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國企企業文化建設的思考

時間:2022-10-31 05:56:00

導語:對國企企業文化建設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國企企業文化建設的思考

企業文化自年代中期傳入中國以來,中國的企業紛紛舉起了建設企業文化的大旗。特別是國有企業,在發展企業文化上邁出了可喜的步伐,而企業文化建設也為之帶來了可喜的效益。企業文化是企業之魂,是企業生存的保證,這樣的認識,已成為不爭的事實。

我國的國有企業要持續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總產值的重中之重,永遠保持領先的地位,重視企業文化建設成為國企改革中的關鍵課題。

在本文中,國有企業特指國有全資或國有控股企業。

國企建立企業文化的啟示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實踐中,所創造和逐漸形成的并為企業全體職工所認同和遵循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精神和某種物化的精神。他包含價值觀念、經營理念、企業精神、行為準則,以及蘊涵在企業制度、企業形象、企業產品之中的文化特色。

作為一種客觀的文化現象的企業文化早在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中就曾開展。正如有人說的:“凡企業都有文化,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不過過去只是未曾有意識而已。如有棉紗大王之稱的近代事業家穆藕初認為“凡百事業之成敗,全是人才之優劣”,非常重視人材的網羅和使用。著名四川民生實業公司創始人盧作孚先生制定了十六字的服務宗旨:“服務社會、便利人群、開發產業、富強國家,”形成了著名的“民生精神”。以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的革命和實踐中,非常重視發揮人的因素,強調“人的因素第一,”“人是要有點精神的。”新中國成立后,涌現了一批又一批忘我勞動的先進模范人物。其中以“鐵人”王進喜為杰出代表;還有我國提出的“兩參一改三結合”的“鞍鋼憲法”,都應作為中國企業文化的歷史標志。

中國有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巨大的文化寶藏;國有企業有著自己的優良的文化傳統,這一切為國有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應明確:企業文化作為一種現代文化,決不是傳統文化的簡單復制,而是美國文化、日本文化以及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基因再造”。

影響國企企業文化建設的思考

我國的國有企業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通過沒收官僚資本和改造民族資本的方式創立的。在以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基本不存在私有私營的經濟形式,國有企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占絕對優勢地位。

年代以來,我國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非國有經濟在經濟改革的推動中迅速崛起,國有企業比重開始下降,國有工業總產值的比例也在下降。盡管如此,我國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仍占相當重要的地位,國有企業改革是決定我國經濟向何處去的大問題。因而,充分認識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充分思考國有企業的現狀,對建立國企企業文化是至關重要的。

目前影響國企建立企業文化的主要問題:

⒈企業過分依賴政府。典型的表現就是政企不分,企業只是行政機關的附屬物。形成了企業過分依賴政府的機制。

⒉國有企業還沒有成熟的參與商品經濟市場競爭的觀念和經驗。企業效益低,出現眾多國企虧損,人員下崗,缺乏在競爭中生存的能力。

⒊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把國有企業變成了一個個生產車間,加上一刀切式的國家直接管理方式,一樣的產品、規格、口號、工作服等等,毫無個性特色。這導致許多國有企業的企業文化“千企一面”。

⒋我國與美國、日本、西歐等發達國家相比,生產力水平處于落后狀態,目前,國有企業的發展雖已有長足的進步,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生產水平停留在引進上的多。

⒌國企的經營者是準官員,有一定的行政級別,即使企業經營績效欠佳,也可以調到其他企業或政府部門“易地做官”,他們的很大一部分精力是放在和政府、銀行搞好關系。

⒍多年來,國企成為主要的就業渠道,造成企業中人滿為患、人浮于事,人事制度亟待改革。

⒎國企職工的文化素質與世界發達國家企業的職工比,不論在技術還是管理方面,處在一個低層次。

新形勢下建立國企企業文化的基本思路

那么,如何永葆國企在中國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勢頭、領袖地位,使國企企業文化成為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要求我們面對國企企業文化的現狀,充分思考其共性和個性的東西,提出前瞻性的基本思路。(一)兼收并蓄,改變“千企一面”的文化模式

隨著加入的臨近,眾多國有企業進行了企業重組走上股份制道路。這就要求國企不僅要重視對美、日的研究,也不能忽視德、法等西歐國家以及韓國、新加坡等亞洲新興工業化國家企業文化的吸收。盡快改變“千企一面”的國企企業文化的痼疾,企業文化與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同步進行,使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以黨的建設保證企業文化的良性發展

國有企業黨組織要積極參加企業文化建設,培育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做到以黨的建設保證企業文化的良性發展。

日本著名企業家松下幸之助曾對鄧小平同志講道:“中國經濟的真正優勢是中國共產黨”。要發揮出這種優勢:

⒈關鍵在于企業黨組織和企業中的廣大黨員,特別是作為企業經營管理者的黨員干部。要始終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了企業,為了國家而跳出“自我實現”“追求自身價值”的小圈子,追求“超越自我”的精神境界,廣大共產黨員應該成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骨干和模范。

⒉逐步在實踐中總結的國企黨政干部交叉任職是行之有效的新思路。這樣,較好地克服了“兩張皮”現象,黨政齊抓共管,形成企業文化建設非常理想的領導模式。

⒊以思想政治工作保證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有許多共同點:目標基本一致,對象完全相同,內容有相似之處,手段大體重合。把思想政治工作納入企業文化建設的軌道,可以使二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這也是國企黨組織一項重要工作任務。(三)重建國企職工的主人翁意識和共同價值觀

在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軌、深化企業制度改革的過程中,國企職工的主人翁地位這個不成問題的問題出現了爭議。職工享有主人翁地位是社會主義制度賦予的權利,是公有制企業的本質特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對此不應有任何的懷疑。重建國企職工主人翁意識應加強如下工作:

⒈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過程中,必須明確幾個關系———出資者與受聘(雇)者的關系;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系,職工作為生產者、受雇者與企業主人三重身份的關系,國企領導人作為受聘(雇)的經營者與主人兩重身份的關系。澄清這些誤區,主人翁精神才能得以發揚。

⒉發揮職代會、工會的作用。董事會、監事會中職工代表都應有一定比例,從而切實賦予職工主人翁的地位。

⒊把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執行好,切實保證廣大國企職工的主人翁地位。國企要繼續實行“廠務(企務)公開”,并形成制度,保證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實行。

國有企業在員工中要確立優秀的共同價值觀。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全體或多數員工的共同價值觀是企業目標的核心,價值觀影響企業的價值取向,左右企業的行為。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國”的重要思想,應成為國企企業文化建設的標準。國有企業要普遍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旗幟鮮明地倡導真、善、美,扭轉重智輕德的現象,凈化企業風氣。從而使國有企業在員工之中確立優秀的共同價值觀。

(四)改革國有企業領導人的選任制度

現存的國有企業領導人的任命制度基本是行政任命制。這種任命制極容易形成官本位意識,容易任人唯親,容易扼殺創新能力。因此,改革選任制度、造就企業家勢在必行。

⒈建立企業家市場。企業家是一種職業,要保證職業的工作效率必須競爭上崗,建立企業家市場是當前我國急需解決的市場之一。

⒉改革國有企業用人機制,使國有企業與企業家市場建立雙向選擇機制。

⒊加快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國企與行政主管部門脫鉤,即政企分開。

⒋采取企業家競爭上崗制度。國有企業的經營者實際上都可以采用公開招聘的形式來選拔。

⒌采取企業家目標責任制。給出任期年限,在任期內完成目標任務可以繼續聘任,完不成任務的則可以解聘,并且企業家要承擔由此帶來的各種損失。

⒍改革選任制度可克服任命制給國企帶來的“短期行為”的嚴重問題。許多國企虧損的重要原因是企業領導走馬燈似地換,效益一個勁往下滑,以至造成企業和企業文化的短期行為。

(五)提高企業家的綜合素質

造就企業家是當代中國經濟騰飛的關鍵任務之一。企業家綜合素質是否可以這樣列等式,即企業家綜合素質=道德+知識+智力+能力+精神+健康。事實上,一個成功的企業不可能沒有一名優秀的企業家,一位優秀的企業家無不將自己的理念傳播給員工,達到企業的整合。

如何提高企業家綜合素質:

⒈提高企業家的文化素養。國有企業呼喚一支高素質的企業家隊伍,那些學識淵博、文化素養高的企業家,常被人稱作“儒商”,他們治理的企業往往成為優秀的企業。

⒉樹立企業家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即警惕“老馬迷途(歲現象),小馬失蹄(年輕干部不能正確對待各種誘惑和利益,很快葬送了自己乃至企業的前程)”現象。加強人生價值觀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⒊在企業家中倡導勤勞節儉、清正廉潔之風,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所決定的。一位外國企業家說過:“無論哪個國家欲求發展,就必須犧牲一代人,”“為了明天的繁榮,我們必須犧牲今天的享樂,因為我們是發展中國家?!彼接衅髽I家尚能如此,何況我們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國企企業家呢?

⒋加強對企業家的權利制衡和監督機制,要以鄧小平理論和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預防和治理腐敗,有兩個基本著眼點,一個是立足于教育,增強企業家拒腐防變的能力。再一個是著力于改革,通過體制、機制和制度的創新,推進行政審批、財務管理和干部人事等制度的改革,不斷鏟除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六)在不斷創新中豐富發展

企業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培育企業文化就要根據市場經濟形勢的變化而不斷的加以充實,企業文化只有不斷創新不斷適應企業發展的形勢才具有生命力。當前,國企企業文化創新的重點應圍繞企業文化如何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提高整個企業運作效率以及提高企業市場地位而努力,以形成新的企業環境的企業價值觀念。

只有不斷創新企業文化,才能使國企立于不敗之地。

一個前進的時代,更應該有一種發奮向上的精神;一個發展的民族,需要有進取的意志。世紀已經到來,人類已經邁入知識經濟時代。國企企業文化建設必將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而走向新的、更大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