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委工業經濟運行要點

時間:2022-09-27 10:15:15

導語:工信委工業經濟運行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信委工業經濟運行要點

2012年是全市“十二五”規劃實施的起始之年,同時也是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做強百億骨干企業、培育十大產業集群”戰略部署、全面推進決戰工業2000億的關鍵之年,圍繞決戰工業2000億這一核心,以重大項目建設為抓手,促進骨干企業做大做強,推進產業集群發展,力爭“三步并兩步”,提前一年實現決戰工業2000億目標。

一、指導思想

按照全市“十二五”規劃和三年決戰工業2000億的要求,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2000億為目標,緊緊圍繞“產業集聚、企業做大”的戰略部署,以項目建設為總抓手,以工業園區為平臺,以強化工業投入為保障,狠抓舉措落實,狠抓工作推進,努力開創“十二五”開局之年工業發展的新局面。

二、主要目標

1、工業三大指標目標。2012年全市工業三大指標的目標是努力實現“三個確保、三個力爭”。一是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確保達到2000億元(增長30%),力爭達到2100億元(增長35%);二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確保達到460億元(增長22%),力爭達到500億元(增長24%);三是規模以上工業利稅總額確保達到200億元(增長23%),力爭達到230億元(增長40%)。

2、工業園區目標。2012年全市工業園區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0%以上,確保達到1600億元,全市主營業務收入過100億園區新增2~3個(開發區、工業園、工業園)。

3、工業投入目標。2012年工業投資達到80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30%。

4、企業發展目標。2012年全市規模以上企業戶數力爭新增50戶以上;全市主營業務收入過100億元的企業達到3戶,新增1戶;主營業務收入過10億元的企業達到25戶,凈增5戶;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的企業凈增50戶以上。

5、產業結構發展目標。一是產業集群發展目標。全市石油化工、鋼鐵、有色冶金、紡織服裝、汽車船舶、電子信息、新能源、非金屬新材料、節能電器、綠色食品十大產業集群所占工業比重力爭提升3~5個百分點;二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目標。加快以電子信息、新能源、非金屬新材料等為主的新興產業發展,新興產業所占工業比重力爭提升2~3個百分點。

6、工業節能目標。工業單位綜合能耗同比下降控制在省政府下達目標內。

三、主要思路及工作重點

(一)力爭在工業經濟總量上有新的突破

2012年是全市工業三年決戰“三步并兩步”的收關之年,必須以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突破2000億為重中之重,瞄準目標,全力以赴抓好落實。

1、圍繞目標完成,突出抓好一批重大增長點建設。重大增長點是推進全市工業發展、實現全年目標的關鍵所在,必須全力以赴突出抓好鋼廠150萬噸升級改造、旭陽雷迪二期及三期、龍達化纖二期11萬噸化纖、賽得利化纖二期9萬噸化纖、旭陽光電、中糧油、賽龍手機、銓訊電子、昌鈴汽車等一批重大增長點的推進,創造條件促進重大增長點盡早竣工投產、達產達標,為全年目標任務完成打下堅實基礎。

2、圍繞目標完成,突出抓好目標進度落實。建立“季前有目標、每月有調度、季后有通報”的目標任務推進機制,一是在制訂全年目標任務分解的基礎上,做好目標任務的節點管理,以季度為時間節點,落實各縣(市、區)目標任務,確保全年目標落到實處。二是抓好目標任務的調度。堅持每月度的目標任務調度制度,發掘各地工作亮點,分析存在差距。三是抓好季度督查通報。每季度對各縣(市、區)的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督查、排位,并在全市工業經濟形勢分析會上進行通報。對完成目標任務進度好、增長速度快的縣(市、區)進行表彰和獎勵;對完成目標任務進度慢、增長速度靠后的縣(市、區),將以決戰工業2000億領導小組的名義向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發送督查函。

3、圍繞目標完成,突出抓好經濟運行各項工作。一是建立工業經濟運行監測預警機制,完善由市工信委、市統計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市供電公司等單位組成的經濟運行預警監測網絡,每月對有關數據及相關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及時進行情況溝通,努力促進全市工業經濟運行工作的均衡發展。二是拓展經濟運行調度監測內容。針對不同時期、不同行業的經濟運行情況變化,不斷擴展運行調度監測范疇,加強經濟運行中傾向性、苗頭性問題的監測分析,高度關注原材料、燃料以及用工、融資、匯率等對工業生產的影響,加強對熱點、難點問題的調查研究,及時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建議。三是突出抓好規模以上工業統計協調。掌握各地項目竣工投產動態信息,加強同統計部門的溝通協調,抓好規模以上企業的申報,及時將竣工投產項目納入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范疇。2012年全市新增規模以上企業戶數要達到50戶以上。

(二)力爭在產業集聚上有新的突破

1、圍繞產業集聚,著力培育產業龍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產業集聚上的引領支撐作用,著力推進骨干企業的重大項目建設。石化800~1000萬噸原油擴改項目力爭全面啟動建設;鋼廠150萬噸產能提升項目爭取下半年竣工投產;藍星星火有機硅一體化項目一期20萬噸、江銅鉛鋅冶煉一期20萬噸、攀森新材料一期10萬噸多元金屬鎳粒、超日光伏、盛聯太陽能等一批重大項目力爭在年底前竣工投產;巨石玻纖二期、龍達化纖二期、亞東水泥五期及六期、恒生大化纖等一批項目力爭啟動建設。

2、圍繞產業集聚,加強產業發展引導。按照打造十大產業集群的要求,強力推進一批產業項目建設,通過“延鏈”、“補鏈”、“壯鏈”等形式,不斷提升產業集群水平,2012年十大產業集群占全市工業經濟的比重力爭提升3~4個百分點。一是以工業園區為重點,加強產業集聚規劃制訂。按照國家產業政策,遵循產業集群形成的客觀規律,引導各工業園區根據各自的區位優勢、產業基礎、資源稟賦,制定園區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形成以產業集群為主線的園區發展格局。二是加強產業發展引導。根據產業配套和產業鏈延伸的產業發展思路,制訂產業發展指南,編制產業項目庫。要以專業招商為重點,組織多種形式的產業招商活動,開展以手機、光伏等產業為主要內容的產業論壇、產業研討、產業合作推進會等多種活動形式,推進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群。三是推進產業基地建設,著力形成促進產業集聚的“金”字招牌。以玻纖、光伏、粘膠纖維等產業為重點,抓好產業基地配套設施建設,為申報國家級產業基地打下基礎;圍繞市的手機、的棉紡等項目建設推進,形成省級手機產業基地、省級棉紡產業基地。

3、圍繞產業集聚,加大對新興產業的發展扶持。對十大產業中的汽車船舶、電子信息、新能源、非金屬新材料、節能電器、綠色食品等新興產業,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方面,集中運用國家產業振興技術改造專項資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基金、省級技改資金、省級節能專項資金、市級技術改造專項資金,對新興產業項目予以重點資金扶持;另一方面,對新興產業項目在立項、環評、用地指標等方面,予以重點支持。

(三)力爭在推進企業做大做強上有新的突破

石化、鋼廠通過項目的實施,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分別達到200億元的規模;旭陽雷迪一、二期全面達產,形成1GW以上的單、多晶硅片產能,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力爭超過100億元;佳能數碼相機2012年形成年產1000萬臺相機規模,出口額突破10億美元;賽龍手機、賽得利化纖、藍星星火、昌鈴汽車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30億元以上;中糧油、巨石玻纖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0億元以上。2012年,全市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企業力爭新增50戶以上。

1、強化對重點骨干企業的掛點幫扶。對3~5年內主營業務收入有望過100億、50億的企業實行“一個企業、一名領導、一個責任部門”的服務推進機制,定時間、定節點、定目標、定任務,強力推進重點骨干企業項目建設,協調解決項目建設及企業做大做強涉及到的困難和問題。

2、加大對企業做大做強的政策支持。對重點骨干企業的重特大產業項目,實行“一事一議”及“一廠一策”的政策;同時,加大對重點骨干企業項目實施的要素保障力度,在項目用地、用電、物流設施建設、項目資金支持等方面予以重點傾斜。

3、加大對企業做大做強的獎勵激勵。制訂出臺激勵企業做大做強的獎勵辦法,加大對企業法人代表的獎勵力度,同時,將企業做大做強納入縣域經濟發展的綜合考評范疇。

(四)力爭在園區發展上有新的突破

1、著力做大園區經濟總量。決戰工業2000億,提升園區工業經濟總量是關鍵。2012年,全市工業園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要在2010年首次突破1000億元的基礎上,力求有更快的發展,爭取達到1600億元的新臺階。2012年,全市主營業務收入過百億的工業園區力爭達到6~7個,比2010年新增2~3個,其中開發區達到300億元以上,湖口金砂灣工業園、瑞昌工業園分別達到200億元以上,永修、、、共青等工業園分別達到100億元以上。

2、著力推進園區三大平臺建設。2012年,圍繞園區發展,要著力夯實“三大平臺”。一是推進園區中小企業融資平臺建設。繼續充實工業園區信用擔保機構資本金,不斷擴大擔保規模;加強銀企對接,通過組織金融機構園區行等活動,加強銀行與中小企業的溝通和了解,推進銀企雙方合作互贏,積極探索多元化的中小企業融資模式,為園區中小企業融資提供各種特色化的服務。二是推進園區人力資源配送平臺建設。建立工業園區企業人力資源信息庫,摸清企業人力資源及技術工種的員工需求,加強同人力資源部門在勞動力培訓、勞動力中介機構及職業培訓機構的合作,多方滿足園區企業的用工需求。三是推進園區創業平臺建設。按照工業園區集約發展的要求,繼續加大園區標準廠房建設力度,按照“產業配套、功能齊全、服務高效”的要求,建設中小企業創業基地,有效吸引中小企業落戶。

3、著力推進園區服務化水平。按照園區、城區互動發展的要求,堅持工業化與城鎮化相結合、工業與服務業相融合,大力發展園區服務業。集中建設園區配套生活區,將公共租賃房、經濟適用房建設政策與促進企業招工政策相銜接,繼續推進園區新市民公寓建設,為園區企業用工人員安居樂業提供保障。逐步完善園區學校、商業、醫院等生活設施,積極引進金融、物流、市場等生產性服務業,把工業園區打造成集工業、商貿、生活和服務為一體的城鎮新區。

(五)力爭在推進項目建設上有新的突破

全市要將推進工業項目建設作為決戰工業2000億工作的重頭戲,以強化投入為保障,確保2012年實現工業投資800億元,同比增長30%以上;以項目竣工投產為抓手,2012年全市億元以上竣工投產項目力爭達到100個以上。

1、建立工業項目分級調度制度。市里重點抓好200個項目調度工作??h(市、區)重點抓好投資億元以下3000萬元以上項目。對當年預計竣工投產項目,按6月前完工20%、10月前完工50%、全年完工率100%設定推進節點,市工信委按照時間節點進行調度、推進、督查和通報。

2、建立項目協調推進會議制度。建立分級負責的工業項目協調推進平臺,及時協調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審批、用地、用電、用工、融資、運輸等各方面問題。市級建立工業重大項目協調推進會制度,市決戰工業辦公室建立專題協調會和現場辦公會議制度,縣(市、區)建立縣(市、區)長工業項目辦公會制度。

3、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市決戰辦每季度組織或會同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和創優環境督查組,對當年100個項目的實施情況開展情況督查;對項目推進會、協調會等會議議定的每一事項開展落實督查;會同創優環境督查組對100個項目推進實施過程中的效能情況進行效能督查,并實行問責制。督查情況形成專報向市委市政府領導報告。對督查過程中推進遲緩、不力的情況和需解決的問題,對責任領導下發《告知單》,對責任單位下發《整改通知單》,對職能部門下發《督辦通知單》,明確具體時限。同時,市決戰辦制定考核辦法,對各縣(市、區)竣工投產項目個數、總投資額、實際到位資金以及竣工投產率和資金到位率等情況進行綜合評定,對前三名、后三名縣(市、區)分別予以表彰和通報。

4、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市級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的扶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貸款貼息資金,支持全市工業企業技術改造、節能改造、技術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項目,原則上用于當年能竣工投產的100個項目。各縣區安排的100萬~5000萬不等的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扶持資金,要與之配套并落實操作到位。

(六)力爭在工業節能降耗上有新的突破

1、突出抓好目標責任落實。一是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指標下達各縣區,并簽訂責任狀,實行嚴格的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列入縣域經濟考核內容。二是抓好重點企業節能監察。重點抓好34戶(含國家千家、省百家)能耗超5000噸標煤工業企業的節能監察工作,堅持每月一調度、每季一通報、現場一查看、年終一考核“四個一”調度機制,年終進行能源審計,核實節能目標完成情況。

2、突出抓好節能工作機制完善。一是積極爭取中央、省節能專項資金扶持,抓好十大重點工程節能改造,加大落后燃煤鍋爐(窯爐)淘汰力度,加快國家禁止落后生產工藝及設備的關停并轉。二是開展合同能源管理,推進企業節能改造進程。三是大力推進企業清潔生產,力爭有10戶企業通過清潔生產審核認定。四是力爭開展節能評估。對投資項目進行節能評估,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不予立項。

3、建立節能降耗激勵機制。一是評選“十大節能先進企業”、“十大節能先進工作者”,以市政府名義予以表彰獎勵。二是召開循環經濟現場會,在園區和企業樹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典型,促進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