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半年農業農村工作小結及下半年工作要領
時間:2022-06-08 04:57:00
導語:市半年農業農村工作小結及下半年工作要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年以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省、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立足全面推進城鄉融合新階段的形勢和任務,緊緊圍繞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目標,按照《關于加大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堅持把全面推動農業農村工作加快發展作為根本要求,把協調推進新型城市化與建設新農村作為戰略途徑,把持續快速提高農民收入水平作為中心任務,把建立健全資源要素向“三農”傾斜配置機制作為關鍵舉措,把深入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作為重要保障,認真謀劃“三農”發展全局,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上半年全市預計實現農業總產值2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農民人均純收入8517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農經口徑)。農林水支出20870萬元,同比增長24.35%。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現代農業進一步加快發展。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提高,建設各級糧食功能區28個、面積5.86萬畝;早稻種植11.83萬畝,同比增加0.8萬畝。菜籃子供應保持穩定,蔬菜播種27.55萬畝,總產值同比增長26.83%;肉類總產量1.72萬噸,基本持平;漁業總產量1.58萬噸,同比增長9.8%。農業結構調整深入推進,新申報省級現代農業綜合園區1個、主導產業示范區11個、精品園9個,新增市農業產業化基地3個。農業招商項目9個,簽約金額13.2億元。新落實林特產業示范和休閑觀光基地9個,新申報省級興林富民示范村(鎮)6個?,F代農業經營主體加快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3億元,同比增長10%。新增專業合作社3家,新組建農產品購銷聯合會,新成立余姚楊梅產業協會。產銷銜接更加緊密,首屆農博會成功舉辦,組織參加市第五屆茶文化節、市食博會、省農博會等展會活動。新型農技推廣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推廣主推品種70余個、主推技術40項。選派科技特派員15名,組建團隊17個,實施各類新農村建設科技項目20個。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站建成率達100%。商標品牌建設扎實推進,新申報了4件證明商標,有機食品、綠色食品認證各1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16個。上市食品抽檢總體合格率達98.4%,流通環抽檢合格率96.6%。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基本完成“千庫保安”工程,新完成山塘水庫除險加固2座、小流域治理2個,分別完成年度計劃的15.4%和28.6%。新增經濟型噴滴灌8200畝,新發展畜禽養殖場噴灌2000平方米,分別完成計劃的41%和3%。推廣種植空心菜凈化水質面積2000畝。上報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12個。圍墾造田取得新進展,新增耕地7066畝。氣象信息“進村工程”扎實推進,自動氣象站運行正常率和資料準確率處在市的前列。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加快推進,全市水稻機插育秧72400畝。
(二)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全面啟動。七大機制體制共29項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穩步推進。土地使用管理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土地流轉穩步推進,新流轉土地3600畝,完成計劃的36%。農村非農集體建設用地使用制度改革試點進展順利,試點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外業調查測繪已完成工作總量的70%,集體建設用地上的房屋等建筑物調查測繪已超過30%,相關政策措施正在調研起草之中。農村金融服務內涵不斷拓展,“三權一房”質(抵)押貸款試點意見,進入市政府決策程序?!笆睾贤匦庞谩鞭r戶信用貸款管理實施暫行辦法順利實施。市域金融機構與“三農”的互動聯系更為密切,22家金融機構聯合舉辦金融知識宣傳下鄉及支持“三農”信貸服務月活動,發放貸款3.68億元,達成融資意向3.35億元。到目前為止,共發放“三農”貸款10.64億元,同比增長76.48%。農業政策性保險品種和參保對象進一步擴大,新增4只保險品種,參保農戶15637戶,保險金額3.72億元。上半年授信擔保146戶次,累計金額4378萬元。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連續四年實現全覆蓋。強權擴鎮改革進一步深化,泗門鎮衛星城市新型行政管理體制框架初步形成,新設機構6個,升格設置部門7個,下放市級管理審批權限234項。戶籍制度改革試點準備就緒,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戶口遷移制度和福利保障制度等政策措施已基本成文,進入市委、市政府決策程序。
(三)民生實事工程扎實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完成農村網絡公路建設項目22個、開工建設13個,總體形象進度達35.7%;完成農村自來水“一戶一表”改造9800余戶,完成鎮級管網改造工程4個?;就瓿申懖烘偽鬯尤牍こ蹋瑔訉嵤?1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新發展村級綜合服務社4家,新增連鎖超市2家、連鎖便利店3家,新改造完成農村菜市場6家。農房“兩改”建設深入推進,全市累計安置農戶3819戶,完成年度目標考核數的69.4%。其中:農村困難家庭危房改造279戶,完成年度目標考核數的93%;下山移民安置140戶,完成年度目標考核數的70%;地質災害點農戶安置6戶,完成年度目標考核數的100%;農民就地翻建213戶,完成年度目標數的47.3%;農民多層公寓安置3181戶,完成年度目標數的81.6%。拆遷簽約農戶646戶,完成年度目標考核數的18.5%。建設用地復墾、立項分別為2只和1只,面積99畝,完成年度目標考核數的15.5%;節約土地15畝,完成年度目標考核數的8.8%。農村環境集中整治全面推進,主要道路、河道(溪道)、飲用水源、農貿市場、禽畜養殖場、農村公廁、集鎮(街道)建成區、外來人口集中居住區和村莊(庭院)保潔等10個重點集中整治項目進展順利。上半年,完成市級綠化示范村創建20個,占全年計劃數的69%。完成養殖場治理任務10家,占全年計劃完成數的50%。村級生態河道建設10個,已完成1個;完成清水河道建設6條、8.2公里,完成計劃的47%。同時,全市57個村莊整治各類創建項目村,2個生態鎮、10個生態村等創建工作扎實推進。農村新社區建設繼續走在前列,到年底可完成50%以上行政村的農村社區建設任務。
(四)農民創業就業能力進一步提升。今年以來,我市以“充分就業市”創建為契機,以提升農民創業就業能力、拓展創業就業領域、優化創業就業環境為重點,積極探索轉變農民增收方式、促進持續增收的有效途徑,取得了初步成效。城鄉統籌就業培訓扎實推進,上半年共培訓農村勞動力3128人,“兩創”人才培訓146人,分別完成考核指標的20.9%和12.2%。其中:農民轉移就業技能培訓140人,完成計劃的11.7%;農業專業技能培訓953人,完成計劃的63.5%;務工農民崗位技能培訓1989人,完成計劃的16.6%;農村后備勞動力培訓46人,完成計劃的15.3%。綠色證書培訓870人,完成年度計劃的54.4%。“村村都有好青年”人才發展計劃穩步推進,新完成了4個鄉鎮的“好青年”評選工作,使全市“好青年”評選工作覆蓋到18個鄉鎮、街道的212個行政村?!俺浞志蜆I市”創建深入推進,新增就業崗位10520個,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800人。農家樂鄉村休閑旅游持續、健康、較快發展,新增農家樂經營戶20戶,新申報三星級以上農家樂29家、省級農家樂特色點1個、農家樂休閑旅游示范點1個。上半年,全市農家樂鄉村旅游接待總人次84.22萬人,比去年同期增長45.2%,直接經營收入6609.5萬元。
(五)農村社會事業快速發展。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障)新老制度有序銜接,共轉換19458名,截止到6月底,全市共核準享受人員12.76萬名,發放基礎養老金5429.8萬元。同時,計劃從7月份起將基礎養老金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80元;被征地人員和土地流轉人員將從9月份起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范圍。此外,全市9578名農村“低?!睂ο笕司吭芦@得低保救助137.5元,達到我市農村低保標準的65%。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教師支教、骨干教師跨校帶徒、送教下鄉等活動以及多種模式的校際合作深入推進,全市公辦學校標準化學校的達標率達93%,義務段中小學生生均公用經費保障水平高于省定標準,65.5%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讀公辦學校,城鄉一體扶貧助學體系基本形成。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新申報文明村16個,“周末電影”、“周末課堂”和“周末讀書”等活動經常。“春泥計劃”活動扎實推進,新增活動村83個,覆蓋50%以上的行政村。上半年,已完成農村電影放映1500場,完成今年目標任務的45%;送戲下鄉60場,完成今年目標任務的22%。在建集鎮綜合文化中心4個,申報村落文化宮41個。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得到新增強,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推進,18項醫改配套政策、措施有序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考核和補償機制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健康發展,參加人數達55.05萬人,參合率97.3%,住院補償率達43.36%。新完成社區衛生服務站(室)建設43家,新開通小病受惠16家。計劃生育率98%以上。
(六)老區全面小康社會建設進一步加快。年老區四鄉鎮兩片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64億元,同比增長10.2%,其中農業2.68億元、工業23.1億元、第三產業3.8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4.7%、8.6%,11.5%。人均收入3299元,同比增加14.1%。傳統產業穩步發展,春茶總產值6993萬元,同比增長12.3%,其中名優茶產值達同比增長14.1%。農家樂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共接待農家樂游客近16萬人次,實現直接經濟收入800余萬元,分別同比增長6.7%和14.3%。特色優勢產業持續發展勢頭較好,花卉苗木總產值1.04億元,同比增長15%以上。扶持項目加快實施,全年共落實修建資源型機耕路11條總長度23.34公里;修建村內道路8個村總計5.5萬平方米。實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12個,總投資915萬元。下山移民有序推進,已完成140戶的移民安置,占年度目標考核數的70%。在落實“一戶一策一干部”結對幫扶措施的基礎上,實施生產型低收入農戶扶持計劃,增強其生產經營能力。計劃實施低收入農戶危房救助改造300戶,安排補助資金300萬元。省內結對幫扶和貴州望謨對口幫扶力度加大,共安排幫扶項目5個、資金288萬元,助推兩地經濟社會加快發展。
(七)農村基層基礎進一步夯實?;鶎咏M織建設得到新加強,學習型黨組織建設扎實推進,黨建資源進一步整合,城鄉基層黨組織“六結對”工作機制不斷完善,城市黨建優勢資源向農村加快延伸,統籌城鄉基層黨建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依托農村黨員遠程教育、村干部大課堂、大學生村官網、基層黨校等平臺,大力宣傳周以國同志先進事跡,對村干部進行集中成批輪訓和培訓,廣大農村黨員干部綜合素質得到提高。農村工作指導員專職化率70%以上。農村民主法治建設又取得新成效,“四民主、三公開”制度得到有效落實,新增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1個(永豐村),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范等各項工作得到規范提升?!叭Y”管理進一步得到規范和強化,新增市級“廉政文化進農村示范點”3個?!拔逦濉逼辗ń逃?、新一輪民主法治村(社區)創建有序推進,法律援助、農村法律顧問等制度深化實施。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扶持和管理繼續加強。追加村級集體經濟專項發展資金1000萬元(總數調整到每年2000萬元),上半年全市各鄉鎮、街道上報2010年度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17個,涉及4個集體經濟薄弱村和13個非薄弱村;完成驗收項目5只,項目總投資1012.1萬元。到目前止,已立項未完工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扶持項目36個;已驗收項目91只,涉及41個經濟薄弱村和81個非薄弱村,項目總投資1.86億,為村級集體經濟增加經營性收入約1100萬元?!?+1”合力共建機制繼續深化,據初步統計,上半年安排項目400余個,落實幫扶資金和物資近3837余萬元。其中,農村工作指導員共落實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10個,爭取落實扶持資金達723萬元、捐贈物資價值132.5萬元;新增村企結對企業26家,落實共建項目191個,到位資助資金2981.84萬元(包括第九次“光彩愛心月”出資和實物捐贈等1526.1萬元)。農村社會綜合治理日趨強化,形成了多層次、立體型、全時空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治安防范、管理、控制和打擊能力不斷提高?!按笳{解格局”正在加快形成,矛盾糾紛得到有效化解。校園安全工作進一步加強,公立學校保安配備率和監控系統安裝率分別達到80%和75%以上。平安村鎮(街道)建設扎實推進,創建面進一步得到拓展。
在取得上述建設成效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在當前內外發展環境依然嚴峻、變數較大的背景下,農業農村仍面臨著不少壓力和困難。一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總體水平還不高,科技支撐力還不強,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還不強,現代農業生產經營體系還不健全。二是農村城鎮化相對滯后工業化進程,人口、產業、土地的集聚度還不高。三是城鄉要素資源雙向流動尚未取得實質性進展,土地、住宅等農村資源開發受到現有法規政策的制約。四是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和水平仍然存在較大差距,與農民群眾不斷上升的需求期望值之間存在著比較突出的矛盾。這些問題和困難正是我們下步需要研究探索的重大課題。
二、下步工作重點
下半年,要根據年初既定的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按照“八個圍繞、八個突破”要求,結合“項目突破年、創新提升年”和“創先爭優”等活動載體,進一步強化組織領導,加大工作力度,著力在現代農業、統籌城鄉配套改革、農房“兩改”、山區協調發展、農村環境集中整治、中心鎮培育、農民持續增收、公共服務和基層基礎建設取得新成效,著力打造“美麗幸福新農村”。重點要推進以下幾項工作:
(一)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大力推進市場主體培育項目建設,力爭完成新增市級龍頭企業5家以上。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力爭完成合同外資50萬美元、實到外資10萬美元,內資引資確保2800萬元。全面完成5.9萬畝糧食功能區和標準農田質量提升工程,確保全年糧食種植面積41.5萬畝、總產量18.1萬噸以上。啟動實施效益農業“315”示范工程,大力發展精細蔬菜、經濟林果和特色養殖。積極推進高效示范基地建設,加快發展設施農業。進一步強化農業生態治理和保護,注重生態綠化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業生產安全管理,不斷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網絡。深入實施科技興農活動,不斷提升農業機械裝備水平,著力拓展為農服務平臺。
(二)深入推進統籌城鄉配套改革。修編完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市域總體規劃以及市域村莊布局規劃,積極構建層次分明、相互融合的城鄉規劃體系和城鄉一體、依法行政的規劃管理體制機制。穩步推進“三權一房”質(抵)押貸款試點,著力緩解“三農”發展融資難題,促進農民創業就業。繼續抓好中心鎮、衛星城市改革發展。加快農村非農集體建設用地使用制度改革試點,促進土地使用管理制度創新。進一步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體系建設,確保新流轉土地1萬畝以上。深化戶籍制度改革試點,創新制度設計,引導農民加快向城鎮轉移。
(三)加速推進農房“兩改”。緊緊圍繞中心村、中心鎮(衛星城市)加快發展和新型城市化建設,抓緊研究制訂農民集中居住布點規劃,明確拆并自然村,明確集中建房區塊,明確建設類型。因地制宜制訂農房“兩改”近、中、長期實施計劃,建立年度項目庫,成熟一個實施一個,引導各類建設主體由自發改建向有序實施轉變。進一步研究完善政策扶持措施,強化用地保障、金融服務和財政扶持,積極培育中心村、建設特色村,加大自然村撤并、空心村整治、高山村遷移力度,加快拆遷安置和建設用地復墾進度,創新工作思路,攻堅克難,固強補弱,營造氛圍,確保年度各項目標任務的圓滿完成。
(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進一步整合政策資源,研究制度老區綜合扶持政策,加快老區全面小康建設步伐。穩步推進山區人口下山移民,加快自然村遷村并點步伐,扎實做好下山移民集中安置工作,加強下山移民的勞動技能培訓和就業服務推介,落實移民戶子女就讀等政策,理順規范移民小區的管理,努力完成第七批下山移民的各項目標任務。深入推進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工程,深化“一戶一策一干部”結對幫扶機制,加大對低收入農戶勞動力的就業創業技能培訓和就業推介,多形式多途徑提高低收入農戶的生活水平。進一步深化結對幫扶工作,繼續加強與出幫單位和結對部門的聯系聯絡,動員各出幫部門結合自身職能,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幫扶,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老區新農村建設,推進老區全面小康建設。
(五)提升村莊建設水平。以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為契機,以主要道路、河道(溪道)、旅游景點、飲用水源、農貿市場、禽畜養殖場、農村公廁、集鎮(街道)建成區、外來人口集中居住區和村莊(庭院)保潔等十個方面為重點,扎實推進新一輪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著力解決一批群眾關注、嚴重影響市容村貌和生產生活的環境問題,進一步改善城鄉面貌。按照“人口集中、產業集聚、土地集約、功能集成”的總體要求,啟動實施中心村培育建設工程,全面提升中心村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帶動力和對農村公共服務的輻射力。同時,全面完成村莊整治建設,扎實推進污水管網對接工程、11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水、電、路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創建市級以上小康村(全面小康村)10個、綠化示范村25個、生態村10個,完成50%以上行政村的農村社區建設任務。
(六)強化民生實事工程。深入推進“充分就業市”創建活動,扎實開展“充分就業村”創建和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規范發展農家樂休閑旅游業,促進農村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深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穩步推進統籌城鄉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不斷提高參保率,擴大受益面。結合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鞏固和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進一步推進小病受惠定點醫療機構向社區衛生服務站延伸。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扎實抓好教學網點調整和學校建設工程。強化教師崗位設置管理,實施教師培養“五大計劃”,優化教師隊伍結構。進一步落實門衛、保安和學校安全等軟硬件設施,切實消除校園安全隱患。整合公共文化陣地設施、人才隊伍和經營性文化服務資源,著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深入開展“春泥計劃”活動,加快農村文體設施建設和送戲送電影等文化下鄉進度。利用各類新聞專題、專欄,不斷加大對我市新農村建設的宣傳報道力度。深入推進城市公共文明指數測評和市民文明素質工程,提高文明城市創建,不斷提升人文素質。
(七)確保農村和諧穩定。深入學習周以國同志先進事跡。扎實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評選表彰“十個學習型黨組織”、“十名學習型村干部”、“百名學習型黨員”評選活動。嚴格按照有關辦法規定,認真做好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工作。深化村務公開規范化建設,強化村級“三資”管理。做好“五五”普法檢查驗收工作。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區)建設,完成市級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區)的申報和創建。繼續深化法律援助工作,加強法律服務管理。深入開展人民調解矛盾糾紛專項攻堅活動,提高矛盾糾紛的調處能力。加強和改進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推進“平安村(鎮)”建設,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
- 上一篇:出租房屋稅收管理安排方案
- 下一篇:社區勞保服務中心試點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