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強化畜牧業經濟發展總結

時間:2022-07-10 10:57:00

導語:上半年強化畜牧業經濟發展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上半年強化畜牧業經濟發展總結

并以廉政風險防控工作的開展為契機,風廉政建設常抓不懈。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教育與管理。進一步完善懲防體系建設,為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畜牧隊伍提供保證。截至目前。已清理出權力23項、繪制權力運行圖20副、查找出風險點40個,依照廉政風險工作要求在對風險點進行等級評定公示后進入制定防范措施階段。

縣委、縣政府和省市主管部門的關心與支持下,2011年上半年。全縣畜牧系統干部職工堅持以全域建設“中國幸福家園”和整縣推進新農村建設為統攬,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搶抓機遇,積極爭創現代畜牧經濟強縣,畜牧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一、立足發展促增收

林下養殖、特色養殖和兔為配套產業的現代畜牧產業發展戰略安排,依照“中國幸福家園”建設和整縣推進新農村建設中生豬被列為主導產業。著力實施現代畜牧業“6115工程,現代畜牧業繼續快速發展。1至6月,全縣共出欄生豬24萬頭、牛5604頭、羊4452只、禽535萬只、兔85萬只,分別占全年任務數的51.5%52%50.5%53.5%55%預計畜牧業產值將達6.8億元,價格因素和產量增加可實現農民增收1.54億元,人平增收616元。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一)主動融入新農村建設精品村和產業村發展。依照統一規范、合理布局的要求。以農民繼續增收為目標,注重養殖場舍外觀設計與新農村建設整體協調一致,著力打造新農村建設五大現代畜牧經濟集中發展區,一是以雙佳現代農業為核心區的3萬頭優質豬現代畜牧循環產業園區。以雙佳現代農業為核心區規劃建設村適度規模規范化養殖小區,年出欄生豬3萬頭,可實現農民增收600萬元。二是以牧業為核心區,輻射鎮村、村,鎮村的生豬產業集中發展區。依照“龍頭企業+專合組織+適度規模規范化養殖農戶”模式,建設牧業良種母豬供種基地及生豬品種改良中心,村、村生豬規范化養殖小區,達到年提供優質合格種豬8000頭,優質種豬精液3萬頭份,優質商品仔豬1.6萬頭的生產能力,該集中發展區年出欄生豬達到3.5萬頭,可實現農戶增收700萬元。三是村生豬產業集中發展區建設。建設高標準化的現代化豬舍5000平方米,總投資2500萬元,并連接村生豬規范化養殖小區形成鎮村生豬產業集中發展區,年出欄生豬達4萬頭,年可實現農民增收800萬元。四是林下生態養殖集中發展。重點在村、村規模建設林下生態雞養殖小區,達到年出欄優質土地雞100萬只的規模,年可助農增收1200萬元。五是特色養殖產業示范園建設。以村為核心,打造50萬只規模的野雞養殖、野雞標本產業園,年產優質野雞蛋5000萬枚,年可助農增收達到2000萬元。

(二)積極推進規范化適度規模循環養殖發展。堅持“龍頭企業+專合組織+適度規模規范化養殖農戶+綠色種植”種養結合循環發展模式。充分發揮各類產業發展項目和強農惠農政策的激勵作用,加快全縣適度規模規范化養殖發展。目前,以新農村建設(精品村、產業村)項目資金、縣政府創建現代畜牧經濟強縣獎勵基金、國家規范化養殖小區建設項目、省級規范化養殖示范場建設項目及其它產業發展惠農政策為依托,依照建亮點、創示范基本要求,通過“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現已規劃建設5個生豬規范化養殖小區(生豬規范化養殖小區、生豬規范化養殖小區、生豬規范化養殖小區、鄢家黑虎生豬規范化養殖小區與生豬規范化養殖小區)3個林下生態肉雞養殖小區(村生態肉雞養殖小區、鄢家鎮高峰村生態肉雞養殖小區、白馬關二酉村生態肉雞養殖小區)和2個優質獺兔規范化養殖小區(鎮村優質獺兔規范化養殖小區、御營鎮響石村優質獺兔規范化養殖小區)年可新增出欄生豬5萬頭、家禽30萬只、獺兔50萬只,將帶動120戶農民通過投資發展現代畜牧業實現增收致富,同時,縣牧業正積極實施創建省級規范化養殖示范場建設。

(三)構建產業發展體系帶動畜牧業穩定發展。一是充分發揮牧業、雙佳現代、德陽金富、垚垚珍禽等縣內龍頭企業及各類養殖專業合作組織帶動作用。構建利益聯結機制,提高廣大農戶的市場風險抗御力。二是有效利用縣發展現代畜牧業的區位優勢與產業配套政策,加大畜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培植省級、國家級龍頭企業與專合組織,上半年全縣社會性產業發展投資已達1200萬元,已有兩個龍頭企業達成在投資發展現代畜牧業意向,預計引入資金達1億元以上。

(四)合理規劃產業發展區域實現現代畜牧業可持續發展。依照市、縣畜牧產業限養區與禁養區規劃的要求。

加強對適宜發展區域新建規范化適度規模養殖的規劃與指導,合發展。引導廣大農戶和已建規模養殖場(小區)通過沼氣池、微生物發酵、干濕分離等形式推進糞污治理,實現畜牧業可繼續健康發展。

二、嚴密防控凈環境

認真履行職能職責,動物疫病綜合防制中。多措并舉,1至6月,全縣繼續實現清凈無疫。一是以免疫、消毒、監測和無害化處置等各環節為重點,繼續強化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綜合防制,1至6月,通過實施季節集中免疫與日常補免,全縣共免疫注射口蹄疫:生豬29.2611萬頭、牛1.4806萬頭、羊0.2017萬只,豬瘟29.2611萬頭,豬高致病性藍耳病29.2611萬頭,高致病性禽流感:雞141.67萬羽、水禽123.32萬羽,雞新城疫141.67萬羽,重大動物疫病免疫率100%同時,實施農村散養場所、規模養殖場(小區)屠宰場、集貿市場季節性集中統一消毒兩次,發放消毒藥品5噸,消毒面積達800萬平方米。代表德陽市迎接省局免疫抗體監測,現場抽取500份畜禽血樣送檢,以全面檢驗我縣動物疫病免疫質量。加快縣級實驗室達標建設,有效提高縣動物疫病診治水平。二是進一步建立健全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加強應急物資貯藏與日常管理,通過實施應急演練,切實提高以提高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置能力。三是加強對狂犬病綜合防制。依照“管、免、滅、測、宣、救”工作方針,認真履行部門工作職責,做到組織到位、責任到位、經費到位、措施到位,有力保證人民群眾生命財富平安。今年上半年,共免疫注射狂犬病疫苗2.0732萬只,捕殺流浪(敞放)犬0.0315萬只,無人狂犬病例發生。

三、強抓監管保安全

全力保證畜產品質量平安。一是以健全組織領導機制為重點,深入貫徹落實《動物防疫法》食品平安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嚴追履職到位。通過成立畜產品質量平安監管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工作責任制、簽定目標責任書,做到機構、工作、責任三落實,確保各項舉措落實到位。二是以抓宣傳教育為重點,嚴增畜產品質量平安意識。以舉辦畜產品平安培訓、制作宣傳手冊與溫馨提示牌等方式提高畜產品平安意識。目前,已舉辦畜產品質量平安管理培訓班兩期,培訓人員達240人,制作并發放畜產品質量平安宣傳手冊2000余份,全縣300余個肉品經營攤點懸掛了溫馨提示牌”勝利舉辦首場以“畜產品質量平安監管抽檢由誰履職更好”為主題的行業爭辯會,通過爭辯進一步營造畜產品質量平安人人參與的氛圍,增強履職盡責的使命感和責任心。三是以投入品監管為重點,嚴控源頭關。通過深入開展獸藥飼料生產經營專項整治活動、積極推動獸藥GSP認證工作、加強對動物養殖場的監督管理、強化檢測、抓好專項整治等一系列手段強化畜禽養殖投入品監管。半年以來,累計出動執法人員240余人次,車輛60臺次,共檢查獸藥(飼料)經營戶對100余家,查扣過期失效獸藥10公斤作統一銷毀處置。開展“瘦肉精”專項整治行動26次,檢查飼料獸藥經營場所200余家,對全縣現有124戶適度規模養殖戶、18個生豬屠宰場進行了瘦肉精”快速尿檢,累計檢測鹽酸克倫特羅850頭份、萊克多巴胺750頭份、沙丁胺醇665份,檢測結果為陰性。全縣已有3家獸藥經營企業獸藥GSP示范點基本改建完成。四是以檢疫檢測為重點,嚴守畜產品質量平安監管。通過嚴把動物產地檢疫關、屠宰檢疫關、市場巡查關,確保進入流通環節畜產品品質和質量。1至6月共實施動物產地檢疫37.18萬頭(只)屠宰檢疫29.38萬頭(只)檢疫率達100%其中檢出病害動物280余頭(只)均按規定作無害化處置。

四、加快重建夯基礎

縣重點實施良種繁育體系、畜牧獸醫服務體系、產業恢復和三星級屠宰場四個方面畜牧產業災后重建項目,根據全縣“5.12地震總體規劃及中期調整計劃。全縣畜牧業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共計投資4475.95萬元,其中中央災后重建資金2051萬元,經過近三年的艱苦努力,預計在今年9月底將全面完成災后重建任務,通過實施災后重建,全縣畜牧產業發展基礎得到夯實與提高更進一步提升。一是公共服務體系功能得到全面提升。基層防疫體系重建使用中央資金達1352萬元,新建了7個鎮畜牧獸醫站(含縣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大隊)重建面積大5000m2添置了大批現代化辦公設施,重建后的基層公共服務體系功能齊備,設施齊全,能夠滿足現代畜牧發展和防疫、食品平安工作的需要。二是良繁體系建設得到加強。通過“以獎代補”中央災后重建資金545萬元,引入2家投資企業,分別投入資金1600萬元興建了1200頭良種繁育場和10000頭的良種繁育配套場,改變我縣無良種繁育基地、品種改良體系不健全的局面,有效消除生豬養殖主要依靠外地引種,給產業發展和疫病預防控制帶來了有利影響。三是適度規模規范化養殖比例不時提高。結合國家生豬規范化改造、縣級現代畜牧獎勵基金等扶持政策,依托龍頭企業,加強全縣畜牧養殖圈舍規范化改建與新建規劃指導,全縣規?;幏娥B殖場的比例有地震前的35%提升到50%以上,養殖效益、疫病防控均得到顯著提高。

五、創新管理爭第一

隊伍建設深入推進。一是以“許諾.爭優”為主題。緊扣爭創省級現代畜牧經濟強縣助推“中國幸福家園”發展戰略,立足年度目標工作,以個人、股室(站)和局黨組集體許諾相結合的方式,從提高工作效能、改進作風等方面做出具體實在許諾,踐行許諾并接受社會監督,扎實推進創先爭優“四進”進龍頭企業、進養殖專合社、進養殖小區、進適度規模規范化養殖農戶)構建個人、集體立足崗位比貢獻、創佳績,爭做優秀畜牧人的濃厚氛圍,掀起行業創先爭優活動高潮,實現“樹一流行風、建一流產業、創一流業績、爭畜牧強縣”發展目標。二是創新網格化管理模式,本著依法行政、精簡、效能、統一的原則,以實施“6115工程爭創省級現代畜牧經濟強縣為核心,以動物疫病防控、畜產品質量平安與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三大職責為重點,全縣畜牧系統建立起“縱橫交錯、全面覆蓋、分級管理、層層履責、網格到底、責任到人”網格化工作效能管理網絡,建立起科學評價體系和考核辦法,通過落實獎懲和責任追究制,有效提高工作效能。

六、存在問題和下步打算

(一)存在問題

1.我縣規模養殖發展程度與畜牧業發達地區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是一個農業小縣,僅轄10個鎮,人口24萬,生豬人均出欄占絕對優勢,但出欄總量不大,無法爭取到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良種補貼等項目支持,還需要加大投入,提高畜牧業的規?;?、標準化、產業化程度。

2.養殖農戶組織化程度仍然較低,養殖戶參與產業化經營深度、廣度不夠,專業合作組織在維護養殖者利益、引導生產方向、組織產品銷售、抵御市場風險等方面功效發揮不夠充分。

3.鎮、村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業務經費嚴重缺乏,村級畜牧獸醫工作人員年齡結構不合理,大部分年齡偏大,加之待遇較低,工作主動性難以充分體現。

(二)下步打算

1.抓產業發展,強化畜牧業在“中國幸福家園”與省級新農村建設示范片建設中主導作用。以現代畜牧業“6115”工程為重點,狠抓特色產業發展,在鞏固和發展生豬產業優勢的同時,調整畜禽養殖結構,選擇有比較優勢和市場潛力的節糧型特色小家畜禽作為主攻方向,實現增產增收的目標。

2.抓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標準化適度規模養殖建設步伐。依托國家現代畜牧業標準化生產建設項目,全面推行“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適度規模養殖農戶”發展模式,把廣大分散農戶引入現代畜牧產業體系;堅持種養結合的原則,構建“生態養殖+沼氣+綠色種植”的循環經濟體系,加快標準化適度規模養殖場(小區)與各類專合經濟組織發展。

3.抓共贏機制建設,為現代畜牧業穩定發展提供保障。繼續加大畜牧業招商引資力度,依托龍頭企業帶動發展,推廣“六方合作+保險”、“寄養”、“訂單養殖”等產業發展機制,構建“平等參與、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多方共贏、持續穩定”的發展框架體系和創新投融資機制,依托龍頭企業的帶動實現農戶的低成本、低風險投入,提高養殖業抵御風險的能力

4.抓疫病防制,保障現代畜牧業健康發展。貫徹“預防為主”和“依法防控、科學防控、群防群控”的方針,穩步推進基層動物防疫基礎設施與隊伍建設,建成網絡健全、隊伍穩定、保障有力、處置高效的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加強重大動物疫情監測預警預報,提高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置能力。

5.抓食品安全,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一是以動物免疫溯源管理為基礎,著力實施畜產品質量溯源體系與標準化生豬定點屠宰場建設;二是加強畜產品安全監督管理基礎設施與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大監管,打擊不法經營行為,實行從產地環境、投入品管理到飼養過程、市場銷售的全程監管,提高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