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資源管理實施要點

時間:2022-10-28 09:00:02

導語:礦產資源管理實施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礦產資源管理實施要點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贛南蘇區振興發展加快推進之年。全縣礦產資源管理工作必須緊緊圍繞贛南蘇區振興發展主線,忠實履行“保護資源、保障發展”兩大職責,主動作為,積極服務,以礦業經濟的平穩增長保障加速振興發展。2013年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一個重中之重,把全面對接《若干意見》作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

緊緊抓住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加大“跑部進廳”力度,全面對接《若干意見》有關礦產資源管理的政策、項目和資金。一是全力申報全國第二批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以章源鎢業和耀升鎢業為申報主體,指導并組織兩大企業做好申報材料的編寫準備工作。積極做好協調溝通服務,積極爭取市礦管局、省國土資源廳和國土資源部的大力支持,力爭我縣進入全國第二批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二是積極爭取鎮地區列入國家級整裝勘查區。加強與市內地勘單位協作,對鎮地區鎢礦找礦潛力開展前期論證,積極爭取市礦管局的支持,把地區作為全市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崇余猶鎢礦成礦帶的重點找礦地區,爭取將地區地質找礦作為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2013年重點研究課題,力爭在2014年列入國家級整裝勘查區,實現我縣鎢礦找礦“找大礦、找好礦”的重大突破,再造一個淘錫坑。三是全面對接《若干意見》的項目資金和各項優惠政策。協助縣內礦山企業積極爭取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綜合利用“以獎代補”項目、綠色礦山試點、地質災害防治等重點項目資金,爭取礦權設置、資源接替、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二、實現兩個重點突破,力爭地熱資源和硅石資源勘查實現重點突破

一是力爭在加快地熱資源勘查、推動全縣旅游經濟發展上實現重點突破。重點圍繞橫水鎮茶灘石明子地熱點開展地熱資源勘查,3月底前做好征地工作和鉆機平臺平整,并實施第三個勘探鉆孔,8月份以前完成勘探并提交勘探成果,為打造陡水湖溫泉度假村提供地熱資源保障。并聘請省內專業勘查機構同步在陽嶺景區和縣城周邊開展地熱資源成礦條件物探普查,掌握我縣地熱資源分布規律,為全面勘查開發縣內地熱資源奠定基礎。

二是力爭在加快硅石資源勘查,推動非金屬精深加工項目上實現重點突破。重點圍繞龍歸石英巖礦點開展硅石勘查,3月初實施第二個勘探鉆孔,6月份以前提交勘探成果,開展采礦權掛牌出讓工作。加強對硅礦采礦選工藝、技術和裝備的改進,大力開展,、、等鄉鎮硅石資源普查,增強非金屬加工基地硅石資源儲備能力,引進有實力的企業進入工業園進行精深加工,支持公司加快技改進度,促進盡快建成投產,推動建立以硅石開發加工為主導的非金屬礦工業基地,形成“中東部有色金屬加工、西部非金屬加工”兩大基地并駕齊驅的局面。

三、著重抓好八項重點工作,推動全縣礦產資源管理工作再上新臺階

(一)提高服務礦業經濟水平。一是轉變觀念。策應縣委提出的培育四大產業集群目標,堅持“放大資源優勢,調整產業結構,壯大鎢產業規模,培育非金屬產業”的礦業經濟發展思路,加大對全縣礦業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強礦業經濟運行的調度和分析,實現單純抓資源管理向統籌抓礦業經濟的轉變。二是制定服務礦業經濟意見。成立服務礦業經濟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抽調工作人員專職從事礦業經濟調度分析、礦業權市場建設、招商引資、創建等工作。對我縣礦產業發展情況開展調查研究,了解全縣礦業經濟發展的基礎和優勢,分析全縣礦業經濟發展瓶頸和障礙,明確服務礦業經濟的思路、方法,建立全縣礦業經濟運行月度分析制度,加強礦產品市場價格行情分析,提高礦管部門服務礦業經濟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大對礦山企業政策支持力度。大力扶持耀升鎢業上市,協助解決礦權確權問題,積極協助耀升鎢業和章源鎢業公司所轄礦山價款處置問題,并以此為契機,逐步解決全縣礦山有償處置遺留問題,協調推動梅樹坪鎢礦、天井窩鎢礦等礦山開發整合的啟動工作,加快推進鋸板坑小煤礦、青山鎢錫礦、銅鑼錢銅鋅礦等礦山開發整合后續工作,大力支持其他礦山開展資源接續、產能改擴建工作。四是鼓勵購進縣外礦產品。鼓勵縣內有實力的礦產品經營企業大量購進縣外礦產品,兌現縣內關于外購礦產品增值稅和資源稅返還優惠政策,為縣財政增加稅源,增強縣內加工企業的原料保障,努力將我縣建設成為鎢礦產品交易集散地。

(二)保障農村土坯房改造砌磚供應。一是提高砌磚供應保障。加快出讓四宗磚瓦用頁巖采礦權和三宗磚瓦用(含炭)頁巖采礦權,督促盡快建成投產,增加縣內砌磚供應數量,降低縣內砌磚生產成本,確保農村土坯房改造砌磚保障供應。二是嚴格執行砌磚限價政策。積極協調解決磚廠生產過程中的問題和困難,加強對砌磚企業供應情況的監督檢查,督促磚廠每月報送砌磚供應情況。

(三)確保全縣礦業秩序持續平穩。一是加強日常巡查。重點加強對稀土、鎢礦開發秩序的巡查,對重點區域保持每周一次的巡查,對一般區域保持一月2次的巡查,做好巡查臺賬,及時發現和制止違法礦業活動的信息。二是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加大國家關于礦產資源開發管理政策宣傳力度,在、、揚眉、鉛廠、龍勾等重點鄉鎮發放宣傳單、懸掛條幅等方式,發動社會各界通過12336電話舉報各種礦業違法違規案件。三是健全監管網絡。充分發揮各鄉(鎮)政府、村組作用,進一步健縣、鄉、村三級監管網絡,在重點礦區、熱點礦區聘請礦業秩序維護信息員,形成快速反應的信息平臺。四是規范礦產品加工經營秩序。3月份對全縣礦產品加工經營情況進行全面調查摸底,提出分類處理意見,4月份開始,對不符合環保排放標準、不符合安全生產要求的責令停產整改,對嚴重影響當地群眾生產生活無法整改的責令搬遷,對整改不到位、拒不搬遷及無證加工的聯合縣整治工作組堅決關停,5月制定出臺縣礦產品加工經營管理辦法,建立長效機制。

(四)全面加強礦山勘查開發監督管理。一是建立例行檢查、抽查制度。對全縣礦山企業每半年進行一次定期檢查和每月進行動態抽查,重點檢查礦山企業是否按照開發利用方案組織生產,對違反開發利用方案的責令停產整改,5月以前對發生過越界開采的礦山進行實地復核,對擅自啟封或私開窿口的礦山嚴肅處理。二是認真做好探礦權和采礦權登記、延續、變更工作。及時提醒礦業權人提前準備延續工作,認真做好探礦權和采礦權年檢工作,并督促礦山企業嚴格按照年檢要求落實整改措施,嚴格履行礦業權人的義務。三是建立井上井下對照圖定期檢查制度。對省級以上發證礦山實行每半年提交一次井上井下對照圖,聘請有資質的單位開展井下實測,及時發現和糾正礦山企業超越礦區范圍開采現象。四是建立礦山企業停產復產申請報告制度。要求全縣礦山企業停產必須提前提交書面報告,恢復生產必須提出書面申請,對不履行停產復產申請報告的礦山企業,函告公安部門停供火工產品。五是認真做好礦產資源儲量登記、統計工作。按時填報《礦產資源儲量占用(查明)登記》《礦產資源基礎統計表》,逐一對礦山企業資源儲量變化和實際生產的開采量、損失量、勘探增減量、重算增減量,進行一一檢查、核對和校正,建立臺賬。六是加強探礦權監督管理。利用定期檢查與現場檢查相結合的方式,督促探礦權人依法開展勘查活動,加強對以采代探違法行為的監督檢查,特別是對有坑探工程的勘查項目進行了不定期的重點的檢查,對勘查投入不到位或圈而不探的探礦權人和不按照勘查實施方案施工的在年檢時不予通過。

(五)大力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一是抓好地質災害責任制的落實。鄉鎮政府與縣政府簽訂《責任書》,指導、督促鄉鎮政府切實履行地質災害防治第一責任人的責任,督促鄉鎮政府加強對地質災害隱患點排查,并將明白卡發放到位,指導鄉鎮政府開展救災應急演練。二是開展汛前排查。3月中旬以前,組織人員對全縣地質災害防治隱患點進行拉網式排查,建立最新的隱患點臺帳,對排查新增的隱患點要及時發放明白卡,明確責任人。嚴格落實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制度,做好責任警示牌的制作設立。三是加大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力度。在汛期前組織一次全縣性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培訓。在縣城中心地段和各鄉鎮圩街發放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手冊,做到宣傳面“全覆蓋”。四是開展汛期檢查。加強地質災害值班,及時預警信息,對重點隱患點進行逢雨必查。督促各鄉鎮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辦公室落實汛期值班、巡查、速報、應急制度,要實行每天“零報告”制度,出現險情或災情按照上級規定時限報告。五是開展汛后復查。10月份,對全縣隱患點進行復查,及時更新隱患點臺帳,同時樹立“地質災害無汛期”的理念,引導各鄉鎮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辦公室養成逢雨必查的習慣,對地質災害做到防患于未然。六是組織申報地質災害和礦山環境恢復治理項目。編制思順鄉上峙村大陂頭滑坡資質災害治理項目、鉛廠鎮西峰村黃泥排山體滑坡治理項目、原縣水泥廠社下灰巖礦礦山環境恢復治理項目,并積極向上級申報,對已批項目做好跟蹤服務,施工監督管理工作。

(六)加大礦產資源補償費征收力度。一是科學確定全年征收基數。深入各礦山企業了解各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查閱企業的生產、銷售臺賬,認真分析全年礦產品生產、市場價格行情,科學確定各礦山企業全年征收基數。二是強化手段,確保礦產資源補償費足額征收。嚴格按規定進行補償費計征,做到應收盡收。強化征收管理,要與礦山儲量動態監管、礦山企業年檢等管理環節相配合,建立補償費征收臺賬,加強對采礦權人提供的礦產品產量、銷售收入等資料的監督管理。三是認真按照上級有關規定做好補償費征收直報工作,做到準確無誤。

(七)全面完成服務中心任務。一是努力完成縣委、縣政府下達的招商引資任務。充分發揮我縣資源優勢,依托礦業招商專業組的力量,著重抓住華昌錫業、龍歸硅石開發項目、三湘礦產品加工廠等項目,做好招商服務,促使項目盡快落戶,全面完成全年招商引資任務。二是扎實開展“三送”活動。按照“三送”工作常態化、全覆蓋的要求,選派2-4名責任心強、農村工作經驗豐富的干部職工脫崗開展“三送”駐村工作,盡力幫助掛點村解決實際困難,協助鎮村干部協調化解群眾矛盾糾紛,按照“三送”工作要求記好民情日記,非駐村干部每季度到聯系戶家中走訪一次。三是大力推進“四城同創”活動。抓好機關大院及門前環境整治,規范院內車輛停放,維修更換大樓亮化工程,新建宣傳欄,抓好包干路段清潔衛生,努力打造全縣“四城同創”精品點、示范點。四是開展“森林城鄉,綠色通道”建設和全國“礦山復綠”行動。在礦區植被恢復“一大四小”工程建設成果的基礎上,重點抓好在重要自然保護區、重要景觀區、重要居民集中生活區、重要交通干線、水系等“三區兩線”范圍之內的礦區綠化和重點露天開采破壞區綠化等工作,2013年全縣礦區植被恢復工程建設任務300畝。

(八)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工作。一是完善黨風廉政建設各項制度。抓住責任分解、責任落實、責任考核三個主要環節,進一步建立健全《廉政行為月報告制度》、《重大事項報告制度》等規章制度。堅持一崗雙責,將黨風廉政建設列入日常工作之中,與業務工作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落實、一起考核。二是建立干部談心提醒關愛教育機制。從關心愛護干部的角度出發,開展談心提醒關愛教育。對發現干部職工在思想、工作、生活、廉潔等方面出現傾向性、苗頭性問題的;有群眾信訪舉報,經查實問題輕微、構不成黨政紀處分的;民主生活會、廉政測評中群眾反映問題比較集中的,由局紀檢組、監察室及時對其進行談心提醒廉政教育。三是深化廉政文化建設。創新廉政文化載體,重新設計更新廉政文化宣傳畫,組織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主題鮮明的活動,使廉政教育深入人心。四是加強機關效能建設。嚴格執行“八項規定”和“五十二個不準”,加強公務用車管理,進一步規范財務管理,縮減三公經費支出,開展固定資產清查,加強機關效能建設,增強干部效率意識,確保政令暢通,提高服務質量,優化發展環境。五是加強干部隊伍建設。關心干部成長,切實解決干部職工關注的熱點問題,重點推進解決自收自支編制人員的歷史遺留問題,大力改善辦公條件,提高裝備水平,在重大節日和紀念日開展干部職工喜聞樂見的群體活動,豐富干部職工業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