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長在留守流動兒童推進會講話

時間:2022-07-22 09:31:07

導語:副市長在留守流動兒童推進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副市長在留守流動兒童推進會講話

同志們:

當全市人民以飽滿的政治熱情、緊鑼密鼓地迎接奧運圣火在我市傳遞之際,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市婦兒工委2010年度工作會議,暨實施關愛留守流動兒童工程推進會。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統一思想,認清形勢,總結交流去年工作,研究部署今年任務,進一步動員各方力量,不斷開創我市婦女兒童工作新局面。剛才,同志代表市婦兒工委全面總結了2009工作,對2010年工作提出了具體的安排意見,我完全同意。市教育局、縣、區村街道汲橋社區等部門,交流了開展關愛留守流動兒童工作的經驗,這些經驗各具特色,相信會對大家有所啟迪。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婦女兒童工作,認真實施《市婦女發展綱要(2001—2012年)》、《市兒童發展綱要(2001—2012年)》,強力推動全市婦女兒童事業健康發展。市婦兒工委及各成員單位圍繞實施“兩綱”,扎實工作、開拓創新,切實履行職責,狠抓工作落實,婦女兒童權益得到有效維護,婦女兒童生存、發展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和優化。特別是在推進生育保險、開展青少年科技教育、促進零就業家庭就業、創建充分就業社區等方面成績突出,走在全省前列。這些成績的取得與市婦兒工委各成員單位的全力支持配合、與在座各位的辛勤工作密不可分,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和市婦兒工委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一、提高認識,增強做好婦女兒童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提高認識是一句老話,但絕不是套話。只有認識到位,才能工作到位;只有思路清晰,舉措有力,才能開拓創新,才能提升工作質量和水平。占總人口數三分之二的婦女兒童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婦女兒童事業發展狀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尺,對此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

首先,促進婦女兒童全面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重視和促進婦女兒童事業全面健康發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體現了包括婦女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一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和諧社會,必然是一個注重男女平等、兩性協調的社會,注重下一代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社會。沒有婦女的幸福,難有家庭的穩定,就不可能有社會的和諧;沒有兒童的健康發展,就不可能有社會未來的發展和希望;沒有婦女兒童的全面發展,難有社會和諧穩定。沒有婦女兒童事業的發展,就談不上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其次,婦女兒童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人力資源是經濟社會持續增長的第一資源。婦女作為一支重要的人力資源,兒童作為人力資源的“后備庫”,其教育程度、健康水平、綜合素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市人力資源狀況,影響我市當前乃至今后幾十年的經濟社會發展質量、速度和效益。從這個意義上講,實施婦女兒童發展綱要,努力提高廣大婦女兒童的綜合素質,就是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就是抓住了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戰略重點。

第三,促進婦女兒童事業發展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婦女兒童都是特殊群體,需要更多的幫助和呵護。各級政府要深刻認識在推動解決婦女兒童民生問題中所肩負的重要責任,準確把握各類婦女兒童群體的生存、發展狀況,切實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堅持體現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和兒童優先原則,進一步加大為婦女兒童做好事、干實事、解難事的力度,為促進婦女兒童全面發展提供更好的政策環境、機制保障和物質條件。

各級政府及婦兒工委成員單位要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促進跨越式發展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婦女兒童工作的重大意義,切實保障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進一步推動我市婦女兒童的可持續發展。要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思想和行動上真正重視起來,進一步改進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機制,從婦女兒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切實維護婦女兒童利益,充分調動廣大婦女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少年兒童健康快樂成長提供有力保障,推進婦女兒童事業全面發展。

二、真抓實干,大力實施留守流動兒童關愛工程

伴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市農村留守兒童和城市流動兒童的數量不斷增加。截至2009年底,全市留守流動兒童達到14萬,占18歲以下兒童總數的14.5%,其中在校學生10萬多人,占在校生總數近30%。留守流動兒童的家庭監護和教育缺失問題已經成為帶有普遍性的不容忽視的問題。促進留守流動兒童的健康成長,不僅關系到千萬個家庭的未來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也關系到我市兩綱目標的貫徹落實和又好又快推進跨越式發展。

去年,我市組織實施了“留守流動兒童關愛工程”,開展了“十百千”行動。各縣區均成立了關愛留守流動兒童工作領導組,出臺了實施方案。截止去年底,全市已建成80個留守流動兒童之家。我市實施關愛工程總體進展良好,產生了一些好的經驗和典型,但是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一是個別地方領導認識不到位。沒有真正負起責任,對實施關愛工程重視不夠,沒有下大力氣抓。不少留守流動兒童之家缺乏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有些兒童之家雖然設立了圖書閱覽室,但是兒童書籍卻只有寥寥數本。二是活動開展不到位。有的兒童之家開放次數少、開放時間短、活動形式單一,沒有真正發揮效能。留守流動兒童及愛心家長的建檔、活動資料的留存等工作不夠規范。三是統籌協調不到位。沒有充分發揮成員單位的作用,推動工作的資源沒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和集成。

上述問題的存在,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要采取切實措施,大力推進留守流動兒童關愛工程。要把實施留守流動兒童關愛工程作為一項事關兒童健康成長、家庭幸福和諧、社會穩定發展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民生工程”。各縣區要加強對關愛工程實施情況的督導,從組織建設、經費投入和工作制度等方面為工程實施提供保障,探索建立留守流動兒童教育、管理的長效工作機制,切實把這件實事辦實,好事辦好。市婦兒工委各成員單位要按照我市“留守流動兒童關愛工程”實施方案的要求,切實擔負起各自的職責。宣傳部門要組織新聞媒體大力宣傳加強留守流動兒童教育管理的經驗;教育、衛生部門要牽頭做好留守流動兒童教育和衛生保健工作;文化部門要加強文化市場管理特別是加強網吧整治工作,凈化兒童成長環境;公安、司法部門要打擊侵害兒童權益的行為,開展兒童權益保護法制宣傳教育,切實維護留守流動兒童合法權益;團委、婦聯要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愛心公益活動,廣泛動員社會力量為留守流動兒童辦好事辦實事;民政部門要牽頭做好留守流動兒童社會救助工作;各級財政部門要大力支持留守流動兒童關愛工程,為留守流動兒童工作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社會各界都要積極行動起來,切實為留守流動兒童撐起一片藍天。

三、加大力度,切實推進婦女兒童事業全面發展

一要加強組織領導。婦女兒童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工作內容多,牽涉面廣。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對婦女兒童工作的領導,切實把婦女兒童事業發展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議事日程。要堅持每年聽取1—2次婦兒工委工作情況匯報,保證解決1—2個婦女兒童發展中的突出問題。要整合資源,打破部門工作界限,加大工作協調力度,推進兩綱實施,促進兩綱目標如期實現。

二要充分發揮各級婦兒工委及成員單位的職能作用。市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是政府負責婦女兒童工作的議事協調機構,是實施兩綱和《婦女權益保障法》的責任主體。各成員單位必須明確實施兩綱是政府的職責,是一項綜合性工作。婦兒工委辦公室設在婦聯,并不僅僅是婦聯的工作。由于政府換屆,各部門人員變動很大,今年市婦兒工委組成人員有所調整。有些部門的負責同志可能還不太了解婦兒工委的組織職能,認為是在幫婦聯干工作,這是一個誤區。36個成員單位職責都在后面,大家各自對照,確保完成和超額完成任務。各成員單位要自覺增強主體意識和責任意識,自覺肩負起促進婦女兒童發展的重要職能和任務,把這項工作擺上重要位置,真正形成婦女兒童工作由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多方參與,全社會關注的社會化工作格局。

三要提高示范水平。兩綱示范工作是推廣婦女兒童工作的好經驗,是帶動和促進兩綱目標任務落實的有效舉措。我市絕大部分示范點特別是縣區級示范點的工作都比較規范,但少數鄉鎮示范點組織不健全、分管領導不明確、工作機制不健全。我們要花大力氣抓好示范點工作,加強對示范點的領導,加大對實施兩綱的投入,切實發揮示范先行的作用。在示范工作中要堅持三個原則:一要堅持率先性原則,確保婦女兒童發展主要目標始終位于同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地區的前列;二要堅持創造性原則,著力探索建立婦女兒童工作的新思路、新機制和新方法,推動婦女兒童發展的步子邁得更快一些、成效更大一些;三要堅持務實性原則,千方百計為婦女兒童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確保廣大婦女兒童在共建共享和諧社會中真正受益。

四要著力推進兩綱后三年目標任務的落實。從現在起距2012年底只剩下不到3年的時間,這是實現兩綱目標的關鍵時期和攻堅階段。雖然我市綱要實施取得了一定成績,大部分指標已提前達標,但是,我們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問題。首先,有些指標是動態的,今年達標并不代表明年一定達標;其次,我市還存在一些重點問題和難點指標,如婦女參政議政、婦幼衛生保健、婦女就業率的達標任務還比較艱巨;第三,作為省會城市,婦女兒童工作與省會城市的地位、與經濟建設的成就不完全吻合。第四,新的問題是更難解決的問題,我們已經進入攻堅階段。形勢不容樂觀,任務還很艱巨。各縣區、各成員單位一定要按照新修訂的成員單位職責分工,對照兩綱目標,倒排時間,明確什么人、什么時間、干完什么事?月底前要報市婦聯。列出本單位的達標難點,到派任務,抓住最后3年時間,切實采取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同志們,婦女是半邊天,兒童是希望和未來。讓我們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開拓創新,扎實工作,為促進婦女兒童事業全面發展,為構建和諧和現代化濱湖大城市建設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