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態文明教育工作意見

時間:2022-03-30 09:06:15

導語:中小學生態文明教育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小學生態文明教育工作意見

為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關于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提升中小學生態文明素養,廣泛宣傳和彰顯“大湖濕地、水韻”的城市名片,培養具有強烈生態環保意識和良好文明習慣的人,為建設和諧、生態、幸福的美麗作出積極貢獻,現就全面加強全縣中小學(園)生態文明教育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2011—2015年)》和教育部《中小學生環境教育專題教育大綱》、《中小學環境教育實施指南》、《關于建設節約型學校的通知》、《市全民生態文明教育規劃(2013—2023)》等文件為指導,結合我縣創建省級生態文明縣的實際情況,以全縣中小學生為對象,以建設綠色家園、倡導環保行為、普及低碳理念為內容,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開展生態文明教育,與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生態文明示范縣等創建有機結合,使廣大中小學生成為綠色社會的播種者、建設者,低碳生活的倡導者、實踐者,環境保護的宣傳者、監督者。

二、目標任務

1.生態文明教育全面加強。將生態文明教育擺上素質教育的突出位置,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融入生態文明行為的培養與訓練。積極按照市全民生態文明教育規劃要求,實現中小學生態文明教育的普及率達90%以上,其中城區學校要達100%;每學年生態文明教育不少于12課時。在校園布局、建筑設計以及各類設施的配備上充分體現生態文明理念和要求,打造各具特色的校園生態文化,使綠色、環保、低碳、節能成為校園文化的基色,深度宣傳“游大濕地,做深呼吸”生態旅游名片。

2.生態文明課程體系加快完善。各校要因地、因校制宜,組織編寫并認真推行生態文明教育校本課程。要積極探索并構建校本教材的循環使用模式,圍繞綠色消費、低碳生活、保護耕地、節約資源、垃圾回收、控減噪音、凈化空氣等內容,分專題、按學段循序漸進開展宣傳教育。

3.生態文明宣傳活動豐富多彩。多樣化、常態化、制度化開展以綠色、環保、低碳為主題的校內外生態文明宣傳活動,促進生態文明理念入腦入心、生態文明行為習慣自然、生態文明風尚迅速形成。有條件學校可設立生態文明教育主題館。堅持整體規劃、共同參與、循序漸進、因地制宜的原則,扎實推進綠色學校、節水型學校、無煙校園等創建工作。

4.生態文明實踐基地作用有效發揮。各校要把生態文明教育作為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落實師資、設備、教材、課時“四到位”。依托洪澤湖濕地自然保護區和生態農業示范園、濕地博物館、濕地水生植物館、濕地魚族展覽館、中學生態科技館等重要環境基地和場所,為學生接受生態文明教育和實踐創造良好條件。

三、推進措施

注重發揮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積極引導家庭、社會共同參與中小學生態文明教育,營造濃厚氛圍,形成強大合力,確保達到預期效果。

1.強化組織領導??h教育局成立生態文明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基教科具體負責落實。各校要迅速成立生態文明教育領導小組,由校長牽頭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建立相應的全校性的工作運行管理機制,各部門協同推進各項工作??h教育局將把生態文明教育納入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作為對各學校年度考核評估的重要內容之一,并建立督查機制,強化督查考核,完善考核辦法,推動態文明教育工作有序、有力、有效開展。

2.開展多彩活動。大力開展以生態文明教育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走進教材為主要內容的“三走進”活動。結合“世界環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濕地日”、“世界無煙日”、“世界節水日”、“生物多樣性保護日”、“植樹節”等活動深入開展宣傳,提高活動成效。各校要充分利用校園網站、主題班會、演講、板報、櫥窗、手抄報、繪畫、微課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態文明教育的重要意義、政策措施、活動開展及實際效果。要做好活動資料的收集整理、經驗總結,不斷營造濃厚的生態文明教育宣傳氛圍,確保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3.健全課程體系。各校要根據《中小學環境教育實施指南》、《市全民生態文明教育規劃(2013—2023)》的文件要求,將生態文明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體系和教學規劃。完善生態文明教育課程體系,建立有地方環境特點和學校特色的環境教育校外活動基地,收集圖片、聲像等相關資料,把生態文明理念和知識有機滲透到各學科教學過程。實行分類指導,分年級分學段制定出臺生態文明教育校本課程標準,高中可設置環境選修課程或開設可持續發展基本理論和實踐的系列講座,組織學生動手搜集環保信息,參加學校和社區的環保宣傳、環境調查、監督活動,著力構建面向全體學生、全方位的生態文明教育格局。縣教育局將會同環保局聯合組織專家對各校的校本教材、環境教育課程計劃、實施方案和實施記錄等進行展評,對單位和個人的優秀教案及活動開展等情況進行評比表彰。各校校長、中層干部要分批參加省級及以上的環保培訓專項學習,每學期要舉辦校內教師環保講座和教研活動,要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各級生態文明教育課題研究和中小學教師生態文明教育教學能力培訓,探索更加科學、更有成效的生態文明教育實施途徑、教育方法、教學模式。進一步拓展各地中小學社會實踐基地的生態文明課程項目,不斷增強廣大中小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建設美好家園的意識。

4.打造特色亮點??h教育局將有計劃地組織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系列主題活動:4月份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優秀論文、教案評比;5月份開展師生生態文明為主題的演講、征文評比活動;9月份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專題講座;11月份組織開展綠色學校晉級創建評估驗收;12月份審核各校上報的方案、計劃、總結及活動開展情況相關資料。所有活動要緊密結合濕地的原生態特色,切實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各校要圍繞生態、低碳、環保、節能等內容,積極打造特色亮點,努力創建更多生態文明學校,全面提升和擴大生態文明教育的影響力、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