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要點
時間:2022-07-31 03:19:07
導語:種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4年,全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省委、市委各項決策部署,咬定“做強中星電子,做大鈦產業”發展目標不放松,全面拉高發展標桿,以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載體,進一步加快項目建設,堅持招商引資,完善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產業,傾力打造經濟社會發展升級版。
2014年主要發展奮斗目標為: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億元,增長30%;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0000萬元;工商稅收過3500萬元,同比增長30%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億元以上,同比增長33%以上;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0萬元,同比增長23%;外貿出口總額350萬美元,同比增長27.3%;新增規模以上企業1家,招商引資過億元項目1個;農民人均純收入過13500元,增長13.5%以上;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達到93%以上;社會治安滿意率達到85%以上;安全生產事故控制在市下達的指標內;完成市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
一、以項目建設助力鈦工業園發展,打造經濟發展新高地
抓住經濟開發區鈦工業園建設機遇,科學規劃,創新服務,為打造百億鈦產業奠定堅實基礎。
1.著力定規劃。高標準規劃萬畝鈦工業園,依托中星電子,打造“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鈦產業基地。2014年6月前完成萬畝鈦工業園總體規劃。
2.著力建平臺。嚴格控制鈦工業園規劃用地范圍內建設行為,制定規劃用地范圍內所涉民房搬遷計劃并開始逐步實施。同時,積極爭取政策,爭取早日啟動3公里長的鈦工業園至仙漢公路(321省道)連接通道建設。完善園區水、電、管網及綠化、亮化、美化等配套工程。
3.著力優環境。全面深化落實“四式”、“五制”、“五零”、“四最”要求,營造企業發展最好最優的環境,要讓“愛護中星,就象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的觀念深入到廣大干部群眾之中。
4.著力建項目。扎實開展“重大項目競進年”活動,重點建設三大項目。①中星公司年產1萬噸鈦酸鋇項目,投資2億元,占地40畝,分兩期建設,第一期預計2014年6月建成投產,第二期預計11月建成投產。項目建成后可實現產值5億元,稅收2000萬元。②與廣東風華高科合作,年產5000噸鈦電子粉體材料項目,投資5000萬元,再上4條圓片瓷粉生產線,項目落戶中星產業園。項目建成后可實現產值2億元,稅收1000萬元。③技術改造項目。投資5000萬元,對現有年產10萬噸四氯化鈦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使中星公司年生產四氯化鈦能力達到15萬噸。該項目預計2014年5月改造完畢。改造完畢后可增產值3億元,稅收1000萬元。同時,加大對明泰運輸、隆達春、博千服飾等企業的支持力度,促其擴規提能、做大做強。
5.著力招大商。立足鈦這一特色優勢產業,增強招商意識,成立產業招商專班,突出企業招商、以商招商、以情招商,完成招引過億元項目1個。
二、以“富強美”統領“三農”發展,打造農村改革發展新亮點
牢牢把握“農民富、農業強、農村美”的“三農”工作總要求,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不斷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調優農業結構,壯大特色優勢產業。
6.堅持推進土地流轉。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和運行機制,規范有序地進行農工經營田流轉,加快推進土地向專業大戶、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流轉,擴大土地流轉面積。2014年,在全場范圍內發展1-2個300畝以上的土地流轉示范片,每個農業分場發展1-2個百畝土地流轉項目,力爭全場土地流轉面積不少于2000畝。
7.堅持“仙沙7S”不育系水稻研發。按照“選育一批、審定一批、開發一批”的工作思路,制定研發規劃。2014年擴建研發基地,改建海南繁育基地,并利用華中農業大學鑒定的新材料“鄂1S”和“鄂2S”,組織技術攻關,培育新組合并參加全省區試。同時切實做好成果鑒定和品種保護工作。按照現代種業發展要求,積極尋求合作伙伴,走市場化、產業化之路,共同開發,促進項目成果盡快轉化、應用。
8.堅持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充分發揮中星公司“村級公益事業建設獎勵基金”作用,組織分場疏挖溝渠,同時開展村級道路維修等公益性建設;繼續推進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完成豐一路路基土方工程,修建醫院溝、團結溝節制閘和萬小垸、屢豐、場直抗旱泵站,完成南洪和東荊土地增減掛鉤項目,啟動5000畝高產農田整理項目,進一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9.堅持發展壯大特色農業。按照“提升傳統產業,發展特色經濟”的思路,繼續抓好生態畜禽、名特水產、甘蔗種植等特色農業提質、增效、擴規工作。規范養殖小區建設,在擴大養殖規模的同時切實解決好養殖污染問題;成立甘蔗專業合作社,擴大甘蔗種植面積,力爭火腦溝、奎閣分場甘蔗種植面積達到2000畝。繼續推廣魚鱉套養、蝦稻混養模式,推動小龍蝦、刁子魚、黃古魚、青魚專養模式上規模、升檔次。同時,積極發展富硒農業,著力打造家庭農場。
10.堅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積極盤活村級資源,對分場現有土地、校舍、魚塘、林地等存量資產資源進行清理登記,并通過承包、租賃等方式盤活開發;創新經營田管理模式,充分提高經營田的集體經濟效益。鼓勵分場興辦各類專業合作社,加強指導管理,為群眾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增加集體經營性收入。同時,實行最嚴格的分場財務管理制度,著力提高分場干部工資待遇,爭取每個分場來自合作社、土地流轉方面的集體性收入不少于2萬元。
11.堅持推進“美麗家園”建設。實行農村清潔工程“一票否決制”,著力抓好農村垃圾處理工作。實施水杉栽植規劃,全面綠化道路、農田和庭院,爭取到2020年水杉栽植量達到20萬株;繼續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程,統籌治理養殖污染、河道污染、田園污染;加強農村建房規劃引導,推進農村危舊房改造和墻體立面整治,做到安全、實用、美觀。
三、以科學規劃引領集鎮建設,打造宜居集鎮新格局
按照精致舒適、宜居宜業的目標定位,提升建管水平,全力推動集鎮凈亮綠美升級。
12.抓好公園式小集鎮建設。聘請專家對集鎮進行高標準規劃設計,嚴格規劃執行,嚴控城鄉建房,杜絕無規劃改造和盲目無序建設。按高標準要求,進一步加強場老人互助中心的建設。新建園區休閑道500米,新增園區路燈70盞,更新改造學校路。爭取在商品房開發和新建星級賓館方面取得突破。
13.抓好“兩路”工程建設。扎實推進“豐一路”土路基擴寬工程山港段建設,爭取5月1日前完成土路基工程任務;加強“白沙路”奎閣段環境整治,新增綠籬帶6000米,新植水杉5000株,改造路邊溝渠3000米,新增路燈30盞。
14.抓好城鄉環衛一體化建設。積極探索并建立城鄉統一的環境清潔保障機制,加強農村清潔工程日常管理,確保集鎮全天候保潔,確保農村垃圾及時清運,進一步健全農村清潔工程和集鎮保潔管理考核制度,按照分類定級標準兌現獎補資金。
15.抓好“三化”、“三進”活動開展。結合鎮實際,開展“凈化、亮化、綠化”,進居民戶、進企業、進機關事業單位的活動,整體提升集鎮美化指數。
四、以重點投入保障民生優先,打造和諧社會新局面
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加大投入,興辦民生實事,努力提高人民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
16.推進民生事業發展。圍繞衣食住行、業教保醫等民生問題,加大民生投入,切實改善民生。新增農村醫療點1個,新建中心幼兒園1所,新修農村“斷頭路”3公里,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20戶;推進社會養老保險、居民醫療保險和新農合、新農保工作,繼續做好農業技術培訓工作。加大農村體育健身場所的建設力度,積極引導群眾開展廣場舞等健身活動。
17.推進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全方位提升我場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整體實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證、輿論支持、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廣泛開展送理論下分場、進企業活動,大力開展宣傳報導工作,積極開展文明創建活動,以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繼續支持中星公司辦好文化廣場戲曲周活動,進一步開展“十星級”文明戶、文明村、文明單位創建活動,抓好農家書屋、文化中心戶的建設與管理,及時發現推薦身邊的好人好事。
18.推進社會管理創新。高度重視信訪維穩工作,嚴格落實領導干部接訪和重點信訪案件領導包保制度,堅持用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切實解決好群眾合理訴求。深入推進平安建設,大力推行農村網格化管理,積極探索分場干部工資與網格化管理掛鉤的新路子。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突出抓好“七類特殊人群”的管控,確保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嚴格落實安全生產監管和企業主體責任,抓好關鍵部位、重點行業和校園安全檢查,確保全場安全生產無事故。
19.推進發展其他各項事業。繼續夯實計生基礎,抓好孕情跟蹤管理、孕檢、流動人口管理等重點環節;加大對違法生育的懲處力度,依法征收社會撫養費。繼續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參與社會管理,同時,進一步做好統計、檔案、保密、應急管理、民兵預備役等工作。
五、以創新活動提升黨建水平,打造干部隊伍新形象
著力抓好作風建設、組織建設和廉政建設,建好班子,管好隊伍,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20.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按照市委統一部署和安排,在全場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廣大黨員干部要緊緊圍繞“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深入開展整治“四風”突出問題專項行動,確保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效。
21.扎實創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完善基層黨建三級聯動機制,進一步細化干部參加黨建活動內容,推進黨建工作再上新臺階。明確服務型黨組織功能定位,逐步構建“崗位在村、重在服務、責在連心”的“三在”工作機制,提高基層黨組織服務發展、服務群眾、服務黨員的能力和水平。推行便民服務代辦制,依托分場黨員群眾服務中心,駐分場機關干部和分場干部通過坐班值班服務、入戶走訪群眾、電話聯絡等方式,為群眾提供便民代辦服務。
22.扎實推進干部隊伍建設。深入開展“爭當好干部”活動,嚴格按照好干部的“五條標準”,健全和完善干部評價、培養和選用機制。全力抓好分場班子建設和黨員干部管理,加強黨員干部特別是支部書記的培訓力度,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
23.扎實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繼續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教育月活動,筑牢黨員干部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六條意見”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等作風建設各項規定,做到不越線、不踩線。落實干部廉政承諾、個人有關事項報告等制度,加強分場黨員干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專項審計工作。
- 上一篇:初中英語教學中賞識教育論文
- 下一篇:實驗探究教學下的機械效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