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現代畜牧業工作總結
時間:2022-06-05 08:05:31
導語:上半年現代畜牧業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現代畜牧業建設基本情況
2012年6月底,全縣生豬存欄69.32萬頭,同比增長1.18%,其中能繁母豬7.64萬頭,同比增長5.45%,出欄77.32萬頭,同比增長4.47%;牛存欄6.37萬頭,同比增長1.76%,出欄3.68萬頭,同比增長5.16%;羊存欄24.13萬只,同比增長1.7%,出欄羊10.32萬只,同比增長11.5%;小家禽畜存欄891.02萬只,同比增長7.24%,出欄701.38萬只,同比增長4.18%;肉類總產量為8.33萬噸,同比增長5.66%;禽蛋產量1.7萬噸,同比增長3.96%;奶產量1.65噸,同比增長4.43%;農民人均畜牧業現金收入達到2186元,同比增長33.46%;畜牧業產值達17.85億元,同比增長9.37%。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71.34%,同比增長1.03個百分點;我縣是全國有名的商品瘦肉型豬基地縣、生豬調出大縣、現代畜牧業重點培育縣。
(二)大戶基地不斷壯大
建成年出欄生豬50頭以上的養豬戶(場、小區)7368戶,同比增長25.71%;年出欄肉牛10頭以上的標準化養殖場145戶,同比增長17.89%;存欄奶牛5頭以上的養殖場6戶,同比增長20%;年出欄肉羊30只以上的養殖戶401戶,同比增長22.63%;年出欄肉雞2000只以上的養殖戶245戶,同比增長31.72%;存欄蛋雞500只以上的養殖戶391戶,同比增長36.71%;年出欄肉鴨2000只以上的養殖戶121戶,同比增長14.15%;年出欄肉鵝1000只以上的養殖戶29戶,同比增長26.09%;年出欄肉兔1000只以上的養殖戶69戶,同比增長46.81%;存欄毛兔50只以上的養殖戶23戶,同比增長35.29%;建成農民養殖小區591個,同比增長36.17%,其中:生豬標準化養殖小區286個,同比增長11.71%;肉牛標準化養殖小區32個,同比增長33.33%;肉羊標準化養殖小區11個,同比增長37.5%;蛋雞標準化養殖小區61個,同比增長60.53%;肉雞標準化養殖小區76個,同比增長137.5%;肉鴨標準化養殖小區47個,同比增長42.42%;肉鵝標準化養殖小區29個,同比增長93.33%;肉兔標準化養殖小區39個,同比增長69.56%;毛兔標準化養殖小區8個,同比增長60%;肉鴿標準化養殖小區2個,同比新增2個。
(三)專合帶動成效明顯
發展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110個,同比增長11.11%,其中:生豬專業合作社54個,同比增長12.5%,適度規模養殖農戶入社(會)9837戶;肉牛專業合作社11個,同比增長10%,適度規模養殖農戶入社(會)1183戶;肉羊專業合作社5個,同比持平,適度規模養殖農戶入社(會)512戶;家禽專業合作社20個,同比增長17.64%,適度規模養殖農戶入社(會)2127戶;養兔專業合作社12個,同比持平,適度規模養殖農戶入社(會)1572戶;其它養殖專業合作社8個,同比增長14.29%,適度規模養殖農戶入社(會)428戶。
(四)種畜禽場建設較快
種豬場11個,同比持平;種禽場14個,同比增長7.69%;種兔場7個,同比增長40%。
(五)標準化動物防疫體系基礎設施建設加快
縣級建設計劃1個,完成1個,完成比例100%;鄉級建設計劃30個,完成30個,完成比例100%;村級建設計劃590個,完成251個,完成比例42.54%,同比增長5.9%。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站建設計劃1個,完成1個,完成比例100%。
(六)畜產品加工企業逐步增多
銷售收入過億的企業1家;生豬加工企業3家,同比增1家;禽兔加工企業2家;綜合類加工企業1家。
(七)畜牧業投入逐步加大
總投資1.55億元,同比增長19.2%;其中:中央投資0.09億元,同比增長12.5%;省級投資0.05億元,同比增長20%;縣級投資0.05億元,同比增長66.67%;自有資金1.36億元,同比增長27.1%。
(八)良種改良步伐加快
生豬雜交改良面98.39%,同比上升0.13個百分點,其中外三元雜交改良面66.53%,同比上升5.36個百分點;牛良種及雜交改良面77.81%,同比上升12.68個百分點;羊良種及雜交改良面94.73%,同比上升1.86個百分點;禽良種面89.68%,同比上升1.87個百分點;兔良種面89.86%,同比上升3.16個百分點。
二、主要成效
(一)畜牧業生產總量穩步提升,現代畜牧業雛形初步形成
2012年6月底實現畜牧業產值17.85億元,同比增長9.38%。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71.34%,同比增長1.03個百分點,畜牧業人均現金收入達到2186元,同比增長33.46%。生豬出欄、肉類總產量位居全前列,我縣是全國有名的商品瘦肉型豬基地縣、生豬調出大縣、現代畜牧業重點培育縣。
(二)生產方式轉變加快,規模養殖占主導,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
以標準化生產年為契機,強化健康養殖宣傳力度,抓標準化適度規模養殖。堅持“小戶大規模,服務一體化”思路,整合新農村建設項目,結合改廚、改圈、改廁、建沼氣的“三改一建”項目,實施“生態養殖家園”工程,堅持“圈舍標準、品種優良、飼養科學、生態環保、家園優美”的理念,鼓勵農戶實行人畜分離、獨立建圈、沼氣配套、標準化生產。通過發展規模養殖場和生態養殖小區、養殖家園等途徑,促進了畜牧業養殖方式由傳統向現代轉變,提高了畜產品產量和品質,提升了畜牧業的綜合生產能力。2012年6月底,年出欄50頭以上生豬規模養殖戶達7368戶,規模場出欄生豬45.35萬頭,占全縣生豬出欄的比重達58.89%,同比上升1.69個百分點。
(三)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經營機制不斷創新
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快速,生豬、肉雞、肉鴨、肉兔等產業均有加工龍頭企業支撐和帶動,擁有高金公司、子昂食品公司、茂發公司、超強公司、五斗米公司、金川公司等。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在屠宰、分割、鮮銷連鎖經營、罐頭食品生產及肉食品精深加工、銷售等環節下功夫,提高了畜牧業的附加值,延伸了產業鏈條。
發展壯大了養殖專業合作社。我縣嚴格按照市級示范合作社的標準打造以桅桿村養豬專業合作社、鄭葛養殖協會、才子灘村養殖專業合作社為主的16家服務能力較強,經營規模較大的專業合作社;并不斷引導大塘溪村養豬專業合作社等110家縣級合作社健康有序發展。定期對合作社運作情況進行調查了解,及時幫助合作社解決相關問題。建立合作社通訊錄,讓合作社之間有更多的溝通學習機會。進一步幫助其建立完善民主管理機制、利益聯結機制、風險保障機制、自我服務機制。僅市級、縣級示范合作社及龍頭合作社帶動農戶數就達3.5萬余戶。
創新利益聯結機制,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創建了以超強公司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和當地農戶共同出資集中建設標準化肉牛養殖小區,農民投資投勞入股,公司統一經營,盈利時實行股本分紅,虧損時至少保證農民投資利息的保息分紅的模式。創建了以鄭葛養豬協會為代表的由農民自己建圈、協會統一提供豬苗、飼料、獸藥、飼養管理技術,農民實現零風險的“寄養”模式。創建了以瞿河桅桿村由農戶共同出資、統一集中建圈、統一經營管理、分戶核算、分批結算的農民養殖小區模式,該模式也得到了鐘勉副省長、楊昌明局長的充分肯定。
通過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壯大了一批有競爭力的現代畜牧產業龍頭企業,重點培育了超強、盈益、金川、三農、和泰、清泉、弘昌、康眾、萬隆、綠豐、龍頂等30多家產業帶動能力強、利益聯結機制完善的畜牧業重點龍頭企業,建立了自屬生產基地,完善了帶動機制,增強了帶動實效,走“公司+專業合作社+適度規模戶+農戶”和“公司+協會+適度規模戶+農戶”模式。
(四)畜牧業結構調整趨于優化,生豬、牛羊、禽三大產業協調發展
通過近兩年的發展,我縣畜禽結構進一步優化,由過去豬占絕對主導地位逐步變成以豬為主、肉牛、肉羊等草食牲畜優勢產業和肉雞、肉鴨、肉兔等特色產業,提高了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力發展以中華水果野香豬、梅花鹿、鴕鳥、肉鴿、野雞等節糧型、高效性特種養殖,為我縣現代畜牧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實現了結構調整的新突破。尤其是中華水果野香豬在去年的西博會上榮獲“最暢銷產品稱號”,同時成為我市首家取得國家有機食品認證的畜產品。
(五)標準化生產效果明顯,示范引導作用明顯增強
推行標準化健康養殖,積極開展標準化示范場建設。以標準化生產年為契機,強化健康養殖宣傳力度,抓標準化適度規模養殖。堅持“圈舍標準、品種優良、飼養科學、生態環保、家園優美”的理念,鼓勵農戶實行人畜分離、獨立建圈、沼氣配套、標準化生產。制定了《綠色生豬生產技術規程》,規范畜禽養殖飲水、飼料、獸藥等投入品使用,確保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全面提升生豬產品品質和檔次。抓生豬管理標準化。加強技術指導和培訓,用技術標準規范農戶養殖行為,全面推行健康養殖,實現全程監控養殖。加強畜禽標準化示范場建設,去年超強公司養殖場順利通過了省局生豬標準化規模示范場驗收。去年我縣獲省級畜禽標準化示范場3個,獲省級無公害畜產品認證5個,今年我縣已申報1個國家級畜禽標準化示范場,6個省級畜禽標準化示范場,已申報4個省級無公害畜產品認證。
推進畜禽標準化生產,在場址布局、欄舍建設、生產設施配備、良種選擇、投入品使用、衛生防疫、糞污處理等方面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和相關標準的規定,并按程序組織生產,走出了一套業主申請、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簽字、縣農辦牽頭,組織畜牧、環保等部門把關,建設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的現代畜牧業發展道路。2012年6月底,全縣已建成生豬小區286個、肉牛小區32個、肉羊小區11個、蛋雞小區61個、肉雞小區76個、肉鴨小區47個、肉鵝小區29個、肉兔小區39個、毛兔小區8個;畜禽養殖場(小區)備案數量達到337個,同比增長12.71%。其中,生豬、肉牛、奶牛、肉羊、蛋雞、肉雞、肉鴨、肉兔、毛兔養殖場(小區)備案數量分別達到115、21、6、16、59、61、33、21、5個。
(六)種養結合,循環利用,實現“雙贏”
全面推行“畜-沼-種植(糧食、蔬菜、水果、林)”的種養結合循環生態養殖模式,為現代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帶動了現代農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規模養殖數量大,集約化程度高,養殖糞污排放量大,極易造成養殖環境污染。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就是種養結合,循環互動協同發展。
縣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產肉大縣、瘦肉型商品豬基地縣遍布全縣30個鄉鎮,將畜禽規模養殖場(小區)規劃建設在果林、核桃、桔林等種植園區,探索出了“生態養殖+糞污沼氣發酵+沼液還田+種糧養畜”、“生態養殖+糞污沼氣發酵+沼液還林(果)+有機林(果)生產”、“林下養殖+糞便還林”等有效的循環產業發展模式,實現了畜禽養殖、種植、飼料和有機食品生產等產業的循環對接,促進了畜牧業健康生態發展。實現了現代畜牧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新開工建設的養殖項目,堅持與環保實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三同時”原則,從源頭上治理養殖污染。
三、存在的問題
我縣近幾年來通過現代畜牧業重點縣的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現代畜牧業雛形已經形成,但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是融資瓶頸依然存在,由于養殖業是高風險、高投入、低效益產業,養殖場一般建在租賃土地上,辦不到產權,無法進行銀行抵押貸款,融資難是制約現代畜牧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2.是畜禽規模養殖用地難以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用地問題已成為加快規模養殖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
3.市場行情極大地影響著養殖戶的積極性。
4.畜牧業組織化程度有待提高,輻射帶動力較差。
5.疫病防控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6.畜產品質量安全有待進一步提高。
四、主要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
我縣制定了《關于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文件,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分管農業的副縣長任副組長,縣發改委、財政局、畜牧食品局等相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現代畜牧業發展領導小組,主要負責制定發展現代畜牧業的有關政策、督促檢查工作進度,并將該項工作納入縣政府對鄉鎮及縣直相關部門的年度目標考核,嚴格考核獎懲。
(二)轉變生產方式,提升發展水平
一是推行標準化健康養殖,積極開展標準化示范場建設。以標準化生產年為契機,強化健康養殖宣傳力度,通過電視、廣播、板報、專欄等方式,加大對健康養殖的宣傳力度,為畜禽及其產品安全建設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抓標準化適度規模養殖。堅持“小戶大規模,服務一體化”思路,整合新農村建設項目,結合改廚、改圈、改廁、建沼氣的“三改一建”項目,實施“生態養殖家園”工程,堅持“圈舍標準、品種優良、飼養科學、生態環保、家園優美”的理念,鼓勵農戶實行人畜分離、獨立建圈、沼氣配套、標準化生產。啟動了綠色生豬工程??h委縣府出臺了文件,射府辦函〔2011〕118號《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做好國家統計局主要畜禽監測小區發展的通知》和射委辦發〔2012〕29號中共縣委辦公室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縣加快農業大戶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的通知,提出了我縣發展規模大戶和養殖小區的規劃、建圈和引種的扶持政策。規范畜禽養殖飲水、飼料、獸藥等投入品使用,確保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全面提升生豬產品品質和檔次。抓生豬管理標準化。加強技術指導和培訓,用技術標準規范農戶養殖行為,全面推行健康養殖,實現全程監控養殖。加強畜禽標準化示范場建設,去年超強公司養殖場順利通過了省局生豬標準化規模示范場驗收。今年我縣申報省級畜禽標準化示范場3個,申報省級無公害畜產品認證5個。
二是推行循環生態養殖,積極開展綠色生豬工程。大力實施“種養結合、適度規模、循環發展”戰略,把循環生態養殖作為提高畜牧業養殖效益和競爭力,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來抓,大力推廣“生態養殖+沼氣+綠色種植”的立體生態農業模式,發展循環經濟,實現了畜牧業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雙贏”,促進了健康生態養殖。加強綠色生豬工程,主要做了無公害畜產品認證申報和綠色生豬認證申報,全縣開展到2015年力爭達到“50萬頭綠色生豬”。
三是著力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積極開展龍頭企業帶頭作用。立足畜牧產業基礎,發揮比較優勢,圍繞增強產業綜合效益、帶動農民持續增收,著力構建豬、牛、禽、兔等畜產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體系,大力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重點培育了超強、盈益、金川、三農、和泰、清泉、弘昌、康眾、萬隆、綠豐、龍頂等30多家產業帶動能力強、利益聯結機制完善的畜牧業重點龍頭企業,建立了自屬生產基地,完善了帶動機制,增強了帶動實效,走“公司+專業合作社+適度規模戶+農戶”和“公司+協會+適度規模戶+農戶”模式。
(三)創新發展機制,增強產業動力
一是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近年來,我縣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緊緊抓住農民專合組織這個帶動農業發展的組織,扎實開展以引導和規范合作社發展,著力提高合作社自身能力建設為主要內容的建設和培育一批經營規模較大、服務能力較強、質量安全較優的示范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由原來虛設的組織向注冊實體資本化運作組織轉變,不斷提高農民組織化進程。嚴格按照市級示范合作社的標準打造以桅桿村養豬專業合作社、鄭葛養殖協會、才子灘村養殖專業合作社為主的16家服務能力較強,經營規模較大的專業合作社;并不斷引導大塘溪村養豬專業合作社等110家縣級合作社健康有序發展。定期對合作社運作情況進行調查了解,及時幫助合作社解決相關問題。建立合作社通訊錄,讓合作社之間有更多的溝通學習機會。進一步幫助其建立完善民主管理機制、利益聯結機制、風險保障機制、自我服務機制。僅市級、縣級示范合作社及龍頭合作社帶動農戶數就達3.5萬余戶。
二是創新利益聯結機制,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創建了以超強公司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和當地農戶共同出資集中建設標準化肉牛養殖小區,農民投資投勞入股,公司統一經營,盈利時實行股本分紅,虧損時至少保證農民投資利息的保息分紅的模式。創建了以鄭葛養豬協會為代表的由農民自己建圈、協會統一提供豬苗、飼料、獸藥、飼養管理技術,農民實現零風險的“寄養”模式。創建了以瞿河桅桿村由農戶共同出資、統一集中建圈、統一經營管理、分戶核算、分批結算的農民養殖小區模式,該模式也得到了鐘勉副省長、楊昌明局長的充分肯定。
(四)狠抓結構調整,發展現代畜牧業
大力發展肉牛、肉羊等草食牲畜優勢產業和肉雞、肉鴨、肉兔等特色產業,提高了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力發展以中華水果野香豬、梅花鹿、鴕鳥、肉鴿、野雞等節糧型、高效性特種養殖,為我縣現代畜牧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實現了結構調整的新突破。尤其是中華水果野香豬在去年的西博會上榮獲“最暢銷產品稱號”,同時成為我市首家取得國家有機食品認證的畜產品,中央電視臺農業頻道專程來拍攝了專題片,給予了宣傳報道,提高了我縣畜牧產業的知名度。
(五)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化程度
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快速,生豬、肉雞、肉鴨、肉兔等產業均有加工龍頭企業支撐和帶動。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在屠宰、分割、鮮銷連鎖經營、罐頭食品生產及肉食品精深加工、銷售等環節下功夫,提高了畜牧業的附加值,延伸了產業鏈條。加工龍頭企業都建立了自屬養殖基地和完善的經營管理制度,帶動了標準化適度規模養殖。
(六)加強體系建設,強化產業支撐
一是加快品改步伐,提高良種覆蓋面。鞏固健全了生豬從祖代到商品代生產的“三級”良繁體系。建成存欄1000頭能繁母豬pic祖代場1個、存欄1000頭斯格母豬的種豬場1個、存欄優質母豬100頭以上的擴繁場91個。依托生豬良種補貼項目,完善了生豬人工授精網絡。建成存欄100頭的縣級供精站1個、存欄優質公豬10頭以上4個,設立了30個鄉鎮人工授精站點。大力推廣牛羊冷配技術。利用西門塔爾牛、波爾山羊凍精改良本地黃牛和山羊,提高牛羊品質。
二是健全防檢體系,促進畜產品安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了鄉鎮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和縣級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完成了30個鄉鎮畜牧獸醫站的新建、改建工作,改善了基層辦公和執法條件,提高了防疫、檢疫水平。加強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建設,實現對動物疫病及動物產品質量安全的有效追蹤溯源。建立和完善畜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建立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為畜牧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加大了對飼料、獸藥等投入品的監管力度,嚴格實行市場準入制度,全面推行獸藥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sp)認證,促進了畜產品安全生產。
(七)以現代畜牧業帶動農業等相關產業發展
全面推行“畜-沼-種植(糧食、蔬菜、水果、林)”的種養結合循環生態養殖模式,為現代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帶動了現代農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一是帶動了現代農業的發展。通過種養結合的循環生態養殖,實現了由傳統以糧食作物為主的種植向優質蔬菜、水果等經濟作物轉變,調整、優化了種植業內部結構。利用養殖場大量的有機肥,降低了化肥使用量,培肥了地力,改良了土壤,提升了農產品質量和種植效益。引進的清見農牧業有限公司,在金華鎮創辦現代化養豬場,帶動了附近農戶3000余畝優質水果種植,該水果目前正在申報國家有機農產品認證。
二是促進了土地流轉。現代畜牧業的蓬勃發展,建成了一大批種養結合、循環發展的規模養殖場和農民聯建養殖小區,根據一畝種植用地消納常年存欄6頭豬的養殖糞污標準,養殖場、農戶聯建養殖小區根據養殖規模,需要租賃、征用相應面積的土地建立自己的種植基地,大力促進了農村土地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改變了部分農戶“亦商亦農”、“亦工亦農”的兼業化狀況,促進了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拓寬了增收渠道。以綠野生態農牧有限公司為代表的企業,利用拋荒、棄耕土地和荒坡,大力發展林下養殖,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三是改善了城鄉生態環境。通過種養結合的循環生態養殖,我縣規模養殖場全部實現零排放,改善了生態環境和農民生活環境。
四是促進了科技助農增收。一方面,種養結合循環生態養殖的發展,降低了農民購買化肥等生產資料的成本,實現種養“雙贏”。另一方面,我縣成立了科技特派員工作組,科技特派員共6名專業技術人員進村入戶、對口幫扶,聯系養殖大戶,舉辦畜禽養殖技術培訓23次,參訓人員達0.7萬人,轉變了農民觀念,增強了農民對發展現代畜牧業的意識,提高了飼養管理水平,實現規模經營、科學養殖,促進了科技助農增收,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五是促進了農村水利、電力、交通等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促進了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和新農村建設,美化了居住環境,改善了居住條件。
六是有效降低了能耗成本。沼氣用作燃料,操作簡單易行,安全可靠,可節約煤炭、柴草等燃料,減少煤渣等可燃物,節能減排效果明顯;用于發電,每立方米沼氣可發1.44千瓦時,降低了成本。
五、建設經驗及啟示
1.強化組織領導是推動現代畜牧業重點縣建設迅速發展的關鍵措施
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分管農業的副縣長任副組長,縣發改委、財政局、畜牧食品局等相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現代畜牧業發展領導小組,主要負責制定發展現代畜牧業的有關政策、督促檢查工作進度,并將該項工作納入縣政府對鄉鎮及縣直相關部門的年度目標考核,嚴格考核獎懲。
2.政策扶持是加快現代畜牧業重點縣建設發展的有力保障
中央、省、市各項扶持政策加快了現代畜牧業的發展,如去年能繁母豬補貼政策好,極大地調動了養豬戶積極性,龍頭企業、中小規模場、散戶均收益,促進了我縣生豬生產的快速發展。
3.機制創新是推進現代畜牧業重點縣建設快速發展的重要措施
創新利益聯結機制,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創建了以超強公司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和當地農戶共同出資集中建設標準化肉牛養殖小區,農民投資投勞入股,公司統一經營,盈利時實行股本分紅,虧損時至少保證農民投資利息的保息分紅的模式。創建了以鄭葛養豬協會為代表的由農民自己建圈、協會統一提供豬苗、飼料、獸藥、飼養管理技術,農民實現零風險的“寄養”模式。創建了以瞿河桅桿村由農戶共同出資、統一集中建圈、統一經營管理、分戶核算、分批結算的農民養殖小區模式,該模式也得到了鐘勉副省長、楊昌明局長的充分肯定。
4.科技興牧是推進現代畜牧業建設發展的重要抓手
我縣畜牧食品系統擁有高級畜牧獸醫師6名,中級畜牧師、獸醫師158名,助理畜牧獸醫37名,是發展我縣現代畜牧業的主力軍,在關鍵項目實施過程中邀請省局、市局的高級專家親臨指導,同時我局依托省農業大學、西南大學、西南科技大學等學院,進行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現代畜牧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畜牧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
5.整合項目資金是加快現代畜牧業重點縣建設的有力手段
我縣按照“項目打捆,資金整合”的原則和“部門聯動、資金聚集、資源整合”的思路,在不改變項目建設內容、補助環節、補助標準和管理辦法的基礎上,整合涉農項目資金,用于發展現代畜牧業,重點支持生豬產業、肉雞產業、肉牛產業建設。以綿愈線、射英線、射西線為主線建成盈益公司的pic原種豬場、超強公司的斯格原種豬場、西門塔爾肉?;亍烟夜萨喕?、鄭葛公司的dly原種豬場、和泰公司的dly原種豬場、清泉公司的dly原種豬場、龍頂公司的dly原種豬場等11家祖代場,三農公司、萬隆公司、弘昌公司、興世偉業公司等120家二級擴繁場,在涪江、梓江、青崗河一帶建有近3000個畜禽養殖小區(場)。
6.生態環保是發展現代畜牧業重點縣建設的重要前提
推行“畜-沼-種植(糧食、蔬菜、水果、林)”的種養結合循環生態養殖模式,在規劃中我縣始終堅持環保、水務、國土、農能等部門共同參與,共同規劃,讓每一個養殖場實現“無污染、零排放”,真正做到生態環保。
六、意見及建議
(一)合理規劃布局,打造優勢產業帶
一是以綿渝線、射英線、射西線、柳明路公路沿線為重點,發展生豬、肉牛、肉羊、肉雞養殖基地,以發展生豬和肉牛、肉雞等,以等發展生豬和肉雞等,二是沿河一帶重點發展水禽和節糧型草食牲畜的發展,建立小家禽產業帶和草食牲畜產業帶,進一步優化畜牧業內部結構。
(二)加快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提升現代畜產業發展水平
結合改廚、改圈、改廁、建沼氣“三改一建”,推進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實施養殖設施建設標準化工程,做到“人畜分離,沼氣配套,種養結合”。推廣“生態養殖+沼氣利用+林果(蔬菜)種植”和“林下養殖+糞污還林”等生產模式,發展循環農業,實現種植業與養殖業的有機結合,避免產生新的面源、點源污染。
(三)強化項目管理,全力搞好項目建設
重點挖掘一批技術含量高、發展前景好、對畜牧經濟帶動作用強的項目,充實和完善項目庫。加強項目資金管理,切實做到專款專用,進一步加強日常資料的收集、整理,保證項目實施不走樣。
(四)加快配套體系建設,強化畜牧產業支撐
一是加快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推進良種工程建設,建立原種場、擴繁場、商品場相互配套的三級良種繁育體系。二是動物防疫體系,完善免疫制度,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依法實行強制免疫,全面推進畜禽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建設,提升防控工作水平。三是加大飼料、獸藥等投入品生產、經營、使用執法監管,對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實行備案制度,強化畜禽養殖檔案管理,保障畜禽產品質量安全。
(五)深化機制創新,發展畜牧產業化經營
推行“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標準適度規模戶+農戶”的發展模式,構建功能強大、產業互動、多方共贏、良性發展的產業化框架。不斷創新和完善“入股分紅”、“利潤返還”、“寄養托養”等合作模式,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制。
- 上一篇:時尚廣告的視覺消費解析
- 下一篇:履行基層黨建責任人述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