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局污染物總量統計制度

時間:2022-06-22 08:36:00

導語:環保局污染物總量統計制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環保局污染物總量統計制度

第一條為做好本市“*”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統計工作,確保主要污染物統計數據準確、及時、可靠,依據《批轉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及考核實施方案和辦法的通知》(國發〔2007〕36號),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主要污染物,是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確定的實施總量控制的兩項污染物,即二氧化硫(SO2)和化學需氧量(COD)。

第三條統計調查按照屬地原則進行。各區縣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的統計調查工作。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市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數據的匯總、審核和上報。統計、發展改革等部門負責提供主要污染物總量核算所需的地區生產總值、城鎮常住人口、煤炭消費量等社會統計數據。

第四條環境統計污染物排放總量包括工業源和生活源的排放量之和。工業源污染物排放量根據環境統計重點調查單位的排放量和重點調查單位與非重點調查單位的排放比率推算。生活源污染物排放量根據城鎮常住人口數、燃煤消費量等社會統計數據測算。

第五條環境統計重點調查單位包括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排污申報登記范圍內工業排放總量85%以上的工業企業、所有城鎮污水處理廠以及單臺容量20蒸噸以上燃煤(重油)鍋爐使用單位。

重點調查單位篩選工作應在排污申報登記數據更新的基礎上逐年進行,新增企業要及時納入(包括試生產或已通過驗收,事實排污超過1個月以上的企業均納入統計范圍),以保證重點調查數據能夠反映污染物排放的總體趨勢。

第六條重點調查單位污染物排放量可采用監測數據法、物料衡算法、排放系數法進行計算。

監測數據法:主要適用于已安裝自動監測設備的排污單位和污染物排放較穩定的單位排污量計算,具體按照《*市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監測辦法》執行。

物料衡算法:主要適用于火電廠SO2排放量的測算。計算公式如下:燃料燃燒SO2排放量=燃料煤消費量×含硫率×0.8×2×(1-脫硫率)。

排放系數法:主要適用于化學原料及化學品制造、造紙、金屬冶煉、紡織等行業排污量的估算。具體排放系數按照國家規定和20*年全市環境統計口徑取值。

以上三種方法中,優先采用監測數據法計算排放量。無監測數據或監測頻次不足的污染源、未安裝自動監測設備且不具備手工監測條件的污染源,應采用物料衡算法或排放系數法計算排放量。監測數據法計算的排放量數據必須與物料衡算法或排放系數法計算的排放量數據進行對比驗證,如果數據相差較大,須分析原因;如果沒有合理原因,按“取大數”的原則確定污染物排放量數據。

第七條非重點調查單位污染物排放量采取“比率估算”的方法推算,即按當年重點調查工業企業的排放總量變化情況(指與上年度相比,排放總量增加或減少的比率),等比或將比率略做調整,估算非重點調查單位的污染物排放總量。

第八條生活源COD排放量計算公式為:

生活源COD排放量=城鎮常住人口數×城鎮生活COD產生系數×365-城鎮污水處理廠去除的生活COD

其中,城鎮生活COD產生系數由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本市實際情況統一確定。

生活源SO2排放量計算公式為:

生活源SO2排放量=生活及其他煤炭消費量×含硫率×0.8×2

第九條環境統計數據質量控制要嚴格按照國家環??偩帧董h境統計管理辦法》、《環境統計技術規定》、《全國環境統計數據審核辦法》的要求執行。市、區(縣)統計數據上報前,須由環保、統計、發展改革等部門組成聯合會審小組,根據本地區經濟發展趨勢和環境污染狀況,共同對數據質量進行審核。

重點調查單位的環境統計數據由排污單位負責填報,區縣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核,如發現問題應要求企業改正,企業應按規定重新填報。

第十條各區縣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要按照國家環??偩帧督y計數據的核算與校正》和《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核算細則》,對環境統計年報快報數據進行核算,并用監測與監察系數對核算結果進行校正,核算結果與核算的主要參數一并上報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

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國家規定的核算方法,根據國家對本市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核定結果,對區縣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上報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數據進行復核。各區縣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按照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復核結果,對年報數據進行校核。

第十一條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統計工作實行季報和年報制度。各區縣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于每季度結束后10日內、每年結束后20日內,分別將上季度季報、上年度年報快報數據報送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按國家要求進行審核、匯總后,上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

第十二條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