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種方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時間:2022-05-16 08:49:00
導語:用三種方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中共中央1號文件發出了動員全黨全社會關心、支持和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號令,結合我鎮實際,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出以下打算:
一、用經濟的方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同志指出:“農村基層組織和黨員的先進性就是要體現在帶領群眾致富上”,因此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工作。工作中,首先要為經濟發展提供政策保證。一是要強化上級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對中央、省、州市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進行廣泛宣傳并貫徹落實,使農村群眾用好用足政策,真正得到實惠,為農戶發展提供寬松的政策環境。二是結合鎮情制定惠農措施。通過惠農措施的制定和執行,將更好地促進鎮域經濟的全面發展。其次要為經濟發展提供機制保證。新農村建設工作需要調動各方力量投身工作一線,為確保工作重心下移,必須有工作機制作保證。通過激勵機制、監督機制、創新機制的建議,明確任務,落實責任。通過機制的建立健全,使干部職工以過硬的工作作風,良好的紀律性,積極的心態投入新農村建設工作;第三,以推進主產業為發展經濟的重點。著力培育和壯大主導產業,實行主導產業的規模發展和經營,一是要培養集群示范基地,擴大協會帶動機制,發展優勢產業帶;二是要結合主導產業招商引資,培育一批競爭力強,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實現增值增效,讓農民從產業化經營中得到更多實惠。
二、用指導與服務相結合的方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鄉風文明,村容整潔”勾畫出新農村建設的新貌,但是,在新農村建設中農民迫切需要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和村容村貌的要求與無規劃、低水平的建設行為形成新一輪的突出矛盾。為此,在新農村建設中一方面要給予資金、實物等方面的引導和支持,另一方面要側重于指導和規劃。首先,相關部門要協調配合,規劃并加強指導。各鄉鎮要根據本地地域環境、民風民俗等實際情況制定村莊建設規劃的指導性目錄,國土部門與規劃部門要嚴格把關,對目錄上的村寨建房進行集中審批,提供建房設計圖樣,杜絕無序亂建。其次,要加大對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訓。成立專業人員隊伍,技術人員匱乏是新農村建設中有礙村容整潔的一大因素,建設水平低下不但造成資金、物質的浪費也達不到整潔美觀的建設要求。因此,要加大對建筑人才的培訓力度,力爭做到每個自然寨有一名施工監督人員,有條件的可成立專業隊伍,在建設中派駐施工現場,確保規劃設計的完成。
三、用民主的方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首先,鄉鎮干部要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政策水平和法制意識,做黨和國家政策的積極宣傳者和落實者,做知法守法的模范,用規范的行政行為倡導法制化環境氛圍。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打造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基層政權。其次,健全民主的村民自治機制。建立健全聽證會等民主議事制度,讓農民群眾真正享有參與權和管理權,做好村務公開工作,并延伸至組務公開,擴大群眾群眾知情權和監督權,使民主管理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