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法治建設工作要點

時間:2022-08-26 09:29:47

導語:工商局法治建設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商局法治建設工作要點

2013年,工商局法治建設工作的總體思路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和市委《2013年法治建設工作要點》以及國家工商總局《關于加快推進法治工商建設的意見》精神,深入推進公正廉潔執法工作,堅持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引領,以依法行政和法制宣傳為重點,積極履行工商職能,不斷加快法治型工商建設的步伐,配合實施法治惠民利民工程,努力為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提供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為促進地方經濟又快又好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一、落實行政執法領導機制、責任機制和重大決策機制,為法治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1、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度。按照權責一致,權責掛鉤的原則,將行政執法責任分解到崗、落實到人,為開展行政執法評議考核和推進依法行政工作考核奠定基礎。貫徹落實以行政首長為重點的行政問責和績效管理制度。嚴格規范責任追究的范圍、程序和方式,確保責任追究有章可依。

2、健全落實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機制。認真總結國務院《綱要》實施以來,全系統在推進依法行政、建設“法治型工商”方面的基本經驗和成功做法,從實際出發,制定加快“法治型工商”建設的具體規劃、工作任務和配套措施,明確年度工作計劃,突出工作重點,全系統要把依法行政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把定期聽取依法行政領導小組關于本單位依法行政工作的匯報,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作為推進依法行政工作的一項基本制度落實到位。

3、繼續完善重大行政決策制度。根據工商機關的特點和職責,細化、量化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的具體范圍,貫徹執行行政決策程序,切實健全重大行政決策專家咨詢論證、公眾參與、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等制度,為進一步推進重大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規范化提供保障。完善違法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實現決策權與決策責任的統一。

二、以提振精神促效能為目標,著力在提高隊伍履職能力上實現新突破

按照“以人為本、從嚴治隊,實現三個過硬”的工作方針,以創先爭優活動為載體,全面推進“規范建設年”,始終不渝地加強隊伍建設、業務建設、基層建設,努力構建“三項”長效機制,為全面提升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提供堅實保障。

(一)、構建教育培訓工作長效機制,提升干部履職力。著重開展“五項教育”培訓:一要加強核心價值觀教育。緊扣局“規范建設年”的目標要求,以正確對待職務升遷、崗位交流、利益分配為主要內容,加強核心價值觀教育和職業道德規范教育,開展經常性的思想工作,完善組織談心、領導談話、家庭走訪等各項制度。二要加強黨性黨紀教育。全面落實專職副書記制度,大張旗鼓地開展“優秀支部”、“優秀書記”、“優秀黨員”創建評選活動,加強兩級班子和機關、基層黨支部建設,發揮黨支部在推進履職到位中的戰斗堡壘作用。三要加強典型宣傳教育。突出加強典型宣傳力度,按照“樹立一批先進典型、選擇一批主旋律題材、組織一批精品報道”的要求,綜合利用各類媒體,大力宣傳系統內各類先進典型事跡,在系統內確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和思想導向。四要加強黨風廉政教育。深入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把反腐倡廉教育貫穿于干部培養、使用、管理的各個環節,繼續抓好“勤廉指數”測評體系工作,形成反腐倡廉宣傳教育的整體合力。五要加強業務能力培訓。全面深化“互動式崗位教學法”和人人爭當小教員活動,構建“業務學習相互幫教、前沿難題相互探討、工作經驗相互分享”的學習機制。全面培養“會管理、會服務、會維權、會執法、會創新”的復合型人才,落實以會代訓、以案學法、集中培訓與單項考核等手段。全面開展以爭創學習型機關、爭當學習型干部為主題的“雙爭活動”,樹立和表彰一批學習標兵。

(二)、構建績效考核激勵長效機制,激活隊伍創新力。一要完善“績效考核網格化”機制。把績效考核與星級網格區創建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科學設置考核體系,優化量化考核標準,突出對履職能力、規范管理、重點指標、爭先創優工作的考核。二要按照“以能論崗,以績定位,突出激勵”的原則,針對分局規格升級后的新特點,探索中層干部使用考核交流辦法,使隊伍永遠充滿活力、充滿競爭、充滿創新,以有效激發干部隊伍的活力。三要打造創先爭優“先行示范區”。以基層分局為基地探索構建創先爭優“先行示范區”,推進基層規范化建設,使基層成為創先爭優主題活動的重要生力軍。

(三)、構建綜合部門督查長效機制,提升落實執行力。切實增強人教、辦公室、監察等綜合部門督查工作的聯動性,充分發揮管理在維護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和黨組決策權威中的保障作用,加大對制度執行、工作落實、難點處理的督察,對工作態度不正、工作落實不力、工作能力不強、工作成效不好的干部,要敢于動用組織程序進行人事調整,加強責任追究。要重點建立“四定方案”、完善“三項機制”。即,要建立定期督查、定期考核、定期述職、定期評議的工作方案,對黨組作出的每一項決策,對會議部署的每一項任務,都要根據方案推進工作的有效落實。同時要大力完善責任細分機制、工作倒逼機制和獎優罰劣機制,對每一項工作落實要求有時間表、有責任人,堅決杜絕消極應付、陽奉陰違等現象的發生。

三、以服務社會促發展為目標,著力在助推經濟社會發展上實現新突破

要著重圍繞新興產業、文化產業、合作經濟、民營經濟、品牌經濟加快發展等“五大經濟重點”,進一步挖掘、整合準入、合同、商標、融資等多種職能資源,全面提升工商部門服務經濟社會穩中求進發展的推動力。

(一)、認真落實扶持政策,服務經濟發展。圍繞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先行先試,創造性地貫徹落實國家工商總局《關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積極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意見》、工商局《關于進一步支持經濟穩中求進、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用足用活支持政策,繼續出臺優化市場準入和發展環境的“一號文件”。助推各類市場主體跨越發展,力爭全年新發展私營企業1200戶以上,個體工商戶4000戶以上,民營資本凈增100億元以上,資本總額力爭突破520億元。要繼續深化重大項目預備登記等兩項登記制度,力爭實施預備登記項目15只以上。要繼續充分發揮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的作用,深入推進“重合同守信用”企業信用融資,從一家銀行逐步發展到全部銀行,讓“重守”企業的牌子更具含金量。要繼續做好股權出質、股權出資登記,力爭實施股權出質、出資登記30戶次以上,協助融資30億元以上。

(二)、實施“商標強市”戰略,服務自主創新。深入開展“紅盾品牌培育示范崗”創建,依托商標強市戰略平臺,落實《市商標注冊補貼資金使用操作辦法》,力爭2013年新增注冊商標600件,商標國際注冊30件,知名商標6件,著名商標5件,馳名商標1件。深入推進“企業字號名稱與商標名稱一體化發展戰略”,力爭全年指導80家以上新設企業、210家以上重點企業實施一體化戰略,深化“一村一標”向“一企一標”、“一社一標”推進工作。進一步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開展保護商標專用權專項執法行動,深化江、浙、滬知名字號聯動保護機制創新課題。

(三)、加大強農惠農力度,服務城鄉一體化。深入開展“紅盾強農惠農示范崗”創建,突出農村經濟組織法人化主題,繼續推進農民合作聯社、合作農場等全新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發展,全年力爭新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70家,累計達到430家。大力培育和發展農村經紀人,切實搞活農產品流通。加強農產品注冊商標保護,全年新申請涉農商標20件以上,力爭在農產品證明商標發展上有新突破。積極推廣涉農合同示范文本,及時調解涉農合同糾紛。積極支持新興市場進農村,開展連鎖經營,發展電子商務,發展現代流通方式,推動農村市場體系建設。

四、以立足職能強監管為目標,著力在營造良好市場環境上實現新突破

要牢牢把握市場監管這一根本職能,進一步創新監管執法模式,加大監管執法力度,提高監管執法效能,大力營造公平競爭、規范有序、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

(一)、圍繞無照經營分類監管機制的建立,切實提升監管執法效能。繼續深入落實“星級網格區”創建和“優秀網格員”評選等監管新機制,充分依托二版軟件系統,推動各項業務、各類專項檢查更好地融入市場主體綜合監管平臺,力爭全市三星級網格區達標率達90%以上。探索建立無照經營分類監管機制,將無證無照經營分門別類,實行差別管理,推行分類監管、分類指導、分類整治,力爭做到嚴格執法與和諧監管的有機統一。要充分發揮兩級治無領導小組的作用,形成合力,加大對危害人體健康、威脅公共安全、影響社會穩定的重點行業的無證無照經營清理取締力度,按照堵疏結合、以疏為主的原則,對符合辦照條件的,引導辦照,規范經營,實現證照管理長效化。

(二)、圍繞一般程序案件相對集中查辦機制的深化,切實提升監管執法權威。以推進經濟檢查專業化建設為指引,深化一般程序案件相對集中查辦機制,進一步整合執法力量和執法資源,嚴厲打擊商業賄賂、制假售假、限制競爭、合同欺詐等違法行為。繼續以關系群眾健康安全的食品、藥品、醫療等廣告為重點,深入開展虛假違法廣告專項整治。要積極探索網絡商品交易市場監管措施,努力實現對網絡商品交易行為的有效監管。要積極參加社會管理和創新,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取締黑網吧、整治校園周邊環境、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等社會綜合治理專項工作。

(三)、圍繞執法監督體系的完善,切實提升依法行政水平。進一步完善案件核審、執法檢查、案卷評查、案件回訪等執法監督形式,實現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縱向監督與橫向監督、常規監督與特殊監督相結合,確保實現“四無”目標。進一步推行好行政指導制度,在企業登記注冊、年檢驗照、商標注冊、廣告、消費維權等工作中加大行政指導力度,促進和諧監管執法。進一步規范執法辦案自由裁量行為,使自由裁量權的行使做到合法合理。進一步推進“法治型工商”建設,以啟動“六五”普法為契機強化法制教育培訓,以實施AB崗為工作機制全面提升法制員的履職能力。繼續實行“一月一法一考”網考活動,努力實現“全局工作法治化,法治工作全局化”的工作目標。

五、以強化維權惠民生為目標,著力在創新社會管理機制上實現新突破

要緊緊圍繞創新社會管理機制命題,進一步更新維權理念、暢通維權網絡、提升維權水平,努力為提振消費信心、促進擴大內需、維護社會和諧作出新的貢獻。

(一)、深入完善12315行政執法體系建設。深化12315“四個平臺”建設,整合業務職能,優化工作流程,建立咨詢投訴分流、信息分析通報、企業約談等制度,打造工商部門規范統一、高效便民的對外服務平臺。積極推進12315遠程維權系統建設,在第一批15家軟件應用單位中逐步推廣。按照“五化”建設要求,全面提升“一會兩站”的業務素質和運作能力,確保全市樣板企業監督站和示范村級投訴站覆蓋面達50%。深入推進消費糾紛和解機制,以行業為單位開展“消費糾紛和解”大聯盟簽約,大力推進“零投訴企業”爭創和“消費糾紛和解示范街”建設活動,組織好“3·15”年主題“消費與安全”活動。

(二)、深入加強食品安全監管。貫徹落實《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基層工商所(分局)流通環節食品安全巡查監管規范》,嚴厲查處銷售假冒偽劣食品違法行為,深化完善食品經營許可與營業執照核發一體化機制,嚴把食品經營主體準入關。全面推進食品質量快檢、法檢、執法辦案聯動的監管模式,在港區分局成立食品流通行業分會的基礎上,創新建立區鎮食品流通領域安全行業協會,逐步構建起行政監管、行業引領、企業自律、社會監督“四位一體”的監管體系。

(三)、深入健全消費放心和市場長效機制。積極開展“紅盾維權示范崗”創建,探索對消費潛規則、新興消費領域的維權新舉措,加大消費體察、商品比較試驗工作力度,嚴格整治虛假促銷、誤導消費、強制消費、格式合同侵權等違法行為,推進“消費糾紛調解師”職稱評定工作,更加注重發揮維權組織的“話語權”作用。進一步完善放心消費考核評價機制,深化行業創建,推動放心消費創建向常態化建設轉變,做好爭創省級先進市工作。全面落實《市農貿市場長效管理工作意見》的相關要求,發揮工商部門牽頭作用,全力完成農貿市場升級改造任務,逐步探索農貿市場長效管理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