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監督與控制工作要點

時間:2022-09-21 10:43:36

導語:財政監督與控制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政監督與控制工作要點

2014年全縣財政監督工作,深入貫徹落實省、市財政工作會議精神,服務財政中心工作,貫徹落實《省財政監督條例》,圍繞預算監督、內部監督、專項監督、績效監督、會計監督等五大內容,以民生政策的兌現落實和財政資金安全為監督檢查的重點,逐步形成“大監督”工作機制,促進建立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相互制約、相互協調的財政運行機制。

一、強化對預算執行過程的監督與控制。

預算分配是財政管理的重要環節,切實加強預算分配環節的監督,是財政精細化科學化管理的重要內容。加強對部門預算編制、預算執行中的追加事項進行事前監督,減少財政資金的損失和浪費。強化預算執行過程的控制,對財經紀律、財政政策的執行情況進行跟進,及時糾正預算執行的偏差。

二、加強專項監督,確保民生政策的到位。

圍繞特大防汛抗旱資金、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補助資金、基礎教育、新村建設等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眾切身利益的重點支出進行跟蹤檢查,重點查處在申請和使用民生資金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確保各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建立財政部門對政策落實和項目實施效果的長效監督機制。

三、深化內部監督,加強內控管理。

按照財政內部監督檢查每年不低于30%的目標任務,重點對外經外事辦、行政政法股、評審中心等股室和直屬單位進行內部監督檢查,促進內部職能機構履行職責、完善財政內部控制機制、提高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同時加強對鄉鎮財政的業務指導,確保各項強農惠民政策落到實處,資金使用規范安全有效,提高管理水平。

四、推行績效監督,提高資金效益。

按照“擴面增量、整體推進,深化完善、構建體系”的總體目標,選擇具有明顯社會和經濟影響的重大項目,對財政資金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益性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推進建立財政安全性、

合規性和有效性三位一體的監督機制。

五、推進會計監督,發揮職能作用。

根據省廳統一部署,確定對縣中醫院和汽車158隊開展會計信息質量監督檢查工作。選擇部分預算單位,對財務管理、“三公”經費開支、公務卡使用等情況開展監督檢查,強化財政部門對預算單位的預算、資產、財務的綜合管理,提高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水平。同時進一步落實會計監督檢查公示、公告制度,提高會計監督檢查的社會影響力。

六、創新監督方式,提升監督質量。

充分利用“大平臺”信息系統,注重非現場監管方式的運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大對檢查資料的篩選、比對和判斷,提高監督檢查質量。進一步規范監督檢查程序,注重檢查文書的規范性、適用法律法規的準確性和檢查資料歸檔的及時性。

七、加強隊伍建設,提升整體素質。

一是配齊財政監督專職人員,充實財政監督力量。二是加強培訓學習,增強服務意識和敬業意識。進一步加大對財政監督法規政策的培訓學習,夯實財政監督的制度基礎。三是深入開展廉潔從政和廉潔自律教育,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四是嚴明工作紀律,改進工作作風,形成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實,低效必問責的良好工作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