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的實踐探索
時間:2022-01-08 05:21:00
導語:新農村建設的實踐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當前是農民情緒較好的時期
以稅費改革為切入點,全面啟動實施城鄉統籌方略,“三農”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并出現新的拐點。如果說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家庭聯產承包、明確農民的經營自主權,是導致拐點出現的重要原因,那么全面免征農業稅、推動城鄉統籌,則是導致又一個新拐點出現的深層原因。溫總理在十屆人大五次會議的報告中莊嚴宣告:在全國范圍內取消農業稅和農業特產稅,終結了延續2600多年農民種田繳稅的歷史。取消農業稅,對邁步在小康進程中的廣大農民而言,是一個天大的喜事,可謂“千年等一回”。城鄉統籌方略的實施,給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三農”工作的外部條件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我國在解決“三農”問題方面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當前,“三農”工作出現重大轉機,江蘇是一個縮影。2009年全省“三農”工作呈現五個亮點:一是糧食豐產豐收,總產609億斤,比上年增41.4億斤。2009、2009、2009年糧食連續三年增產,累計增產113.9億斤;二是農民增收連續三年實現兩位數增長,從2009年至今,農民增收分別達12.1%、11%和10.2%,200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813元,在全國各省中居第二位;三是新農村建設開局良好,全省上下準確把握新農村建設的內涵,走“三化”發展道路,組織實施十大工程,辦好農村新五件實事,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四是現代農業取得實質性進展,全省13市出現一批具有特色的亮點,如南京市的都市農業,無錫市的“一村一品、一村一企”新農村建設模式,徐州市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常州市的現代畜牧業,蘇州市的外向型農業,南通市的項目農業,連云港市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淮安市的設施蔬菜,鹽城市的沿海農業產業開發,揚州市打造“江蘇壽光”,鎮江市的丘陵山區開發,泰州市的農產品加工區建設,宿遷市的生態農業;五是農村干群關系和諧、社會更加穩定,取消農業稅,推行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和農資增支補貼,深受群眾歡迎;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免收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實行農村低保全覆蓋等政策惠及百姓。
二、農民情緒好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央政策好和地方創造性工作
十六大以來,中央在深刻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全面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從新世紀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出發,對“三農”形成了一個新的思想體系和政策框架:明確“三農”在國民經濟中重中之重的位置,提出“兩個趨向”的基礎理論,確立“城鄉統籌”的基本方略,強化“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確定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崇高目標。新的政策框架符合民意、深得人心,政策效應迅速顯現,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
我省按照中央的部署,創造性工作,形成具有江蘇特色的新農村建設道路。把“三化”戰略作為江蘇新農村建設總的指導思想,即以工業化致富農民、城市化帶動農村、產業化提升農業,通過“三化”帶“三農”,將工業、城市的資金、人才更多地投向農村,將農民更多地從土地上轉移出來,實行“錢進去,人出來”。把新農村建設十大工程、農村新五件實事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和主要載體,新農村建設十大工程、農村新五件實事,緊扣新農村建設的深刻內涵,涵蓋新農村建設方方面面,既包含農村生產力、生產關系,又包含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彰顯了江蘇新農村建設特色。把高效農業規?;鳛槲沂⌒罗r村建設的第一工程,以實施高效農業規?;夙椆こ虨樽ナ?,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創新組織形式,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和諧。
三、科學引導和保護農民的良好情緒
理性分析現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狀況,進一步保護農民的良好情緒要有新的思路。本文擬提出“三個探索”的考慮,即探索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探索村企互動;探索農民合作經濟。
(一)積極探索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著力在實現農村“第二個飛躍”上有新突破。東部沿海地區發展現代農業要考慮“第二個飛躍”。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提出中國農業改革與發展需要有“兩個飛躍”的思想:第一個飛躍,是廢除,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第二個飛躍,是適應科學種田和生產社會化的需要,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集體經濟。30年后的現在,東部沿海地區,特別是蘇南地區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中,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已經成為現代農業建設的戰略方向。蘇南地區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條件相對成熟。首先,工業化、城市化高速發展。2009年,蘇南地區生產總值中,一產比重為2.8%左右,接近美國2%、日本1.4%的水平。其次,二、三產業活躍。2009年,蘇南地區二產、三產比重分別達到58.7%和38.5%。蘇南城市化水平達67%。第三,農村勞動力穩固轉移。2009年蘇南地區鄉村從業人員非農就業比重達到72.6%,絕大部分勞動力已經轉移到鄉鎮企業、農村三產或自主創業。第四,農村社會保障基本建立。蘇南地區城鎮居民三大保險(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的覆蓋面都在95%以上。所有這些都為發展農業的適度規模經營奠定了基礎。積極探索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有效途徑。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推進高效農業規?;?,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對農業的適度規模經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當前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有兩種途徑:一是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小生產加社會化服務的適度規模經營;二是農民在依法自愿有償的基礎上,流轉土地實現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隨著農村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通過農民依法自愿流轉土地實現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條件將日益具備,加之,我國實行的土地家庭聯產承包與國外的土地私有制相比,更具備發展條件和空間,需要我們科學引導,積極探索。
(二)積極探索村企互動,著力在農村經濟發展路徑上有新突破。村企互動是世界新村和新農村建設的寶貴經驗??偨Y國外新農村建設的經驗,主要有三條:一是新農村建設一般在小農場經營及小農經濟的一些國家和地區進行,是在小農經濟下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探索;二是新農村建設一般需要政府的扶持、社會的投入、農村的內生動力等三股力量共同作用;三是新農村建設一般需要努力推動城市力量、農村力量的有機融合和相互滲透。村企結對,互動發展是“工業化致富農民、城市化帶動農村、產業化提升農業”的具體實踐,是對國外新農村建設經驗的吸收、提煉和再創新。村企互動是江蘇,特別是蘇南地區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的創新點。村企互動一方面可以把新農村建設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這個首要任務落到實處;另一方面可以為工業經濟發展尋找新的增長點,發展新型鄉鎮工業;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村企結對,實現工農要素高密度的相互滲透,把工業的理念傳遞給農民,在工農互動中培育新型農民。村企互動在基層引起熱議。去年,無錫市召開“一村一品、一村一企”近千人大會,全市排出一批企業與785個村結對發展。全省農林系統主要負責同志應邀參加了會議,觀摩了現場,很有感觸,“現階段,村企互動是加快發展農村經濟的一個突破口,關鍵是要有政策引導,政府推動”。
(三)積極
探索農民合作經濟,著力在壯大村級經濟基礎上有新突破。新農村建設需要村級經濟作支撐。多年來由于工作關系,到過江蘇不少的名村,如南京市武家嘴村,無錫市華西村,徐州市馬莊村,常州市五一村,蘇州市蔣巷村,南通市中南村,連云港市宋口村,淮安市王嘴村,鹽城市東南村,揚州市三笑村,鎮江市雙新村,泰州市河橫村,宿遷市張油坊村等,這些名村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的發展都源于雄厚的村級經濟。村級經濟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名村發展的物質基礎。農民合作經濟是現階段壯大村級經濟基礎的有效途徑。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既
有股權成分又有勞動者參與的合作制經濟將是壯大村級經濟的基礎。目前,發展農民合作經濟關鍵要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穩步推進農村社區合作、積極探索農村土地股份合作?!掇r民專業合作社法》的頒布為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帶來發展的春天。2009年10月,全國人大頒布《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于今年7月1日起實施,它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首次以立法形式推進農民的經濟互助與合作,確立了新農村建設中的一個新的主體,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和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對于提高農民的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提升農民素質和培養新型農民,壯大村級經濟基礎,推進基層民主管理和農村和諧社會建設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 上一篇:農民工返鄉創業問題探析
- 下一篇:工商部門如何為建設新農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