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風險傳統管理方法

時間:2022-02-25 09:25:00

導語:信用風險傳統管理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用風險傳統管理方法

管理信用風險有多種方法。傳統的方法是貸款保險的標準化和貸款對象多樣化上。近年來,較新的管理信用風險的方法是出售有信用風險的資產。銀行可以將貸款直接出售或將其證券化。銀行還可以把有信用風險的資產組成一個資產池,將其全部或部分出售給其它投資者。當然,使用各種方法的目的都是轉移信用風險而使自己本身所承受的風險降低。不過,這類方法并不完全滿足信用風險的管理需要。

貸款審查標準化和貸款對象分散化

貸款審查的標準化和貸款對象分散化是管理信用風險的傳統方法。貸款審查標準化就是依據一定的程序和指標考察借款人或債券的信用狀況以避免可能發生的信用風險。例如:如果一家銀行決定是否給一家公司貸款,首先銀行要詳細了解這家公司的財務狀況。然后,應當考慮借款公司的各種因素,如盈利情況,邊際利潤、負債狀況和所要求的貸款數量等。若這些情況都符合貸款條件,則應考慮欲借款公司的行業情況,分析競爭對手、行業發展前景、生產周期等各個方面。然后,銀行就依據貸款的數量,與公司協商償還方式等貸款合同條款。盡管共同基金與債券投資并不能確定投資期限,他們也是通過類似的信用風險分析來管理投資的信用風險。

另一方面,銀行可以通過貸款的分散化來降低信用風險。貸款分散化的基本原理是信用風險的相互抵消。例如:如果某一個停車場開的兩個小賣部向銀行申請貸款,銀行了解到其中一家在賣冰淇淋,另一家則賣雨具。在晴天賣冰淇淋的生意好,賣雨具的生意不好。而在雨天則情況相反。因為兩家小賣部的收入的負相關性,其總收入波動性就會較小。銀行也可利用這樣的原理來構造自己的貸款組合和投資組合。在不同行業間貸款可以減少一定的信用風險。

貸款審查標準化和投資分散化是管理信用風險的初級的也是必須的步驟。而利用這兩個步驟控制信用風險的能力往往會因為投資分散化機會較少而受到限制。例如,因為商業銀行規模較小,發放貸款的地區和行業往往是有限的。貸款發放地區的集中使銀行貸款收益與當地經濟狀況密切相關。同樣,貸款發放行業的集中也使銀行貸款收益與行業情況緊密相關。而且,在貸款發放地區和行業集中的情況下,往往對貸款審查標準化所依賴的標準有所影響,不能從更為廣泛的角度考慮貸款收益的前景。因此,利用上述傳統方法控制信用風險的效果是有限的。

資產證券化和貸款出售

近年來,管理信用風險的新方法是資產證券化和貸款出售。資產證券化是將有信用風險的債券或貸款的金融資產組成一個資產池并將其出售給其它金融機構或投資者。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因為通過投資多個貸款或債券的組合可以使信用風險降低,所以這種資產組合而產生的證券是有吸引力的。同時,購買這樣的證券也可以幫助調整投資者的投資組合,減少風險。因為上述原因,資產證券化發展迅速。在美國市場,1984年資產證券化交易量基本為0,而到1994年達到750億美元。

貸款出售則是銀行通過貸款出售市場將其貸款轉售給其它銀行或投資機構。通常,銀行在給企業并購提供短期貸款后,往往會將其貸款出售給其它投資者。極少數時候,銀行可以對某一單一并購提供大量貸款,這種情況下信用風險分析就顯得十分重要。在美國市場,貸款出售交易量由1991年的2000億美元迅速增加到1994年的6650億美元。

資產證券化和貸款出售均為信用風險管理的有效工具。不過,資產證券化只適合那些有穩定現金流或有類似特征的貸款項目,例如,房地產和汽車貸款。所以,最新的信用風險管理工具是依靠信用衍生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