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對“三工”的安全管理[安全征文]

時間:2022-03-27 06:03:00

導語:淺談對“三工”的安全管理[安全征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對“三工”的安全管理[安全征文]

隨著國家經濟的迅速發展,電力建設項目數量的迅速增大,工程用工量大、民工多,安全隱患隨之增大。對這種危險源的辯識、風險評價大秘書網與建立必要的控制措施,即對“三工”的安全管理問題迅速擺在了管理者面前。

1.基建單位的班組與“三工”

盡管現在大多數基建單位已轉向管理型企業,特別是建筑業的基層班組,已演變為大小承包隊的結構形式,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與“以人為本”的方針與原則不能改變。只要管理者給“三工”即合同工、勞務工與民工一份愛,他們就能以十份的回報來關注安全生產,消除隱患,降低事故風險。他們當中不乏技藝雙全,品格高尚者??蔀槭裁匆宰约旱木o急應變,避免了重大事故的發生,卻又自甘默默無聞?河南民工李學生為搶救溫州孩童獻出了生命,決不會是一時沖動,是崇高而又樸實無華精神境界的必然結果,所以震撼了河南與溫州兩地。他們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代表了這個群體積極向上的一面,是社會前進的巨大動力,但平均素質低,流動性大也是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施工現場大量的非關鍵性崗位已逐步轉讓給“三工”。一旦對他們管理不到位,以至他們對“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認識不到位,出現盲動與勞動紀律松弛,真后患無窮。

1.1“三工”人性化管理基點

這群人雖然有無知無畏的憨直,但對法的神圣感是絕對的。所以,對他們實行安全文明施工合同化,保證他們的勞動所得,并引導他們學法、知法、懂法,培訓他們的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保證《安全生產法》明確規定的他們也有的八項權利:知情權、建議權、批評權、拒絕權、避險權、求償權、防護權、教培權,必然提高他們對安全生產目標的認同與追求。

但他們的行動也來至對政策、法令、規范、措施、細則的認識程度,如果知識程度不到,僅按規程、規范要求做了其中的一部分,而剩余未做的工作必存在安全隱患。“三工”作為弱勢群體聽從違章指揮的可能性大,所以加強對“三工”的安全檢察力度,包括對業主社會道德標準的規范,實際就是對他們的支持和利益的保護,是一種人性化管理。

1.2“三工”的安全管理對策

如何體現“三個代表”的精神,積極地引導和規范他們從事安全生產,是一個現實問題,決不是簡單的雇傭關系所能回答。對他們“以包代管”反倒害了他們,如果把安全文明施工合同化,通過制度的人性化管理有效地約束他們,從而促使他們通過自我約束、自我規范去實現安全生產的目標,等于找到了安全生產的源頭,抓住了根本。否則一方面是追求高額利潤的業主,另一方面是為生活所迫的“三工”,安全設施和經費的欠帳必然引發事故。所以,對管理者的責任到位問題必須追究和查處,這就要以“三鐵(鐵的制度、鐵的面孔、鐵的處理)”、反“三違(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違反勞動紀律)”、堵“三高(領導干部高高在上、基層員工高枕無憂、規章制度束之高閣)”,堅持“四不放過”原則,才能樹立全生產的權威,使“三工”的安全生產規范化、標準化,防患于未然

因為安全工作的價值在于避免和減少損失,但工作成績的模糊性、效益的間接性和內容的伸縮性,容易使人產生麻痹思想和節能心理,難以形成優化的穩定的安全生產發展態勢。所以,對于“三工”來講,由于生活需求比較迫切,這種事態周期就會顯得更短。根據國家有關法令、法規和具體政策,可制定如下條例:

⑴.把“三工”的管理要擺在突出地位,嚴把其進廠關,并加強跟蹤管理。即對所有“三工”都要及時做好入廠教育,安規考試和體格檢查,不符合要求者堅決予以辭退。特別要督促大、小承包隊及勞務工負責人做好份內事,提高安全素質與技能,制止并嚴懲脫崗、離崗,真正把安全工作管起來;

⑵.組織上要配備技工、班長,有固定的辦公場地、固定的安全網絡、專職安全員,統一勞保待遇、統一執行的制度、傳遞信息和學習檢查、考核,幫助他們樹立新型的團隊形象,這就改變了目前由社會零散組織的自發無序狀態;

⑶.勞務工的使用必須簽定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的勞務合同,明確安全生產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⑷.必須保證《安全生產法》明確規定的從業人員,“三工”同樣也有的八項權利;知情權、建議權、批評權、拒絕權、避險權、求償權、防護權、教培權;

⑸.民工進廠前必須和正式職工一樣進行“三級安全教育”,經考試合格才能上崗,考試內容包括安全知識與操作技能;

⑹.加強經常性的安全教育,實行“三工制”,即:工前教育、工中檢查、工后講評的跟蹤教育,積極開展安全活動與學習,提高民工的安全意識與自我保護能力,搞好安全文明施工;

⑺.特別要加強承包隊班組長的安全教育與培訓,對其不加強安全學習,安全素質、操作技能不高、經常性的脫崗、離位應加重處罰甚至解除合同;只包不管、以包代管,事故責任在總包單位;

⑻.提供必要的生活衛生設施和管理制度,保證宿舍干凈清爽、整齊有序,防止瘟疫的流行;監督/檢查食堂衛生、飯菜質量保證其身體標準;

⑼.強化經常性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愛崗敬業,不擅自拆除、挪用、毀壞安全設施與裝置的職業安全道德水平;

⑽.民工的勞保防護用品必須得到保證。

2.“三工”的柔性化管理

對“三工”的人性化管理,與安全生產系統需要明顯的組織壓力,即不管它的規模與發展階段如何,都必須始終保持規章制度與紀律的嚴明、重點突出、有效的控制與協調不矛盾。因為只有制度才能使以人為本的理念具體化并得到良好發展。所以,需要柔性管理對這兩種對立的效果加以平衡。這種柔性是指根據安全生產組織狀態的變化,調整思路、指定對策、適時整改、適應變化的能力。這有利于在不斷磨合中加強“三工”的向心力、促使他們在安全生產中步調一致,協調、處理好安全生產中出現的各種關系。

安全文化(安全價值觀、安全素質、安全教育與培訓)理論所追求的整體優勢,對他們同樣適用。普遍的卓越和良好,能創造出一種群體規范,也能導致個體的從眾行為,對“三工”來說,這絕對是一種渴望與需求,然而,大多數企業都不與重視。其實這不需要多大的投入,卻能使“三工”在相互影響與約束下彼此能接近與趨同。共同的安全價值觀所形成的無形的壓力,常比權威命令的效應大的多。

2.1柔性與剛性

柔性管理與剛性管理互為補充,才能形成動態的安全管理體系。但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即:在什么條件下采取明確具體的規范化、制度化的剛性管理?在什么條件下,采取激勵和感情交換的柔性即人性化的管理,以充分發揮“三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三工”隊伍的凝聚力?實際上,柔性管理與剛性管理互為補充才能形成情理并蓄、統一的安全管理體系。但其不同的質、量組合,適應不同的安全狀態,所以對于“三工”要注意以下幾種形式和問題:

2.1.1企業精神與柔性管理

對“三工”的柔性管理,也是同企業精神一樣的軟性管理。企業安全生產總體水平的提高,不僅在于企業安全設施和規章制度的不斷完善與強化,也在于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和實現安全長周期的能力。它需要是“三工”之間以及與承包單位之間的協作、配合、服務和應急、應變能力的不斷改進與提高。積極開發“三工”的潛力,使其有機組成一個團隊,才能保證施工現場的安全,才能萬無一失,這相當于對第一級資源和第二資源的配置方式起保證作用的“軟部分”。由于它的作用是不直接、不具體,但具有隨機性、模糊性、直覺性、適度性的特點,所以創造性也應貫穿于“三工”管理的方方面面。因為“以人為本、與時俱進創一流”所代表的內涵,也是“三工”所需要的一種企業精神和價值趨向。

2.3企業規模與人性化管理

企業規模越大,其內部的潛在關系、人—機系統的安全隱患就越多,并隨人數的增加呈幾何級數增長2。所以,對12人以上的“三工”承包班組,應強調管理的剛性、嚴明性,因為這里的“三工”,趨向于正規化的員工,能夠明確自己應負的責任范圍、工作完成狀況的衡量標準、獎罰程度等,安全生產的確定性有相應的保證。對12人以下的承包班組,由于成員之間、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的接觸、交往以及面對面的溝通比較頻繁,彼此熟習、了解,容易產生感情互動、較強的凝聚力和統一行動,又能添補制度空間的縫隙。此時過于強調某些非人性化的規范和制度就顯得多余和冷酷無情,不利于“三工”對安全生產與文化的追求和認同。

2.4.交換目標

交換目標(工資、獎金以及個人獲得心理滿足的各種因素)是企業與“三工”之間的一種利益互動關系。嚴厲的獎懲是保證安全管理體系正常運轉的重要手段,但“三工”群體和個人都有自己的交換目標及排列順序。企業的交換目標,表現為實現資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和實現安全效益的最大化,難免和“三工”比較復雜的交換目標及排序不一致。所以,造成的對立和偏差,特別會導致“三工”在安全生產中盲目的自我調節,以至習慣性違章和誤操作、惡性事故的反彈,影響安全目標的實現。對此采取強化、細化規章制度的剛性管理,維持正常的組織互動原則,可以協調和規范“三工”行為,避免企業損失。

相反,“三工”從企業的安全價值體系中看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就能產生相應的責任感。說明組織與“三工”的交換目標與排序越一致,“三工”的自主約束行為與企業的安全規章制度就越一致,此時的剛性制度管理很容易挫傷“三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3.剛性與柔性管理的內在關系

3.1.剛性管理

剛性管理是一個多維理念,針對“三工”群體的特殊性,要求:

⑴.規章制度要堅決體現國家“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安全生產總方針的持續性,要求“三工”強化“要我安全”同時,規范、標準也要統一、明了、可操作性強;

⑵.規章制度要體現職業安全健康與環境管理工作規定“以人為本”的基本準則,要求危險源的辯識、風險評價和控制措施的管理到位,并落實到“三工”的班組和個人。管理者的重心一定下移、前移,變粗放模式為“嚴、細、實、快”管理、變管事為主、為管人為主、促使“三工”形成“我要安全”的群體效應,

⑶.要求不斷完善企業的規章制度、做好各項管理制度的補充工作。

這樣,對“三工”的剛性管理就適應了安全生產的動態過程,顯示出一定的柔性關系。否則,作為從計劃經濟體制下走出來的施工企業,就存在諸多不適應“三工”管理的問題,如:機構設置不靈活、不緊湊、活力不足、效率不高、各項規章制度滯后、陳舊,肯定會影響對“三工”的安全管理,問題也必然增多。

3.2.柔性管理

柔性也是一個多維的概念:

柔性需要靈活性與多樣性,要求與變化、革新、新穎相聯系,這必然激活“三工”保證安全生產的創造力,但也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與離散性,所以必須有一定的聚合力與凝聚力,要與穩定性與持續性相聯系、從而和剛性管理相聯系。對“三工”的柔性管理一定要體現,讓“軟”環境“硬”起來的原則,否則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當然也要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營造。

4.結束語

安全生產中的剛性與柔性管理怎樣互補,形成效益歷來是企業的重要課題,以系統安全理論為指導,靈活運用于“三工”的安全管理,應該是解決安全生產長周期問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