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建設要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發展要求

時間:2022-11-01 04:57:00

導語:企業文化建設要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發展要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文化建設要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發展要求

經濟全球化和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基礎上的知識經濟已經成為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征。企業文化建設適應經濟全球化知識經濟的發展,不斷豐富其內涵。

一是速度文化。知識經濟以信息化為先導。以網絡技術為基礎的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極大地提高了信息傳播的速度,提高了人們對知識和信息的利用效率和可共享程度。講究速度和效率,提高快速反應能力,是知識經濟的客觀要求?!八俣染褪且磺小??!耙粋€公司的成敗取決于其適應變化的能力”。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競爭越來越表現為時間和速度的競爭。美國思科系統公司信奉的企業信條是:“在未來的商戰中,不再是大吃小,而是快吃慢”。因此,培育重視速度的企業文化成為迫切要求。培育企業速度文化的目的在于爭取最先掌握信息,發現最終消費者,并通過技術研發最先滿足最終消費者的需求。培育企業速度文化的關鍵,不僅要運用數字化工具改造、創新企業的管理和運行流程,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營造出充分發揮知識和智能效率的企業文化氛圍,在快速變動的商業環境中提供企業員工最快速的反應機制,讓員工充分發揮潛力,主動把握不斷流動的信息所透露出的商機。

二是創新文化。創新是知識經濟時代主導性經濟活動,是企業的生命源泉。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成功者往往是那些敢于突破傳統游戲規則,敢于大膽創新,不畏風險的人。因此,要大力提倡和樹立積極的創新意識,開展創新活動,培育和形成重視創新、勇于創新的文化氛圍。

三是虛擬文化。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企業經營日益虛擬化。所謂虛擬經營是指企業在組織上突破有形的界限,雖有生產、營銷、設計、財務等功能,但企業內部卻沒有完整的執行這些功能的組織,企業僅保留其中最關鍵的功能,而將其他的功能虛擬化,通過各種方式借助外力進行整合彌補,以在競爭中最大效益地利用有限資源。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在全球范圍內整合優勢資源,既增加企業運行的效率和活力,又避免工業經濟時代常規運行中的硬設施投入,從而降低企業運行成本;另一方面必須保持對市場變化的高度敏感性和研發設計能力,而不必將自己的主要精力耗費在低價值產出和常規的工業生產中,后者完全可以通過國際分工體系以訂貨或合營方式來完成。企業實行虛擬經營必須控制關鍵性的資源,如培育和控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產品設計,善于通過戰略聯盟、共同作業與虛擬生產、虛擬營銷等方式。實施虛擬經營要注意不同企業的企業文化帶來的沖突。因此,適應虛擬經營,企業要努力培育適應市場變化的快速反應能力以及合作共享、相容共進、互惠雙贏或多贏等文化素質。

四是學習文化。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在生產要素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知識需求規模和知識價值獲得前所未有的提高,人力資源和信息資源成為最重要的經濟資源,學習成為資源開發最基本的手段。知識的積累依靠學習,創新的起點在于學習,環境的適應依賴學習,應變的能力來自學習。學習給企業帶來利益和機會。在經濟全球化、信息爆炸、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企業持續運行期限或生命周期受到嚴厲的挑戰。企業只有通過培養整個企業組織的學習能力,在學習中不斷實現企業變革、開發新的企業資源和市場,才能應對挑戰。企業應是一個終身學習的組織?,F代企業只有不斷學習,終身學習,才能永續經營。

五是融合文化。經濟全球化導致競爭的內涵發生變化,既競爭又合作,企業必須不斷融合多元文化。同時,經濟全球化也為企業文化的融合鋪平了道路,為企業成為跨文化的經濟組織創造了條件。通過各種兼并和戰略聯盟等全球性合作實現最佳優勢互補,獲得信息、人才和其他稀缺資源。實際上,企業融合文化應當是多元文化、合作文化和共享文化的集合。多元優于一元,合作大于競爭,共享勝過獨占,企業有了包容性的融合文化,就能突破看似有限的市場空間和社會結構,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重組,在更為廣泛的程度上實現雙贏或多贏的商業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