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物流企業社會化規?;l展的必要性

時間:2022-07-22 08:07:00

導語:淺析物流企業社會化規?;l展的必要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物流企業社會化規?;l展的必要性

物流是指產品實體從生產領域向消費領域轉移的流通活動。包括運輸、保管、裝卸、搬運及物流信息等過程。物流成本就是商品流通費用。商品流通講求物流成本的節約。物流成本的節約受到商品運輸條件、保管條件、商品需求等多種因素制約。

物流在商業企業中的地位

物流在商業企業中的地位表現為:物流是商業企業創造買賣機會的前提。商品存在生產和消費的時空差,必然產生商品的運輸,有些商品具有常年生產,季節消費,季節生產,常年消費的特點,必然產生商品儲存和養護。物流是實現商品價值的手段。商業企業對商品物的關心莫過于對商品價值的關心,商業企業的目的是以商品流通為手段來實現企業贏利。為了盈利而不斷捕捉商機,利用商品的時空差造就“賤買貴賣”的機會。物流是商業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商業經營活動中,人們獲得了商機以后,總是先要算成本賬并與商品毛利差相匹配來決定企業的經營。根據商業成本與商品銷售額的相關程度,可以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由于固定成本相對來說不隨商品銷售額的變動而變動,物流成本是隨商品銷售額變動的成本,因此決定商業動機的是物流成本的匹配,也就是說,物流成本是整個商業企業成本的主體,在商業經營中占有重要地位。

既然物流成本是困擾商業企業經營的重要因素,降低物流成本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物流是屬于商業生產力的范疇,物流理論研究物流過程中如何達到費用最省的目的。設k為單個商品物流成本,a,b,c為單個商品的售價、進價和利潤,物流的數學模型可表達為:k=a-b-c.

回顧商品經濟發展的歷史,在各個過程中物流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簡單商品流通的特點是物物交換。物物交換也是單個商品的交換。物流源于物物交換的自然經濟社會,遠在原始社會隨著氏族部落產品有了剩余,開始出現了氏族部落間剩余產品的交換。由于交通工具尚未出現,這種交換局限在狹隘的范圍內,表明了物流的萌芽。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達到空前的程度以致引起社會的第三次社會大分工,即商業的職能從生產中分離出來,交換成為買賣兩個相互聯系的過程,商人階層的出現,馬克思認為是為多個產業資本家節約商品流通時間。其效率在于商品組合經營、統籌運輸,商品的組合運輸比分散運輸更利于“長途販運”中降低單個商品分攤的流通費用??梢怨澕s物流成本,體現商品流通規模效益。物流的數學模型可表達為:Σk≤Σa-Σb-Σc

物流業是社會化專業分工的必然趨勢

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引起了專業化分工的不斷出現。到資本主義社會,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達到空前的程度。航空、鐵路和信息產業的發展,帶動了商品交換更為廣闊的空間,運輸、倉儲的現代化加速了物流現代化,使物流從商業職能中分離,取得經濟活動的直接形式,物流專業化的發展,對于加速商品流通,減少商品流通費用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物流職能的分離是因為商品流通可分為商流(價值流)和物流(實物流)。商流和物流是兩個子系統,各自表現出不同的規律性。因此雙方不斷表現出超前和滯后的交替。在商品交換還不發達的情況下,物流作為商流的物質承擔者是合二為一的,表現為物流是商流的載體,商流是物流的結果,物流是起點,商流是終點,物流的實體運動產生了商品交換,商品生產的日益豐富多彩,使物流內容豐富多彩。由于商品使用價值的多樣性,自然的物理化學屬性的多樣性,決定了在物流過程中,運輸,保管,裝卸的多樣性。商品生產的日益集約程度決定了物流的集約程度,商品流通的高度發展,引起了物流職能的分離。由于信息產業的發展,如電話、手機、計算機互聯網的發展、貨幣信用的擴大,推動了市場空間范圍的不斷擴大,帶動了商流的超前發展。信息化社會使商流和物流秩序發生了顛倒,人們更多的是通過電話、電傳、互聯網買賣合同或樣品成交。商家為了集中精力捕捉商機,而把商品的實體運動交由第三方物流企業去做。一方面工業生產的日益現代化使商品日趨集中生產,分散消費。加長了商品運輸里程和商品中轉環節,另一方面交通運輸業的日益現代化為物流現代化提供了條件,而集中商品流通對于降低商品流通費用是有積極意義的。

物流企業社會化、規?;?/a>的必要性

物流企業可以為多家商流企業組織商品流通,并從規模經營中取得“第三方利潤”?,F代化交通工具使商品運輸費用率與其成反比,而現代化交通工具與商品的數量成正比。儲存費率,裝卸費用和養護費用與倉庫的集約化規模和商品的數量成反比,物流業專業化的生命力在于提高商品運輸、保管、養護、分發、裝卸的集約化程度,以便加速實現商品流通的現代化水平。

我國在計劃經濟時期,根據城市規模的大小,在交通樞紐的車站、碼頭設置儲運公司,商品的科學養護,機械化作業水平,商品的快速中轉,大大提高了商品的流通速度和降低了商品流通費用。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大中型商業批發公司的萎縮和倒閉也導致了大中型儲運公司的萎縮和倒閉。結果集約化程度很高的倉庫被分割出租得支離破碎,整體功能下降,機械化作業水平和程度下降,倉庫多年失修,長期缺乏更新改造。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商業競爭的加劇,我國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標志著商業的微利時代的到來。當前商業微利時代的特點是商品進銷差價小,商業毛利率低,被經商者們譽為“刀上削鐵”,如何牟取商業效益呢?人們自然想到節約進貨費用。商業企業效益被壓縮為節約商品流通費用。公式再表現為:Σk<Σa-Σb-Σc。

商業企業小型化是我國市場經濟轉軌中“補課”的必然現象??梢哉f“補課”的負面效應是物流成本率的不斷擴大,使物流企業規模效益功能缺失。計劃經濟時期建立起來的儲運公司業務癱瘓正是基于這一原因。但是“補課”是暫時的,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競爭的法則將推動企業比規模效益。在商業微利時期,隨著商品購銷價格透明度的增加,企業的效益被日益壓縮為商品流通費用,Σk成為商業效益的主要矛盾。

為了節約商品流通費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商業結構模式正在發生新的變化,組合效應正在取代分散,適應工業、商業日益現代化的需要,第三方物流企業也在興起,正成為節約商品流通費用的主力軍。商業企業由分到合導致物流業的資源重新組合,說明了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符合經濟發展的規律。但是當前物流業發展的主要障礙是:物流發展規劃分散、零亂。從全國來看,物流各環節的協調配套水平低,企業間缺乏緊密聯系,在全國范圍內沒有形成社會化的高效物流網絡體系。由于缺乏社會綜合物流資源,許多大型廠家只好自辦物流??梢灶A見,社會物流將是中國物流業發展的趨勢。通過資源的整合,必將形成全國物流網絡配送系統。加速我國物流業的發展,要加快全國物流資源整合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