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經工作要點
時間:2022-04-17 10:00:36
導語:農經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4年,全縣農經工作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及省委十三屆七次、八次全會精神,按照中央、省、市的重要決策部署和農糧局的重點工作要求,圍繞深化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為主線,按照全力推進贛南蘇區振興發展部署要求,圍繞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目標,以“改革、創新、服務、監管”四位一體的強力舉措,實現轉作風、求實效,抓改革、促發展,推動全縣農經各項事業上一個新臺階。
一、以“確權、流轉、規范”為主線,大力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一)抓確權,增加農民財產權益。選擇周田鎮,按照農業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工作規程(試行)》要求,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試點工作,為農戶頒發具有法律效力的承包經營權證,在此基礎上積極開展承包權股份合作、入股及抵押、擔保試點,促進農民承包經營權在流轉中升值。實現農民享有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下半年全面鋪開。
(二)抓流轉,促進規模經營發展。開展農村土地流轉交易市場建設試點,加快縣、鄉二級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中心建設,促進農村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力爭2014年土地流轉面積達到7.2萬畝,占家庭承包經營面積30%以上。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體系建設,制定各項管理制度,完善相關硬件軟件,妥善調處農村土地承包和經營糾紛,為土地流轉提供有力保障。
(三)抓規范,提升家庭農場發展質量。鼓勵發展家庭農場,按照《省家庭農場認定管理辦法》和市農糧局、工商局《關于充分發揮職能鼓勵扶持家庭農場發展的意見》精神,積極引導符合條件的家庭農場到工商部門注冊登記,力爭2014年家庭農場達到100家。支持家庭農場按現代企業制度模式規范運行,開展省級和市級示范場建設創建。
二、以“聯合、試點、對接”為突破,著力提升合作社發展質量
(四)抓三大聯合,促進合作社的發展壯大。力爭2014年農民合作社數量達到408家,新增合作社50家,社員數新增8500戶,輻射帶動農戶12000戶。大力開展省、市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創建工作,力爭新增5家省級示范合作社、5家市級示范合作社。一是抓“社社聯合”,鼓勵發展合作社聯合社。鼓勵引導同區域、同行業、同類型農民合作社以產品和產業為紐帶,在勞動、技術、產品、資本、品牌等方面開展聯合與合作,組建合作社聯合社。二是抓“企社聯合”,促進合作社與農業企業之間聯合與合作。支持合作社與農業企業有效對接,鼓勵合作社創辦農產品加工、運輸、儲藏等企業,推進合作社與企業深度合作與聯合。三是抓“社區聯合”,探索城中村社區入股合作社。盤活集體“三資”,探索城中村改造成社區后,將原村集體閑置土地、廠庫房、舊校舍等資源資產,參股或興辦合作社,發展壯大社區經濟合作。
(五)抓三大試點,促進合作社內容的新突破。爭取省廳的工作試點,一是探索合作社融資擔保試點。通過財政資金導向功能,撬動金融資本,解決合作社融資難的瓶頸,積極探索建立由省財政出資、銀行授信放貸、農民合作社參與的合作社發展共同基金。二是探索合作社信用試點。引導產業基礎牢、經營規模大、帶動能力強、信用記錄好的農民合作社開展內部信用合作,建立健全相關規章制度,確保規范運行、健康發展。三是探索互助保險合作試點。鼓勵合作社開展以低成本、廣覆蓋、高效率的互助合作保險試點,發展農民互助保險。
(六)抓三大對接,促進社員收入的增加。一是深入推進“農社對接”。組織、支持合作社在城市社區開設產品直銷店或連鎖店,進一步拓寬合作社營銷渠道,打造一個農民合作社產品直銷平臺。二是大力推進“農企對接”。借助多種渠道,組織合作社參加部、省、市組織的各種農產品展示展銷活動,大力推進合作社與流通企業廣泛對接,提升合作社市場競爭力。三是積極推動“農餐對接”。搭建對接平臺,減少流通環節,積極推動合作社鮮活農產品進入學校、酒店或企事業單位食堂或餐桌,實現合作社、對接單位和消費者三方共贏。
三、以“試點、服務”為動力,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七)抓試點,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完善農業經營性服務體系建設,充分發揮農業公共服務組織的支撐作用,建立完善鄉村兩級服務站點,開展農業經營性社會化服務試點。圍繞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村經營管理等開展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大力培育各類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推動農業生產規模化、組織化發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農產品安全水平,力爭經營性服務組織在質和量都有一個大的提升。
(八)抓服務,不斷優化外部發展環境。抓好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與農業相關產業及項目的有效對接工作,按照“主體多元化,服務專業化、運作市場化”的要求,加快完善服務市場和創優服務環境,促進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蓬勃發展,不斷擴大其服務范圍,不斷提升其服務質量,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積極引導經營性服務組織參與公益性服務,為農業生產經營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務。
四、以“規范、治理、檢查”為重點,強化農民負擔監督管理
(九)抓規范,促進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有序開展。積極開展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財政獎補工作,督促鄉鎮認真履行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備案、監管職責,組織相關部門進行專項檢查,加大工作指導力度。深入開展政策宣傳、培訓,切實規范議事程序,堅決糾正超標準、超范圍籌資籌勞。推動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專用憑證的規范管理和使用。選擇有條件的鄉鎮,逐步擴大一事一議籌資籌勞信息化試點。完善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與財政獎補銜接操作程序,促進村級公益事業建設健康發展。
(十)抓治理,大力解決突出問題。聯合縣政府糾風辦,集中時間和人員,加強對涉農收費部門和村級組織亂收費問題、農民反映突出的領域開展專項治理,查處和曝光典型案件,糾正某些領域農民負擔過重的突出問題。
(十一)抓檢查,督促減負政策落到實處??h減負辦組織縣直有關部門,重點就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土坯房改造等專項治理等內容,加強巡查監管,對減負工作不重視、工作措施不落實、農民反映負擔問題比較突出的單位和鄉鎮進行檢查,防止農民負擔反彈。
五、以“監管、規范、改革”為方向,推進農村集體“三資”監管
(十二)抓監管,促和諧。一是按照省、市的部署,加大農村集體“三資”網絡監管力度,著重推進監管平臺向鄉鎮、村延伸,全面建立縣、鄉監管平臺,切實維護農村集體“三資”安全,促進農村社會和諧。二是結合村級班子換屆工作,加大農村審計監督力度,完善農村審計制度,開展好村級組織換屆審計工作,進一步規范村級財務管理,確保集體資產安全。
(十三)抓規范,促服務。依托鄉(鎮)農業綜合服務站(農村經營管理站)建立農村集體“三資”委托服務中心,負責農村集體“三資”的工作。鄉(鎮)農村集體“三資”委托服務中心要與村組集體經濟組織簽署委托協議,按照程序合法、手續齊全、服務規范的要求,將農村集體“三資”全面納入委托服務的內容。
(十四)抓改革,促發展。按“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的要求,積極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和成員資格認定試點,探索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占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使農民依法獲得集體資產股份分紅收益,壯大集體經濟,推進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制度化、規范化、信息化。
- 上一篇:成人教育在學習型社會中的作用
- 下一篇:菲律賓成人教育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