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農業科技推廣機制模式
時間:2022-01-26 09:12:00
導語:創新農業科技推廣機制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技輔導:把“致富真經”送到農民手上
近年來,*千名科技指導員積極開展“送農業科技進十萬農戶專項行動”,結合標準化技術推廣召開現場會、開展實用技術培訓、發放技術圖書手冊,組織推廣26項集成配套技術,逐步使農業技術完成新一輪的換代升級,科技成果普惠廣大農村和農民,將“致富真經”送到農民手上。
20*年以來,該市通過培訓推廣高產優質、專用型特色動植物新品種110余個,開發農業生產關鍵技術和農產品深加工技術60項,建立示范村476個,示范園(場)200余處,示范面積120萬畝,全市種植業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5%以上,蔬菜良種覆蓋率達90%以上,畜禽良種覆蓋率達80%以上,林果良種覆蓋率達70%以上,促進全市農業增收10多億元。
典型示范:把“操作規程”送到村民身邊
從20*年起,*啟動實施農業科技進村示范工程——在每個縣選擇1000個農戶作為科技示范戶,制訂了52種蔬菜、食用菌等栽培技術標準(規程)。為將這些科技“操作規程”送到村民身邊,每名科技指導員“包”20個科技示范戶。科技指導員與農民之間實現“零距離”對接,采取課堂培訓與田間實踐相結合的辦法,“手把手、面對面”開展技術指導和服務,促進了農業發展。4年來,*建立特色產業科技示范園區800多個,輻射帶動建立各類園區基地30萬畝,培養科技示范戶5.8萬個。
榆樹林子鎮鄭杖子村的劉利豐過去一直搞大棚菜,但每年效益都上不去。2006年,*成了科技示范戶,技術指導員幫著搞起了測土配方施肥,大棚蔬菜吃上了“營養套餐”?!耙郧懊總€大棚年收入從沒超過15000元,現在采用新技術每個大棚年純收入近2萬元!”技術人員還把李家的大棚作為樣板,引導農民應用測土配肥技術,全村大棚蔬菜平均年棚增收5000元,鄉親們高興地說:“科技指導員把科技送到田間地頭,讓俺們農民增收有了希望!”
電波入戶:把“科技快餐”送到農民炕頭
近年來,*市結合文明生態村建設,在“農技電波入戶”的基礎上,又開辟新途徑,在具備條件的行政村中,成立村民科技活動中心,科技指導員們將農業部門配給電腦、電視、DVD等硬件,進行“捆綁”使用,及時向農民提供農業科技、生產、市場等信息,將信息服務“一竿子”伸到農戶,加快了新技術推廣步伐。
今年第二季度,正是平泉縣鄭杖子村黃瓜、番茄上市的季節,科技指導員利用互聯網、電話、傳真與各大市場加強聯系,將部分市場每天的農產品價格行情制作成節目播放,大大方便菜農了解市場行情。村民們說:“現在的電波入戶了,啥時候打藥,啥時候施肥,啥時候接種以及市場信息都能及時知道?!蹦壳?,在*像鄭杖子村這樣的村民科技活動中心有1000多個,占全市行政村總數的30%多,每年開展技術培訓3000多場,播放科技光盤5000多次,培訓農民20萬人次,組織示范農業科技項目3000多項,培育科技示范戶3000個,向農民提供技術信息4000多條,先進適用技術普及率達86%以上。
- 上一篇:遺囑繼承法律制度完善論文
- 下一篇:廣告法律制度研究論文
精品范文
9創新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