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婦幼保健工作要點

時間:2022-09-17 11:04:48

導語:市委婦幼保健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委婦幼保健工作要點

為繼續貫徹《母嬰保健法》,堅持婦幼衛生工作方針,以實施“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民生工程和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契機,完成省、市下達的年度目標任務,2012年婦幼保健工作計劃要點如下:

一、繼續抓好“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民生工程實施

(一)全面扎實推進免費婚檢工作,強力提高婚檢質量。各地要進一步加強與民政等部門的協作,加大社會宣傳和動員力度,扎實推進我市免費婚前醫學檢查工作,確保全市免費婚前檢查率各區縣達80%以上。依據衛生部《婚前保健工作規范》,各區縣婦幼保健機構要在工作上細化、責任到人,做到人員、房屋、設備、技術、制度和服務六到位,強化以服務對象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進一步改善服務態度,強力提高服務質量。

(二)如期完成機構能力建設。納入2012年機構能力建設的項目縣,須按《省婦幼保健機構能力建設項目管理辦法》,同時整合中央財政縣級能力建設項目資金,如期完成房屋的修繕、車輛、設備招標配備,強化人員隊伍培訓和新技術的拓展。

(三)切實抓好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各地要重視和加強政策的持續宣傳和社會動員,進一步規范補助卡的發放,認真及時做好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工作,農村孕產住院分娩補助達100%。

二、扎實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一)抓緊部署,繼續做好孕產婦保健和兒童保健基本公共衛生規范服務。2012年孕產婦保健系統管理率達到80%,3歲以下兒童保健系統管理率達到80%。各地要明確各級職責與任務,加強協調和配合,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效率和效益;進一步加大宣傳,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知曉率;繼續強化培訓和指導,加強管理,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各項制度;繼續抓好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孕產婦和兒童保健規范化門診建設,組織開展技術服務質量檢查,強化經常性督導、檢查,落實技術規范,提高服務質量,確保實效;推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信息化建設,實現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服務信息互通互聯,資源共享。

(二)大力推進農村適齡婦女補服葉酸項目。各地要繼續做好葉酸的配送、保管,強化健康教育宣傳,做好葉酸發放、服用、隨訪等工作,完善項目資金預付和分配機制,提高發放的進度。

(三)嚴厲打擊非法組織的婦科病普查活動。祁門縣繼續做好農村婦女“乳腺癌”檢查工作。

(四)各地對婦幼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要強化日常監管,嚴格年中、年終考核,提高項目實施質量,并認真做好重點工作總結。

三、認真完成中央財政縣級能力建設項目

各地在已完成的縣級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縣級婦幼保健機構能力建設,合理利用中央縣級能力建設資金,重點推進信息化建設,加強房屋建設、設備配置、業務布局、環境改造等,同時加強婦幼衛生服務技術隊伍建設。強化管理人員和助產、婦幼衛生技術人員培訓,加強鄉級助產和婦幼衛技人員及鄉村醫生培訓。

四、繼續實施“降消”項目

(一)爭取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與相關部門支持,結合民生工程,推進并完善項目的整體實施。做好“降消”項目信息的收集、統計和分析工作,明確專人負責、專人審核、按時上報。

(二)加強各級產科急救中心及服務能力建設,保證孕產婦急救“綠色通道”暢通和正常運轉。進一步加強縣鄉助產機構服務能力建設,提高產科質量,積極推進助產機構落實限價分娩措施,努力推進農村孕產婦在鄉鎮助產平產分娩和住院分娩免費。切實采取措施有效控制剖宮產率,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助產剖宮產率不超過50%,鄉鎮助產剖宮產率不超過20%。

(三)認真做好縣、鄉產科人員及村級保健人員業務培訓,充分利用項目省、市級專家蹲點的機會,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并指導開展產科疑難病例的會診,提高產科質量,減少孕產婦死亡和新生兒死亡。

(四)繼續做好孕產婦死亡評審,新生兒死亡評審,加強愛嬰醫院管理和項目督導。根據衛生部頒發的愛嬰醫院復核辦法,對已經命名的愛嬰醫院進行復核評估,對項目定期或不定期不少于2次的督導。

五、大力實施出生缺陷干預措施

深入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依據衛生部《新生兒疾病篩查技術規范》,進一步強化質量控制,提高送檢血片質量的篩查工作質量,擴大篩查覆蓋面,完成上級下達的篩查任務。全面開展好聽力篩查工作,逐步擴展到各鄉鎮衛生院。以區縣為單位新生兒疾病篩查率達93%以上,聽力篩查達50%以上。

六、繼續實施預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嬰傳播項目

各地結合常規孕產期保健、兒童保健工作,開展預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嬰傳播的醫療和技術服務,嚴格規范藥品、試劑,特別是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存儲和使用,保障其安全的使用和有效性。參于并接受項目的相關技術培訓和指導,負責收集、上報相關信息及規范的治療與隨訪。

七、加強婦幼衛生技術服務管理

認真貫徹落實《母嬰保健法》,依法規范母嬰保健技術服務行為,加強孕產婦、兒童基本保健、婚檢、婦科病普查、集體兒童衛生等內容、程序、技術和信息的管理。做好出生實名登記、助產機構《出生醫學證明》發放和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對象滿意度。各地組織轄區技術服務質量檢查,強化經常性督導、檢查。

八、進一步完善婦幼保健縣鄉村一體化管理制度,固化實施效果

各地在去年推行婦幼保健縣鄉村一體化管理的基礎上,加大對縣鄉村一體化管理各項制度的完善和落實,對已下沉的業務要進一步加強督查和指導,各區縣要樹立示范點,以點帶面不斷固化實施效果。

九、切實加強三網監測及婦幼衛生信息管理

按時完成鄉對縣級信息季報,完善鄉村基礎臺帳與各種表卡登記,以及機構原始報表的上報和資料留底。利用季、月例會反饋信息,及時開展年報及三網監測數據質控調查,有效提高信息質量;全面推廣使用婦幼保健軟件,強化電子化信息管理,確保數據科學性、時效性,有效提高我市婦幼衛生信息工作質量和水平;國家監測點要按照項目實施管理要求繼續做好人群出生缺陷監測、危急重孕產婦監測等工作,規范監測數據采集流程和報告,及時完成數據網絡報告。

十、加強托幼機構衛生管理

貫徹執行衛生部和教育部頒發的《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以及《省托幼院所衛生管理實施細則》,指導各級托幼機構設置保健室、配置專兼職保健人員,舉辦托幼機構保健人員培訓班,并嚴格考試考核,切實做好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

十一、加快婦幼衛生信息化步伐

利用省、市衛生信息平臺,對接搭建婦幼衛生信息平臺,推廣使用婦幼保健信息化管理軟件,基本實現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及相關部門的婦幼衛生信息互聯互通,強化監管,提高婦幼衛生服務的效率和效益。

十二、抓好婦幼衛生宣傳

充分利用媒體等渠道,動員各級婦幼保健機構和人員,向社會、居民廣泛宣傳婦幼衛生法律、政策、服務內容、優惠措施、發展和進步,讓社會、居民了解我們、知道我們、信任我們,主動接受服務,提高健康水平。

十三、加強婦幼保健機構內涵建設

推進婦幼保健機構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人才培養,認真制定人才隊伍建設規劃計劃,建立健全技術人員定期培訓、考核制度,婦幼保健管理和技術人員3-5年必須接受一定時間、一定級別的培訓,不斷提高技術水平;積極拓展特色與人性化服務,堅持“以人為本,誠信服務”宗旨,滿足群眾需求,有效保障婦女兒童身體健康,進一步提高婦幼保健質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