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在六項考評推進會講話
時間:2022-01-11 02:53:00
導語:市長在六項考評推進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全省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試點活動,全市經濟運行平穩并奪取首季開門紅的重要時候,市委、市政府召開這次六項考評總結表彰暨一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主要任務就是隆重表彰在2007年度全市“六大考評體系”綜合評比中涌現出的先進縣市區,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并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務,特別是謝亦森書記作重要講話。下面,我先簡要講三點意見,供同志們在領會和貫徹亦森書記講話精神時參考。
一、弘揚銳氣、凝聚士氣,進一步堅定“爭先爭優”創一流的信心
這次會議將表彰的兩大類、七個方面的先進,是經過依規考評、嚴格審核、用事實說話的,可以說,是爭先創優的典范,是率先領頭的標兵。在大家議發展、謀發展、干發展的共同實踐中,我們可以鮮明地感受到蘊涵在全市干部中不怕難的昂揚銳氣和不服輸的堅強士氣;在這種比創業、比奉獻、比效率的不懈追求中,我們看到了三個方面的可貴之處:
第一,服從和服務全局的態度。全局觀是開展工作的基點,也是推進工作的主線。什么是我市全局觀?就是各級各部門謀發展、定決策、做工作,都置于全市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中,都融入全市“前移前列”的部署上。各縣市區的綜合及單項先進,無不表明這種全局觀念與大局意識,在過去一年的實際工作中得到了很好體現。對于市委、市政府的決策和部署,大家義不容辭、不折不扣地執行好、落實好,確保了各項目標任務的全面完成。去年年中,市委、市政府根據全市經濟的運行狀況以及發展的可承受度,適時提出了財政總收入超50億元、第二產業跨50%比重的目標,各縣市區沒有抱怨、沒有推諉,而是自我加壓、負重奮進,一舉實現了追加目標,為全市經濟順利登上“三個五”的新臺階,作出了重要貢獻。
第二,不甘和不能落后的品格。從2007年度全省“六大考評體系”綜合評比八大方面58個先進情況看,我市有6個縣市區獲得了7個先進獎項,占全省全部獎項數的12%;其中,豐城市獲全省財政收入超10億元的先進縣(市、區),樟樹市、豐城市獲綜合評比先進縣(市、區),上高縣獲工業發展先進縣(市、區),高安市獲農業發展先進縣(市、區),奉新縣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先進縣(市、區),袁州區獲民生工程先進縣(市、區)。從2007年度全市六項考評結果看,在18個單項先進中,宜豐、奉新、靖安等小縣都分別拿到了3項先進。成績來之不易,飽含了大家的艱苦努力、凝聚了大家的辛勤付出,尤其是我們的縣市區,敢于代表我們,在全省的擂臺上比拼,在橫向的競爭中較量。這種不甘和不能落后的精神,可敬可貴!
第三,敢于和善于開拓的精神。沒有行動的勇氣,就難有收獲的果實;沒有創新的智慧,更難有超越的成就。近年來,在“以大開放為主戰略、以工業化為核心”總體思路指引下,各地結合本地實際,明確和優化具體思路與目標,如豐城的“努力打造全省最好縣市,全力建設現代化中等城市,奮力沖刺全國百強縣市”,樟樹的“奮勇爭當全省改革開放先鋒、爭做全省縣域經濟發展排頭兵,全力打造藥都、酒都、鹽都”,高安的“建設實力魅力高安、創新創業高安、和諧平安高安”,萬載的“拼搏十一五、決戰工業化、實現四翻番、再創富萬載”,上高的“聚焦工業園、決戰雙百億、建設新農村、加速奔小康”,等等。尤其是去年,在全市強力推進“心圈廊”發展戰略的進程中,出人意料地出現了最為活躍的一個板塊——特色產業基地,呈現出最為耀眼的兩個亮點——高安的建筑陶瓷基地、豐城的精品陶瓷基地,展開了最為鼓舞的“三大戰役”——工業強攻戰、城市擴張戰、旅游升溫戰。所有這些,都是勇于超越、大膽創新的集中表現,體現了敢于和善于開拓的精神風采。
這些可貴之處,無疑是“精神”在科學發展觀的新實踐中的進一步弘揚與光大。我之所以特別概括,只是為了表明,精神的強大必然帶來發展的強勢。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只要把這種精神始終貫穿到今后的建設發展中,就必將收獲更大的成果;我們沒有理由不期望,只要把這種精神迅速轉化為全市上下的共同風范,就必將形成更強的活力與合力。
二、認清形勢、把握走勢,進一步化解“前移前列”促跨越的困難
今年以來,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年初作出的工作部署,對照“前移前列”的目標要求,堅持“五為”(民生為本、開放為先、創新為要、和諧為重、行政為民)、致力“四做”(做活“心圈廊”、做強工業園、做旺企業群、做大中心城)、緊扣“三重”(重大項目、重點工程、重要工作),在跨越發展的進程上邁出了堅實步伐,具體成效表現為“四個提升”:
第一,增長速度總體提升。全市經濟發展克服了嚴重雨雪冰凍災害造成的不利影響,主要指標繼續保持了“兩位數、二打頭”的高位增勢。一季度,全市預計完成生產總值112.44億元,同比增長12.7%,增幅與上年持平。實際完成財政總收入15.1億元,增長32.1%,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1億元,增長30.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6.54億元,增長26.1%;城鎮固定資產投資32.21億元,增長27.9%,同比提高4.3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07億元,增長20.7%,同比提高5.1個百分點。
第二,運行質量明顯提升。一是財政收入和企業收入穩步增長。在首季收入運行過程中,不但實現了財政總收入和地方收入“兩位數、三打頭”的同步增長,而且與往年比還出現了三個新的“億元”超越:豐城市每月收入均在1億元以上;首季超億元縣市達到4個(豐城、樟樹、高安、上高);樟樹四特集團單季度納稅首次超過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預計增長48%。二是“兩個比重”繼續提高。財政總收入占GDP的比重達到13.4%,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稅收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比重達到了93.1%,同比提高4.4個百分點,高出全省平均水平6.5個百分點,創近年來最好水平,已連續兩個月在全省11個設區市中排第一。三是支柱產業貢獻突出。1—2月,電力能源、食品加工、建材、醫藥、機械五大支柱產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4.1億元,增長32.6%,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量的66.1%。
第三,發展后勁穩步提升??傮w表現為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的同步增長。一季度,全市實際引進市外資金35.79億元,增長2.4%,其中,引進超億元工業項目3個,合同引資25.6億元,實際進資13.32億元;預計外貿出口6000萬美元,增長34.9%。到2月末,全市工業園區入園企業達1044家,園區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6.57億元,增長20.7%;稅金3.05億元,增長38.3%;安置就業人員17.56萬人,工業園區作為開放的平臺、發展的引擎,為跨越發展增添了強勁動力。
第四,民生保障繼續提升。全市財政已安排民生工程配套資金1.86億元,其中:市本級2470萬元,縣市區1.61億元,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2.37萬人;困難群體“4050”人員就業1584人;安置零就業家庭48戶,安置率100%;殘疾人就業率55%。全市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43.46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49萬人;參加失業保險25.05萬人;參加工傷保險24.12萬人。農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6.07萬人;城鎮居民參加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達80%。農村低保人均補助水平達62.18元(含臨時性補貼),發放資金1715.85萬元;城鎮低保人均補助水平達154.4元(含臨時性補貼),發放資金3611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率達82.4%。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免學雜費學生數67.21萬人;免費提供教科書貧困家庭學生數66.52萬人;資助中等職業教育貧困家庭學生數2.8萬人。全市已確定完成經適房建設14萬平方米,受益家庭2032戶,其中中心城區8萬平方米、1159戶。目前已完成建房選址工作,4月份將全面開工建設。同時,以實房配租或貨幣補貼形式,完善廉租房制度,確保中心城區受益家庭905戶,9個縣市受益家庭1702戶。
一季度的結果足以表明:我市經濟運行的總體態勢是好的,特別是在50年不遇的雨雪冰凍災害的重創下,我們爭取了開門紅。然而,在分析特別是比較中,我們深感考驗依然嚴峻,挑戰仍在加劇。一方面,在全省橫向比較中,我們的高位增勢并沒有轉化為前移優勢,如財政總收入增幅從絕對額看,比最高的新余市低18.1個百分點,比撫州市低11.7個百分點,地方收入增幅比最高的鷹潭市低30.4個百分點,比新余市低27.4個百分點;從排位看,總收入列全省第七位,較上年末后移一位,地方收入增幅列全省第十位,較上年末后移六位。另一方面,在自身縱向比較中,部分重要指標“速度放緩、進度欠賬”。地方財政收入增幅同比下降5.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幅同比下降10.8個百分點,實際引進市外資金僅增長2.4%,實際利用外資不但沒有增長,反而下降4.5%,現匯進資比例也只達到31.2%,比例在全省排位第九。地方財政收入、開放型經濟主要指標均未達到進度要求。再者,在縣市區之間比較中,發展也極不平衡。財政收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等指標,增幅快慢相差較大;實際利用外資中,大部分縣市是負增長,有的地方甚至是零增長。無論是橫向比較的差距,還是縱向比較的不足,我們不能不冷靜而客觀地看到其中的原由,至少有“三個缺乏”,務必引起我們上下尤其是各級領導的高度關注:一是經濟發展缺乏新的增長點,重大項目特別是重大產業項目不多,一些地方甚至一兩年來看不到一個像樣的項目進駐和落戶。二是城市建設缺乏新的亮點,部分縣市城市化率低,新農村建設慢,甚至多年來城鄉面貌依舊,城市化對經濟發展的帶動力不足。三是部分干部缺乏進取心,少數領導干部不求工作有變化,光盼職務有變動;不求發展有功,但求保穩無過,在萎糜與消沉中,看不到一點對工作與職業的感情、熱情、癡情與激情。我們務必警醒:面對宏觀緊縮、微觀緊逼的發展態勢,我們已沒有等等看、慢慢干的余地,更沒有歇歇腳、緩緩勁的資本與機會。
三、突出重點、強攻難點,進一步增強“又好又快”出特色的活力
一分耕耘,必有一份收獲;一番拼搏,必成一番事業。我們務必把全部能量進一步凝聚到發展的大局上來,在事關全年又好又快發展的重點領域上抓推進、重要環節上抓改革、重大項目上抓突破。我特別強調以下四個重點:
(一)咬住項目不放,在重點和重大項目建設的時效上下功夫。
發展抓項目,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要義;項目的多少與好壞,決定著跨越發展的水平,也檢驗干部的能力。今年市委、市政府在項目建設上,特別提出了“重大產業項目招商年”和“項目建設推進年”兩個“年”的要求,強調的就是:每個工作層面,在認識和行動上都要保持時不我待、刻不容緩的緊迫感,做到腦袋中緊想的是項目,眼睛里緊盯的是項目,手頭上緊抓的是項目。要求的就是:跟緊一批招商引資項目,爭取早簽約、早進資、早報批、早建設、早投產、早見效的“六早”成果。盯緊一批跑項爭資項目,對國家部委明確支持的要盡快做好銜接,爭取按要求開工建設;對有傾向性意見的項目要進一步加強溝通,同時加強與省直部門的聯系,爭取得到國家部委更多的支持。抓緊一批“三大戰役”項目,督促建設單位加快工作進度,確保每半個月都有項目開工。二季度是項目建設跟進推動的關鍵階段,重點要抓好寧波、東莞等地招商引資洽談會所簽項目的跟蹤落實,做好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集中申報項目的銜接,特別是樟樹鹽化工、靖安洪屏抽水蓄能電站、明月山機場、沃得宜工等重大項目,要抓開工與達標。加快開發區基礎設施項目、“13579”綠色工程和“五個一”便民工程以及月亮化文化節配套項目。今年大家有目共睹并交口稱贊,中心城已種下8萬株大徑材樹,連續三年共30萬株種下去,就為建設“綠城”奠定了基礎。我們要力求并經過努力一定能做到:一月一小變、一季一中變,一年一大變。
在這里,我想特別指出,今天表彰的是縣市區,但不等于市直部門沒有先進,更不意味市直單位只是當“裁判員”而不當“運動員”,袖手旁觀絕不允許,上面在冒汗、下面冰冰涼更不應當。坐機關的部門同志,要主動投身于大發展的火熱洪流中,不斷強化“三種意識”:一是細致入微的服務意識。每一個政府職能部門,都要積極主動參與抓項目、選項目、定項目的全過程。集中人力、財力和精力,舍得把最優秀的人才擺到項目建設第一線,舍得把優惠政策集中傾斜到重大項目上。二是分秒必爭的效率意識。按照“項目化、時間表、責任人”九字的要求,把全年目標任務細化分解,排好每一個時間節點,排滿每一個工作時日,排定每一個責任人員,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不久前,市城建口召開了領導干部會,下達了40多個項目的責任狀,既便于操作,又便于考核,把九字要求落到了實處。請市政府各組成部門圍著項目轉,遇有項目建設事項,多一些即時即辦,少一些研究再辦,原則上一律開綠燈;遇到涉及多個部門的事項,多一些全局觀念,少一些本位主義。三是不甘人后的爭先意識。時刻保持一股堅決果敢的拼搶勁頭,始終把心中的“表”撥快點,把腦中的“弦”繃緊些,我們說只為成功找辦法,找辦法是強者的姿態;不為失敗找理由,找理由是懦夫的表現。
(二)抓緊“三農”工作,在保持農業領先優勢上下功夫。
今年年初罕見的持久性低溫雨雪冰凍天氣,給我市農業造成的影響是多方面和深層次的。不僅是經濟上的巨大損失,而且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尤為緊迫的是,這場災害基本上將全省農業拉回到同一起跑線上,我們在全省的領先優勢遭遇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嚴峻的形勢預示著,今年的農業面臨一道巨大的“坎”:林業災后如何重建,春耕生產如何到位,防汛防火如何過關?因此,當前和今后相當一段時期,我市的農業生產將是一個爬坡過坎的艱難時期。我們既要打好災后重建,恢復生產的攻堅戰,更要做好繼續站前列、扛旗幟的持久戰準備。當前,正值農業生產的黃金季節,贏得一季時間,就能爭得全年主動。我們務必全力以赴把時間、精力投入到農業生產當中,統籌兼顧各項措施、各個環節。最迫切的是加快春耕生產任務的落實,確保當年糧食生產面積不減、總產不降、收入不少。最緊要的是加緊生態恢復,用搶修電網設施的勁頭,用疏通交通要道的速度,用保護生態品牌的責任,全民動員,全力以赴,一手抓災后新增造林,完成好補植補造任務;一手抓凍壓材的清理,改善林相,嚴防火災。最關鍵的是加強防汛抗旱,保全市安全度汛,保不出現大的旱情,避免農業生產再遭重創。災后重建、恢復生產,檢驗的是各級領導干部應急處置能力,對于我們踐行科學發展觀,也是一個重要機遇。我們要充分發揮“三農”工作的經驗優勢,發揮成熟完備的農技隊伍優勢,把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做大農業主導產業這篇文章做足做活,引導農民把結構調優,品種調好,耕作調精,特別要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發揮優勢、科學發展”的原則,圍繞區域布局把規模調大,圍繞產業結構把效益調高,圍繞品種結構把質量調優,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有新發展。
(三)加強基礎設施與服務功能,在提高城市建管水平上下功夫。
完備的基礎設施和完善的服務功能,是城市現代化的基本要求,也是決定一座城市是否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關鍵所在。從2000年撤地設市以來,我們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積極推進城市創建,城市化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先后獲得了五張國家級名片。但是,名片只是身份的象征,競爭的勝負最終靠實力說話。把置于全省大比拼的坐標中來比較,全省格局的調整已使我市處于邊緣化的危機中,周邊態勢的走向已使我市處在被擠壓的狹縫里。我們絕不能依持現有的工作水準停滯不前,更不能躺在城市創建的功勞簿上一勞永逸。跳出看,不難發現,城市現代化的四大重要標志——物流發達程度、市場發育程度、產業規模程度和城市繁榮程度,在我們目前還處于一個較低的發展水平上。盡管區位條件有了明顯改善,但綜合性商務成本依然偏高,招商引資“洼地”效應不明顯;盡管在全省率先實現企業上市,但上市企業數量真正只有江特一家;盡管搭建了園區發展平臺,但產業集聚依然不明顯;盡管全市人口有了較快增長,但城市人氣依然不旺,城市的吸引力和輻射力偏弱。找準問題,才能對癥入藥;看到差距,才會奮起直追。針對上述問題,市委、市政府相繼提出了要積極扶持企業上市、扎實推進經濟開發區建設、全力推動人口倍增等應對措施,并已經開始著手部署和實施。我這里再提出一個題目,就是積極推進“海鐵聯運”。“海鐵聯運”是一種與進出口貿易緊密聯系的國際運行運輸方式,有利于降低運輸成本、縮短運輸時間、減少貨物損失。這兩次在外招商,客商反映來宜最為難的是運距與運費。所以要化解這個瓶頸。目前,高安和樟樹的鐵路專用線等項目,要全力以赴加快推進。今天,還要特別強調的就是人口倍增計劃。這項工作年初已經全面啟動,要求到一季度末拿出總體方案來,但從目前情況看,進展并不理想。部門還存在等待觀望心理和畏難情緒,任務仍停留在文件上、口頭上,還沒有進入實質性操作。人口倍增計劃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因此拖不起、等不得。請9個專項工作小組分頭抓緊督促,做到“四個一”:開好一個動員部署會,進一步統一認識,形成工作合力;梳理出臺一批配套政策,并使之形成體系,讓外來人口“進得來、留得住”;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按照“項目化、責任人、時間表”的要求,強化督查,防止任務落空;組建一支精干、高效的工作隊伍,舍得抽調最得力的人員去主抓人口五年倍增工作。
(四)強化“抓手”意識,在提高各級政府的操作力上下功夫。
我曾與我們縣市區長說過,作為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在發展全局上要集中精力抓好“六最”:一是抓好“增收”這件最大的事,二是抓好“招商”這件最急的事,三是抓好“計生”這件最難的事,四是抓好“綜治”這件最苦的事,五是抓好“土管”這件最險的事,六是抓好“安全”這件最重的事。在當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趨緊的大形勢下,更需注重在融資、土地、環境這“三個抓手”上,充分發揮政府的三種作用。第一,充分發揮政府在融資中的聚合作用。政府領導,要研究透并把握住三大市場:一是地產市場,二是資本市場,三是金融市場。要善于用別人的錢辦自己的事,用虛擬的錢辦現實的事,用民間的錢辦社會的事,用財政的錢辦公益的事。第二,充分發揮政府在土地盤活中的主導作用。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也是政府手中最大的資產。要十分注重“集約與節約”意識,既充分保護珍惜,為子孫后代留下寶貴的財富;又合理經營利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需要指出的是,各級政府在今后的招商引資工作中,務必把土地問題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來考慮,凡投資強度低于每畝100萬元的企業,要限制進入工業園區;原出讓的工業用地沒達到每畝50萬元投資的要限期達標;占大建小甚至只占不建的,要鐵心硬手、鐵面無私回收,不讓土地曬太陽、長茅草。第三,充分發揮政府在優化服務中的保姆作用。政府服務的最高境界就是做到“潤物細無聲”,即“企業需要你服務時,感覺你無處不在;不需要你服務時,感覺你無聲無息”。具體工作中,要深入開展優質服務年活動,鞏固提高市直單位“兩集中、兩到位”改革成果,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步伐。努力實現“四個零”:即落實政策零折扣、管理服務零距離、生產經營零干擾、處理問題零缺位。
同志們,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在實現跨越發展的征程上,我們倍感時光之易逝,時間之寶貴。讓我們在以亦森書記為班長的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同心同德,搶抓機遇,奮力開拓,為全面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為建設和諧小康而努力奮斗。
- 上一篇:學校藝術欣賞教育探索
- 下一篇:深究電子商務人才培養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