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院長地震辦工作總結

時間:2022-06-23 08:32:00

導語:醫院院長地震辦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院院長地震辦工作總結

大家下午好!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0級特大地震,在阿壩、成都、綿陽、德陽、廣元等廣大區域造成巨大的生命安全與財產損失。災難突降,舉世震驚,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作為震區唯一的國家級大型綜合性醫院,沉著應急、科學組織、連續作戰,全力開展傷員救治工作,取得了突出的工作成績。截止6月23日上午10:00,醫院共接診地震傷員2710人,收治入院1838人,其中危重傷員1153人,ICU收治155人,完成手術1397臺次,住院死亡率1.25%。除完成了上述地震傷員的診治外,從5月12日至今,我院作為區域性國家級醫院,還完成非地震病員的普通門診203256人次,急診11357人次,入院治療10477人和4930臺擇期和急診手術?,F將抗震救災醫療救援工作總結匯報如下,這里凝聚著全院職工忘我的奉獻精神、高尚的職業操守、精湛的醫療技術、親密無間的團隊合作和包容百川的國際大協作,作為抗震救災的戰略支撐點,華西醫院集結了國內外最優秀的隊伍,我們共同創造了地震救災史中值得驕傲與紀念的一頁。

一、沉著應急,明確定位,科學指揮,保障救治

地震發生后,醫院的第一反應是保證手術間手術病人、全院4000余住院病人和5000余門診病人的安危,第一時間醫院和職能部門負責人分片區深入手術室、病房和門診等醫療場所,組織醫護人員穩定病人情緒,及時疏散病人。全院職工面對危險,堅守崗位,喊出了“病人在、醫務人員在”的口號,迅速消除病人恐慌情緒,保證了疏散工作的有序開展。ICU、病房危重病員及五十六間手術室的工作仍在原地進行,醫護人員沒有1人脫離崗位。強震之后,醫院不斷與四川省人民政府、成都市人民政府、省地震局核實震災情況并組織檢查業務樓宇安全狀況。在震后三小時內醫院已掌握:汶川地震類型為“主震余震型”,總體特征呈余震衰減趨勢;經建筑工程師核查,我院抗沖擊力七度設防、抗倒塌八度設防的全部醫療用房主體結構安全無損。確定樓宇安全后,醫院果斷決定各科室護送病人返回病房。院區內包括患者及家屬和職工,在地震疏散和震后返回中,3萬余人的行動,無一例傷亡,無一例糾紛。華西醫護工作者臨危不懼、沉著冷靜的職業素質,受到廣大患者及家屬的一致贊揚。

面對災害,醫院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成立了“5.12地震應急指揮部”,明確“舉全院之力,保障病人安全,挽救受災傷員生命”的任務目標,統一指揮醫療救援工作。在人員、設施、設備均無損害的科學依據下,明確我院為救治全方位響應角色和“三中心”的戰略定位:復雜危重傷員的救治中心、災區醫院的支援中心和省外醫療隊后勤保障中心。全院運行管理模式由日常狀態為進入雙軌制應急狀態,多部門通力協作,抗震救災醫療救援工作迅速啟動并在全院展開。

預計大地震發生后將出現大量傷員短時間內集中入院,醫院立即做出部署,集中調配資源:各科室緊急動員擇期手術病人和輕病人出院,每天都預留500張左右床位用于接受地震傷員,保證地震傷員都能夠住進正規病房病床;為保障大批骨傷傷員的救治,醫院及時騰出日間病房、眼科、耳鼻喉科、感染科和第一、第四綜合病房整建制地改變為創傷病房,交由骨科管理,將骨科原3個病房擴展為8個;手術室資源全力保證受災傷病員救治;全院各科室取消人員休假,干部24小時輪流值班,調整骨干力量向急診、骨科、加強監護病房、手術室集結支援;迅速組建抗震救災醫療隊,奔赴救災第一線;及時派出工作組,與一線醫療機構和成都市區各醫療機構溝通聯系,建立輕重傷員轉診機制,以加快床位周轉,保障有限資源最大程度地及時救治危重傷員;采供、藥劑部門立即多方征集、補充應急物資和急救藥品,24小時保障供應;實驗醫學、放射科等醫技科室設立專門團隊,保障受災傷員檢查服務;后勤各運行保障部門24小時維護正常運行,并針對可能出現的停電、停水制定預案,保障醫療業務的開展;保衛部門加強全院安全秩序管理,保障交通暢通;營養膳食科加大餐品儲備,調整生產服務流程,保障受災傷員、家屬和一線醫務人員膳食供應,……

科學指揮和資源集中調配,保證了在院病員的安全,保障了地震傷員救治工作緊張有序的開展,為地震傷員的救治提供了安全、舒適的治療環境和強有力的后勤保障。我院的受災傷員全部收入干凈、整潔的病房編制床位,從而保證了醫療質量,降低了醫療風險。

二、建立科學流程,創新救治模式,保障救治質量

1、再造流程,簡化手續,救治環節前移,建立綠色通道

為確保救治工作的質量與效率,地震發生當日,指揮部組織各科專家,研究制定了受災病人收治流程。在急診科設立現場指揮,集中急診醫學、骨科、神經外科、普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燒傷整形、小兒外科、重癥監護專家組成24個多科聯合救治醫療組分三班輪值救治傷員。地震傷員到達急診科后,每一組醫生立即對其進行傷情檢查和救治,傷口分泌物細菌學涂片、血常規和血液生化及影像學檢查前移急診現場,按照傷員的傷情屬性、輕重緩急和集中收治原則確定其收治科室,病情危重者直接收入ICU,需要緊急手術者直接進入手術室。科學合理的急救流程,為危重傷員的搶救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為保障救治率奠定了基礎。

2、統一收治,統一管理,統一隔離,嚴防交叉感染

5.12汶川地震受災地區多位于山區,道路被山體滑坡阻斷,病人無法在傷后12~24小時到達醫院,傷口感染重,甚至發生氣性壞疽,這與其它地區發生的地震有很大區別。面對嚴峻形勢,醫院在控制院內感染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措施:在急診室外的空曠地帶設立污染區,所有傷員進行細菌學涂片檢查、先期診斷和傷口處理,才送至急診分診區;對于臨床懷疑感染的病人,特設了隔離區域和單獨的感染治療室;在接收傷病員時要戴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必要時需換鞋、穿專用隔離服;每天進行傷員傷口分泌物細菌學涂片和血液、痰液等標本培養,及時發現耐藥細菌;醫院感染委員會、醫務部、實驗醫學中心、感染科、骨科、ICU、腦外科、胸外科、腎內科等多部門和多學科及時進行信息溝通,根據不同階段感染特點,多學科交叉融合進行全方位感染的防治。同時積極邀請香港、上海醫院感染管理專家進行實地考察和指導,對預防院內感染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自5月14日至26日,我院收治氣性壞疽疑似患者30例,其中病原菌培養確診者4例;分離出多重耐藥與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21例,其中16例系院外帶入,5例可能為入住我院后獲得,經過及時隔離和積極傷口處理,病情得到明顯好轉,沒有出現感染擴散情況。地震災后14天,我院沒有出現一例外傷性破傷風患者。

3、打破科室建制壁壘,以地震傷員為中心,醫生跟著病人走

我院骨科于1999年率先在院內實施“以病人為中心,醫生跟著病人走”醫療模式,醫生不固定床位,根據每位醫生的病人數量和周轉情況由科室調配病床,提高了醫療質量和病床使用效率。這一模式在此次救治地震傷員過程中得到了實戰檢驗。此次地震傷員主要收治在骨科、神經外科、ICU、腎病內科、小兒外科等科室,以地震傷員為中心,骨科、ICU、腎內醫生跟著病人走,打破科室行政建制壁壘,打破常規會診制度,傷員收到哪里,??漆t生就篩查到哪里,保證地震傷員第一時間得到專科處理,有效提高了搶救成功率。

4、多學科交叉協作,成為成功救治危重地震傷員的法寶

多學科交叉協作有利于集中多學科力量解決復雜、疑難問題,規范臨床診治路徑,提高醫療質量和減少醫療風險。在此次醫療救援中,由腎病內科、ICU、骨科、泌尿外科、實驗醫學科組成的急性腎功能不全床旁血液透析學組參照國內外經驗,對急性腎功能不全床旁血液透析制定了規范的路徑和指南,在擠壓綜合癥急性腎功能不全傷員的救治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腎病內科組成7個床旁血液透析治療組,分布到骨科和ICU,先后對47名傷員開展床旁血液透析治療(CRRT)479次;骨科安排1個醫療組負責所有外科室傷員骨傷??铺幚?;ICU主任帶隊,到每一個病房排查高危地震傷員,保證危重傷員及時轉入ICU;心理衛生中心和康復理療科組建立醫療組進入各個病房,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和功能康復訓練,有效地減輕了傷員心里障礙,促進了傷員功能康復。

5、應用新技術,提高治療效果,減少了并發癥

地震造成較多的肢體開放性損傷和骨折傷員,如何有效、快速和便捷地處理上述傷情成為決定其治療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地震發生的當天晚上,骨科主動出擊,與國內生產外固定器材和創面處理材料的廠家聯系,積極應用新技術、新材料開展傷員救治,提高了治療效果,減少了并發癥。外固定支架的應用,方便了開放性骨折換藥和二期創面處理,降低了感染風險,減少了石膏固定引起的肢體缺血和壞死,縮短了閉合骨折創面的時間;創面封閉負壓吸引材料的使用對促進創面肉芽生長,減少營養物質丟失和減少換藥以及避免交叉感染發揮了有效的作用。

6、總體把握傷員病情,重視內環境穩定,分階段實施不同治療

我院收治的5.12汶川地震傷員呈現老年人多(70歲以上傷員310人,占18.65%)、被重物壓迫時間長、沒有進飲進食、創面污染重等特點,很多傷員伴有高血鉀、低血容量、低蛋白血癥,如果只處理創面和骨折等外科情況,忽略從總體上把握傷員病情,將會出現致命后果,很多傷員甚至丟失生命。對此,我院對70歲以上傷員均進行床旁心電監護和血氧飽和度監測,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將傷員轉自ICU和呼吸內科治療;除緊急手術外,每名傷員手術前必須復查血常規和血液生化,要求血色素、紅細胞壓積、血清白蛋白和血鉀達到正常范圍后才能安排手術;對于伴有水電解質酸堿失衡和貧血的地震傷員,積極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失衡和補充血液制品,病情相對穩定后才能進行創面處理、骨筋膜室綜合癥切開減壓和截肢等急診手術。

三、搭建協作平臺,充分利用外援,加強危重傷搶救力度

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國內外紛紛向我們伸出援助之手,給予了我們戰勝災害的信心和力量。面對大量傷員短期內涌入我院,科室充分發揮了學科負責的優勢,根據不同階段傷員救治工作的實際需要,在衛生部前方協調小組的支持下,有計劃地請來自境外與國內的骨科、ICU、麻醉科、腎內、院感、營養和心理、康復的專家增援。醫院實施外援醫療隊工作、生活安排學科負責制,讓外援醫護人員融合到相應學科,編入戰斗序列。先后共有來自美國、日本、香港、臺灣、北京、黑龍江、吉林、天津、上海、廣東、江蘇等地醫療隊,共計419人增援我院。外援醫療隊來到我院后,以病區負責或醫療組方式投入救治工作。骨科將2個病房交給北京積水潭醫院醫療隊管理,2個病房交給吉林醫療隊管理,1個病房交給香港醫療隊管理,1病房交給天津醫療隊管理;傷員治療方案由外援醫療隊決定,骨科給每一病房派出住院醫生承擔病歷書寫,術前準備,每一病房有1~2名本院醫生負責與手術室協調,同時骨科安排2名副主任在手術室進行協調和后勤保障;外援醫療隊主要承擔骨折固定和創面植皮等工作,而骨科本院醫生則承擔值班和急救工作。外援醫療隊另一種方式是采取治療小組形式開展工作,每一組有外援醫療隊成員、本院醫生護士,這種形式主要在ICU、麻醉科、手術室和急診科。這種安排保證了外援醫療隊能夠很快適應環境和順利開展工作,人力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而不至于造成浪費,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我院骨科原只有22名醫生,56名護士,由于很好地搭建了協作平臺,外援醫療隊117醫護人員與骨科醫護團隊精誠合作,出色地完成了管理8個骨科病房、收治1320余名傷員、實施653臺手術的救治任務。通過搭建平臺,充分利用外援資源,為高質量地開展復雜危重癥救治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受到外援專家的一致好評。

四、支援省內醫院,保障省外醫療隊,體現部管醫院戰略支撐作用

1、派出醫療隊在一線搶險急救和定點支援中表現突出

地震發生當日17:00,我院派出由24名醫務人員和6輛救護車組成的抗震救災醫療隊奔赴災區一線,醫療隊先后轉戰都江堰、北川、安縣、綿陽,在一線急救、檢傷、分診傷員1500余人,轉送病人200余人,完成手術60余臺次,負責404醫院一個病房90余受災傷員的救治工作。按照衛生廳任務部署,我院克服法醫專業人力不足的困難,組織、派出由6名醫生和技師組成的工作組,自備所需物資、設施,趕赴汶川、茂縣進行遺體DNA采樣工作任務,在全省臨床醫療機構中,我院是唯一承擔此任務的單位。此外我院還派出專家赴災區指導災后消化道疾病防治和皮膚病防治;派出危重傷會診組在重災區一線醫院及成都市內醫院及時發現需持續生命支持、多學科搶救的危重傷員,及時轉回我院ICU救治;派出心理危機干預7個分隊100余位專家,深入八個縣市工作。

針對綿竹縣受災嚴重、當地醫療機構放射科檢查技術力量極度缺乏的情況,5月17日,我院與中國電信成都分公司在綿竹市人民醫院建立了遠程放射影像診斷系統。我院將遠程醫學影像傳輸及診斷系統與當地移動X光機集成,支撐影像數據實時傳回華西醫院,由華西醫院的專家團隊作出及時診斷,通過雙向視頻會議系統與現場醫生進行有效溝通,反饋診斷報告。系統從5月18日至今,已完成放射診斷1000余例,遠程會診和分診600余例;

2、支持、指導、幫助各級醫療機構協同救治受災病人

調撥自有儲備的消毒物資和清創器材及時支援都江堰市人民醫院;中心供應室為綿陽404醫院提供多批次消毒供應和器械包轉送服務;將受災病人救治流程、救治質控及感染防控舉措等知識經驗,與各災區一線醫療機構溝通、共享,指導、促進各級醫療機構提升救治水平;派出物資供應隊為災區網絡醫院提供血透、放射設備、藥品與器材共計200萬元,有力地支援了災區一線醫院。

3、努力完成衛生部抗震救災前方綜合協調組交派任務,設立抗震救災省外醫療隊后勤物資供應中心

為積極有效推進省外醫療隊在地震災區的救援行動,建立省外醫療隊后勤物資供應保障體系,衛生部抗震救災前方綜合協調組于2008年5月17日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設立了抗震救災省外醫療隊后勤物資供應中心。截止目前,中心通過設立的6門專線電話或手機24小時專人負責采集前線醫療隊需求信息700多條。華西醫院在自有物資儲備中緊急調撥藥品、醫用材料、器械、設備和食品等價值730萬元的物資優先滿足地震災區前線各省外醫療隊的需求,共計6批次分別配送至阿壩、成都、德陽、綿陽等地的來自北京、湖北、云南、內蒙古、江蘇、陜西、天津等地近20多支前線醫療隊,確保了前線醫療救援工作順利開展。

在此次抗震救災醫療救援的攻堅戰中,我院全體干部職工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懷著對傷者的關愛與尊重,堅定勇敢,勇挑重擔,連續作戰,全力救治傷員。面對重大的災害事故,我們以實際行動,展現了無私無畏的精神和崇高的職業道德,展現了科學的管理水平和精湛的職業技能,展現了國家級部管醫院的團隊風貌、服務能力和救治水平,使醫院充分發揮了國家級醫院的骨干支撐和引領作用。2008年5月24日總理來院看望傷員,慰問醫務人員時說:“你們做了大量工作,最多的時候醫院收治傷員近2000多名,而且救治率很高,這就表明我們華西醫院不僅有崇高的道德,而且有精湛的技術?!?;6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時來院,贊揚“華西醫院在抗震救災中作出了巨大貢獻”;5月28日和5月29日,衛生部黨組書記/副部長高強同志、衛生部部長陳竺同志來院看望傷員,慰問醫務人員,對華西醫院在此次抗震救災醫療救援中發揮的骨干支撐和引領作用給予了高度評價,這是全體職工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醫院向全院師生員工、向關心支持我們的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地震后的日日夜夜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都是一個難忘的歷程,我們共同經歷了災難和危險的洗禮,共同投入到與自然災害爭奪生命的艱苦戰斗。沒有退縮,只有堅守;沒有抱怨,只有奉獻;沒有足夠的睡眠,只有疲憊的身心;沒有對家庭的守護,只有傷員的康復?;仡欉@一切,我們因自己的行為而無愧,因自己的行為感到驕傲和光榮。今天,災難急救醫療工作已告一段落,但是,災后救援還需要我們做更多的工作,我院目前仍有224名地震傷員住院,其中ICU61人,許多地震傷員還需要長期的心理和軀體康復治療。讓我們同心協力,全力以赴,無私奉獻,為災區人民的康復,為災區重建,為奪取抗震救災的最后勝利作出更大的貢獻!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