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在綜治開發工作會講話

時間:2022-07-24 10:43:28

導語:縣長在綜治開發工作會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長在綜治開發工作會講話

同志們:

根據以往慣例,每年這個時候我們都要召開分水嶺綜合治理開發工作會議。今天的會議,既是一次工作總結會,也是當前和下一步的工作部署會。剛才,定國同志就我縣的分水嶺綜合治理開發工作進行了全面的總結和部署,講得很具體,很切合實際,希望同志們在具體工作中認真抓好落實。下面,我就這項工作再強調三點意見。

一、肯定成績、正視不足,積極調整發展思路

分水嶺綜合治理開發,是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分水嶺地區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自1997年省委、省政府決定開展這項工作以來,先后掀起了“把水留住,把樹種上,把結構調優,把路修通”四把工程為重點的分水嶺綜合治理開發熱潮。近年來,省分水嶺綜合治理開發領導組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改善、生態文明”的發展思路,我縣積極調整思路,堅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動搖,努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分水嶺綜合治理開發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嶺區的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新的進展,農民人均收入穩步提升,生態環境大大改善,全縣涌現出元疃豐寶磨菇示范園、牌坊鄉無公害蔬菜示范區、白龍現代牧業、新區燕之坊等一大批種植、養殖示范園區和現代農業加工產業園。特別是2011、2012年,我縣分水嶺綜合治理開發連續兩年被省里評定為優秀等次(12年評分位居全省第一),這些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于省、市的正確決策和有力領導,得益于省直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大力幫扶和支持,得益于各位幫扶聯絡員的辛勤工作,得益于嶺區鄉鎮和廣大干群的艱辛努力。

但是,我們更應該清醒地看到,綜合治理開發的成效還只是階段性的,嶺區依然面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這些困難和問題既有客觀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還是我們自身主觀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現為發展思路沒有及時調整,思想認識不夠。如治理工作中的塘壩建設,有的地方建設標準就不盡人意,有些地方的同志認為現在的塘壩已經建得差不多,農村灌溉用水已基本得到解決,不必挖那么大那么深了,從思想上降低了塘壩建設標準。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上,我縣還相對較為單一,創新意識和品牌意識不強,主要還是以大棚蔬菜和生豬養殖為主體。另外,在治理過程中有些項目的實施缺乏長期性和系統性,有一些項目今年有財政支持就干,明年沒有財政支持就萎縮了,甚至再過一兩年連基地都沒有了,這些都是思路不清、認識不足、工作缺乏連貫性的表現。

上述問題的存在,各有關鄉鎮和部門必須清醒認識,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著力加以解決。分水嶺綜合治理開發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目前,嶺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還有待于進一步改善,一些鄉鎮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村經濟發展還相對薄弱。分水嶺綜合治理開發事關嶺區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大局,我們必須進一步激發工作熱情,積極調整發展思路,以更高的層次、更寬的視野,重新審視分水嶺綜合治理開發工作,更好更快的推進分水嶺綜合治理開發工作。

二、把握重點,強化舉措,進一步提高綜合治理開發水平

隨著嶺區綜合治理開發工作的不斷深入,管理工作也在逐步走上科學化、規范化的軌道。近年來,省里對綜合治理開發項目的檢查驗收越來越規范,越來越嚴格。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切實把分水嶺綜合治理開發工作作為一件造福于民的大事來抓,努力把工作抓細、抓實、抓出成效,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要堅持不懈地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是保證農業生產最重要的手段。十多年來,省里歷年給我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的資金都有100多萬元,為我縣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寶貴的資金支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但與嶺區的生產生活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改變嶺區基礎設施面貌依然任重道遠,需要我們繼續千方百計爭取各方面支持,繼續加大資金投入,集中力量建設一批事關長遠發展的基礎設施,進一步增強農村薄弱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后勁。比如近年來,我們實施的“土地整理、縮村讓地”、“村級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水庫移民后期扶持項目”、“村村通水泥路延伸工程”,等等,這些政策我們一定要用足用活,積極爭取,實施項目捆綁,整合新農村建設資金,大力改善分水嶺地區的基礎設施條件。

二要堅持不懈地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結構調整是發展農村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的主線,也是分水嶺地區綜合治理長期不變的主題。在今年省批的項目中,用于結構調整項目資金的盤子達486萬元,約占整個資金盤的78%,可見結構調整在省里的重視程度很高。各鄉鎮要積極把握上級的政策導向,按照市場規律,通過招商引資和培育種養大戶等方式,努力把結構調整工作做出特色。結構調整項目在選擇上要體現本地特色。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加快農產品的加工轉化,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以實現產業結構的逐步升級。要按照“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的思路,發展規模經營,形成輻射帶動。要在現有基礎上,鼓勵、引導種養大戶和農產品經濟人做大做強產業,加快發展步伐,努力把特色做強、把品質做優、把市場做活。

三要堅持不懈地發揮好、調動好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農民是分水嶺綜合治理開發的主體,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必須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治理開發的積極性。當前,要把中央和省市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不折不扣地送到千家萬戶,落實到農民手中。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工作實際,認真抓好落實。在抓落實的過程中,要善于把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引導好、發揮好。只有調動好農民的積極性,分水嶺綜合治理開發工作才可能事半功倍。比如我們在興修當家塘壩、籌資村級一事一議等方面,一定要多聽取群眾意見,了解群眾的真實想法,取得絕大多數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三、提高標準,嚴格要求,進一步擴大綜合治理開發成果

首先,認識行動要到位。分水嶺綜合治理開發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大家對形勢的發展要有清醒的認識,分水嶺治理不是扶貧救濟,必然形成獎勤罰懶的態勢。牌坊鄉的無公害蔬菜設施栽培,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面積現已擴大到5000多畝,生產的無公害蔬菜銷往和上海,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成為市重點蔬菜基地,并供應到上海世博會。元疃鎮豐寶示范園的食用菌生產規模已達1000多畝,生產的鮮菇與家樂福、合家福等大型超市簽訂了定單合同,長年穩定供應。這兩個鄉鎮在2012年和2010年度省里分別給了90萬元和100萬元的的資金支持,這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呢?充分說明了干與不干不一樣,干好干壞不一樣,今后這種導向機制將更加明顯,否則,分水嶺綜合治理開發就失去了內在動力和加快發展的活力,嶺區的面貌就無法有更大的改觀。今年,我們有的鄉鎮也在積極申報類似的示范片項目,這是一種好的現象。在這里提醒鄉鎮以及涉農部門的同志們,在申報項目上,一定要圍繞上規模、上水平、有特色上下功夫,多動腦筋,真抓實干,切實做到以點帶面,成片示范。

其次,工作標準要提高。多年來,我縣分水嶺綜合治理開發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就是質量不高、精品不多,項目效益不明顯,在省里歷年的考核中,只有這兩年拿到優秀。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們的一些基層和企業的負責人質量意識不強,遇到困難和問題繞道走。一些結構調整項目只是象征性地做一點面子工程,缺乏規模和效益。今后,各鄉鎮對每個項目都必須安排專人負責,對照設計,認真實施。同時加強檢查督促,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最后,幫扶聯絡要加強。聯絡幫扶工作是省委、省政府加快分水嶺綜合治理開發工作的一項重大決策。自聯絡幫扶工作開展以來,省直單位派到我縣的幫扶聯絡員都能深入實際,沉下身子,扎實工作,為我縣積極爭取資金、物資和項目,為嶺區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第七批幫扶聯絡員來已有一年多了,總體上看,各位幫扶聯絡員都能夠切實負起聯絡幫扶職責,深入基層一線,把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在實際工作中,都起到了當地黨委、政府分水嶺治理的助手和參謀作用,其中成績較為突出的有省財政廳掛職我縣八斗鎮的王晶晶同志、省氣象局掛職我縣馬湖鄉的楊輔林同志等,其它同志也做了大量工作,在這里我就不一一表述。今后,各位聯絡員還要繼續為我縣分水嶺治理開發多想辦法、多出主意、當好參謀,爭取在聯絡幫扶期間既為所在鄉鎮多做幾件實事,又能在農村和基層中得到磨練和提升。各分水嶺鄉鎮和有關單位要全力支持幫扶聯絡員工作,一定要自覺、主動地關心、支持、配合幫扶聯絡員工作,充分尊重、信任和愛護各位幫扶聯絡員,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生活上關心、工作上支持,特別要為幫持聯絡員提供生活和工作上的必要條件,最大限度地發揮各位幫扶聯絡員的聰明才智,發揮好他們的橋梁紐帶作用。

同志們,分水嶺綜合治理開發已經過了十多個年頭,現在已到了整體提升、重點突破的關鍵時期。我們相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分水嶺地區廣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在各幫扶單位和幫扶聯絡員的大力支持下,我縣的分水嶺綜合治理開發工作一定能夠再上新臺階,分水嶺地區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