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北侖中學掛職總結

時間:2022-08-20 05:31:00

導語:赴北侖中學掛職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赴北侖中學掛職總結

二00八年三月二日,教育局領導將我們送到寧波北侖,長江中學朱校長把我和劉棋接到長江中學,總務處王主任把我倆安排在實驗樓的工作室。我倆就處在鬧市,居之陋室,室中無電腦、無電視、無插座,一桌、一椅、一書、一筆,一盞孤燈,倆心相伴;無聲訊之擾,無視頻之亂。從此又重溫莘莘學子的學習生活。我讀《論語》,讀他人論《論語》。有人把孔子當作圣人,請他當心理醫生。李零教授認為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個出身卑賤,卻以古代貴族為立身標準的人;一個好古敏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傳遞古代文化,教人閱讀經典的人;一個有道德學問,卻無權無勢,敢于批評當世權貴的人;一個四處游說,替統治者操心,拼命勸他們改邪歸正的人;一個古道熱腸,夢想恢復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無奈,唇焦口燥,顛沛流離,像條無家可歸的流浪狗。不同的聲音激起我去思考。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蔽译m不能談論治理天下這樣的大事,但行走在孔子的《論語》的字里行間,也讓我受益匪淺。

《論語》中對于教育思想方面的內容對我啟發很大。在教育對象的選擇上,他主張“有教無類”“有教無類”,不分貴賤、賢愚,機會均等。用今天的話來說,教育公平。在教育的方法上,孔子主張“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反,則不復也”、“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己”“因材施教”,重視“循循善誘”,“循循”是有條有理,有板有眼;“善誘”是善于引導學生提問,針對問題講話。學分兩方面:“文”是書本知識,要廣泛:“禮”是行為規范,要簡單。在教育的培養目標上,孔子認為進行教育的目的除了用仁義禮凈化人們的靈魂,協調人們的社會行為之外,其重要的目的在于培養具有仁義之心的“仕”、“君子”,以為當時的社會服務,這就是他著名的“學而優則仕”的思想。

讀孔子的《論語》,讓我重溫學習理論,如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鬃诱J為追求學問首先在于愛學、樂學,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敝v了學習方法,提出了“學”是“思”的基礎,“思”又能使“學”不斷深化和擴大,闡明了學和思的辨證關系,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學思結合。如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除了教學,孔子關于做人也有自己的獨樹見解。他強調做人要正直磊落,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在孔子看來,一個人要正直,只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們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僥幸而避免了災禍。他還強調做人要重視“仁德”。這是孔子在做人問題上強調最多的問題之一。在孔子看來,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處于第一位的??鬃诱f:“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庇衷唬骸叭硕蝗剩缍Y何?人而不仁,如樂何?”這說明只有在仁德的基礎上做學問、學禮樂才有意義。做人還要重視修養的全面發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即: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幫助別人辦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與朋友交往是否講信用了?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溫習了呢?強調從自身出發修養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孔子強調做人還要重視全面發展。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敝挥羞@樣才能真正地做人。

總之,《論語》博大精深,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將繼續行走在《論語》的字里行間,追求教育的真理。

讀《給教師的建議》,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做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饑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大海,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我想,今后,讀書將成為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教育理論大師,本書針對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像與教師面對面地進行交流一樣。盡管現在的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但蘇霍姆林斯基那閃光的教育思想,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讀過此書后,你一定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本書一開始就提出了這樣一個讓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為什么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干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是這些同學們太笨,還是他們上課沒有專心聽講,還是應該從我們教師自己身上找某些原因?其實,學生學習也是在從事一種腦力活動,本書中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有的孩子能打20桶水卻不費吹灰之力,而有的孩子只打了5桶水也累得筋疲力盡了;同樣一道題,有的同學只需5分鐘就能解答出來,而有的孩子需花半個小時以上,腦力活動和體力活動一樣,也應因人而異,個別對待。對后一種孩子應以特別的關照,了解他們的日常生活習慣、脾氣、家庭背景等原因,從而在課堂上為不同的學生創造設計出能發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這也是教學和教育的目的之所在,讓他們真正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樂趣,讓他們也感覺到自己也是在一點一滴的進步中。要做到這一點,確實不是很容易的。它不僅需要教師付出辛勤的勞動,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藝術,就像蘇氏在文中提到的那位數學教師的數學課。

教育是一種精神活動,也是一種腦力勞動,只有當教育者走進受教育者的心靈的時候,教育的價值才能真正體現出來。

我讀王榮生、竇桂梅、王尚文、李鎮西……,我讀《人民教育》、《語文學習》、《語文教學通訊》、《中學語文教與學》、《語文教學研究》、《小說月刊》、《心理健康教育》。通過讀提升了我的專業水平。

在長江中學學習感受頗深的是學校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促進教師與學生的發展。

一、朱校長認為發展就是要促進教師、學生共同成長。他說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學校的培養,因此學校必須具有促進教師成長,培養教師成為優秀教師的制度文化。要盡可能多地為教師提供成功的平臺。教師可能不是最精彩的,但一定有他最優秀的一面。學校要容教師之短、揚教師之長、待教師以情、激教師之志。名校造就名師,名師發展名校;師以校名,校以師名;生因師名,師因生名。幫助教師成功,就是學校成功,也就是學生成功。例如長江中學的評先進個人,首先評出先進年級組,然后在先進年級組里評出先進教研組,第三在先進教研組里評出先進個人。朱校長說,這樣評選出來的先進才是真正的先進,因為它首先是要具備團隊的先進,個人的先進也就是團隊的先進。

朱校長認為學校的一切工作,最終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學生的發展是學校的出發點和歸宿。學校把“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作為核心理念。基于此,他們從“文化教人如何做人,知識教人如何做事”的和諧思想出發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

他們以學生實踐為主體,夯實德育。朱校長說德育是學校教育的根本性教育,必須以實際生活為基礎。沒有實踐的德育,必然是空洞的;沒有感情體驗的德育,必然是缺乏生機的。他們通過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及國旗下演講、“弘揚愛國主義”讀書報告、觀看愛國主義題材影片,以及開展“親情對話”、“成長心連心”、“孝敬日”、“爭當義務小交警”、文明禮儀崗、學雷鋒、軍訓、青年志愿者服務、社會調查、勞動技術課、“愛心捐助”等主體實踐活動,學生把道德行為上升為一種主動的行為習慣,從而增進了學生德育工作的實效性。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師生和諧打下堅實的基礎。

他們以學生發展為本位,提升智育。朱校長認為學校最重要的是要給予每個學生以充分的選擇機會和發展空間。他們倡導“教為學服務”的理念,堅持“夯實基礎、培養能力、發展個性、提高素質”的教學原則,體現出重基礎、重能力、重特長、重素質、重做人,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主體性的“五重一主”教學特色。他們積極開展探究式教學、創新思維教學、主體情境教學、學法指導等教學實驗,引領教師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情感交流、人際合作、主動參與和探究學習的課堂氛圍,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1、在積累問題中培養創新能力,積累問題的目的就是要培養、發展學生的批判精神和批判意識。在教育教學中讓學生善于發現已有知識的缺點和不足善于用懷疑和批判的眼光來看待事物;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善于給學生提供問題。2、在解決問題中培養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保護人的天然好奇心和探究自然興趣,使之不遭到壓抑和破壞;培養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注重追求自身的人生價值和生活意義,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3,培養學生選擇目標的鑒別力。培養學生高度的自我意識,使學生了解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了解自己的實際能力和素質,進而對自己作出客觀、準確的評價。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周圍的社會環境,讓學生了解社會的需要。4、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培養思考力,傳授活的知識,其目的在于使學生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知道結論是如何得出的,如何被發現的,明白怎樣從事實過度到結論,怎樣從經驗轉化到理論觀念。在積極的思考過程中實現個人思考力的升華。5、在研究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洞察力,培養學生在研究問題的過程中的洞察力,問題總是發展變化的,這就需要學生有很強的洞察力。通過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來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朱校長認為發展要注重人的需要。注重人的需要是發展的基礎。需要是人的本性,滿足人的需要就是順應人性,注重人性。朱校長說眾所周知,馬斯洛的需要理論是一個由低到高的層次整體,它們相互之間的關系是:只有當較低層次的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以及自我尊重需要)得到適當滿足時,才會持續不斷努力,學生才會有更高的追求。因此發展要注重學生的需要。朱校長認為注重人的需要要做好幾個方面的工作:(1)切實理解學生個體心理和學習需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的學習需要。

他說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法國老太太種植了一大批葡萄,成熟時,因年邁無力料理,她寫了一個告示:只要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5法郎,就可以隨意摘一籃子葡萄上路。起初她很擔心銷路不好,可想不到與其它賣主相比,總是她的葡萄最先賣完。她這種給人自由,任其選擇的做法使外出散心的世界建筑大師格羅培斯深受啟發,他最近正為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方案而大傷腦筋。于是他立即回去讓人在樂園里撒下草種,提前開放,再按游人在小草上踩出的寬窄不等的痕跡鋪設了人行道。當年的國際園林建筑藝術研討會上,迪斯尼樂園的路徑設計被評為世界最佳設計。

法國老太太和格羅培斯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為他們為客人們創設了一個自由寬廣的空間,任其選擇。這對我們每個從事教育工作的人都有著深深的啟迪:新的教育理念倡導要給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的學習需要,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獨特的、獨一無二的世界?!边€有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兩個學生跟老師學下棋。一個很認真,一個心不在焉,被窗外嘰嘰喳喳的小鳥所吸引,常常對小鳥徒手做出射箭的姿勢,屢教不改。結果,認真的學生成為有名的棋手,開小差的學生一事無成。

如何解讀這個故事?

大多數人說,這是在教育學生學習要專心致志。

從尊重個體差異的來說,為什么不讓喜歡射箭的孩子射箭?也許他能成為這方面的高手呢!

朱校長說我們的教育教學不能搞“統一化”,要切實理解學生個體心理和學習需要,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和諧環境。于是,我們要為那些“喜歡射箭的孩子”搭建了各式各樣的舞臺。學生的個體差異還表現為認知方式與思維策略的不同,以及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教師要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教學中要鼓勵與提倡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2)接納學生,滿足學生的歸屬需要。歸屬感是一個強大的動力因素,而接納是最有效的激發方式之一,他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自尊、適應及其他健康品質。接納需要要有寬容精神,寬容精神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吨芤住だぁは髠鳌吩疲骸暗貏堇?,君子以厚德載物?!薄袄ぁ?,就是順的意思。“載物”,就是包容萬事萬物。寬容精神體現在人與人的關系上,就是要有愛心??鬃诱f:“仁者,愛人?!焙螢椤皭廴恕蹦??從積極方面說,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睆南麡O方面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蘊含著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相互尊重、共同發展的思想追求。寬容精神表現在文化問題上,就是要“和而不同”,“兼容并包”。(3)培養學生選擇和履行職責的能力,滿足學生有關權力和自由的需要。許多學生都渴望承擔責任、自主和獨立,同時也想擁有參與、選擇積極活動以及與老師共享管理的權力。因此,教師要通過為學生提供選擇、與學生一起制定管理規范、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等方法滿足學生有關權力和自由的需要。注重學生的自主管理。教師要提高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在學校管理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權,對學生的管理進行有效的指導,讓學生參與到管理中來,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事是本人的事,學校管理也是自我的管理,學生本人也是學校的管理者。(4)尊重每一位學生,滿足尊重的需要:在中學階段,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思想境界,人生觀、價值觀都尚未形成的活生生的生命個體,要把他們培養成全面發展的適應時代改革的新時期人才,就必須堅信尊重是最好的教育。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情感,把個性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師的每一次尊重與寬容都會使學生終生難忘,都會促使他去思考,在思考中做人,在思考中做事。“沒有尊重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朱校長認為教師必須要首先尊重學生。他說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尊重需要是與生俱來的。實踐也表明:只有教師尊重學生,學生也才會尊重教師。注重需要它能使師生找到人生的平衡點,使師生有情有味,使教師和學生的心貼得更緊,情結得更深。

三、朱校長認以人為本是發展的本質要求。在學校里,學生、教師、家長都是發展的重要因素。用先進的教育思想來激活這些因素,并使他們有機地融為整體,才能促進師生的發展。

朱校長認為以生為本是的促進師生的發展根本。教師的一切教育活動都要遵循“以學生為本”,牢固樹立“培養發展的人”的教育理念,改變那種“教師為分數教學”、“學生為考試學習”的做法,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和諧的課堂和和諧的校園里成長,從小培養學生和諧的心理、和諧的人格。教師在與學生的交流中,要做到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寬容、平等地對待學生。朱校長認為新課程下教師不能因為片面追求平等,而弱化自己在學生管理中的作用。師生交往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其“平等中首席”的作用,積極和學生進行交往,贏得學生的尊重,樹立教師的威信,這樣在學生管理中學生就能做到“親其師而信其道”,使學生走進由它律到自律、由自覺到自主的和諧。朱校長認為同學之間應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激勵、互相學習、平等互助、共同進步的新型同學關系。一個學生在校度過的時間是比較長的,他只有與教師、同學建立良好的關系,保持一個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感、歸宿感,才有利于自己的進步與成長。

朱校長認以教師為本,是學校發展的著力點。有了教師這個“本”,才能更好地以學生為本。學校努力建立起發展的學校文化,使之具有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朱校長認要做到這一點,學校就要建立起一支和諧的教師隊伍。學校不但要關注教師的物質待遇更要關注教師的精神待遇。教師需要政治上的高度信任,需要工作上的大力支持,需要對他們扎實工作的認可。學校領導的一句問候與贊許,一次熱情的幫助與支持,往往能夠使教師情緒、情感、心態、心境等出現積極狀態,其工作的熱情與效率必將提高。每一名教師都有著不同的專長與個性,學校要使每一名教師都有用武之地,不要墻內開花墻外香時,他才成了人才。

朱校長認為以教師為本,要建立充滿活力的制度文化。學校制定以激勵教師出成績、作貢獻為主要內容的制度文化,使教師的辛勤勞動得到尊重,創造才能得到激勵,工作成果得到肯定。制度以人之長為主要內容,加強正面引導,增強教師的競爭合作意識。

朱校長認為人人“自我正本”是發展的基石。教育者在構建發展過程中,首先要使自己成為發展因素,要為人表率,自我正本。這是人人都應遵循的基本要求。“自我正本”要求我們要加強自我修養,用真情實感、真才實學、真知灼見去真實地面向學生,面對教育工作。教師的言行、情感、學識,直接影響著學生。朱校長認為教師修養的高品位,必將產生教育的高質量?!白晕艺尽币笪覀円訌娮晕艺{控,用向往美好、向往崇高、向往幸福的人格魅力去引導教育學生。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成為學生人人喜愛的教師。“自我正本”要求我們要加強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