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委經濟調度半年總結
時間:2022-10-26 03:47:05
導語:工信委經濟調度半年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關心支持下。工信委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主攻一園、決戰兩區,推進三化、打造四新,建設全市宜居宜業和全省工業經濟強縣”發展戰略,落實“主攻工業、決戰園區”的有效措施,奏響“實施二次創業,加快進位趕超,建設幸福家園”的主旋律,堅定不移地走推進新型工業化道路,把加快工業項目建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扶持優勢產業發展和支持骨干企業做大做強作為工作重點,全縣工業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F將情況總結如下。
各項工作完成情況
一、狠抓經濟運行調度,確保工業經濟健康發展
1、加強工業經濟運行調度。一是切實加強工業經濟運行監管,加大對工業經濟的監測、分析和運行調度力度,及時研究和協調解決工業生產和工業經濟運行中的困難和問題,確保工業經濟的平穩運行。二是認真對工業企業生產及項目建設情況調查摸底并進行逐個分析,查找生產經營及項目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及問題,并盡最大可能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同時,將問題和困難梳理匯編,上報縣委、縣政府。三是切實掌握項目建設進度情況和新增企業生產情況,加強與統計部門的溝通,及時將達到規模以上企業納入統計,今年我縣新增入統規模以上企業2家。
2、工業經濟指標“時間過半、任務過半”。上半年全縣工業總產值完成216億元,同比增長29%,占年度計劃的50.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完成212億元,同比增長30%,占年度計劃的50.2%;全縣工業增加值完成48億元,同比增長26%,占年度計劃的50.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47億元,同比增長28%,占年度計劃的50.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完成210億元,同比增長30.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16億元,同比增長18.8%;全縣工業上交稅金完成3.5億元,占年度計劃的52%;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完成38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05%。
二、落實工業發展政策,提高為企業服務質量
工信委一直以來都認真貫徹黨和國家關于工業發展、產業轉型發展的各項方針政策,結合省、市工業經濟會議精神,切實把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今年上半年草擬了《關于主攻工業、決戰園區實施意見》、《關于主攻工業、決戰園區的考核辦法》、《關于縣工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及《縣2012年工業和信息化工作要點》等一系列促進工業經濟發展的措施,上報縣委、縣政府研究,縣委、縣政府相繼以文件形式出臺。同時,努力提高為企業服務質量。結合“集中開展整治影響發展環境的干部作風突出問題”活動,積極整頓機關作風,落實工信委干部內部管理制度、首問責任制、一次性告知制等長效機制,并向社會公開承諾按時辦結工作時日。
三、主抓億元以上重點項目建設,增強工業發展后勁。
2012年我縣共有13個投資億元以上項目列入市重點調度范圍,項目計劃投資10.4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5.53億元。4個續建項目已有、鋁漆包線項目、電解銅項目、機械電腦繡花機等3個項目已投入資金開始二期建設;集團鈷鎳項目也投入資金平整土地;9個擬開工項目中有中匯建材PVC型材項目、新能源雙效熱泵機組項目、孺子牛實業PVC助劑項目、恒鑫金屬電工圓鋁桿項目、中一機械線纜設備和裸銅線項目、匯拓資源環保型蓄電池生產線及配套工程項目等6個項目開始平整土地或廠房建設,其余科立實業納米鈣項目、光華玻璃太陽能鋼化玻璃項目、佳園實業經編面料項目等3個項目正在抓緊爭取用地指標或做環評等項目前期階段,我們將在全力幫扶的基礎上督促其盡快開工建設。
四、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化產業結構。
為加快培育壯大我縣戰略性新興產業超常規發展,一是積極組織申請進入省、市重大產業項目綠色通道。在去年為市遠東光伏能源有限公司年產50兆瓦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新美龍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5000萬支電子節能熒光燈項目2個項目進入全省綠色通道,獲得130畝土地指標的基礎上,我委積極為符合條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申報重大產業項目綠色通道,爭取獲得土地、資金、環評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二是加快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的建設。我縣中匯建材有限公司年產8萬噸PVC型材生產項目、孺子牛實業有限公司年產1.2萬噸PVC助劑項目、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2萬套雙效熱泵機組生產項目等6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在茶亭工業園開工,我們一直在跟蹤服務這些項目,及時了解存在的問題和困難,盡力協調幫扶解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超常規發展,為我縣工業產業結構的優化起到積極作用。
五、扶持改造提升優勢產業,做大做強主導產業。我們始終把加快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和做大做強主導產業相結合作為推進工業化的核心,緊緊依托現有的發展基礎,大力研發、引進、推廣、應用新工藝、新裝備、新技術,加快利用高新技術、先進適用技術等方式,集中優勢力量,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做大做強主導產業步伐。主要是全面提升有色金屬產業。緊緊抓住國家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的重大機遇,全力支持有色金屬行業實施資源控制戰略、發展循環經濟、開展資本運作、優化產業結構,全面提升有色金屬產業的綜合實力,堅持以技術改造為重點,繼續推進經濟規模擴張。如對實業有限公司,我縣不僅通過工信委、發改委等渠道向上爭取項目資金800余萬元無償資金,而且縣財政拿出500萬元對該企業予以扶持貼息,先后將原土法上馬的永欣實業關閉,并淘汰了年冶煉2萬噸粗銅生產線的落后產能,通過技改擴建、產業升級,著力打造從粗銅冶煉、國標1號電解銅、稀貴金屬回收到銅材深加工的一條龍生產基地,去年實現了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當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7億元,當年上繳稅金1.5億元的良好開局。同時,積極發展機械制造特色產業、突出發展新能源產業、加快發展新材料產業。以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為主要目標,大力扶持華豐銅業、圣達威等有色金屬深加工企業和、福事特等一批機械制造骨干企業擴大規模、產業升級。支持新能源產業加快發展。加快發展鋼結構、玻璃鋼、建筑涂料、保溫材料、防水材料等新型建材。加快發展化學建材產業,推進PVC下游產品開發,大力發展商品混凝土及混凝土骨料等水泥加工制品。支持發展實現建筑節能65%目標要求的節能性能優良的墻體材料,重點發展頁巖空心磚、混凝土空心砌塊和各種輕質板材。今年上半年,我縣主導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80億元,其中有色金屬產業主營業務收入30億元,新能源產業主營業務收入130億元;機械制造產業主營業務收入10億元;新型建材產業主營業務收入12億元。
六、重點扶持優強企業。建立和完善了重點工業企業發展調度機制,重點調度主營業務收入1億元以上的企業,協調解決企業在生產、經營、技改、擴建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困難、矛盾和問題。對上年度主營業務收入5億元以上或年納稅10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1億元或年納稅500萬元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每年列入縣重點企業優先扶持。重點企業的技術改造項目優先列入縣重點技改項目,優先安排技改貼息補助資金,在用地計劃、供電、供水、企業用工、交通運輸、信用擔保等方面給予傾斜性支持。對、圣達威、華豐銅業、機械、天佳新材料、天峰建材等骨干企業在工業信貸投入支持5億余元,有效地支持了骨干企業做大做強。
七、積極跑省進廳,跑部進京,為企業爭取國家補助。
一是積極爭取上級資金。今年上半年為永欣實業、饒城水泥、汪村裴家機磚廠、科立實業等4家企業爭取關閉小企業資金370萬元;為天龍涂料和行輝鋼材爭取的關閉計劃補助資金和為天峰水泥爭取的混凝土攪拌站補助資金也列入省工信委計劃。二是積極申報新產品。今年申報新產品6個,其中斯德爾電器2個,天龍涂料2個,楚迪電器2個。
八、主抓工業信貸投放,破解融資“瓶頸”。利用政銀企對接平臺,縣工信委(金融辦)牽頭,人行縣支行及駐縣各金融單位通力協作,積極主動開展了本轄區內有融資需求的項目摸底、整理、篩選、匯總工作。并與縣人民銀行和銀監辦認真研究,然后向縣內外各專業銀行重點推介了100余家工業企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得到了各銀行部門的廣泛支持和積極響應,各專業銀行紛紛與企業對接,面對面溝通,增加了解,達成企業向銀行融資意向。2011年—2012年對接活動簽約的項目個85個,簽約資金17.46435億元,目前已放貸15.42479億元,履約率為88.32%。
九、推進信息化工作,促進“兩化融合”
一是依托政府門戶網站,設立項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開共享專欄,集中向社會公眾我縣工程建設領域項目信息和誠信信息2700余條,并逐步建立健全全縣工程建設領域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制度,信息公開基本達到全覆蓋,增強工程建設領域項目建設透明度,逐步建立互聯互通、公開透明的工程建設領域誠信體系。二是會同縣信息中心,對全縣各鎮(鄉、街道)、縣直單位、重點行業的重要信息系統與基礎信息網絡的安全工作進行保障。三是組織人員深入工業企業調研企業在設計研發、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物流配送、節能減排、防污治污等環節的信息化應用水平,摸清了我縣工業企業現階段信息化應用水平,為今后著力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兩化融合”打下堅實基礎。
十、認真配合做好人大評議工信委工作。
今年上半年,縣人大常委會決定對縣工信委2010年以來的工作開展評議,這既是對我們工信委工作的依法監督、鞭策,也是對我們的重視關心、支持和愛護,更是對我們工作的激勵和鼓舞。為此,工信委全體干部職工認真配合做好此次評議工作,成立迎接評議工作領導小組,落實責任。撰寫工作報告,配合做好財務審計、整理匯編材料等等一系列工作,在6月26日在縣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人大常委會及其代表審核評議通過了我委2010年以來的工作情況,此次評議工作取得圓滿成功。
存在困難和問題
工信委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是:一是職能未完全到位。工信委是2010年由經貿委轉變部分職能組建的。目前,信息化的行政職能、電力行業主管部門行政職能、網絡通信行業主管部門行政職能都沒能按“三定方案”劃歸工信委,給很多工作帶來弊端。我們主觀上認為有些工作想做而不方便做(如電力執法)、有些工作本應加強宣傳力度而不方便宣傳,處于一種較為尷尬的境地;二是人員編制不合理。工信委工作人員是按原經貿委的人員編制安排的,企業改制等編制掛靠在我委的人員很多,實際工作卻缺少人手,且年輕干部全部都是事業編制,提拔重用機會不大,干部工作積極性受到一定的挫傷。三是工作經費嚴重不足、交通工具嚴重短缺,給工作帶來諸多不便。
下步工作打算
工信委作為全縣工業戰線的職能管理部門,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在縣人大極其常委會的支持下,全面打響“主攻工業、決戰園區”的戰斗。一是把主攻工業、決戰園區作為主戰略。推進工業化,優化工業布局和結構,以高新技術、先進適用技術更新、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堅決淘汰落后的工藝、技術和設備,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扶持優勢產業發展和支持骨干企業做大做強,為建設全省工業經濟強縣打下堅實基礎。二是把“產業、企業、園區”作為主抓手。著力抓好主導產業,優先培植有色金屬、新能源新材料、機械制造、新型建材四大主導產業,在全縣挑選一批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過5億元和有望過10億元、50億元、100的企業(100億元以上如;50億元以上如圣達威、華豐;10億元以上的如遠翔、歐美意、),在資源、能源、資金、政策、用地等方面予以政策性傾斜支持,促進其做大做強;積極協助建設茶亭工業園。三是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切入點。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的引進。依托現有優勢,大力引進新能源材料、半導體照明、金屬新材料、非金屬新材料、生物和新醫藥、現代農業及綠色食品、文化及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四是把破解“融資難”作為著力點。協調金融機構調整信貸結構,大幅度增加工業信貸投放,特別注重提高簽約資金的履約率。五是把推進信息化作為融合點。引導和鼓勵企業提高在設計研發、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物流配送、節能減排、防污治污等環節的信息化應用水平。
今年上半年,工信委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離縣委、縣政府的要求還有一定不足,離兄弟單位還有一些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一定會用更高的工作熱情、更好的工作態度、更優的工作方法、更實的工作作風,為我縣“二次創業”、“主攻工業、決戰園區”及工業經濟進位趕超、跨越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上一篇:工信委作風問題階段匯報2篇
- 下一篇:工信委治安治理工作計劃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