件、高檔數控機床、專用設備等領域深化信息技術應用,提升產業層次。同時運用信息技術,不時提高電力、鋼鐵、建材、化工、紡織等行業的生產控制水平。三要提升企業信息化水平。推廣應用企業資源計劃、業務流程管理等信息系統,強化生產經營各環節的管理,促進企業資源優化和生產鏈合理化。將電子信息技術嵌入工業產品,提高產品設計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促進產品更新換代。重點支持中鼎集團、天億滾塑兩化融合示范企業試點工作,積極做好鑫鴻交通、國投電廠、皖南電機、泰科鐵塔等一批企業信息化項目建設推動實施工作。
三、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強化措施。
投入關鍵靠招商。今年全市招商引資主要工作任務是實際利用外資2.7億美元,發展重點靠投入。增長25%實際到位市外資金883.4億元人民幣,增長25%實際利用省外資金總量和增幅都力保在全省前三位。市本級開發區實際利用外資和實際到位市外資金均在2010年實績的基礎上增長50%開工建設項目100個。為此,要著力做到四個突出”
(一)突出產業招商。市目前工業項目情況大體是數量不少、質量不高、體量不大”,這從幾組數據上可以清晰顯示:去年全市工業用電量在全省排第5位。
(二)突出集群招商。要大力發展“飛地經濟”積極共建合作園區。以玉環工業園為代表的飛地經濟”招商模式已成為我市招商工作的一大亮點。事實證明。整體銜接發達地區產業集群轉移,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集群招商模式。這種招商模式是以商招商和產業招商效果的重要體現,對招商環境的營造也有著積極的倒逼效果。通過“飛地招商”可以形成“引來一個、帶動一批、輻射一片”集群效應”和“磁場效應”大步提高招商效率。去年,市開發區引進玉環機電工業園的基礎上,涇縣、宣州區相繼與玉環客商合作建設了飛地園區;總投資達273億元的郎溪(中國)經都產業園項目正式簽約落戶郎溪十字經濟開發區。今年要繼續加強與發達地區工業園區、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和招商中介組織的聯系,廣泛宣傳我市發展“飛地經濟”共建合作園區的相關政策,做大玉環機電工業園的規模,爭取與蘇浙滬等地中介組織、開發園區甚至是市縣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取得實質性進展。此外,針對臺資企業追逐低成本的游牧工業特征,要密切跟蹤蘇州、昆山等地臺資企業產業轉移動態,力爭集群引進一批臺資企業。
(三)突出項目質量。要堅決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嚴格依照“四不選”原則引進項目,即:不選明令禁止的項目,不選環境污染嚴重的項目,不選資源浪費大且工藝落后、附加值不高的項目,不選消耗人力和財力的項目。對資源型招商項目,要注重考察投資商的實力和對資源的循環利用能力,充分考慮項目投資收益率、財政貢獻率、綜合帶動力、投入產出比等要素,注重引進綠色產業和新興產業,算好經濟賬,打好“環?!迸疲冋猩桃Y為招商選資,千方百計招大商、招好商。一方面,要依托外地資源稟賦和產業特點,著力引進產業配套項目和優勢資源深加工項目,力爭在引進戰略投資者上實現新突破,同時也要把引進大項目與發展中小項目結合起來,注重現有重點優勢產業的上下游配套,延長產業鏈,增強產業配套能力。要鼓勵跨國公司在市設立外包企業,銜接外包業務。要積極有效拓展和利用境外資本市場,鼓勵外商風險投資公司和投資基金來宣投資。
(四)突出項目推進。發展要靠項目來支撐。實行高水平的協議管理,努力提高項目履約率。要進一步建立健全重點項目建設協調、督辦、責任、激勵等機制,抓好落實,做到一個項目、一個方案、一套人馬、一抓到底”實行全程負責、全程服務,確保重點項目建設順利進行。各項目責任單位要切實負起牽頭抓總的責任,多方協調、主動聯系,及時協助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力促簽約項目早落地、落地項目早達產、達產項目早見效。要著力解決“只開花不結果”或者是結了果不出油”問題,強化引進跟蹤服務,切實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防止項目一簽了事;著力解決“熱一陣子、冷一陣子,推一把、走一步”問題,不只要開會部署,更要狠抓落實;著力解決“血拼政策、不計成本”問題,通過優質服務和一流環境來吸引各類客商投資,以優質服務打造“洼地”效應。
- 上一篇:城鄉規劃工作會發言提綱
- 下一篇:創最佳旅游城市大會講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