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發展實施意見

時間:2022-04-21 09:09:48

導語:現代農業發展實施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農業發展實施意見

為深入貫徹中央、省、市、區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扎實做好我區2016年現代農業發展工作,經局黨委會研究,決定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思路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市、區委決策部署,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以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為動力源泉,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工作主線,以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為目標,以三大示范片建設和脫貧攻堅為重點,加快推動農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開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撐。

二、目標任務

2016年,全區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總產值93.03億元,糧食總產51.9萬噸,新增規?;洜I面積0.6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2.5萬畝,年提水保灌面積22萬畝,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30%,建設現代特色效益農業標準化基地1.5萬畝,主要作物綠色防控覆蓋率30%。主要畜禽適度規模養殖面提高1%,新(改擴)建標準化養殖小區(場)8個,農民人均畜牧業可支配收入增加50元,畜禽屠宰規范化管理率達到80%,重大動物疫病免疫有效抗體合格率達到70%,獸藥規范化管理率達到90%,動物衛生及獸藥監督執法違法案件查處結案率達到90%。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42%;農機合作社達到15個,作業面積達到7萬畝;農機購置補貼中央資金結算率達到90%;拖拉機年檢率達到70%?;鶎愚r技推廣體系崗位落實情況達到100%,新型職業農民達到任務的100%。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達到97%,無公害農產品復查換證2個,實施追溯管理的生產經營主體累計達到20個,綠色(有機)食品認證1個,種子質量抽檢合格率90%,飼料產品質量合格率98%。新建沼氣集中供氣項目2處、208戶,化肥使用量年度增長量控制比例?0.8,秸稈資源化利用率82%,農藥使用量增長率?1.0,水產品總產量達到21286噸,魚種投放量達到1474噸,漁政執法案件辦結率達到90%,漁業船舶登記、檢驗率90%,農業產業扶貧責任落實率100%,技術扶貧科技人員到位率100%,農業綜合執法案件辦結數18件。全年不發生較大以上農機事故、違規上牌和發證情況,全年不發生重大農產品安全事件,全年不發生漁業船舶較大安全事故。

三、工作重點

(一)優化生產結構,提高農業產出效率

1.保持糧食生產總體穩定。實施“藏糧于地”,整合國土局國土整治項目與農發辦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在南津鎮、伍隍鎮、中和鎮建設高標準農田2.5萬畝。實施“藏糧于技”,在資樂路、資資路沿線等產糧大鎮建設8個糧油萬畝高產示范基地,全面提升全區糧油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使大面積主要糧油作物單產增加5%以上。

2.推動種植業轉型升級。不斷優化品種結構,繼續與省農科院園藝所、省蔬菜創新團隊深化合作,延續茄子嫁接試驗、擴大瓜類雙斷根嫁接示范,積極探索蔬菜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模式等高效栽培;繼續實施蜜柑“八改”3萬畝,引進柑桔優良新品種,改良老果園1萬畝。不斷優化品種結構和區域布局,重點圍繞“三線三片”沿線,深度培植三大蔬菜基地,協調推進保和金竹灣、丹山“川中蓮藕基地”、中大路農業綜合示范片三大片區建設,力爭到2016年底建成丹山“川中蓮藕基地”達5000畝,新增蔬菜基地10000畝,建成優質水果基地12000畝。

3.推動畜牧業轉型升級。做好市科輝牧業有限公司大屋堰豬場、市區詩明家庭農場(肉羊場)標準化創建工作,加快推進我區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創建進程;增加能繁母豬數量,鞏固我區生豬的主導地位;利用肉羊基地縣建設項目,加快發展草食畜牧業;指導金旺達、雙胞胎和嘉好完成飼料生產標準化示范廠的創建工作。開展專項執法檢查行動,嚴格打擊非法添加和使用“兩精一紅”(瘦肉精、蛋白精、蘇丹紅)等違禁藥品和有害化學物質的違法行為,嚴厲查處在飼料生產經營和使用環節非法和使用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質的違法行為。

4.推進漁業轉型升級。進一步強化以鯽魚、泥鰍、小龍蝦等為代表的名特優水產品養殖,突顯優勢品種和品牌;在保和鎮馬蹄灣村開展220畝水產智能化現代漁業養殖示范;大力推廣微生物制劑調水防病技術、底質改良技術、微孔增氧技術等在生產中的應用;以保增項目、菜籃子項目、合作社示范項目、水產發展項目等項目為帶動,大力支持基礎設施改造。

5.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經營方式引領作用。會同農經等部門,積極培育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支持發展新型農業服務主體。積極打造“蜜柑”品牌,鼓勵農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申報“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會同旅游局等部門,結合幸福美麗新村建設,依托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大力發展以休閑度假、旅游觀光、養生養老、創意農業、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等為主的休閑農業,爭取2016年培育規模旅游點6個。有規劃地開發休閑農莊、鄉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駕露營、戶外運動等鄉村休閑度假產品。

(二)落實惠民政策和產業扶貧工作,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

6.落實農業補貼政策。嚴格落實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農業補貼政策,采取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等多種宣傳形式,將政策宣傳到村到戶,讓農民充分了解政策精神實質和主要內容。同時加強培訓,明確補貼對象、申請條件和操作方式等,確保各項補貼政策落到實處。

7.扎實推進特色產業精準脫貧。強力推進我局聯系的4個貧困村脫貧攻堅工作,整合涉農項目,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實施貧困村發展特色產業促進精準脫貧的實施方案,謀劃具體支持政策。充分發揮農業行業優勢,大力實施“一村一品”強村富民工程,積極推進村企對接。安排科技人員深入貧困村開展“一對一”的技術扶貧“五個一”行動:協助貧困村編制一個農業產業扶貧規劃,積極推廣一批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幫助培育一批農業科技示范戶,指導培育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助推發展一個主導產業。

(三)強化農業技術裝備和條件建設,夯實現代農業發展基礎

8.實施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結合我區主導產業發展,組織縣級專家組向農民遴選推介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以家庭農場主、農民專業合作社領辦人、新型職業農民等為主要對象,遴選培育具有一定文化程度、業務水平較高、樂于助人的農戶作為科技示范戶;從區、鄉兩級農技人員中擇優選聘技術指導員;開展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建設;開展基層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

9.組織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認真編制實施方案,擇優確定培訓基地,科學分解培訓任務,組織培訓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社會服務型等新型職業農民。

10.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努力加大對農機化的投入,重點補充耕種收作業機械數量,著力農機專合社建設,?力組織跨區機械化作業;引進推廣新型節能提水抗旱設備,廣泛應用新技術、新產品推動電灌站建設改造的技術進步,在全區建成5處無人值守、人工智能控制、實現遙控兼具防盜守護功能的智能化提灌站。

(四)加強農業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11.加強農業資源高效利用。實施2015年度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基本口糧田建設項目;做好全區62個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國家控制點的樣品采集與日常維護,建設標識柱;嚴格實行休漁禁漁制度,加強轄區內漁業船舶管理;

12.實施種養結合循環農業。在新場鄉油草堰、皂角、楠木等村發展稻鰍種養模式,通過進一步的試驗示范,找到適宜區生態環境的稻鰍種養技術。

13.繼續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我區“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通過技術推廣、農企合作、采樣化驗與田間試驗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面積60萬畝;緊緊圍繞全區農業中心工作,在現代農業示范區、大型農產品生產基地、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大力推廣病蟲綠色防控、農藥減量控害等技術;建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對24家畜禽規模養殖場開展畜禽養殖面源污染整治工作;依托省農村生態環境治理項目,建設新村集中供氣208戶。

(五)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動物疫病防控,提高農業生產風險防范水平

14.完成生豬定點屠宰場資格審核清理。繼續對生豬定點屠宰企業進行全面清理,嚴格準入管理,依據審核清理標準進行審核清理。加強對全區生豬定點屠宰專項清理工作的督促檢查,嚴厲查處并糾正違規做法,確保清理整治工作落實到位。

15.全力推進依法治種。加大打假護權力度,加快發展現代種業。嚴厲查處生產經營假劣種子、無證生產經營、未審先推、跨區域銷售、包裝標簽不規范等違法行為,尤其是大小春在種子生產、銷售、使用高峰期加大檢查力度,嚴厲打擊生產、經營假劣種子的違法行為。

16.加強和規范動物檢疫工作。重點對26個規模豬場實施強制免疫疫苗現金補貼深化試點,與試點豬場簽訂疫病防控責任書。扎實開展了以強制免疫為主的集中防疫、仔豬騸割的基礎免疫和常態化的補免工作。區、鎮(鄉)、村三級防疫網絡體系逐步健全,病死生豬無害化處理補償機制、畜禽免疫反應補貼機制、免疫抗體監測機制和信息管理工作不斷完善,加強重大疑似疫病的診斷與處置工作,強化豬鏈球菌病防控技術示范,開展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保障全區清潔無疫。

17.加快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能。重點整治上市銷售的假冒、偽造、超期及超范圍使用“三品一標”標志等違法行為。對不符合“三品一標”標準的企業及產品,及時堅決退出,督促生產企業依法正確使用“三品一標”標識和農業生產投入品。

18.強化農業安全生產和應急處置。進一步落實屬地管理責任,落實管行業必須管安全責任,落實企業經營主體責任,扎實推進“平安農機”“平安漁業”“平安農能”建設,建立健全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健全完善農業應急體系,加快建設自然災害應急管理機制。

局屬各單位要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三區一樞紐”建設,圍繞綠色生態、特色效益、休閑創意農業三個產業發展方向,著力建成成渝綠色果蔬供給區、空港有機農產品輸送區、農產品精深加工區、休閑觀光農業示范區,加快推進我區農業現代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