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唐山大地震感想
時間:2022-08-05 08:23:00
導語:看唐山大地震感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救弟弟!”
一塊石板,壓著兩個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換做是誰都無法來做這道二選一的生命選擇題。但是,李元妮知道,選擇一個,至少還留下了一個希望,如果耗下去,她的心中可能最終連瓦礫都不會剩下。因為對于一個母親而言,當他的所有親生骨肉都離他而去的時候,就是她自己的心靈步入地獄的一刻。
最終,在死神的最后通牒下達之前,李元妮選擇了方達。而直到多年之后的2008,直到與女兒重逢的一刻,她才知道,因為當時的決擇,她留下了一個幽怨了32年的孤獨靈魂,而這一切,全都是因為生死邊緣的無奈選擇。相信在元妮面對方登跪下的時候,她會覺得如果方登真的沒能幸存,也許反而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解脫。
二:“我是唐山人,我是在運尸體的卡車上醒過來的,你根本不懂!”
被拋棄過的人,才會懂得如何去珍惜。楊志并不是唐山人,他沒有經歷過那場刻骨銘心的災難,換言之,他根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犧牲。被母親所拋棄的方登,當發現自己即將成為母親的時候,寧可用名譽的代價來換回自己養育的生命。只因她不想讓自己身上曾經發生過的悲劇重演,那樣才是真正痛苦的犧牲。
三:“這一生,還有哪個男人會拿命換我?”
元妮的生命是被另一條生命從死神手中交換回來的,所以,從地震發生的那一刻起,她的內心就撕開了一道難以彌合的裂痕,那是方大強留給他的唯一紀念。
32年來,元妮始終不愿搬離這座老宅,并非因為甘于清貧,而是因為心靈深處的愧疚。她覺得她沒有資格拋開丈夫獨自燈紅酒綠歌舞升平,因為那不僅是對方大強在天之靈最無情的褻瀆,也更將是自己有生之年最深重的罪孽。
四:“沒了,才知道什么是沒了……”
1976,1987。四口變兩口,兩口再變一口。家庭成員的減少,折射的是元妮生命中一次又一次的離別。有暫時的,有永遠的,但它們留下的痛,都是一樣的。
只有離開過,失去過,方能領會擁有的可貴和溫暖。唐山,恰恰就是這樣的一座城市。
五:“我不是不記得,我是忘不掉!”
對于一個幼小的生命而言,真正的毀滅不是天降的災難,而是親人的背叛。在方登生命的臨界點,她最愛的人和她堅信最愛她的人,竟會把她推向死神的魔掌。血淚流過,痛徹全身。她無法理解,更不能原諒。這是她與母親之間似乎一生都難以填平的鴻溝。因為一個孤獨的、被背叛的靈魂,是仇恨的最初起點。
然而,身為一名醫生,一個女人,方登并不冷血,更不冷酷。對于母親曾經的背叛,她只是不愿面對,卻從未選擇過報復。多年之后,當同樣的悲劇在另一群人身上重演,她更不會袖手旁觀。而上蒼,因為她心中留存的那一道光芒而被感動,將人世間最美的禮物贈與了這個善良的女孩,讓一顆在風雨中蹣跚了32年的心,終于找到了依靠。
六:“你怕我擔心?我天天擔心!”
一顆心靈從被拋棄到被重新接納,就是親情之塔從倒塌到重建的全過程。王德清和董桂蘭,兩個相伴多年,身后卻無子女的軍人夫妻,因為一場浩劫而意外得到了感受和給予親情的機會。幸存的方登成為了他們的養女,有了一個新的家庭,雖然我們知道那終將不會是她心靈的最后一站。
方登有沒有把這個新家當做自己的歸宿,我們不得而知。但至少,養父所給予她的親情,是無可爭議的真情。面對這樣的父親,即便方登記得自己不堪回首的身世,也已無關緊要。在他們彼此的心中,為對方所做的付出和犧牲,也許,早已超越了親情的范疇。
七:“媽沒騙你……”
這也許是世界上最漫長的一個明天,原本只需要8個小時的一覺,卻因為一次背叛整整睡了32年。那個在臉盆里被喚醒的西紅柿,對于元妮,也許只是一種無力甚至蒼白的贖罪。但對于方登,它卻讓一切曾經的偏見與淡漠都隨風而逝。
那個讓方登曾經覺得無比遙遠的“明天”,最終還是在他長大成人的那一刻到來了。在親情的種子沉睡的32年里,方登也許不再奢求,甚至不再記得這個西紅柿。
殊不知母親從沒忘記過,在她的心里,這個水靈靈的西紅柿,也許比金屬還要沉重。
于是,當“明天”真的成為今天的時候,方登也終于放下了過去,找到了真正屬于她的那個全新的自我。
八:“找到唐山救援隊,就找到我了!”
一個殘酷的抉擇,一條手臂的代價,讓這個男孩從災難中活了下來。方達知道,自己是唐山之子,是浩劫之子,是被24萬名家鄉父老的靈魂換回的幸存者。這些靈魂,交給了方達一份不為人知的神圣的使命和信賴,而他自己,決不能有辱于這份信賴。
32年如過眼云煙,方達從昔日的孤苦伶仃到如今的飛黃騰達,生活的質量完成了一次次的飛躍。豪宅、名車……他擁有了一個成功人士應當擁有的一切。但到災難再一次降臨的時候,方達清楚,有些事情他注定要做,必須去做。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又一場地動山搖的巨變。當方達目睹了新的悲劇,他決定帶上那些把它從死神手中換回來的24萬唐山人的靈魂,去拯救和延續那些本不應被終結的快樂和幸福。他要用自己和這24萬個靈魂的力量,來從死神設下的黑洞中,奪回更多即將被它吞噬的生命之光。
如果說姐姐方登是一位水做的天使,那么弟弟方達就必定是一條鐵鑄的硬漢。他們就像唐山人心中的卓婭和舒拉,用不同的方式,為了共同的使命和責任而戰斗。也許身為殘疾人,方達的權利是受人相助,但作為曾經的幸存者,他的使命,是帶著24萬家鄉同胞的冤魂,去伸出援手,向死神宣戰!
九:“集合!”
一句無比簡潔和熟悉的命令,隨著時光飛逝,卻凝聚了越來越多的人。
32年前的唐山,當浩劫過去,一切歸于死一般的平靜,我們能看到的,只是同樣雙手帶血的唐山軍民,用微不足道的力量拯救自己的同胞。沒有外援,沒有捐款,沒有哪怕是一道國際社會的目光投向這片人間地獄。唐山的軍民固然偉大,固然值得我們肅然起敬。然而,面對此情此景,我們內心深處,卻更多地感到了一絲凄涼,一種無力和脆弱。
32年之后呢?同樣是廢墟,同樣是浩劫,同樣是從天堂化為地獄。但在北川中學的操場上,布滿的是成片的救災帳篷和四處奔走的志愿者,在映秀小學的廢墟前,是社會各界,乃至世界各國物資車隊組成的的滾滾洪流,在都江堰湛藍的江面上,是滿載救災物資的海軍運輸船,在九寨溝山谷的烏云里,是咆哮轟鳴的黑鷹直升機……汶川,既是第二個唐山,也決不是第二個唐山。新的中國,可以接受天災,但決不能允許人禍。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當那一聲短促有力的“集合”,在32年之后因為又一場巨變而再次響起,它所召喚的,必將是全世界的愛心和力量。
世界東方的這片古老的土地,因為有過失去,懂得失去,才會真正傾其所有去挽留、去拯救。
死神試圖用災難來暴露出生命的脆弱,生命卻因災難的存在而更加強大,更加永垂不朽。汶川、玉樹、圣地亞哥、新奧爾良……當一個個生命的奇跡在這顆星球上演,我們不禁在想,也許上帝創造了人類的過去,但他無法干涉人類的現在,也決不能引導人類的未來。因為時光長河中的這兩片水域,注定是人類自我證明的舞臺,是人類超越地球的束縛,成為宇宙之子的必經之路。這是人類最終的歸宿,也是人類永遠不能拋棄的職責。天災,不過是這條必經之路中固有的幾塊暗礁、幾處漩渦,也許它能暫時阻滯人類文明之舟的前進,但絕不可能讓人類屈服,迫使人類放棄自然規律所賦予的,那份神圣的的使命和責任。
十:“親人,終究是親人?!?/p>
劫后余生的方登被王德清夫婦收養,這對好心的夫婦在外人看來,本應是方登應當一生敬愛的恩人。然而,也許是血緣的阻礙,方登的心靈在王家雖然得以短暫???,但這里卻無法給她真正的溫暖和包容。
軍人與生俱來的敏銳,讓王德清發現了方登內心深處的孤獨和脆弱。于是,“回唐山尋親”成了方登長大后父母隨時隨地的叮囑。公務員之家:
而方登并非不想回家,她懷念所有的一切,但這一切反而讓她更不能釋懷。即使身在大洋彼岸,她也不愿,或者說不敢想起32年前的那短短的23秒,那是足以毀了她的23秒。
直到32年之后,當母親元妮向她雙膝下跪的一刻,她才有了真正面對過去的勇氣。因為,他體會了母親的無奈和悲哀。
“弟弟能活著,多好!”這也許是方登明白了真相,理解了真相之后,真正成長的開始。也許從那以后,她才懂得了“親人”的含義和分量。
親人,終究是親人?;ハ喔冻?,互相關愛。共享天倫,共赴患難。并肩前行,同生共死。我想,這是每一個人都應該記得的。
人們用短暫的一生努力地創造著有限的價值,再通過親情的紐帶讓這些價值得以被繼承。這是文化的延續,也是生命的延續。因為有親情的存在,讓生命沒有了終點,每一個離我們而去的人,其實一直都不曾真正離開過。就像李元妮說的,32年里,她一直做的是方大強的妻子,方登的媽媽。32年的漫漫歲月,親情支撐著一個人和兩個靈魂共同走了過來。這份力量,真的不可謂不強。
也許生活中并沒有太多電影里一樣的起死回生的奇跡,但至少我們知道,因為親情,每一個離我們而去的人,都只是將軀體化為塵土。他們的靈魂,也就是生命的核心,始終與我們同在。也正因為親情,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永遠不會有真正的終點……
- 上一篇:鎮機關領導述職報告
- 下一篇:創先爭優加快農村經濟建設述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