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經濟發展工作意見
時間:2022-06-26 08:58:56
導語:畜牧經濟發展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3年是全面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做好2013年工作至關重要。我市畜牧業正處在加速向現代畜牧業轉型時期,部分畜禽產業鏈條不夠完善,產業基礎依然薄弱,畜產品安全隱患和動物疫病風險依然較大,保障畜產品有效供給和公共衛生安全任務依然繁重。全市畜牧獸醫部門要進一步明確工作思路,改進工作作風,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推進全市畜牧經濟工作再上新臺階。現根據省、市相關會議精神,結合全市實際,對做好2013年畜牧經濟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思路
深入貫徹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共中央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增效工作年”主題以及“四化同步、加快發展、增效工作、實干爭先”工作基調,緊緊圍繞建設現代畜牧經濟強市總體目標,奮力推進養殖標準化和畜禽加工化“兩化”發展,著力強化畜禽良繁、疫病防控、質量安全“三大保障體系”建設,突出重大項目、產業化經營和品牌創建、科技創新與推廣、機制創新“四大抓手”,依托我市資源優勢與特色,著力構建優質生豬、特色水禽、生態肉牛(羊)、綠色山地烏骨雞、特色肉(獺)兔“五大支撐產業”,努力在特色畜牧業發展、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畜產品加工、產業化經營等方面再上新臺階,為保障畜產品安全有效供給、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持續穩定增收作出新的貢獻。
二、主要目標
圍繞《市現代畜牧業發展實施方案(2013-2015)》確定的“12345”發展思路,突出保供給保增收保安全三大工作目標,
努力實現畜牧業產值增長4%,全年出欄生豬641萬頭,牛20.7萬頭,羊86.2萬只,家禽7005萬只,肉兔1370萬只,為社會提供畜禽肉類65.47萬噸,禽蛋5.09萬噸,牛奶7915噸;力爭實現畜牧業產值150億元,畜牧加工業產值45億元,農民人均畜牧業純收入增加100元以上,生豬規模養殖比重提高三個百分點達到62%;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和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三、工作重點
(一)抓重大項目,促進生產方式轉變
積極爭取中省投入的重大項目,尤其要爭取好生豬調出大縣投入,合理安排使用市級投入,配套增加縣級投入,努力爭取有更多的縣設立特色畜牧業發展專項資金,切實落實好第二輪現代畜牧業重點培育縣縣級扶持資金;抓好項目規劃儲備和包裝,積極推進招商引資工作,引進資金、技術和管理;抓好國家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生豬調出大縣、省級現代畜牧業建設重點縣培育、市級特色畜牧業發展等重大項目建設,全面實施標準化適度規模養殖,推廣生態養殖模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提高項目建設水平,促進生產方式轉變。
(二)抓特色品牌,拓展畜產品市場空間
抓好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按照《實施方案》規劃的支撐產業和重點區域,突出抓好江南特色效益農業基地、山區特色畜禽養殖基地和現代畜牧業重點縣建設,逐步形成一批特色畜禽養殖優勢集中區域,為開發特色品牌打好基礎。大力發展畜產品精深加工,鼓勵發展畜產品收集、加工、運輸、銷售各環節的冷鏈物流體系,大力發展畜產品網上交易、連鎖分銷和農民網店,切實拓展全市畜產品市場空間,壯大全市畜牧業發展勢頭。抓好“三品一標”認證,凡是申報部省標準化示范場的均要求申請無公害畜產品認證,引導娥天歌“蜀源”系列產品、好牛旺“烏蒙牛旺”精品牛肉系列等地方知名品牌產品積極申請綠色、有機食品認證;加快南溪“白鵝”、高縣“桫欏烏雞”、珙縣“土雞”等特色畜禽產品的國家地理標志認證。大力實施品牌戰略,進一步加強對我市特有地方品種資源的宣傳推廣和特色畜禽產品市場營銷,鼓勵各類畜牧企業和專合組織積極參加各種展銷會,打造白鵝、肉(獺)兔、川南山地烏骨雞、烏蒙肉牛等4個具有影響力的區域性品牌和知名產品品牌,提高特色畜牧業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三)抓機制創新,挖掘助農增收潛力
創新利益聯結機制,大力培育養殖大戶、家庭牧場、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畜牧業經營主體,著力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畜牧業經營體系,切實帶動農民發展現代畜牧業,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積極探索風險防范機制,大力推行畜牧業保險,建立健全生豬發展風險防范機制,幫助廣大養殖戶有效化解動物疫病等自然風險。完善政策扶持機制,認真貫徹落實好中、省、市畜牧業發展政策,完善市級產業基地獎補、品牌培育獎補、招商引資鼓勵等支持政策,積極探索將各級政策資金與畜牧保險、擔保貸款等相整合的融資新途徑、新模式,促進畜牧產業加快發展,深度挖掘畜牧助農增收潛力。
(四)抓三個轉移,提升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水平
牢固樹立抓防疫就是抓發展的觀念,切實抓好動物免疫“三個轉移”,即“免疫工作重點由散養戶向規模場轉移,免疫工作主體由政府部門主導向養殖戶自主免疫轉移,免疫工作方式由春秋集中免疫向常態程序化轉移”,切實把防疫工作重點放在規模養殖場(小區),扎實抓好科學化、制度化免疫,確保全市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
(五)抓全程監管,提升畜產品安全水平
強化動物衛生監督,推動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模式創新,逐步推行動物和動物產品指定通道出入制度,加強動物標識和動物產品追溯體系建設。健全畜產品安全監管體系,加強市級畜產品安全監督科、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監測站及鄉鎮畜產品安全監督站建設。強化綜合協調聯動,使畜禽生產、投入品監管、動物衛生監督和畜產品安全檢測各部門共同擔負起監管責任。抓好飼料、獸藥等投入品生產和市場經營環節的監管,嚴格實行經營備案和準入制度,積極開展畜禽養殖污染源防治,推進標準化養殖,抓好養殖場(小區)生產監督管理和日常檢測,確保畜禽生產環節和投入品使用環節安全。抓好“瘦肉精”等違禁藥物專項整治行動,完成部省安排的監督監測任務,確保不發生畜產品安全事件,切實保護人民生命健康。
(六)抓科技推廣,強化現代畜牧業支撐
加強基層公益性畜牧科技推廣體系建設,加快培育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畜牧業社會化服務主體,切實提高服務能力,創新推廣方式,形成點面結合技術服務全覆蓋。認真做好科技助農增收工作,大力開展畜牧科技培訓,切實提高科技應用率;重點推廣良種選育等技術,不斷提高良種率;積極引導和扶持大、中型畜禽養殖場設施設備改造,提升畜牧科技和設施設備水平,提高養殖效率和疫病防控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轉變工作作風,促進干部隊伍建設
認真貫徹中央、省委和市委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各項規定,深刻認識新形勢下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求真務實、狠抓作風轉變的堅定決心,迅速轉變作風、會風、文風,切實深入基層,密切聯系群眾,繼續保持畜牧部門艱苦奮斗、真抓實干、務求實效的優良傳統,不斷增強工作責任心、敬業心和服務意識,著力培養一支業務素質精,工作作風實,政治覺悟高,思想品行端,組織紀律強的畜牧干部隊伍。
(二)爭取各方支持,推動畜牧業快速發展
積極向上爭取支持,借市人大常委會檢查全市《畜牧法》實施情況契機,客觀反映存在的問題,實事求是評價當前畜禽良繁體系、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和畜產品安全監管等體系的薄弱現狀,以及發展現代畜牧業過程中的財政投入、土地、環境等問題,努力爭取黨委、政府的重視支持以及相關部門的理解和配合,凝心聚力,積極改善制約現代畜牧業發展的各種不利條件,全力推進現代畜牧業發展。
(三)注重總結宣傳,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要善于總結經驗和教訓,不斷推動發展理念、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創新,不斷破解發展瓶頸;加強宣傳,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雜志、網站等各種媒體宣傳發展中好的做法和經驗,真實反映當代畜牧人艱苦創業和現代畜牧業不斷推進的發展成果,大力宣傳畜牧法律法規和畜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及時畜禽市場信息和推廣畜牧獸醫新技術,增強公眾知曉度,不斷擴大畜牧業影響,努力營造全社會重視畜牧、支持畜牧的良好輿論氛圍。
- 上一篇:住房公積金管理全體會議紀要
- 下一篇:政務服務中心實現偉大中國夢經驗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