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健身工程管理制度

時間:2022-03-10 04:14:00

導語:體育健身工程管理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體育健身工程管理制度

第一條根據國家體育總局和省體育局有關體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的文件規定,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管理辦法旨在加強中國體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設和管理,發揮體育彩票的公益作用,推動全省城市社區體育的發展。

第三條中國體育彩票全民健身工程(以下簡稱“全民健身工程”)是指由各級體育部門用體育彩票公益金購置健身器材或作為啟動資金,捐贈給城市社區或農村鄉鎮等受贈單位,由受贈單位興建的旨在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的公益性體育場地設施。

第四條全民健身工程的興建地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公園、小區物業管理單位或其它單位,是全民健身工程的受贈單位,對受贈的體育健身器材具有產權,負責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設使用、維護和管理等,保證其使用的安全性和公益性。

第五條省體育局是全民健身工程的捐贈執行部門,負責全省全民健身工程的宏觀管理、規劃、指導和監督。

各市縣(市、區)體育行政部門要做好與規劃、城建、園林等有關部門的組織實施、協調工作。

全省的全民健身工程工作接受國家體育總局的宏觀管理和監督。

第六條符合條件規定愿意接受捐贈的單位要逐級向體育行政部門申請,通過逐級審定,由省體育局審核后確定受贈單位,并負責與其簽署捐贈協議,對工程的資金建設、管理和使用等作出約定。

第七條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設和管理要堅持“因地制宜、講究實效、服務群眾、保證質量、建管并舉”的原則,調動和發揮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確保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第八條捐贈全民健身工程建設資金由國家、省、市體育行政部門按比例從各自體育彩票公益金中投入。鼓勵和提倡受贈單位結合本地實際,籌集和吸引其他資金共同投入。

第九條各市體育行政部門每年度要向省體育局報告本年度體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工程的情況,并以多種形式向社會公開。要對全民健身工程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審計和監督,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第十條全民健身工程應選擇在街道小區、公園、街心花園、廣場等便于群眾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安全的公共場所興建并要保證質量。要與城市、小區、公園等總體規劃相配套,與周圍環境相協調。

第十一條全民健身工程的使用應符合公益目的,不得將捐贈財產挪作它用,不得擅自改變捐贈財產的用途。如確需改變用途的必須征得捐贈部門的同意,擇地新建。

第十二條全民健身工程是公共體育設施,必須向社會開放,引導群眾進行體育健身活動,提高利用率,不得進行以贏利為目的的活動,確需收費管理的,應征得當地物價部門等審核,所收取的費用必須用在全民健身工程的管理、維護和更新等方面。

第十三條受贈單位必須做到:

(一)要對受贈財產登記造冊,妥善保管;

(二)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長期有效的使用、管理制度或辦法;

(三)要對器材、場地進行日常維護,以保證安全和正常使用,要嚴格執行廠家規定的器材使用年限,按時報廢;

(四)要在當地體育行政部門的指導下,充分利用全民健身工程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競賽、健身、游戲等活動;

(五)要充分發揮社會體育指導員和社區體育積極分子的作用,組織培訓,建立科學健身指導員和全民健身工程管理人員的隊伍;

(六)每年年底要向捐贈部門報告使用、管理情況,接受監督。

第十四條全民健身工程必須設置使用說明牌和健身者須知牌等告示牌。對使用不當,容易造成產品本身損壞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必須設置警示牌及中文說明。

第十五條對在全民健身工程的投資、建設、管理等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應給予表彰獎勵。

第十六條對在全民健身工程建設管理和使用中未嚴格執行全民健身工程有關規定,出現嚴重失誤,造成不良影響的市,省體育局將取消下一年度的全民健身工程受贈資格,并給予通報批評。

第十七條對不能保證全民健身工程的使用、管理、維護公益性、安全性的受贈單位,各市體育行政部門有權提出警告,責令限期整改。對堅持不改的,經請示省體育局同意,市體育行政部門可收回器材,從新選擇受贈單位。

第十八條對于損害全民健身工程設施者,受贈單位應責其照價賠償進行修復,對侵占和故意破壞全民健身工程設施的單位和個人,應責其限期改正并依法追究責任。

第十九條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