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廣電發展工作要點

時間:2022-07-29 09:44:55

導語:文化廣電發展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廣電發展工作要點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加快推進“兩個率先”的重要一年。全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工作總的要求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為主線,以創建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為重點,搶抓機遇、好中求快,打造品牌、彰顯特色,整體推動文化惠民工程的實施,促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全面發展,不斷開創我市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一、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

1.緊密結合文廣新工作實際,通過組織集中學習、個人自學、心得交流等形式,用十八大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工作。緊緊圍繞“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核心任務,開展課題研究,不斷探索新形勢下文化工作的新舉措。

2.把握十八大精神實質,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思潮、凝聚共識。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努力推進文化建設取得新進步。

3.認真貫徹中央、省委、市委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相關規定。整合和利用各種文化資源,形成文化樂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新思路,切實轉變工作作風。

4.運用多種喜聞樂見形式,組織開展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群文活動。深入宣傳貫徹十八大精神,使十八大精神貼近基層、走進群眾、深入人心。

二、著力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1.對照“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標準”,以城鄉基層文化設施為重點,以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為補充,積極構建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制定“市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在調研的基礎上,適時擬定“關于改善我市文化民生的工作意見”,就加強文化設施建設、業余團隊管理、電影放映工作、弘揚錫劇文化、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文化需求等提出工作要求。

2.全力做好文化中心建設的有關配合工作,做到全程參與建設、科學凸顯功能、超前謀劃運營。鞏固鎮(辦事處)文化站、村(社區)文化室、市民文化廣場等建設,推進城南辦事處文化中心土建工程建設,建成鎮、鎮、鎮宣傳文化中心。以國家一級圖書館復查驗收為契機,完善全市總分館建設體系,做好市圖書館祁智分館的開館工作。全年計劃建成社區文化室2個、企事業單位圖書分館5個。進一步優化文化資源配置,打造城區“十分鐘文化圈”和農村“十里文化圈”。

3.進一步提升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水平。鎮(辦事處)文化站提供8項以上基本服務項目,市文化館、圖書館提供10項以上基本服務項目。

三、堅持放大文化品牌效應

1.圍繞國家和省市的重大文化活動,認真組織創作,推出一批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時代特征的群文作品,力爭4個以上作品在市級以上獲獎。新排1部大戲、1臺文藝節目推向市場。豐富“群文大講堂”品牌內涵。與街道一起,編輯出版《方志強群文作品選》。與廣電臺合作,做好多集方言系列情景喜劇《布市里的事》(暫名)的開機準備。

2.緊扣“建設美麗,放歌跨越時代”主題,精心組織第31屆文藝節,不斷提高節慶文化品牌影響力。一是舉辦“人杰地靈”作者圖書展,發掘崇文尚文的豐厚底蘊,展示天南海北優秀人的人文素養。二是組織“我歡歌•我快樂”業余文藝團隊節目展演。三是認真落實省廳《關于繁榮舞臺藝術的意見》,辦好錫劇團建團60周年“歲月如歌”專題錫劇晚會。四是辦好“那些年•那些歌”知名歌手演唱會。五是加強文化交流,舉辦“土連江淮根系”、泰興兩地美術作品展。六是根據企業文化建設的實際,搜集和新創一批企業歌曲作品,出版《奏響時代強音——市優秀企業歌曲作品選》(暫名)。

3.以“戲舞鄉村”、“馬洲大舞臺”、“農民工合唱團”等品牌活動為抓手,繼續開展下鄉進村惠民服務,全年送戲400場、送電影2300場。啟動爭創“中國詩詞文化之鄉”活動,以馬洲詩社為載體,開展傳統詩詞入耳、入腦、入心系列講座,擴大詩詞進校園范圍。

4.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文化宣傳工作的意見》。加大文化工作宣傳力度,做好文廣新網站、局刊《馬馱沙》(大文化年刊)、《文廣新》簡報(月刊)的維護、編輯等工作,力爭圖文并茂、有聲有色,擴大文化工作的影響力。

四、扎實開展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1.組織開展《文物保護法》宣傳周與“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加強對各文保單位日常管理工作,嚴厲打擊非法買賣文物。認真做好全市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

2.完成省保單位魁星閣、劉國鈞故居維修工作。編制省保單位四眼井維修方案,指導、督促有關部門和單位對一、二處市保單位進行維修,劃定13處文保單位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帶。

3.根據我市歷史淵源、館藏文物藏品,啟動編排市博物館建設文字腳本工作。完成館藏文物的鑒定工作。做好沙上文化陳列館的建設工作。

4.加強非遺的發掘保護,抓好日常普查,繼續推進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保護工作。編制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中長期保護規劃,舉辦’2013年寶卷講唱交流活動。與人民出版社聯合舉辦王國良寶卷手稿捐贈儀式暨《火龍王升天記》首發式。組織一次非遺保護方面的異地交流大型活動。

五、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1.圍繞“做大做強文化產業”目標。進一步完善對全市文化產業工作的指導、協調和服務機制。大力發展以創意內容為核心的現代文化服務業,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依靠臨江資源、產業基礎和發展潛力,會同有關部門做好游艇文化產業園的籌建工作。

2.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進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培植發展兩至三個上規模、快增速的重點文化企業。

3.進一步加大上爭力度。積極組織全市文化企業開展2013年度省級文化產業發展引導資金的申報工作,定期文化產業投資信息,切實做好項目策劃、包裝和推介工作。

六、不斷強化廣電管理職能

1.全面落實安播責任。強化對播出單位的監管,抓好傳統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將衛星電視、電影院、互聯網視聽節目、戶外電子大屏等視聽載體納入安全播出范疇,嚴防各類突發事件和破壞行為,確保重要節日、重要活動、敏感時期、重要時段的安全播出。

2.鞏固有線廣播電視“進村入戶”工程的成果。繼續推進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支持有條件的重點鎮建設數字影院,加大鄉村固定放映點、室內放映點建設力度,倡導開展文明觀影活動。

3.加強收聽收看隊伍建設。改進評議方式,辦好《收聽收看》簡報。加強廣告播出監管,組織開展常態化衛星地面接收設施專項整治行動,推進無“小耳朵”先進市創建工作。推動農村電影鄉鎮固定放映點建設,確保完成年度農村電影放映任務。

4.加強節目內容建設。堅持創新創優,力爭有一批作品獲省以上廣播電視節目政府獎,全面提升廣播電視服務水平。

七、切實加強新聞出版和文化市場監管工作

1.切實落實新聞出版和版權各項管理工作任務。全面開展一般作品登記工作,嚴格監管出版物市場、印刷復制企業和各種網絡媒介,開展打擊假冒偽劣和侵犯知識產權專項行動、打擊網絡侵權“劍網”專項行動和文化領域版權專項執法行動。鞏固政府機關軟件正版化工作成果,繼續推進企業軟件正版化。

2.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第二十六次“掃黃打非”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深入持久地開展“掃黃打非”專項斗爭,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掃黃打非”工作向基層有效延伸,實現“掃黃打非”工作的常態化和規范化。扎實開展淫穢色情信息專項治理“凈網”行動、非法出版物專項治理“清源”行動和非法報刊專項治理“秋風”行動。

3.繼續加強農家書屋建設,根據我市農家書屋現有情況。有序做好出版物的更新工作。組織開展星級農家書屋評比工作,做好農家書屋示范點和優秀管理員的申報工作。加強農家書屋管理員隊伍建設,發揮已建成的農家書店在方便群眾、惠及民生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4.積極開展各類專項執法行動,提高規范化綜合執法水平。重點整治網絡文化環境,加強演出市場監管,規范游藝游戲娛樂場所的設備認證工作,杜絕各類違法違規經營活動。完善對藝術品市場的監管,取締各種形式的無證無照經營行為,進一步凈化文化市場經營環境。落實各項消防安全制度,切實消除文化市場安全隱患。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引導作用,加強網吧、游藝游戲市場的管理,鞏固網吧連鎖化改造成果,提升文化市場的品味和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