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服務工作要點
時間:2022-12-05 09:38:54
導語:民政服務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以提高救助水平為重點,健全完善城鄉一體的社會救助服務體系
(一)完善城鄉低保救助制度。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將城市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260元提高到300元,補助水平由月人均156元提高到190元;農村低保標準由每人每年1200元提高到1500元,補助水平由月人均60元提高到80元;爭取出臺《關于建立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自然增長機制的意見》,全面落實救助資金,擴大保障范圍,加強規范化建設,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探索城鄉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試點工作,提高救助制度的運行質量。
(二)完善農村“五?!睂ο蠛统鞘小叭裏o”人員救助制度。將五保對象集中、分散供養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年2800元、1500元。探索建立五保對象分散供養標準自然增長機制。落實五保供養資金,確保及時足額發放到位。實施鄉鎮敬老院“星級化”管理,確保集中供養率保持在75%以上。抓好城市“三無”人員集中供養,力爭集中供養率達到70%以上。
(三)完善城鄉困難群眾專項救助制度。完善城鄉困難群眾臨時性生活、大病醫療、子女上學救助辦法,在臨時性生活救助方面,妥善解決困難群眾的突發性、臨時性生活困難;在醫療救助方面,取消病種限制并逐步取消救助起伏線,推行“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擴大救助覆蓋面,提高救助實效;在子女上學救助方面,繼續做好高等教育新生入學救助工作。
(四)加快推進慈善事業發展。加快各級慈善組織建設,發展各類慈善超市或捐贈點,形成遍布城鄉的慈善組織體系。加強慈善組織規范化建設,推動慈善信息公開,提高慈善組織的社會公信力。創新慈善募捐方式,大力發展義工隊伍,暢通捐贈渠道,發動社會力量,組織開展好“慈心一日捐”和社會募集慈善基金活動,擴大慈善專項基金規模。組織實施好慈善救助項目,爭取年內慈善救助人數達到3000人。
(五)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工作水平。做好自然災害應急救助工作,及時準確核實上報災情信息,及時開展災害應急救助,千方百計保障好災民的基本生活,組織成立市減災委員會,增加救災物資倉庫儲備,爭取年底儲備物資價值達到100萬元,不斷提高對突發重大自然災害的救災能力。
二、以兒童福利院建設為重點,健全完善城鄉一體的社會福利服務體系
(一)推進市、區兩級福利機構建設。全力推進市兒童福利院建設,上半年開工、下半年投入使用;同時整合資源,整體聯動,規劃建設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完善萊城區社會福利服務中心設施,年內投入使用。啟動鋼城區社會福利服務中心規劃建設工作。加強社會福利院的規范化建設,提升服務水平。
(二)加快發展民辦福利機構。制定出臺市級財政扶持養老服務機構暫行辦法,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各類福利機構,探索社會福利社會辦新途徑。抓住全市合村并居、“兩新”工程建設及星級站點建設的機遇,合理布局,強化管理,全力做好福利彩票發行工作,爭取年銷量再有大的突破。
(三)全力做好養老和孤兒養育工作。在養老服務方面,制定和實施“十二五”專項規劃,建設一批老年人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和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加快推進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并率先在全省建立對80歲以上老人服務全覆蓋制度。在孤兒養育工作,按照機構供養和分散供養分別不低于每人每月1000元和600元的標準,確保孤兒基本生活費落實到位。
三、以社區規范化建設為重點,健全完善城鄉一體的社區管理服務體系
(一)提升城鄉社區規范化建設水平。開工建設城市社區服務中心2至3處,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力爭實現全覆蓋。出臺《關于加強城市社區管理服務工作的意見》,開展示范社區創建活動,提升城市社區規范化服務水平。按照《省農村社區建設全覆蓋考核驗收標準》,指導各區做好驗收工作。加強城鄉社區組織建設,強化隊伍建設,完善管理機制,提升城鄉社區的服務水平。
(二)抓好第十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配合市委組織部制定出臺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實施方案,精心組織,確保換屆選舉依法有序進行,換屆選舉一次成功率、書記主任“一人兼”比例、村“兩委”成員交叉兼職率比上屆有新的提高。同時,創新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深化示范單位創建活動,全面提升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水平。
四、以創建全省全國雙擁模范城為重點,健全完善城鄉一體的雙擁共建服務體系
(一)強化宣傳教育。加強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基地建設,綜合運用各種宣傳媒體及各個節假日,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和走訪慰問活動,不斷提升全民的雙擁和國防意識。
(二)加快推進雙擁工作社會化。以基層雙擁工作站為依托,在已成立的城鄉社區建立雙擁工作站,完善雙擁工作組織體系;以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為依托,建立雙擁服務實體;以志愿者隊伍為依托,建立雙擁骨干隊伍;以窗口行業為依托,抓好雙擁品牌建設。
(三)深入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發揮地方人才和設備優勢,為國防提供智力支持;做好場地、交通、通信等保障,加大支持部隊訓練演習力度;做好隨軍家屬安置和社會保障工作,繼續開展關愛功臣、關愛特困官兵家庭、關愛“小散遠”部隊官兵等活動,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整合駐地部隊的優勢和力量,積極支持地方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積極爭取,確保成功創建全省、全國雙擁模范城,確保實現“六連冠”。
五、以優撫住房保障為重點,健全完善城鄉一體的優撫安置服務體系
(一)繼續抓好優撫住房保障工作。年內投入800萬元,解決600戶困難優撫對象的住房難問題。
(二)抓好其他優撫政策落實。落實優撫醫療保障辦法,提高優撫醫療保障水平。落實好撫恤補助金提標工作,逐步縮小城鄉優撫對象撫恤定補標準差距,統一城鎮、農村“三屬”定期撫恤金標準,逐步實現城鄉一體化。完善榮軍醫院、光榮院等優撫保障陣地建設,啟動“三老”優撫對象定期輪流療養工作,做好孤寡優撫對象集中供養工作,基本實現集中供養。發揮政府和社會兩方面的力量,做好戰役紀念館設施維護工作,年底前完成烈士紀念設施主體工程,推動零散烈士紀念設施集中管理,同時要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打造新的服務品牌。
(三)推進退役士兵城鄉一體化培訓與安置。對2010年冬季退役士兵開展創業就業技能培訓,增強創業就業能力;適當提高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一次性經濟補助金標準,組織好退役士兵專場招聘會,全市退役士兵自謀職業率保持在80%以上。繼續推行城鎮退役士兵全面考試考核,公開自主擇崗的安置辦法,確保重點優撫對象安置到位;開展退役士兵城鄉一體化安置試點,探索對農村退役士兵發放一定的就業促進金,逐步縮小城鄉退役士兵安置差別。全面提升軍休工作規范化和社會化,完成接收安置任務,落實政治、生活待遇,扎實推進住房制度改革,全力打造“快樂軍休”服務品牌。推進軍供站部分設施的規劃改造,加強正規化和現代化建設,提升管理服務水平。
(四)做好涉軍和民政信訪穩定工作。保持我市在全省民政信訪先進位次。
六、以提高為民服務水平為重點,健全完善城鄉一體的社會事務管理服務體系
(一)統籌城鄉社會組織發展與管理。加大社會組織組建黨組織的力度,創新黨組織設置形式,開展社會組織黨務工作培訓,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培植樹立黨建工作示范點,確保黨的工作正常開展。組織完成2010年度年檢工作,加強與紀檢監察部門聯系,加大打擊非法結社和查處社會組織違法活動的力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發展。
(二)穩妥做好行政區劃管理工作,完善地名公共服務。深化平安邊界創建活動,做好邊界線聯檢工作,確保邊界地區和諧穩定。實行市、區、鎮三級地名規劃和逐級申報制度,實現城鄉地名工作規范化。完善市、區兩級區劃地名公共服務網站,建立國家地名信息數據庫和地名信息檔案,提升區劃地名公共服務水平。推進地名文化建設,提高地名命名管理工作水平。
(三)提升救助管理工作水平。加強救助管理站的規范化建設和管理,積極申報等級救助站;建立起市、區、鎮、社區一體化的救助服務網絡,實現救助資源的最大化。
(四)扎實做好婚姻登記、收養登記和殯葬改革工作。繼續推動兩區婚姻登記規范化建設,積極創建全國婚姻登記處規范化建設單位,婚姻登記合格率保持在100%。加強收養登記員隊伍建設,推進收養登記信息化建設,收養登記合格率保持在100%。加快對殯儀館設施改造力度,開展殯葬管理示范化創建活動,全面提升服務檔次和水平;召開殯葬改革工作現場會,積極推進移風易俗,確保全市火化率保持在100%。做好蟠龍山公墓新墓區的規劃建設,適應市場需求,探索新的墓葬形式,擴大市場占有量,并積極爭創省級花園式單位。
七、以創建“大愛、細微民政”服務品牌為重點,加快推進人民滿意服務型民政建設
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在全市民政系統開展創建“大愛、細微民政”服務品牌活動的意見》,按照熱情、規范、高效、廉潔服務的基本要求,突出細微化服務重點、完善服務流程,提升服務水平。進一步增強為民服務意識,做到“民有所想、我有所為,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盼、我有所辦”,筑牢建設人民滿意服務型民政的思想基礎。加強制度建設,將各項工作進一步梳理歸納,簡化群眾辦事程序,提高業務辦理效率,確保工作規范,服務高效。細化崗位職責,明確各項服務的內容、標準、人員、時限等,增強制度的可操作性。改進工作方法,善于運用市場機制、信息化手段等,實現民政工作的精細化管理、細微化服務,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要加強服務載體、民政隊伍和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為建設人民滿意服務型民政提供保障。認真開展民政資金規范化管理等活動,提升民政資金管理效益。
- 上一篇:城鄉社區建設工作意見
- 下一篇:淺析生態經濟對建筑經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