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半年工作總結和動物衛生事業工作總結
時間:2022-05-23 03:36:00
導語:畜牧半年工作總結和動物衛生事業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年上半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我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項方針政策,堅持科學發展觀,以落實畜牧業倍增計劃為主線,以防控重大動物疫病為重點,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農民增收為目標,為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推進我省畜牧業和動物衛生事業發展。
一、上半年我省畜牧業發展概況
我省克服了禽流感和畜產品市場價格波動的雙重影響,畜牧業保持了持續發展的勢頭。1-5月份我省生豬、蛋雞養殖效益出現下滑,養殖戶保本經營,有的地區出現虧損。進入6月份,豬肉、雞蛋價格開始回升,6月下旬強勢反彈,效益恢復到合理水平,全省生豬、蛋雞生產運行情況良好。上半年,全省肉、蛋、牛奶產量分別為173萬噸、90萬噸、36萬噸,同比增長8.7%、8.4%、25.4%。預計上半年我省畜牧業產值將達到300億元以上。
二、上半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1.大力推進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
一是實行目標責任管理。年初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200*年全省要新建標準化畜牧小區1000個,并將任務指標分解落實到各市政府。二是組織實施標準化畜牧小區示范項目。省財政廳和我省原禽流感疫區各市財政部門共拿出資金,協調用地,實施禽流感疫區標準化畜牧小區生產自救項目,新建以家禽為重點的標準化畜牧小區116個。另外,省財政廳拿出資金,實施東部山區絨山羊舍飼圈養標準化小區示范項目區。三是完善標準體系。我省出臺了《家禽標準化小區建設與管理規范》、《遼寧省標準化畜牧小區認定辦法(試行)》,以“兩分、三通、五有、六統”為特征的畜牧小區標準化體系已基本建立。四是發展清潔化健康養殖。以畜禽糞污治理、無公害產品生產為重點。各級畜牧技術推廣機構重點推廣在飼料中添加EM生物制劑等除味劑,消除糞污異味,減輕對空氣污染。結合標準化畜牧小區建設,在全省規模飼養場(戶)、畜牧小區中推廣用黃粘土、碎石、高分子防滲劑等建立防滲型堆糞場、化糞池和污水處理系統,嚴防糞污污染地下水源。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在糞污無害化處理的基礎上,生產生物有機肥,合理利用資源。省財政廳決定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組織實施畜禽糞污治理示范項目。另外,重點抓無公害畜產品生產。上半年我省有19家企業通過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定,累計達到242家;有4家企業通過無公害畜產品產品認證,累計達到56家。五是發展組織化合作經營。重點支持龍頭企業領辦、大戶領辦、鄉鎮畜牧技術推廣機構領辦、集體經濟組織領辦和農民自辦的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通過組建協會、合作社等形式,組織農民開展生產合作、加工合作、銷售合作、原料采購合作、勞務合作和資本運營合作等。截至上半年,全省已建成農民畜牧業專業協會442個,合作社99個,有近10萬個飼養場(戶、小區)初步實現了組織化合作經營。六是大力發展畜產品加工。爭取省政府投資1000萬元,推動了10家企業實施技術改造。目前,全省肉類加工企業130家,年加工能力172萬噸,產值153億元;蛋類加工企業4家,年加工能力5萬噸,產值0.65億元;奶類加工企業21家,年加工能力75萬噸,產值30億元;飼料加工企業929家,年加工能力1300萬噸,產值145億元;草產品加工企業15家,年加工能力20萬噸,產值2億元。
2.種畜禽生產保持平穩發展
我省以圍繞為畜牧業生產發展提供種源保障和科技支持為重點,不斷加強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強化種畜禽管理和增加科技投入。一是開展良種豬、肉羊、絨山羊繁育體系建設。年初我局投放良種豬、肉羊、絨山羊繁育體系建設資金520萬元,用于省內種豬場、肉羊和絨山羊改良站點建設。二是認真貫徹種畜禽管理法規,強化種畜禽管理,維護種畜禽生產經營正常秩序,為畜牧業生產提供保障。三是爭取科技投入,促進畜牧業生產科技水平提高。到目前共爭取省財政和農業部資金108萬元,用于良種畜禽的技術推廣和示范工作。
3.把動物防疫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我省以防控高致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為重點,進一步完善了應急機制,出臺了預警方案,重點加強了免疫、監測和預警預報等工作,保障了我省畜牧業健康快速的發展。上半年,全省累計下擺禽流感滅活疫苗、禽流感-新城疫二聯活疫苗、口蹄疫疫苗,使應免疫動物免疫率達到100%,免疫檔案記錄100%,免疫卡發放100%,免疫耳標佩帶率100%。我省在做好重大動物疫病免疫的同時,還重點加強了免疫效果監測與評估工作,及時預警信息,有效防止了重大動物疫情的發生。
4.動物衛生管理體制改革取得顯著效果
按照《國務院關于推進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國發[2005]15號)要求,我省及時出臺了《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市縣動物衛生管理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遼政發[2005]46號),全面啟動了市、縣級動物衛生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目前,全省14個省轄市全部組建了動物衛生監督管理局。全省100個縣(市、區)中,獨立設置動物衛生行政監督管理機構的為72個;省及省轄市動物衛生監督管理局,下設動物防疫監督所執法機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和獸藥飼料監察所(畜產品安全監測中心)技術支持機構,縣(市、區)設立動物防疫監督所執法機構和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技術支持機構;全省計劃設立540個區域所,縣(市、區)編制委員會現已制發文件設立了513個,工作人員基本到位;全省應聘村防疫員11790個,現已聘用9434名,并全部開展工作,很好地完成了我省重大動物疫病的免疫和監測任務,取得了嚴防重大動物疫情的良好效果。
5.飼料獸藥市場不斷規范,畜產品安全工作進一步加強
飼料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不斷加強,飼料產品質量大幅度提高,今年上半年抽檢生產、流通領域飼料產品413批,合格411批,合格率99%。為進一步加強獸藥行業監管,結合農業部《2006年獸藥市場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我局制定下發了《遼寧省2006年獸藥飼料市場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積極開展了專項整治工作。全省共出動行政執法人員1100余人次,檢查獸藥生產、經營、使用單位2280余家,查獲無證經營獸用生物制品的單位11家,責令停業整頓2家,吊銷了35家未通過獸藥GMP企業的生產許可證及全部產品的批準文號,積極幫助46家獸藥生產企業通過農業部獸藥GMP現場驗收,有力地保障了動物用藥安全。同時,強化了獸用生物制品的監管,規范了疫苗的采購、分發和使用環節,確保了疫苗質量和防疫工作的需要。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措施
1.以落實“十一五”發展規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從鞏固、提高農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基礎地位的高度,深刻認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戰略意義,全面理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本質和內涵,科學定位并積極發揮動物衛生監督管理部門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2.大力發展畜產品加工業,以工業化的理念謀化現代畜牧業。重點加強畜牧業投入方面的政策措施;努力協調各方,解決發展畜牧業用地的“瓶頸”問題;積極推進畜禽飼養方式轉變,改變人畜混居,改善農村居住環境;進一步加大畜禽糞污治理力度,保護水源和環境,認真總結畜禽糞污治理工作經驗,重點抓好試點示范工作;完成畜牧科技入戶示范工程,尊重農民意愿,滿足農民需求,解決畜牧技術推廣“最后一公里”、技術轉化“最后一道坎”問題;大力發展草業,改善生態環境,充分發揮草原生態對遼寧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作用。
3.不斷加強種畜禽繁育體系建設。立足資源優勢,積極爭取國家良種工程建設和農業開發項目;爭取財政資金,開展良種豬、肉羊、絨山羊繁育體系建設;認真貫徹種畜禽管理法規,保護地方畜禽品種資源,強化種畜禽管理,維護種畜禽生產經營正常秩序,為畜牧業生產提供保障;采取有效措施,促進畜牧業生產科技水平提高;及時掌握種畜禽生產態勢,正確引導生產方向,規避市場風險,為實現建設“種畜禽強省”的目標而努力工作,促進畜牧業健康、持續、平穩發展。
4.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提高廣大城鄉人民的健康水平。進一步完善應急機制,嚴格按照屬地化管理原則,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認真完善應急預案,建立、完善行之有效的應急機制;加強監測力度,提高重大動物疫情預警能力,不斷加強免疫效果監測和評估;加大動物防疫監督執法力度,嚴格執行外引動物報批報驗制度,落實外引動物指定通道。
5.加強獸藥飼料和畜產品安全監管,提高畜產品質量。按照健全機構、明確職責、建立工作機制的總體要求,逐級落實畜產品安全監管工作責任制,加強畜產品安全監管隊伍建設;逐步建立健全省市兩級獸藥、飼料和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機構,不斷完善檢測手段,提高檢測能力;加強業務指導,積極推進飼料企業規?;?、集團化發展進程;進一步加強獸藥特別是獸用生物制品生產經營使用各環節的全程監管。
6.鞏固動物衛生管理體制改革的成果,建立起全方位的組織保障體系。建立健全動物衛生行政管理、監督執法、技術支持、區域所監管和村級動物防疫五大工作體系。重點突出區域所建設工作,抓好村防疫員隊伍建設。
遼寧省動物衛生監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