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體育局上半年工作小結匯報材料

時間:2022-05-24 10:49:00

導語:市體育局上半年工作小結匯報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體育局上半年工作小結匯報材料

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市體育局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努力踐行科學發展觀,圍繞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建設,全面深入推進城鄉公共體育服務一體化,以打造“運動”品牌為主線,以全力備戰省運會為抓手,以推進體育產業發展規劃為支撐,轉變觀念,更新思路,開拓創新,積極奮進,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各項工作任務。

一、圍繞主線,探索體育體制改革,推進全民健身工作

圍繞打造“運動”全民健身品牌這一主線,積極探索和構建與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整體相匹配的體育運行機制及發展模式,會同有關專家學者,草擬了《關于深化推進市城鄉一體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思路與要點》,積極爭取國家體育總局支持,在設立體育體制改革試驗區。全面推進民生工程建設,積極組織市民參與體育健身活動,樹立健康理念,引導科學健身。

(一)制定健身活動計劃,加強組織工作督查。

按照國家體育總局《關于貫徹落實〈全民健身條例〉的通知》要求,結合已制定的《“運動”全民健身行動實施方案(2009-2012)》和《“運動”全民健身行動計劃(2009-2012)》,制定并完善全市年“運動”全民健身活動具體方案和計劃。督促各區(市)縣體育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區實際,制定本行政區域的“全民健身實施方案”,并加強指導和檢查,保證把已制定上報的“全民健身活動計劃表”落到實處。同時,報請市委、市政府將“組織市級體育競賽及全民健身活動120次以上”納入年市委、市政府民生工程目標任務,對全民健身活動的組織實施起到了有力的監督作用。

(二)推廣“運動”品牌,營造全民健身氛圍。

圍繞“運動”全民健身品牌的打造和推廣,加大體育宣傳力度,充分發揮體育宣傳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專門約請在蓉中央、省和市媒體商議全民健身活動的宣傳策劃工作,中央電視臺、《經濟日報》、《中國體育報》等重要媒體對我市全民健身活動作了專題報道。市體育局配合傳媒集團,在《日報》專門開辟了“運動”專欄,在體育網站設立了全民健身活動宣傳版塊。我們通過專業宣傳策劃、建立激勵機制、增進媒體溝通等有效方式,充分利用各級各類新聞媒體,加強宣傳報道,既讓“運動”全民健身品牌深入人心,又引導市民積極參與全民健身活動,形成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圍。

(三)落實民生工程目標任務,加強公共體育設施建設。

按照市委、市政府年為民辦實事民生工程目標分解實施方案的具體要求,市體育局超前考慮,積極努力,創新工作,不但在總體進度上有所超前,并爭取到省上支持的125套“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到目前為止,已完成103套的安裝工作并全部投入使用。完成新建10條全民健身路徑的任務分解,分別落實到5個主城區各2條。制定了各區(市)縣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計劃表,按照計劃,在青羊區、成華區、青白江區、高新區、雙流縣、蒲江縣等6個區縣開展了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工作,培訓人數330人。

推進區級體育中心建設,完成新都區大豐石犀體育公園建設,并已投入試運行;完成金牛區健身中心、武侯區長壽路區級體育設施設計方案,將于月前啟動建設;完成成華區北湖熊貓體育公園基礎設施建設;完成青羊區新光華體育中心建設的前期工作。推進社區級體育設施建設,計劃年內完成的處社區級體育設施建設中,已全面完成建設任務的有3處,部分完成的有4處,另有4處已完成規劃設計等前期工作(其中2處已啟動建設)。此外,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兩周年紀念日前夕,全面完成了都江堰市體育場和體育館的主體工程。

(四)保證免費開放體育場館,認真組織群眾健身活動。

按照民生工程目標任務要求,年上半年,市體育局直屬單位的免費健身場館市猛追灣游泳場健身廣場、體育中心健身廣場、市少體校羽毛球場以及青羊區體育場、金牛區體育場共計免費接待健身群眾人數達65.1萬人次。

在市級有關部門、各區(市)縣和其他相關單位的協同努力下,組織了以“運動”為主題的“元旦越野賽”、社區運動會、“健古驛道·回歸自然”萬人登高活動、“千臺萬人”乒乓球活動、社區廣場健身活動月、體育舞蹈比賽、自行車車迷健身節、端午龍舟賽、古鎮登山漫游節等20余次全市性全民健身活動,得到市民群眾的廣泛參與和各類媒體的廣泛關注。如在萬達廣場舉行的“體彩杯”學生體育舞蹈啦啦舞錦標賽暨年體育舞蹈世界杯標準舞選拔賽,共有75支代表隊的2500余名選手參加,不但為今年將在我市舉辦的體育舞蹈世界杯奏響序曲,擴大宣傳,更有望創造參加體育舞蹈活動人數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將延續5站的自行車車迷健身節不但吸引了我市的市級機關、各區(市)縣和業余車隊等參賽,更吸引了來自其他省市的自行車迷來蓉參賽,共計參賽選手2000余名,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和中文國際頻道均對活動進行了滾動報道,既豐富了我市“運動”全民健身特色活動的內容,也有助于推動我市自行車運動的普及,同時也在廣大群眾中宣傳了“低碳、環保、健康”的科學鍛煉方式。此外,我們還組織了“運動”優秀體育后備人才系列選拔賽、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活動、市第十五屆“乒乓球活動月”、市第二屆中學生(高中)運動會、奧林匹克日長跑活動等各類青少年體育比賽、活動共計40余次。

年上半年,共組織市級體育競賽及全民健身活動60余次,參加人數超過530萬人次。

二、全力備戰,做好集訓保障工作,力爭參賽再創佳績

年上半年競技體育工作著重放在全面備戰四川省第十一屆運動會上,我們認真做好選材、注冊、組隊、申報、集訓等各項保障工作,力爭在省運會中繼續保持我市的全省領先地位,并確保我市運動員參加大賽取得更大突破,為年城運會打好基礎。

(一)認真做好省運會參賽備戰工作。

一是做好組織領導及賽風賽紀監管工作。經報請市政府同意,成立了以市政府傅勇林副市長為團長,楊小英副秘書長為常務副團長的四川省第十一屆運動會市代表團。制定《市代表團參加省運會紀律規定》、《市體育代表團參加省運會獎懲辦法》,并專門召開參加省運會賽風賽紀和反興奮劑會議,與承擔參賽任務的單位簽訂了《市參加省運會代表團賽風賽紀和反興奮劑責任書》。

二是制定工作計劃,做好保障工作。今年初即完成了備戰省運會工作倒計時安排表,在聽取了各參賽單位對21個參賽項目的奪金任務分析后,制定了備戰省運會工作方案及封閉集訓時間地點安排表,并與各承擔參賽任務的直屬單位簽訂了參賽任務保證書。制定《備戰省運會工作日程安排和重要時間節點》、《各賽區指揮聯絡系統安排表》、《市業余訓練經費績效管理辦法》等相關文件。完成省運會報名工作,我市共有780名運動員、教練員和工作人員參賽。完成市代表團運動員訓練、器材、服裝等各項參賽經費的預算編制、上報、審核和下撥等工作。

三是合理設置參加省運會項目。市體育局高度重視青少年業余訓練,要求各區(市)縣體育主管部門和市直屬訓練單位選拔、補充十一屆省運會參賽運動員(92—2000年齡段),經過綜合運動員、教練員的成績和近年來我市的優勢項目成績,最終確定我市參加省運會項目為游泳、跳水、田徑、體操、藝術體操、舉重、柔道、射擊、射箭、武術、跆拳道、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籃球、排球、沙灘排球、足球、捧球、壘球、曲棍球等21個,并對這些項目的教練員進行了競聘上崗和簽訂新周期目標任務。

四是高度重視運動員注冊工作。按照省體育局要求,各承擔項目任務單位努力工作,我市21個參賽項目完成運動員注冊共1476人,確保參賽人員隊伍整齊。同時,我市在參加省青少年錦標賽中取得金牌、獎牌、總分三項第一,并獲得省“業余訓練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實現了“資格過關,隊伍整齊,成績優異”的目標。

五是確保運動員訓練時間落實。嚴格管理,嚴格要求,重點抓好各隊訓練時間落實問題,要求運動隊每周訓練時間不低于18小時。根據市體育局、市教育局聯合下發的《關于參加四川省第十一屆運動會集訓比賽有關事宜的通知》(成體發〔2009〕92號),要求參加省運會運動員在保證學習的基礎上,加緊訓練,同時保證初三學生運動員免試升入高中學習。同時在節假日要求進行全天訓練(春節只休息3天,五一全天訓練),個別項目教練員還有針對性的組織了運動員夜訓(如柔道、射擊項目)。各單位領導、訓練干事堅守工作崗位,與教練員、運動員同甘共苦,爭分奪秒,按既定計劃抓緊訓練,以彌補平時訓練時間不足。在一季度完成了市重點業余體校(班)冬訓后的身體素質測試和專項測試,參加運動員近1000人。截止6月底,21個參賽項目全部進入封閉式訓練。

(二)參加大賽成績優異。

在緊張備戰省運會的同時,籍運動員在國際國內大賽中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馮喆在年體操世界杯(葡萄牙站)比賽中獲得男子單杠、雙杠項目雙料冠軍;舉重運動員丁一、祝小蓉分別在年全國青年錦標賽上獲得75公斤以上級、53公斤級第一名和第六名;射擊運動員蘭興在年全國射擊錦標賽中獲得個人第二名;射箭運動員任進科在年全國射箭錦標賽上獲得個人第二名;我市游泳運動員參加全國少兒游泳錦標賽獲得35項冠軍。此外,射擊運動員劉天佑、蘭興入選備戰青奧會、亞運會、世錦賽國家集訓隊;女排運動員張曉雅入選備戰青奧會國家青年集訓隊;足球隊3人入選國奧集訓隊,5人入選中國五人制國家隊。

(三)做好第七屆全國城市運動會有關準備工作。

成立了第七屆全國城市運動會籌委會辦公室,加強與省體育局聯系,繼續了解掌握第七屆城市運動會適齡運動員情況,并會同省體育局召開了“第七屆城市運動會第一次工作會”,將城市運動會的總則、單項規程及組隊要求進行了說明,對下一階段的工作進行了安排。分別對參加城運會的舉重、射擊、射箭、田徑、羽毛球、排球、柔道等項目進行了進一步的了解,基本掌握適齡運動員的最新成績,為11月份確定參賽報項奠定了基礎。

三、完成規劃,推進重大產業項目,吸引資本建設場館

圍繞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示范帶建設,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新興產業發展的要求,實施體育產業追趕型跨越式發展戰略。

(一)完善并正式我市體育產業規劃。

自年底擬定《市體育產業發展規劃》后,市體育局根據市委工作會議確立的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歷史定位和長遠目標,按照市委專題會議提出的意見和要求,對《規劃》進行了修改、補充和完善。報經市政府審定后,于6月2日召開市政府專題新聞會,正式《市體育產業發展規劃(-2020)》。這是我市首次將體育產業作為新興產業進行規劃,把體育產業提升到了未來城市發展的戰略地位高度,引起社會的良好反響和廣泛關注。

(二)按照規劃推進重大產業項目。

按照《規劃》確定的建設“一核六區一圈”的體育產業發展要求,在市委目督辦的指導下,我們本著重點考核集聚區,通過考核推動全市體育產業發展的原則,擬定了對全市體育產業發展的目標考核指標,并報市委目督辦審定。據此,我們擬定了今年功能區建設和項目推進計劃,對雙流高端體育賽事集聚區、溫江時尚運動體驗休閑集聚區、都江堰——龍池·虹口山地戶外運動集聚區、新津水上運動集聚區、錦江、龍泉賽車運動集聚區以及大邑西嶺雪山冰雪運動集聚區等“六區”的建設進度進行跟進。目前各集聚區項目進展順利,國家羽毛球基地、現代五項賽事中心、棋牌賽事中心、謝菲聯足球公園、金馬國際馬術公園等一批重大項目將在年內完工。

(三)吸引社會資本建設體育場館。

為落實“對外開放年”的工作要求,我局圍繞整合體育資源,充分發揮體育資源在全民健身活動中的作用,積極引進社會企業和民間資本投入體育設施建設及體育健身產業。今年上半年,已引入2000萬元資金修建羽毛球館等體育健身設施,項目即將動工,另有5000萬元投資修建國家游泳培訓基地項目正在洽談中,擬于年內動工。此外,我們還正在積極引資,準備吸引5000余萬元,改建棋院,此項目正在進行整體改造設計工作。

四、精心準備,申辦承辦大型賽事,著力提高城市影響

把高端體育賽事吸引力和城市影響力作為交融點,未辦賽事的申辦籌備工作和已辦賽事的組織承辦工作都進行得有聲有色,讓我市的受關注度不斷提高。

(一)申辦籌備賽事進展順利。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市級相關部門的積極協助下,幾項大賽的籌備工作均進展順利。

一是籌備年現代五項世界錦標賽。報請國家體育總局,成立了賽事組委會以及市執委會,明確了工作機構職責分工,并完成了國際現代五項聯合會主席舒曼先生兩次來蓉考察的接待工作,得到其高度評價。同時,雙流的現代五項賽事中心建設工程即將順利完工,我們已通過積極爭取,得到了世界現代五項聯合會的支持,將承辦2011年至2014年連續四屆現代五項世界錦標賽和分站賽。

二是籌備年國際體育舞蹈聯合會體育舞蹈世界杯賽。確定了報名日期、競賽日程,完成了競賽規程的制定,并在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中心完成賽事審批手續,現已進入選手資料審核階段。

三是成功取得幾項重要賽事舉辦權。通過向國家體育總局小球運動管理中心和中國臺球協會積極爭取,成功取得國內級別最高的斯諾克賽事——中國職業斯諾克巡回賽公開賽的主辦權。我們將通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承辦本次賽事,屆時包括丁俊暉、梁文博等國內頂尖斯諾克選手將來蓉參賽。此外,我們還取得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虹口國際漂流錦標賽的主辦權,以及2011年至2015年連續五年的全國山地自行車冠軍賽分站賽的承辦權。

四是協助配合省體育局進行第十三屆全運會的申辦工作。我們通過與市級有關部門對接,積極準備我市作為主賽區的相關信息,為省體育局完成最終申辦報告提供必要材料。

(二)組織承辦賽事成效顯著。

在國家體育總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指導下,在市級有關部門和相關單位的積極協助下,年上半年承辦的各項賽事取得圓滿成功。

一是完成“匯聚真誠愛心、重建美好家園”國際籃球邀請賽組織承辦工作。這一賽事自年11月開賽,一直延續到今年4月,共有來自美國ABA聯盟和歐洲的17支球隊,與北京奧神職業男子籃球隊進行了34場比賽,最后還進行了NBA傳奇明星隊與北京奧神隊的兩場慈善表演賽,為球迷奉獻了精彩的職業籃球賽事。知名網站TOM網專門設立了國際籃球邀請賽官方網站,甘肅衛視對賽事進行了全程直播,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對賽事進行了較全面的報道。

二是完成“直橫大對決”乒乓球賽事的組織承辦工作。包括馬琳、王皓、王勵勤、馬龍、波爾、柳承敏等國內外乒乓球世界冠軍、奧運冠軍在內的頂級選手分成直拍和橫拍兩隊進行對抗,為乒乓球迷奉獻了一場世界最高水平的乒乓球賽事。省政協副主席陶武先、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蔡振華等領導蒞臨指導賽事組織工作,并為獲獎運動員頒獎。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對賽事進行了現場直播。

三是完成年女子足球亞洲杯賽的組織承辦工作。自5月19日至5月30日,為期12天的賽事在體育中心及雙流體育中心舉行,包括小組賽、半決賽、決賽在內共計16場比賽,共有來自朝鮮、韓國、日本、澳大利亞、越南、緬甸、泰國和中國的8支女足隊伍約280名運動員參賽,包括亞足聯女子委員會主席馬庫迪、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崔大林等50余名領導、嘉賓來蓉。我們以高效的工作和熱情的服務,給球隊、裁判、官員、媒體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為亞足聯辦賽歷史上首次無一例投訴的承辦城市,得到了亞足聯、國家體育總局、中國足協的高度贊揚。

此外,我市作為年四川省承辦全國首屆智力運動會的主賽區,在今年上半年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最佳賽區”稱號。

(三)出色完成重大賽事宣傳工作。

在傳媒集團的協助下,市體育局在年初即認真制定了今年重大賽事的宣傳計劃,并報市委宣傳部審定。按照宣傳計劃,針對各項賽事的特點,形成了重大賽事宣傳策劃專門機構,并在去年基礎上,設立專項宣傳經費保障,完善了賽事宣傳激勵機制。通過努力,出色地完成了各項重大賽事宣傳工作。例如在女足亞洲杯賽期間,境內外共計81家媒體的179名記者來蓉參與賽事的宣傳報道工作,各大主流媒體刊發女足亞洲杯相關報道信息超過40000條。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對幾場重要比賽進行了現場直播,電視臺CDTV-5對比賽進行了全程直播,包括澳大利亞、韓國、日本在內的多個亞足聯成員國家的體育臺對賽事進行了轉播。

通過有特色、有亮點的宣傳報道,使得幾項大型賽事不僅展現了我市在汶川地震兩周年來災后重建與統籌城鄉有機結合,特別是災后體育設施重建與城鄉一體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相結合的累累碩果,更展現了我市“和諧包容”的城市精神,提升了我市的國際影響力。

五、轉變職能,發揮資源整合作用,提升體育發展動力

市體育局認真學習先進城市的體育管理經驗,創新思路,轉變職能,由全民健身活動的直接組織者、競技體育比賽的直接參與者、重大賽事的直接承辦者,轉變為活動、賽事的牽頭協調者、統籌安排者。充分發揮資源整合平臺的作用,充分調動地方、社會參與體育的積極性,增強我市體育事業發展的動力。

(一)綜合考慮,支持區(市)縣組隊參加省運會。

除了市體育局直屬訓練單位承擔的參加省運會的項目外,我們通過合理的資源配置和優秀人才隊伍的整合,支持各區(市)縣的優勢項目提高,支持區(市)縣組隊參加省運會,并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由雙流縣承擔女足和曲棍球項目;金牛區承擔棒球項目;高新區承擔壘球項目;青羊區承擔柔道項目以及都江堰市承擔舉重項目。這些項目在該區(市)縣本就具有優勢,通過資源整合,既可以使這些優勢項目更好更快提高,也使得我市體育代表團參賽項目更加均衡,更調動了區(市)縣參與省運會等賽事的積極性,有利于體育事業的發展。

(二)積極爭取,支持區(市)縣、社會力量承辦高端賽事。

市體育局在市級相關部門的協同配合下,積極爭取重大賽事的主辦權,積極謀劃更新更好的全民健身活動,并通過合理的資源分配和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將賽事、活動安排到區(市)縣舉辦,支持和鼓勵地方政府、社會資源辦賽參賽,發揮協調牽頭作用,完成重大賽事活動的承辦任務。例如,支持青白江區承辦全國山地自行車冠軍賽兩站比賽以及中國首屆自行車車迷健身節首戰比賽,都江堰市、雙流縣、大邑縣、溫江區承辦“車迷節”其余四站比賽;安排女足亞洲杯三場小組賽在雙流體育中心舉辦;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承辦“安利紐崔萊”健康跑等活動,并且還將配合國際名校賽艇挑戰賽、國際漂流賽分別在新津縣和都江堰虹口舉辦,以及配合中國職業斯諾克巡回賽部分比賽在郫縣舉行等。既使得賽事資源在全域普及推廣,又使得群眾參與的積極性更高,真正實現了“社會體育社會辦”。

年上半年,市體育局主要工作圍繞著全民健身品牌化,競技體育精品化,體育產業項目化以及重大賽事宣傳營銷化的策略,為深入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添磚加瓦。下半年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堅持追趕型跨越式發展戰略,轉變職能、轉變發展方式、創新體制機制、關注改善民生,為體育事業發展貢獻力量。