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檢疫人員職業道德培育思考
時間:2022-03-30 10:18:00
導語:衛生檢疫人員職業道德培育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道德是人們在職業生活中應當遵循的道德規范,是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在工作崗位上同社會中的其他成員發生聯系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以調節職業活動中的特殊道德關系和利益矛盾,是一般社會道德在職業活動中的體現。衛生檢疫工作人員在國境口岸代表國家行使主權,執行《國境衛生檢疫法》和國家的有關法規,同時要救死扶傷,為入出境人員提供醫療服務和照顧,既要遵守一般的醫德規范,又要嚴格遵守國家的有關法律規定。因而,對衛生檢疫工作人員就要有更高更嚴的要求,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一般來說,衛生檢疫工作人員應當遵守下列的道德規范。
1.1立場堅定,忠于職守衛生檢疫工作人員應當以維護國家主權和利益為最高準則,保守黨和國家機密,忠實履行職責,自覺抵制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侵蝕,弘揚白求恩精神,救死扶傷,當好國門衛士和健康使者。
1.2堅持原則,秉公執法衛生檢疫工作人員應當嚴格依法辦事,一絲不茍,準確適當運用法律條款,不感情用事,不徹私舞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克服怕負責任的不作為思想,并應自覺防止超越職權范圍的行為發生;培育求實開拓,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1.3刻苦鉆研,全面發展衛生檢疫工作涉及多個領域的知識,衛生檢疫工作人員應當認真學習黨的方針、政策、法令,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刻苦鉆研業務,努力學習掌握多方面的知識,不但要熟練掌握醫療、衛生技術、衛生處理技術,還要熟練運用法律和外語,具備公關、交際、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
1.4廉潔正直,團結協作衛生檢疫工作人員要堅持和發揚優良傳統,艱苦奮斗、廉潔自律,自覺遵守涉外紀律和各項規章制度,克服行業不正之風,不謀私利。要謙虛好學,團結協作,同志之間應建立平等、團結、友愛、互助的關系,在口岸單位和其他有關部門之間要友好協作,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口岸。
1.5文明禮貌,熱情服務全心全意為入出境人員服務是衛生檢疫工作人員的宗旨,衛生檢疫工作人員要處處為人出境人員著想,為他們排憂解難;工作中要文明禮貌,熱情周到,不卑不亢,認真做好宣傳解釋工作,為入出境人員在國門樹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2加強職業道德培育的幾個問題
加強對衛生檢疫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塔育應列入各衛生檢疫機關的日常工作內容,采取經常性、多方面的措施;要堅持以正面教育為主,樹立典型和榜樣;要建立健全制約作用的制度和規定;從早期抓起,使新從事衛生檢疫工作人員一開始就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觀。
2.1堅持正面教育加強對衛生檢疫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培育,應以堅持正面教育為主,表彰先進,弘揚正氣,培育工作人員熱愛本職工作,增強職業責任感,樹立職業榮辱觀;要有學習的榜樣,讓典型榜樣的道德規范轉化為工作)、員自身的品德,使每一個工作人員都明確自身的工作是社會分工的一部分,是為社會主義祖國而工作,應自覺把本職工作做好。
2.2抓好上崗前教育上崗前教育是良好職業道德的基礎,新參加衛生檢疫工作人員,往往對衛生檢疫工作的意義和工作性質是陌生的,對自己的職責也不甚明確。因此,對新參加衛生檢疫工作的人員的上崗前教育很重要。首先,要組織他們認真學習《國境衛生檢疫法》
和國家有關法規.學習涉外人員紀律和有關規章制度;其次要學習先進少、物和老一輩衛生檢疫人員勤勤懇懇為我國衛生檢疫事業努力工作的事跡,使他們一開始就明確做為一名衛生檢疫工作人員應當遵守的道德規范,使上崗后能忠于職守.勤懇工作。
2.3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和監督檢查機制規章制度制約工作人員的行為規范.要根據實際制訂切實可行的各種規章制度建立起經常性的監督檢查機制,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保證規章制度在實際工作中得到落實。有效的監督檢查機制,除了內部經常性、制度化的監督檢查外,還要加強外部的溝通和監督,溝通與社會的聯系,接受群眾的監督,如聽取貨主和受檢對象的意見,接受他們的評判,防止腐敗現象的滋生。要把每一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作為晉升、評選先進的考核內容,直接與經濟利益掛鉤,對嚴重違反職業道德規范的要給予處分和處罰。
2.4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培育良好職業道德職業道德與行業作風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必然帶來純正的行業作風。因此,加強職業道德培育應與糾正行業不正之風一起抓,要堅決整治以權謀私,不給好處不辦事等行業不正之風,努力提高衛生檢疫工作人員廉政意識和職業道德水平。
良好的職業習慣不是一時一刻就能形成的,對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培育是一項長期連續的工作,要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培育發展.潛移默化。瓦講四美、精神文明建設活動都是職業道德培育的好形式要培育工作人員適應日益發展的社會需要.充分發揮池們的聰明才智.以主人翁的姿態和積極開拓的精神,更好地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服務。
- 上一篇:縣委書記學習五中全會精神講話
- 下一篇:企業檔案管理改革現代化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