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蟲害發生與防治意見
時間:2022-08-09 04:29:34
導語:水稻病蟲害發生與防治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由于前階段水稻“兩遷”害蟲遷入量較少,發生較輕,再加上本地害蟲發生也較輕,因此,沒有要求大面積水稻用藥防治。目前田間二代白背飛虱蟲量上升較快,部分田塊發生較重,隨著時間的推移,水稻烤田復水,也十分有利于水稻紋枯病發生危害,因此,各地要精心組織,切實打好以二代白背飛虱和紋枯病為主的水稻病蟲防治總體戰,確保水稻正常生長。
一、當前水稻病蟲發生概況
(一)白背飛虱
1.燈下誘蟲情況:淦西燈下5月28日始見,比去年早19天,6/23-24、6/30-7/5出現第二個明顯遷入峰,蟲峰量分別為11頭和24頭。至7月16日止,燈下累計誘蟲57頭,是2001年來遷入量較少的年份。
2.田間蟲量:據市植保站7月14~17日在社渚等地調查15塊雜交稻,平均百穴總飛虱1188.5頭,幅度380~2030,達標田塊率占93.3%。其中,百穴白背飛虱1091頭,幅度365~1935;百穴灰飛虱21頭,幅度0~100;調查20塊單季晚稻,平均百穴總飛虱454頭,幅度55~1490,達標田塊率占40%。其中,百穴白背飛虱440.3頭,幅度50~1475;百穴灰飛虱13.5頭,幅度0~85。
3.田間卵量:據市植保站7月14~17日在社渚等地調查,8塊雜交稻平均百穴有未孵卵條87.5條,幅度0~166.7,百穴未孵卵量716.7粒,幅度0~1600。10塊單晚平均百穴有未孵卵條60條,幅度0~166.7,百穴未孵卵量450粒,幅度0~1566.7。田間卵發育進度:初期卵占59.0%,中期卵占25.7%,后末期卵占15.3%,目前正值二代白背飛虱卵孵期,隨著時間后移,田間蟲量將進一步上升,預計二代白背飛虱中等偏重發生,局部地區和田塊大發生。
(二)水稻紋枯病
據市植保站7月15-17日在社渚等地調查15塊雜交稻,平均病穴率1.6%,幅度0~8,田塊達標率為13.3%;調查20塊單晚,平均病穴率1.9%,幅度0~22,田塊達標率為5%。目前田間病情輕于去年(去年同期4.3%),與2013年同期相仿。
(三)縱卷葉螟
1、二代縱卷葉螟
(1)草地趕蛾,據市植保站在埭頭東聯等地趕蛾,今年二代成蟲于6月10日始見,6月25-30日出現小蛾峰,高峰日6月26日畝蛾量210頭。
(2)水稻田間趕蛾:二代一直沒有明顯高峰,只是零星見蛾。
(3)田間蟲卵量:據市植保站7月14-17日在社渚、溧城等地調查,18塊雜交和單季晚稻,平均百穴蟲卵量9.2?!ゎ^,幅度0-33.3,因此,二代縱卷葉蟲是屬于輕發生年份。
2、三代縱卷葉螟:三代一峰蛾量近來有所上升,預計三代一峰中等偏輕發生。
(四)大螟
據市植保站新昌燈下誘蛾:一代大螟蛾高峰明顯,高峰期長。據今年新昌淦西燈下觀察4月26日至5月12日和5月19~27日出現兩個發蛾高峰,高峰期蛾量分別為134頭和16頭,5月5日和5月10日均為蛾高峰日,當日蛾量為16頭;到6月20日止,新昌燈下累計一代誘蛾量為171頭,比2014年同期減少221頭,比2013年增加64頭,屬于偏重發生年份。由于大螟發生代次多,高峰多,在水稻田危害近年來有所加重,因此,各地應引起高度重視水稻大螟的兼治工作。
二、防治意見
1、防治策略:主治二代白背飛虱、水稻紋枯病,兼治三代縱卷葉蟲、二代二化螟、二代褐飛虱、二代大螟等病蟲害。
2、防治對象田:全市所有水稻大田
3、防治時間:7月23-25日
4、防治藥種和方法:
(1)畝用10%烯啶蟲胺(戈寶)30毫升+5%甲維鹽20毫升+10%己唑醇(斑星杰)40毫升。
(2)畝用50%烯啶蟲胺5克+1.8%阿維菌素(藍無敵)100毫升+5%己唑醇懸浮劑80克(星秀)。
以上藥種配方任選一種,兌水50公斤噴霧,為了確保防效,用藥時田間應保持3厘米左右的淺水層。另外,在水稻易感稻瘟病品種及發生葉稻瘟病的田塊,在上述配方中還必須加40%稻瘟靈乳油100毫升或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20克進行兼治。如是雜優稻在上述配方中還必須再加40%強氯精可濕性粉劑100克,預防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的發生。
三、注意事項
1、如藥后4小時內遇到中等以上降雨天氣,雨后應立即補治。
2、目前正處高溫季節,注意用藥人員安全。
3、嚴禁使用高毒農藥和菊酯類農藥。
- 上一篇:畜牧獸醫站夏季消毒工作總結
- 下一篇:水稻化學除草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