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閑散青少年現狀調查和教育管理對策
時間:2022-03-29 05:39:00
導語:社會閑散青少年現狀調查和教育管理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區社會閑散青少年(本文所指的閑散青少年是14-25周歲處于“三失”的群體,即失學、失管、失業狀態的青少年,包括在京住半年以上的來京青少年)犯罪逐年增多,已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認真剖析社會閑散青少年的犯罪現狀及其犯罪原因,研究其發生發展規律,對預防和遏制社會閑散青少年犯罪,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結合**區實際,就全區近三年來社會閑散青少年犯罪情況進行了廣泛調研和系統分析,以探索規律,尋求對策。 一、我區青少年犯罪的現狀及規律特點
2003年至2005年上半年,全區涉嫌犯罪人員總數為3272人,涉案青少年1306人,占39.8%。其中女性111人,占涉案青少年總人數的8.5%;男性1195人,占91.5%。近三年來的數據顯示,我區青少年犯罪主要呈現出以下四個特點:
(一)從發案人數比例看,呈逐年遞增趨勢。據統計,2003年全區青少年涉嫌犯罪479人,2004年全區青少年涉嫌犯罪520人,同比上升8.6%;2005年上半年全區青少年犯罪307人,比2004年同期(213人)上升44.1%。
(二)從作案形式看,團伙犯罪比較突出。由于受自身的生理、心理條件和生活閱歷限制,社會閑散青少年在社會上容易形成“小團體”,相互影響,其中一人有犯罪意識,就可能形成共同犯罪,如:結伙搶劫、結伙偷盜等。為了實現犯罪目的,他們相互利用,隨機組合,規模不斷擴大。這種團伙犯罪,犯罪能量大,活動范圍廣,蔓延速度快,社會危害性極大。
(三)從犯罪類型看,主要涉及盜竊、搶劫、敲詐勒索、傷害、尋釁滋事等罪行。在2003至2005上半年的涉案青少年犯罪中,盜竊案共424人,占32.6%;搶劫案共225人,占涉案總數的17.2%;傷害案共145人,占11.1%;尋釁滋事案共121人,占9.3%;敲詐勒索案共52人,占4.0%。這五類案件占青少年犯罪的74%。特別是侵財類案件比例高,盜竊、搶劫、敲詐勒索案件占青少年犯罪的53.7%。且一旦得手,行為還具有連續性,所得贓款主要用于揮霍。
(四)從涉案人員的職業分布看,無業人員和農民所占比重大。2003年至2005上半年,涉案的1306名青少年中,無業人員668人,占總數的51.1%;農民518人,占總數的39.7%;學生58人,占4.5%,其他職業62人,占4.7%。無業人員中多為失學又找不到工作的青少年。這些青少年在多種因素的誘惑下,往往從事搶劫、盜竊、等違法犯罪活動,有的甚至鋌而走險,進行綁架、殺人等嚴重暴力犯罪。
二、社會閑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及其社會危害小陳老師工作室出品
社會閑散青少年處于家庭不管、學校不管、沒有工作單位的“真空狀態”。其犯罪的原因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社會問題,既有主觀上的,又有客觀上的;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經過分析,主要有家庭、學校、社會等因素。
(一)家庭結構失衡、教育方法失當。一是家庭教育不力,缺乏對孩子的正確引導。一部分青少年由于學習成績不好,在學校里常常受到老師及同學們的漠視,而父母忙于工作,沒有履行好監護職責,忽視對子女的教育,缺乏對孩子正確的管教和引導,不能及時發現和糾正子女的不良行為,導致子女放任自流,一步步地滑向違法犯罪的深淵。二是家庭結構失衡、削弱了家庭的教育職能。父母離異、家庭不和或對兒女缺少愛撫和管教,都可能會使青少年成為社會閑散人員,他們沒有一技之長,吃不了苦,其為生活所迫或為享樂而實施犯罪,或者成了犯罪分子利用的工具。司法實踐證明,單親家庭或不和睦家庭子女的犯罪概率是正常家庭的二倍。三是家庭成員的不良影響。一些家長自身言行不端、品行不正、素質低下,把自己不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帶入家庭生活,對子女的成長產生誤導,甚至公然唆使子女違法犯罪。
(二)學校法制教育滯后、管理不善。一是學校教育體制不完善,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質的培養,忽視對“雙差生”的耐心幫助,使這部分學生自暴自棄、悲觀失望,產生抵觸心理和厭學情緒,過早地步出校門、流向社會,走上違法犯罪道路。二是學校管理不善、法制教育弱化。有些學校法制教育流于形式,達不到預期目的,使一些青少年缺乏法制觀念,對外界不良影響缺乏識別和抵制能力,自覺不自覺地誤入歧途,墮入犯罪深淵。除此之外,有的學校不良風氣盛行,學生素質低下,容易形成交叉感染。
(三)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由于社會閑散青少年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未成熟定型,缺乏辨別是非、自我控制能力,思想和行為往往帶有片面性、盲目性和沖動性,加上學校、家庭、社會缺乏有效的引導,使部分社會閑散的青少年容易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不良影響,價值觀產生扭曲,當他們的欲望因種種條件的制約而無法滿足時,又不能用理智去調整和控制,遂將低級的生理需求和物質需要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從而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變成危害社會的犯罪群體。同時,隨著社會形勢的發展變化,也出現了社會閑散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客觀因素:一是媒體和網絡逐漸成為青少年犯罪的催化劑。大眾傳媒、非法出版物以及網絡所描述的暴力、兇殺、色情的情節已無形中起到了教唆青少年犯罪的作用;二是社會流動性大,控制功能弱化。人口流動量日益增大,人戶分離情況大量存在,給社會閑散青少年的幫教和管控工作帶來被動和難度;三是就業壓力促使一部分失學青少年成為了社會閑散人員。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失學青少年很難找到工作,即使找到工作的,大多數從事的也是體力勞動,一般收入也不高,很難達到他們所追求的物質享受目標,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失學青少年成為失業閑散人員,他們好逸惡勞、游手好閑,在社會上游蕩,給社會治安帶來很大的隱患。小陳老師工作室出品
(四)社會閑散青少年的社會危害。社會閑散青少年對社會產生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他們已走向社會卻又游離于社會組織之外,城鎮幾乎沒有什么組織去管教他們,尤其是外來人口中的閑散青少年更是如此,形成了管理教育的空白點。而且青少年處于身心發展極不平衡階段,其認識結構、情感結構、理智等方面均未達到成熟指標,他們模仿性強、自控力差,抵抗不良誘惑的免疫能力相當脆弱,一旦遇到外界因素的刺激,很容易作出越軌舉動,實施違法犯罪。如果家庭、學校、社會再不重視對這批人的教育管理,他們很可能成為犯罪的“后備軍”。
三、預防社會閑散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對策
社會閑散青少年涉嫌犯罪日益突出的社會現象,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重視和關注。如何有效動員社會力量,采取有力措施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已經提到了我們的工作日程上。
(一)第一道防線:把好家庭關。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細胞,任何一個青少年犯罪,家庭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遏制青少年犯罪,首先要從家庭抓起。有關部門可與青少年家庭簽訂防止犯罪的責任狀,明確家庭、父母對子女的教育責任,鞏固家庭教育這個堡壘;同時,健全對父母或監護人處罰的法律規范,加大力度懲處行使未成年人監護權不力的父母,以督促父母(監護人)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二)第二道防線:充分發揮學校的教育防范作用。一是加大教育投入,盡快普及高中教育,最大限度地減少初中升高中的失學率,使更多的青少年能夠在適齡階段更廣泛的被納入教育系統,接受學校的教育,而不是被排斥在學校外成為社會閑散人員。二是學校有針對性的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心”、心理咨詢室,設心理輔導教師,結合常見多發的青少年違法犯罪,對不同年齡的青少年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犯罪教育,從而使青少年在校生的心理問題能得到及時的發現與矯治。三是投資建造一些特殊學校,諸如少年管教所等,對一些失足少年,家里無人管的孩子進行封閉式的教育。犯罪青少年一般不宜關押在看守所或勞動教養所,而應在特殊學校里進行封閉式教育。實踐證明,青少年一旦涉嫌犯罪被關押在看守所,不僅不利于對他們扭曲的幼稚心靈校正,反而適得其反,凡是少年時在看守所關押過的,以后非常容易成為看守所的“??汀?。
(三)第三道防線:加強法制宣傳。根據當代青少年學習各種知識的途徑不斷增多、社會知識傳播手段呈現擴散性的特點,積極利用多種傳媒工具,采取生動活潑的形式,深入宣傳社會主義法制,增強其法制觀念,提高其自控能力。公安、司法機關應深入開展普法宣傳,加強對《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普法學習,把有關青少年保護和預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落到實處,形成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氛圍。同時,進一步完善法制副校長制度,采取派出所領導或民警擔任部分中小學校的法制副校長、上法制教育課的形式提高青少年的法制意識,繼續發揮公安機關在法制教育中的作用,從學生時期抓好法制的宣傳教育。2004年,我分局共有31名派出所民警在中小學校擔任法制副校長,授課67次,其中6名被評為2004年度優秀法制副校長。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基礎上,**公安局要求內保處、各派出所要進一步規范和落實法制副校長制度,每月到學校講一次法制課,切實提高在校學生的法制意識。小陳老師工作室出品
(四)第四道防線:加強幫教工作。一是加強對失足未成年人的幫教工作,爭取將有偷竊、打架斗毆、淫亂、吸毒等不良行為和經公安機關打擊處理的青少年全部納入幫教范圍,消除空白點,逐人落實以社區民警為骨干、社區居委會、學校、單位和家庭相結合的“多位一體”幫教力量,開展法制教育,力促轉化。要充分發揮和拓展少管所和勞教所的職能作用,對失足青少年堅定不移地進行教育、挽救和感化,要依靠多方力量,把打擊犯罪同預防犯罪結合起來,懲辦與教育結合起來,有效防止他們向慣犯、累犯和重刑犯發展。二是強化重點人口管理,服務現實斗爭。在工作中,重點將家庭經濟條件較差,家庭存在變故及在學校內學習成績較差或輟學在家,日常主要在網吧、游戲廳等地成伙活動的青少年建立起規范的檔案記錄,以錄入人口信息、清理整治娛樂場所等方式,將該部分重點人員指紋、體貌特征等信息錄入數據庫中,建立情報資料人員檔案,一旦發案,立即進行查詢比對,縮短偵辦時間,及時有效進行打擊。三是加強暫住人口管理,特別是要加強暫住人口子女的管理。近年,隨著我區經濟的飛速發展,外來人口大量增加,而其對子女教育很少。因此加強暫住人口及其子女的教育管理,已成為新的課題。要加強對流動人口落腳點和活動場所的統一管理,對居住集中的流動人口定期上門開展法律咨詢,宣傳有關法律法規。教育部門應將暫住人口子女納入教育的范圍,降低適齡青年的輟學、失學率,使他們向良性教育方面發展。
(五)充分發揮社會綜合治理作用,達到標本兼治。加強對社會閑散青少年的教育管理,預防社會閑散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核心,是在區委、區政府的組織領導下,各有關職能部門通力合作,逐步形成五個方面的合力,實行綜合治理。一是形成教育和保護的合力,把對青少年教育和保護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不斷促進、提高教育和保護的效果。二是形成優化社會環境的合力,整頓社會風氣,最大限度消除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因素,為青少年創造良好的生活、娛樂環境。三是形成廣開就業門路,拓寬就業渠道,創造就業機會的合力。四是形成嚴格執法的合力,各職能部門嚴格執法,對違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責任,對不作為的職能部門要嚴肅處理。五是形成監督的合力,不斷完善各項監督制度,暢通監督渠道,形成人大、政府、政協、紀委監察全方位的監督網絡,使各個職能部門都置于全面而有效的監督之下。
預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項系統工程,學校、家庭、社會必須共同關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采取多種有效措施,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進一步凈化社會風氣,創造積極健康的社會環境,把青少年的思想引導到積極向上的軌道上來,并讓他們學有所成,就業時有一技之長,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做出更大的貢獻。
精品范文
1社會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