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效能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
時間:2022-03-30 11:03:00
導語:實現效能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效能建設
行政效能就是生產力。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推進,區域之間的競爭實質上已經演變為發展環境的競爭。誰能率先營造一個與國際接軌、人們普遍向往的良好發展環境,誰就能抓住先機,率先贏得發展。而營造良好的區域經濟發展環境,行政效能建設是根本途徑。要實現行政效能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需從以下兩個層面入手。
從理念層面必須強化四種觀念
抓住一個核心,即變“官本位”為“民本位”,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叭齻€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作為行政效能建設的主體——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必須要樹立“公仆”意識和“群眾”觀念,變“官本位”為“民本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決定了我們的機關工作人員必須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人民的主人,更不能是人民的老爺。因此,我們工作的出發點應當是為人民做貢獻,為群眾謀利益,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只有樹立公仆意識、群眾觀念,盡力為人民群眾多辦事辦好事,才能取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信任,才能樹立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才能真正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圍繞一個軸心,變“無限政府”為“有限政府”,做到簡政放權,減少干預。行政效能建設要堅持辦事效率和辦事程序的統一,在行政效能建設中,我們強調提高效率,主要是為解決一些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辦事拖拉,遇事扯皮等效率低下的問題,但更重要的是政府機關要加強宏觀調控,簡政放權,減少干預,變“無限政府”為“有限政府”。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突出一個中心,變“管理型”為“服務型”,做到轉變作風,優化服務?!叭罕娎鏌o小事”。作為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時刻要有“服務”意識,心里要有老百姓,要轉變作風、優化服務,做到寓管理于服務之中,變“管理型”為“服務型”。
緊扣一個重心,變“隨意型”為“依法型”,做到依法行政,規范執法。依法治國、依法行政是當今民主政治社會的主流,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法制無法無天。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的法律制度不斷完善,法治觀念日益深入人心。但是,在各級政府和機關工作人員中依然存在法制觀念淡薄、不依法行政、不依法辦事的現象。這種現象不僅影響政府的效能,而且影響政府的形象,更影響到黨群、干群關系。為此,要嚴格做到依法行政、規范管理,變“隨意型”為“依法型”。
從操作層面必須做到三個堅持
堅持改革拉動,為區域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創造體制機制性條件。一要不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努力形成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與世貿組織規則相接軌的行政審批體制,深化便民服務中心的建設工作,培育和規范社會中介組織。二要積極推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疏通干部進出渠道。進一步完善國家公務員制度。嚴格干部管理任用制度,減少委任制,擴大選任制,完善票決制。三要逐步完善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真正實現“收支分離”。嚴格按照中央關于財政體制改革方面的有關規定,認真落實新政策、新制度,努力實行收支兩條線。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堅持制度推動,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平臺。行政效能建設需要和依靠有關制度作保障,才能體現其公平性、持久性、規范性和科學性。一要完善行政決策制度,實現科學化。決策的績效是最大的績效,決策的失誤則是最大的失誤。要完善決策規則,實行決策前的論證制、決策中的票決制、決策后的責任制。凡是政府的決策都要符合法定權限和法定程序,以避免決策的隨意性和不科學。二要完善機關辦事制度,實現公開化。大力推行政務公開,提高政務透明度,保證一切行政行為都在陽光下操作。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步伐,探索推行網上申報、網上注冊登記、網上審批、網上招投標等辦公方式,以科學合理的辦事流程、現代化的工具和手段限制公職人員的自由裁量權,保證行政決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三要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實現規范化。行政機關要科學配置管理資源,優化機關管理要素,合理劃分各個崗位和各個環節的事權,做到職責明確,關系理順,制約有效,以提高行政機關的工作效率和整體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