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局生態補償工作要點
時間:2022-09-16 11:11:20
導語:財政局生態補償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1、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現代國際旅游城市為目標,以跨省流域生態補償試點為契機,按照“用好機遇、嚴格保護、科學規劃、加快治理、永續利用、富裕百姓”總體要求,著力調整產業結構與工業布局,著力加強工業點源、農村面源、城鎮污水污染治理,著力加強生態修復,著力完善環境能力建設體系,著力建立健全流域水環境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切實做好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努力形成流域生態系統良性循環長效機制,保持好江流域山青水美的自然風貌,實現流域經濟社會和環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2、目標任務。以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為抓手,統籌推進江流域綜合治理,引導各種專項資金、社會資金等加大對流域生態保護的投入,力爭全年江生態補償試點項目總投資18億元,實施項目100個,確保我市境內江流域地表水水質功能區劃優良率達100%,城鎮集中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100%,江出境斷面(街口斷面)水質保持基本穩定。
二、重點工作
3、總體規劃編制。力爭11月底前完成江流域生態保護和發展總體規劃,確保規劃體現國際視野,具有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符合流域經濟協調發展要求,并提出一批重點項目。(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城鄉規劃局、市招管局)
4、農村垃圾整治。結合民生清潔工程,逐步在流域沿途鄉鎮和行政村建立保潔隊伍。進一步鞏固流域一期418個自然村環境整治工作,負責轄區內及交通干道兩側垃圾清運和公共區域的衛生保潔,做到垃圾統一收集。(責任單位:市農委、各區縣政府)
5、河面清潔整治。組建7支打撈隊對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漂浮物進行打撈。主要從屯溪老大橋到街口江干流進行河面漂浮物打撈,確保河面清潔。(責任單位:市農委、市城投公司、屯溪區政府、歙縣縣政府)
6、鄉鎮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結合試點啟動項目和民生清潔工程,選擇20-25個鄉鎮建立垃圾焚燒爐或垃圾處理設置、配置垃圾運輸車,爭取流域50%的鄉鎮全面建立“組收集、村集中、鄉鎮中轉或焚燒”的農村垃圾處理體系。(責任單位:市住建委、各區縣政府)
7、網箱養殖整治。先期在街口至新門5公里干流開展網箱養殖整治試點,實施網箱養殖科學規劃,調整養殖結構,對退養戶網箱及器具、鮮活水產品、產業轉移等予以相關補償。(責任單位:市農委、歙縣縣政府)
8、畜禽規模養殖污染整治。按照扶大關小原則,重點支持流域10-20個規?;B殖場(區)治污工程,改變養殖方式、建設養殖污染物集中處理設施,確保畜禽規模養殖場(區)糞便、污水基本達到無害化處理。同時,新建畜禽養殖場(區)應距主要河流3公里以上,必須配套建設糞便污水處理設施。(責任單位:市農委、各區縣政府)
9、中心城區污水排放口綜合整治。實施市中心城區段及水源地上下游等30個污水排放口截留改造工程,鋪設網管,統一收集處理,防止污水直排,確保飲用水安全。(責任單位:市住建委)
10、中心城區生活垃圾處理提升工程。實施中心城區垃圾滲濾液二期處理提升項目,達到處理能力200m3/d,年減排COD717噸、BOD363噸、氨氮97噸項目。(責任單位:市城管執法局)
11、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支持徽州區污水處理廠建設和學院生化樓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大城鎮污水配套管網建設力度,支持市中心城區、高鐵新區、徽州區、歙縣、休寧縣等污水配套管網基礎設施建設,當年新建105.5公里,進一步提高城鎮污水收集及處理能力和效率,減少污染物入河,穩定和改善水質及水景觀。(責任單位:市住建委、相關區縣政府)
12、重點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支持宏村鎮、湯口鎮、東臨溪鎮、萬安鎮及齊云山等污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當年新建網管34.2公里。(責任單位:市住建委、相關區縣政府)
13、循環經濟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支持循環經濟園區徽州分園和歙縣分園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集中治污、集中脫鹽、集中供熱”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污水等廢棄物利用率。(責任單位:市住建委、歙縣縣政府、徽州區政府)
14、經濟園區污水配套管網建設。支持經濟開發區、屯溪西片區、黟縣經濟開發區五東殿新區、休寧經濟開發區等污水配套管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工業污水收集率,當年新建污水配套管網53.8公里。(責任單位:市住建委、各區縣政府)
15、江流域(片)水質自動監測及監測能力建設。重點建設街口和揚之河水質自動監測站。(責任單位:市環保局)
16、江流域(片)水環境管理系統建設。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建立流域水環境的數字監控體系,建立健全干流、支流水環境監測網,新增19個監測斷面,由現有的8個增至27個,提升水環境質量監控水平。
17、江流域重點河道綜合整治。實施兩岸河道疏浚、堤防建設,促進生態修復及水環境提升。先期實施橫江(屯溪到休寧河段)生態治理及豐樂河水源地保護、江湖邊到花山段、橫江齊云山段、黟縣漳河、休寧夾溪河流域、豐樂河徽州區段及歙縣段、祁門率水段、區浮溪河等生態修復綜合治理;積極推進其他小流域綜合治理。
18、重點村鎮環境綜合整治。先期選擇歙縣深渡和休寧縣江源頭源村、左右龍村開展試點,重點開展污染企業整治、污水處理、垃圾處理設施、村莊環境整治、河道整治、規模養殖場污染整治、改水改廁等,打造生態、文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19、重點工業企業整治。加快全市重點工業企業關停、搬遷、產業優化升級步伐,引導新建工業向園區集中、生產要素向重點產業集中、同類產品向工業園集中,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產業,鼓勵和支持發展生態型、環保型產業發展,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減少工業點源污染,今年爭取實施面達到30%。
20、中心城區江延伸段綜合開發工程建設。續建完成湖邊水利樞紐、花山攔水壩和湖邊至花山段6.3公里兩邊護岸、道路等工程建設,確保4月底花山壩蓄水并實現屯溪老大橋至花山壩的通航。同時,規劃啟動7000畝水面旅游綜合開發和兩岸4500畝建設用地的開發。
21、庫區水資源保護。開展黟縣東方紅水庫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工程。加強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完成29座?。ǘ┬?、4座小(一)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
22、地質災害點防治。重點開展屯溪區東崩滑群工程治理,歙縣中心城區地質災害工程治理、五里欄桿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休寧縣五城鎮陽臺滑坡地質災害治理、鶴城鄉右龍泥石流地質災害治理等5個重大地質災害防治項目。
23、生態農業建設。加大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新建油茶基地2.9萬畝,建成高效生態茶園5萬畝;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新技術,做好農藥替代工作,最大限度做好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和防治工作。
24、農業綜合開發工程。對江兩岸開展農業綜合開發,選擇2個鄉鎮圍繞高山茶園、經果林實施坡堤改造,大力發展和改造經果林基地。
25、綠色質量提升點建設。實施437個、4.6萬畝的綠色質量提升點建設。繼續抓好鞏固退耕還林、林業綜合開發、松材線蟲病三道防線、森林重點火險區治理等林業生態工程項目,完成人工造林6萬畝。
26、江兩岸苗木基地建設。建設8個苗木基地,由市直及區縣分別建設一個基地,打造江綠色景觀,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
27、環保專項整治。依法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評和環?!叭瑫r”制度及水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度。分解落實COD、氮、磷排放總量,確保完成省政府下達年度減排目標任務。
28、實行重點河流“河長”制度。由市領導和區縣領導分別擔任重點干流、支流的“河長”,突出整治河容岸貌、清理疏浚河道、整治污水直排、保持水質穩定、保護飲水安全、消滅管理盲區等重點,扎實開展流域重點河流整治。
29、河道采砂管理??茖W規劃編制,取締禁采區內非法采砂行為,完善禁采區標識牌設置,對禁采區進行劃界定樁,規劃采砂和砂石加工。強化執法機構和隊伍建設。
30、流域水體修復能力建設。全面開展禁漁活動,打擊電、毒、炸等非法行為,凈化流域漁政環境。開展增殖放流,提升水體自凈能力。
31、國家低碳經濟園區申報。爭取國家優惠政策,吸引高新技術產業向園區轉移和集聚。
32、月潭水庫立項爭取。繼續加大爭取力度,爭取國家發改委早日批準月潭水庫立項并開工建設。
三、保障措施
33、項目管理。結合江流域生態保護和發展規劃總體要求,建立項目申報、篩選、儲備機制,加強試點項目庫建設,實行動態管理。參照國債項目管理的要求,嚴格規范項目申報、評審、立項、實施、監管、審計等程序,全面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和工程合同制。
34、資金管理。制定試點補償資金使用管理實施辦法,嚴格實行專戶儲存、??顚S谩⒎忾]運行、單獨建帳、單獨核算,全面實行項目審計,管好用好每筆資金,發揮最大效益。
35、檔案管理。建立健全從項目籌劃到工程竣工驗收各環節的項目檔案。包括立項過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施工圖紙、招標投標、施工許可等與項目建設有關的報批文件、資料、財務賬目和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合同及監理日志、改造前后狀況等,提高項目建設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36、隊伍建設。招聘、培訓工作人員,加強業務學習,提高工作能力,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及時開展各項工作。
37、宣傳教育。利用各種社會媒介、宣傳牌、簡報和網站等形式加大對江生態補償試點工作宣傳力度。對所有項目點設立項目標識牌,確保江補償試點項目做到公開、透明。開展科普宣傳,引導全社會自覺地樹立低碳環保意識,轉變生產生活方式,著力營造全社會參與保護江的良好氛圍。
38、目標考核。分解落實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工作主要任務,制定相關考核辦法,對有關區縣和市直部門實施目標責任考核。
- 上一篇:民政局社會組織發展意見
- 下一篇:財政局學習提升指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