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城鄉綜合配套總結

時間:2022-11-02 06:06:00

導語:統籌城鄉綜合配套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統籌城鄉綜合配套總結

按照**縣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辦公室《關于報送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半年工作總結的通知》(足統籌綜[**]4號)要求,我委進行了認真的總結,現將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嚴格控制農村人口過快增長

要控制農村人口的過快增長,首先是盡快解決農村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和養老保障、醫療保障問題,這三個保障目前已有最低生活保障和農村合作醫療正在逐步解決,而養老保障問題尚未進入議事日程,只有這三項保障解決了,才能解決農民“養兒防老”、“多子多勞多掙錢”的傳統生育觀念。目前政府財力有限,我們首先從實行了計劃生育的家庭推行,逐步擴大實現全覆蓋。其次是加大人口計劃生育工作依法行政力度,確保低生育水平長期穩定地保持下去。

二、積極轉移農村人口

我縣的城市化率遠低于其他發達地區的平均水平,因此將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還大有空間。關鍵是農村人口轉移進城后他們的住房、生活和教育來源問題。據調查我縣戶籍在鄉村的人口中,實際上有許多已常年居住在城市或集鎮,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已經有住房和生活來源,對凡是有居住條件的都應正式遷居城鎮,讓他們定居下來,只要不怕艱苦是能找到生活來源的,何況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多付出一點資金也是值得的,這部分人應退出農村承包地,給予恰當補償作為其養老保障資金。對在城鎮務工,有務工收入而無居住條件的,政府應在城郊務工人員聚居區修建廉租廉價房出租或出售給務工人員,讓他們安居樂業,并建立組織將流動人口組織起來,這些人員戶籍地的承包地應逐步隨居住的落實和戶籍變化而退出,退出的承包地,由政府出資買斷使用權,并用買斷資金給退地農民繳納養老保障。這樣將農村人口逐步轉移到城鎮,接受城鎮的現代文明和教育,同時將退出的農村承包地進行有償集約開發建設,政府也可收回買斷承包地這筆資金。

三、切實改造農村人口

農民教育問題仍是我們的一項艱巨任務,中國的問題在農村、在農業,最關鍵還是在農民,應采取一切措施、手段來改造農民,提高農民的素質。首先是加強農村基礎教育。國家應實行12年強制義務教育,取消高中、中職及以前教育的所有學費、書本費和一切雜費。并實行強制教育,高中中職未畢業者一律送學校強制學習直至畢業。其次是對現有成年勞動者進行技能培訓,每人必須掌握1—2門專業技能,并頒發專業技能證書,無論是外出務工還是在家搞種植業、養殖業都必須具備專業技能,所有招工用人單位或行業必須驗證用人。所有培訓發證都應實行全免費培訓教育。第三,鼓勵外出務工并學習技能,對務工掙錢又學到一技之長的或就地在企業、種植業、養殖業去找工做,邊做工邊改造自己,學到經驗和一技之長的應給予發證并獎勵。

四、鼓勵直換農村人口

在鼓勵農村人口向城鎮流動轉移的同時,又要鼓勵城鎮人口、退休人員、民營企業主、大中專畢業生、外出務工返鄉人員中有一定知識、技能,有資金、有思想、會管理的人到農村去,圍繞農村產業,發展農村經濟,創造社會財富,積累發展資本,開創自己的事業,實現人生價值,同時可以教育農民、培訓農民、帶動農民致富。如將外出轉移后的農村人口退出來的承包耕地、集體荒山、塘庫、果園、森林等承包租賃給這部分人集約經營,這部分人經營過程中吸收部分農村勞動力務工,這樣既發展了農村經濟,承包人也能掙到錢,吸收的這部分農村勞動力也能務工掙錢學到技能,還不外出擱荒自己的承包地,還能教育孩子、照顧父母。

五、改革農村政策機制,富裕農村人口

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富裕農村人口,既是發展農業,解決農村問題的需要,也是拉動內需,提高農村消費水平,繼而推動全國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國家不能坐等、我們也不要寄希望于農民在不到一畝地的土地上富裕起來,必須下大決定,在科技、資金、政策上狠下功夫。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城市、工業經濟都很脆弱,這個時期實行分田包產到戶,保持農業特別是糧食產量穩定,使我們手中有糧心不慌,專心抓好城市、工業經濟和經濟體制改革,這是非常正確的。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了今天,城市企業經濟改革發展取得了較大成績,就必須將黨和國家的注意力轉到農村、農業、農民上來,必須改革現有一家戶、分田單干(農業分田單干的發展力已到極限)的政策,加快推進集約化經營,投入科技、資金、物資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